從《哈利·波特》看魔法界的報業發展情況

2021-01-20 騰訊網

麻瓜們請注意!魔法界傳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巫師們要回來了!被視為哈利·波特系列第八部的《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終於出版,講述哈利·波特人到中年的故事。!早在2014年,羅琳就以《預言家日報》記者麗塔·斯基特的口吻,揭秘了消滅伏地魔17年之後的魔法界狀態。

《預言家日報》對於哈迷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媒介,魔法世界的信息傳播是以怎樣的方式?它是否也會遭遇現實中傳媒生態中的問題?本期全媒派(qq_qmp)為你一文解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扒一扒《哈利·波特》魔法界的媒體生態,順便重溫一下曾經痴迷過的魔法世界。

大報?小報?魔法界裡那些著名的媒體

先介紹一下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背景:哈利·波特生於1980年7月31日。而大家都知道,哈利第一次從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出發去霍格沃茨時,才11歲,即1991年。所以,故事表現的是90年代的魔法世界。

主流報刊:《預言家日報》

預言家報業集團的創辦日期早於 1743 年,直接受魔法部管轄,總部位於倫敦對角巷。集團旗下的《預言家日報》是英國巫師獲取新聞消息的主要渠道,為魔法界第一大報。報紙可以通過貓頭鷹向訂戶郵寄,一份 1個銅納特。目前尚未上線網頁版和客戶端。

從屬性上看,《預言家日報》是魔法部機關報,但也會報導很多八卦,有點像以前蘇聯的《真理報》和英國《太陽報》的結合體。對《預言家日報》持批評立場的人主要針對報內大量的捏造事實、煽情內容和不專業的編寫手法,以及偏重官方立場的喜好。

預言家報業集團在幾個世紀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媒體一體化品牌戰略」。以品牌報紙《預言家日報》為龍頭,預言家報系還擁有《預言家晚報》和《星期日預言家報》。和日報不同的是,《預言家晚報》只會在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出版,以保證新聞的時效性。

獨立報紙:《唱唱反調》

除了預言家報系,魔法界還有一份獨具特色的雜誌——《唱唱反調》。盧娜·洛夫古德(Luna Lovegood)的父親謝諾菲留斯·洛夫古德(Xenophilius Lovegood)是雜誌社的主編。

《唱唱反調》不受魔法部控制,專門刊登那些據說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生物的目擊新聞,觀點自由、立場獨立,算是魔法界的另類媒體(Alternative Media)。令人遺憾的是,它在時政上一直都不算犀利,有種獵奇版《故事會》的感覺,一般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不太看得上。

除了《預言家日報》和《唱唱反調》,魔法界還有一份女性期刊——《巫師周刊》 (Witch Weekly)。

《巫師周刊》主要刊登大量的名人新聞,包括哈利·波特和魁地奇球星,還有心理測試、諮詢欄目、菜譜等內容。2014年11月,巫師周刊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報紙網站,提供《巫師周刊》的在線閱讀

在學術和專業類期刊市場方面,英國魔法界定期出版發行的刊物主要有《今日變形術》、《魔咒創新》、《實用魔藥大師》和《分類飛天掃帚》等。除此之外,在對角巷,巫師們曾就一些學術文章發生爭議,所以在魔法界應該還有其它行業刊物 。

電臺

傳媒業在英國魔法界相當發達,除了報紙、雜誌、書籍,還有廣播、電視等傳媒。巫師無線電廣播(Wizarding Wireless Network)是麻瓜無線電廣播的魔法等價物,由魔法而不是無線電波作動力,受魔法部管轄。不過伏地魔崛起後,所有官方通信設施都被食死徒把控,抵抗者們設置了一個叫做「波特瞭望站(Potterwatch)」的地下電臺,在第二次巫師戰爭期間廣播真相,反對伏地魔。

除電臺外,魔法界還短暫擁有過電視。英國巫師廣播公司(British Witch Broadcast Cooperation)在1980年代早期建立,不過後來因違反《國際巫師保密條例》遭取締。

魔法界社區報《預言家日報》是怎麼躺著賺錢的?

羅琳阿姨曾在Pottermore中提到,《預言家日報》(The Daily Prophet)的名字「Prophet」和「profit」諧音,暗喻《預言家日報》的辦報方針就是盈利

「我們不需要再來一篇說哈利瘋了的文章!」赫敏生氣地說,「已經夠多的了,謝謝你!我想讓他有機會說出真相!」

「那種文章沒有市場。」麗塔冷淡地說。

……

「這麼說《預言家日報》存在的目的就是說人們願意聽的話,是嗎?」

「《預言家日報》存在的目的是把自己銷出去,小傻瓜。」她冷冷地說。

可以說,《預言家日報》除了宣傳魔法部的大政方針外,主要是奔著賺錢而去的。如果經營得好,這家幾百年老報或許在未來還能融資上市。而作為傳統的主流媒體,《預言家日報》的盈利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發行和廣告經營。

1. 發行量統計:

一家報紙的發行量主要取決於報紙質量、人口數量、消費水平以及交通狀況和投遞隊伍狀況。《預言家日報》作為魔法界第一「大報」,記者大多畢業於霍格沃茨等名校(如哈利·波特的夫人金妮),專欄也往往由知名人士撰寫,內容質量自不必說。(伏地魔特殊時期屬於例外)

而《預言家日報》與其他市場化報刊不同的是,它直接受魔法部管轄,屬於機關報性質。這一特質決定了《預言家日報》來自政府機關和高等院校的訂閱量不會少。就政府機關而言,魔法部擁有500名僱員(書中多次提到這個數字),所以,魔法部大約400份的訂閱量是可以保證的。

霍格沃茨作為英國魔法界唯一的高等院校,只有大約14名教師管理八九百名學生。因此,粗粗估算,來自霍格沃茨的訂報量應該不會超過100份。再加上其他科研組織的零星訂閱量,《預言家日報》的總體機關訂閱量應該在500份上下

讀者自費訂閱方面:對於英國巫師的人口數量,原著中沒有提,但根據羅琳阿姨在訪談中提到的數據,整個不列顛的巫師也不過3000人左右,相當於中國一村子。另據羅琳阿姨在Pottermore中的介紹,《預言家日報》在英國幾乎每個巫師家庭訂閱一份。而普通的英國家庭是以2-3個孩子為主,按一家5口人算,英國的巫師家庭在600個左右。所以,《預言家日報》的讀者自費訂閱數為600左右。(由於原著多次出現韋斯萊一家在家中讀報的場景,所以這裡把也巫師公務員的自費訂閱計算在內。)

所以,《預言家日報》的發行量應該在1100份左右

訂閱費用方面:原著中提到,《預言家日報》每份1個銅納特。

這裡涉及魔法界貨幣體系的問題。原著中設定1金加隆=17銀西可,1銀西可=29銅納特,羅琳阿姨也在採訪中提過1金加隆的價值約等於5英鎊。但哈利·波特系列同人作品Harry Potter and The Methods of Rationality的作者認為羅琳的換算和原著在金加隆的購買力方面有前後不一致的問題,如果1金加隆等於5英鎊,就無法解釋韋斯萊一家僅僅靠金加隆獎的700加隆就能全家一起去埃及旅遊一趟了。所以,作者給金加隆取了個標準值(限於篇幅,具體演算過程不表),他的結論是:1金加隆大約等於50英鎊

按這個標準,1銅納特大約等於0.1英鎊,即一份《預言家日報》的價格大約是10便士(≈1RMB),跟九十年代英國《泰晤士報》的價格相當。所以,採用1金加隆等於50英鎊的標準是比較合適的。

但是每份報紙賣給讀者的價錢都低於成本價,所以幾乎不可能在發行上賺到錢,差不多只能做到收支平衡。

2. 廣告經營

《預言家日報》當然要靠廣告謀生。作為一個只有3000人口的大村子社區報,廣告是本地化的,主要以招聘、物品出售、房地產、「孤獨的心」(相親欄)和分類廣告為主。

《預言家日報》在當地處壟斷地位,社區報對商業的不可或缺性在於它幾乎是商家唯一的廣告投放載體。很多廣告主很清楚,做生意需要一個「大喇叭」把信息傳遞給合適的巫師,魔金夫人長袍專賣店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旦在社區報上刊登廣告,各種袍子很快就會被搶購一空。

《預言家日報》還有一些營銷策略吸引用戶,包括《預言家日報》年度大獎加隆獎(Daily Prophet Grand Prize Galleon Draw)。

1993年的夏天,亞瑟·韋斯萊贏得了加隆獎,獎金一共是七百加隆。
黃色新聞,看「報業巨頭」與哈利·波特如何對撕

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從對角巷飛出的貓頭鷹,嘴裡都銜著一份報紙,其中大部分報紙標題醒目,圖片驚人——「鄧布利多的重大失誤」、「哈利·波特——心煩意亂,情緒危險!」「哈利·波特的秘密傷心史」……這個時代,是魔法界新聞史的「黃色新聞時代」。

各種聳人聽聞的故事、八卦、秘聞的報導充斥頭版,而始作俑者則是魔法界報業的「兩巨頭」——《預言家日報》和《巫師周刊》。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墮落還是道德的淪喪?且看「報業巨頭」和哈利·波特如何對撕!

魔法部的進攻:魔法即強權

「好吧,福吉靠著《預言家日報》,但這是另一回事。他們不會刊登說哈利好話的文章,沒人要看,它跟公眾心理相牴觸。這次阿茲卡班越獄已經搞得人心惶惶,人們不願相信神秘人回來了。」

——麗塔·斯基特談到《預言家日報》在詆毀阿不思·鄧布利多和哈利·波特的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

康奈利·福吉(Cornelius Fudge)1990年至1996年期間擔任英國魔法部部長。在他任期的最後一年,拒絕相信伏地魔回來這個事實,並利用自己的職權阻止消息擴散。

康奈利·福吉生於巫師家庭,從霍格沃茨畢業後進入魔法部工作。福吉在霍格沃茨學到多少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他得到魔法部部長職位實在屬於運氣。根據1990年《唱唱反調》的報導,他成為部長是在巴特繆斯巴蒂·克勞奇失去勝任的機會,並且鄧布利多拒絕擔任後才上任的。

能當魔法部長就說明此人能力超群嗎?要知道,英國魔法界的總人口才3000人,而魔法部的僱員就有500人。換句話說,英國魔法界人口僅相當於中國一個自然村,但是公務員比例卻是中國的20-30倍,不但機構臃腫,僱員素質也不高,大凡有才能的巫師都沒有去魔法部。而福吉在當上魔法部長前,苦心鑽營了幾十年也只混到了一個類似於司長的職位。

魔法部不僅庸才濟濟,還是一個沒有約束的政府。別說三權分立,即使是立法權也是取決於各個部門,以至於每一個負責人都可以任意更改法律。魔法部副部長多洛雷斯·烏姆裡奇(Dolores Umbridge)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在1995-1996年間被指定為霍格沃茨的黑魔法防禦術課教授,但並沒表現出什麼卓越能力。只是隨意頒布一系列的「教育令」來鞏固自己的權力,以及像食死徒一樣通過殘忍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體現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反覆提到的一句話,魔法即強權

烏姆裡奇在霍格沃茨擔任黑魔法防禦術期間,兼任魔法部高級調查官,通過了一系列所謂的「教育令」鞏固自己的權力

伏地魔復活後,《預言家日報》作為魔法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自然是各方勢力重點滲透、控制的對象。資質平平而又大權在握的福吉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避免社會動蕩,不惜利用自己的職權掩蓋真相、控制信息傳播,並鼓勵《預言家日報》發表詆毀鄧布利多和哈利的文章。

「海格是一個體格龐大、相貌兇狠的男人,他濫用自己新得手的權力,弄來一連串可怕的動物嚇唬他負責照管的學生。在一系列被許多人稱為「非常恐怖」的課上,海格已導致幾名學生受傷致殘,而鄧布利多對此視而不見。」

——《預言家日報》鄧布利多的重大失誤

「他們拼命想敗壞他的名聲,」盧平說道,「你沒看上個星期的《預言家日報》嗎?他們報導說他的國際魔法師聯合會主席的職位丟了,因為他已經年邁,力不從心,但那根本就不是事實。他發表了一篇講話,宣布伏地魔回來了,之後魔法部的巫師們就投票使他落選了。」

——盧平談到《預言家日報》

後來伏地魔步步為營,在魔法部扶持傀儡、掌控政府、控制輿論,使《預言家日報》完全淪為政府喉舌;打壓反對論調,不惜採用流氓手段,以綁架主編謝諾菲留斯﹒洛夫古德的女兒盧娜的行徑迫使異議雜誌《唱唱反調》改換門庭。

麗塔·斯基特出場:黃色新聞一觸即發

就在魔法部和鄧布利多、哈利·波特撕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以《預言家日報》和《巫師周刊》為代表的「用誇張的手法報導聳人聽聞的八卦、秘聞」新聞模式在魔法報界悄然流行起來。

《預言家日報》的專欄記者麗塔·斯基特(Rita Skeeter)更是箇中高手,大標題大圖片的視覺衝擊,誇大和重點報導八卦、三角關係;版面充滿煽動性標題、字號用來誘惑讀者;取悅社會不良閱讀情趣……《哈利·波特的秘密傷心史》正是登峰造極的作品。

麗塔·斯基特,《預言家日報》的專欄記者,43歲。她能變成一隻甲蟲,暗地打探消息。

麗塔·斯基特作為一個黃色新聞老手,她有這樣一種典型的新聞故事套路:1994年三強爭霸賽期間,保加利亞勇士威克多爾·克魯姆(Viktor Krum)完成第二個項目後,邀請赫敏暑假去保加利亞做客;而赫敏又是哈利的好朋友。麗塔·斯基特充分發揮自己的「八卦」特質,變身成一隻甲蟲,暗地打探到了這個消息。

「在痛失雙親之後,十四歲的哈利·波特以為他終於在霍格沃茨,於那個與他形影相伴的女朋友——麻瓜家庭出身的赫敏·格蘭傑身上,找到了感情的慰藉,但他哪裡想到,在他業已經歷了很多傷痛的生命裡,很快又要遭受另一次感情創傷。

……

自從保加利亞隊找球手、上屆世界盃的英雄威克多爾·克魯姆來到霍格沃茨後,格蘭傑小姐就一直在玩弄著兩個男孩的感情。克魯姆顯然已被狡猾的格蘭傑小姐弄得神魂顛倒,他已邀請她暑假去保加利亞,並堅持說他「從未對其他女孩有過這種感覺」。

——《哈利·波特的秘密傷心史》記者麗塔·斯基特

在這個故事中,有名人、有八卦、有「三角關係」,有轟動效果。用煽情的筆法進行報導,怎能不引起反響?

所以啊,麻瓜的媒體玩八卦?麗塔·斯基特笑而不語。

為什麼19年後《預言家日報》仍是主流媒體?

2014年,羅琳在Pottermore網站上發表續文,揭秘了消滅伏地魔17年之後的魔法界動態。從這篇文章看,在魔法界佔據信息傳播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傳統日報——《預言家日報》,而不是眼下流行的各種新媒體和自媒體。甚至連哈利·波特的夫人、高貴的純血統女巫金妮都去那兒當了一名魁地奇記者。為什麼17年後的魔法界,傳統日報仍然大放異彩?

巫師本土主義思潮下的媒介技術

眾所周知,魔法界向來奉行「本土主義」,高調排斥麻瓜。麻瓜作為巫師界裡是最低一層的階級,幾乎被所有的巫師看不起,更不要說技術交流了。所以,在巫師本主義思潮下,他們的媒介技術仍主要依賴於魔法本身。

紙飛機(Paper Aeroplanes)是魔法部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工具。魔法部曾經嘗試使用貓頭鷹在部門之間傳遞字條,但是由於貓頭鷹的羽毛和糞便會落得到處都是,所以後來改為使用紙飛機。

產品特性:魔法部SMS,企業級即時通信平臺。

覆蓋人群:公務員。

飛路網(The Floo Network)是魔法世界中的一種通訊工具,主要有兩種傳送方式。一種是身體傳送,巫師準確地說出目的地的名字,就可以通過壁爐和飛路粉從一個地方去往另一個地方。另一種是頭部傳送,在撒入飛路粉之後僅將頭部伸入火焰,就可以利用飛路網與身處另一個地方的人直接交談。

產品特性:魔法界的FaceTime

覆蓋人群:所有巫師。不過,飛路網的連入和斷開由魔法部嚴格控制。

吼叫信(Howler)通常是紅色的,直接傳達給收信人。當打開信封的時候,吼叫信會用寫信人的聲音對著收信人大吼,最後吼叫信會把自己撕碎消失。如果不馬上打開,吼叫信會爆炸而且吼得更大聲。在《哈利·波特與密室》中,韋斯萊夫人就寄給羅恩一封吼叫信,責備他不應該偷走他爸爸的魔法汽車,和哈利一起飛到霍格沃茨。

產品特性:類似於微信語音。

覆蓋人群:所有巫師。

可以看出,雖然魔法界擁有紙飛機、飛路網和吼叫信,不用月租和話費,但每種工具都只包含一種媒介形式(文字、聲音)。從功能上看,魔法界尚處於電話和簡訊的通信初級階段,且都屬於人際傳播的範疇。大眾傳播領域仍依賴於報紙和廣播。

至於17年後引入網際網路的問題,網際網路是屬於麻瓜的發明,巫師幾乎都看不起麻瓜,更不要說使用我們的發明了。

所以,在這種「霍格莫德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麻瓜貨物以通有無」的巫師本土主義心態下,沒有網際網路的競爭,作為傳統紙媒的《預言家日報》在17年後仍是魔法界的主流媒體便不足為奇了。

《預言家日報》首創AR報導,你這麼牛麻瓜知道麼?

雖然巫師的媒介形式有點落後,但在新聞產品設計上,《預言家日報》可謂一騎絕塵。一直以來,《預言家日報》上的照片不僅會活動,而且,還會說話!在麻瓜報紙還沉浸在紙媒餘暉的時候,社區小報《預言家日報》已經領先一步,玩起了「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

而直到2010年,麻瓜報紙才開始在傳統的新聞報導中應用增強現實技術。但AR的造價讓大多數紙媒無法承擔;而且從技術上看,就每個新的新聞事件去做一次Ar開發對新聞機構的人力物力來說幾乎都是不可能的。

《預言家日報》卻沒有這些煩惱,它只需單純的魔法就可以輕易地實現與AR技術結合。不僅增加了報紙的空間容量,且同時包含圖片、聲音、視頻等形式,這是麻瓜紙媒難以呈現出來的。

這一特性給《預言家日報》的新聞報導和廣告內容帶來震撼性體驗。比如在摩金夫人長袍專賣店的廣告上,可以加入很多內容,比如樣禮服長袍的款式、實景體驗試衣等,這些都可以在報紙版面上呈現出來。

《預言家日報》和巴菲特的眼光

在全球麻瓜界,報紙讀者萎縮是個不爭的事實,大報日陷窘境的狀況更是加劇了恐慌心態。連《紐約時報》都在掙扎,其他報紙還有活路嗎?

回答是肯定的,除了缺少網際網路的競爭以及自帶AR兩個因素,《紐約時報》所代表的商業大報與《預言家日報》這樣的社區小報幾乎沒有可比性。

下面這段話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預言家日報》可以長期保持繁榮:

「報紙在傳送巫師新聞方面,依然繼續佔據著至高無上的統治性地位。如果你想知道魔法界現在發生了什麼新聞——不管是關於魔法部、阿茲卡班或者是魁地奇世界盃的新聞——沒有什麼能夠代替一份盡職盡責的本地報紙。一個讀者看到關於麻瓜首相或者巴基斯坦政局的新聞後,可能看了幾段,眼睛就移開去讀別的東西了。但是如果他看到了與他自己或者他的鄰居們有關的一個故事,他就會一口氣一直讀到末尾。在任何一個巫師對社區普遍具有認同感的地方,對於當地很大一部分巫師來說,一份能夠滿足這個社區特別的信息需求的報紙,將始終是不可缺少的。」

好吧,這不是作者自己總結的,而是麻瓜股神巴菲特2013年給股東的信中一段關於社區報優勢的表述,只是把其中的「人們」換成了「巫師」,把「市長、稅收或者是中學橄欖球比賽」換成了「魔法部、阿茲卡班或者魁地奇世界盃」。

紮根魔法界的《預言家日報》的優勢首先在於不可替代性,3000人的中等村子基本上屬於熟人社會,而這種社區性微觀層次的新聞向來供不應求。要知道,麻瓜的大報出現危機的原因之一就是如今宏觀的國際國內新聞不是稀缺資源。而聚焦魔法村、高度地方化的新聞正是《預言家日報》的基因特徵。

魔法界一線品牌商業街——對角巷(Diagon Alley)

具體分析盈利情況,《預言家日報》的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即使在經濟低迷時期,麻瓜大報的廣告都撤了,而《預言家日報》上廣告是不會撤的。因為《預言家日報》作為廣告載體的優勢在於巫師社會這個消費終端的市場特點,巫師社會的小商業體量不大,但穩固,在對角巷裡像奧利凡德魔杖店那樣的千年老店比比皆是,不太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且在魔法界不存在新媒體的威脅,生存的狀況會更好些。

對於《預言家日報》的生存狀態,還是麻瓜股神巴菲特一語中的:「只要是所在社區唯一的一份報紙,它的利潤一定高得出奇;無論經營管理是好還是壞,都不影響盈利水平奇高無比。」

====================

本文系《全媒派》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全媒派」(ID:qq_qmp),閱讀更多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魔法媽媽的咖啡館―――哈利·波特為何暢銷不衰
    魔法媽媽凱瑟林·羅琳  書市上有一本書,它寫的是一個無人疼愛、受氣、孤單的孩子,忽然間發現有一個魔幻的世界,可以供他無拘無束地飛。這就是以42種語言,飛入世界各地暢銷書排行榜的系列兒童暢銷書《哈利·波特》。第四集《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亮相市場之後再次掀起熱潮。
  • 哈利·波特全球魔法學校招生簡章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坐落在美麗的大不列顛島,本部創辦於公元993年,一千多年的風雨歷程見證了霍格沃茨從一所民辦培訓機構發展成為歐洲三大魔法師培養基地!美國奧蘭多哈利·波特魔法學院▲古靈閣上的巨龍每隔15分鐘噴一次火而在「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主題樂園,麻瓜們可以看到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場景,霍格莫德小鎮、神秘的禁林、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九又四分之三站臺,以及鄧布利多校長辦公室!
  • 《哈利·波特》作者被指控剽竊兒童魔法小說(圖)
    《哈利·波特》作者被指控剽竊1987年的兒童魔法小說  東方早報記者朱潔樹編譯J.K.羅琳  《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羅琳日前被控剽竊了已故英國作家阿德裡安  雅各布斯遺產託管方指控羅琳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有大量情節均剽竊了雅各布斯1987年的小說《威利巫師歷險記》,包括魔法學校、坐火車的魔法師、魔法大賽等設置。原告律師馬克斯·馬克遜說:「如果給孩子看《威利巫師歷險記》,他會說,"那就跟《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一樣。"」  雅各布斯遺產託管方去年6月提起訴訟,指控《哈利·波特》出版商布魯姆斯伯裡出版社侵犯版權。
  • 《哈利·波特》中大量的魔法詞彙是如何被準確翻譯的?
    國內讀者能接觸到中文版《哈利·波特》,翻譯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國著名翻譯家曹蘇玲是「翻譯《哈利·波特》的第一人」,她負責翻譯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前半部,用準確而傳神的譯文奠定了整套系列叢書中文譯本的基調。
  •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魔法大戰零時開打(圖)
    本報訊(記者牛春梅)昨夜零時,"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登陸京城各大影院,新一輪的魔法大戰就此展開。  這部影片被認為是該系列中最黑暗的一部,在壓抑的氣氛中,少了笑料和在魔法世界的歡樂時光,只剩下恐懼、焦慮和鬥爭。
  • 北京:頤堤港變身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還原經典場景!
    2020年12月17日,北京,「哈利·波特的魔法假日」主題活動在頤堤港一層冬季花園舉行,吸引市民打卡。今年正值「哈利·波特系列圖書進入中國20周年」之際,日前,「哈利·波特的魔法假日」主題活動在頤堤港啟幕。
  • 《哈利·波特》20周年魔法世界開微博
    魔法世界官方微博正式上線  5月14日,《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正式開通微博,發文:「哈利·波特20周年,我們來了!這一刻起,魔法世界官方微博正式營業。2020年是『哈利·波特』系列中文圖書進入中國20周年。魔法二十載,故事依舊溫暖,全新的魔法冒險未完待續,期待每一位熱愛魔法世界的你回家。」 並配上了一張鄧布利多寫的信,信中寫道:「歡迎回家,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說著不同的語言,可我們的心卻連在一起」。  網友們紛紛激動評論道:「鷹院代表來了」「拉文克勞女孩兒前來報導」「我要錄取信!」「請問霍格沃茲什麼時候開學?在打包行李了」。
  • 《哈利·波特》:當男巫們穿起禮服時,秒變魔法界的「白馬王子」
    之前,小斯為大家點評了《哈利·波特》電影中讓女巫們秒變小公主的晚禮服盤點電影《哈利·波特》中最美的10件晚禮服,女巫們秒變小公主,今天,咱們再來說一說讓男巫們成為「白馬王子」的紳士男裝。 1、德拉科——聖誕舞會禮服
  • 《哈利·波特》的神奇生物與魔法指南
    看過《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或電影的朋友們,想必到現在都還對J.K.羅琳呈現出來的瑰麗的魔法和各種各樣的奇幻生物記憶猶新吧。今天,我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哈利·波特》系列中最奇特的幾種奇幻生物、魔法以及背後的神話典故。
  • 美國女教師痴迷《哈利·波特》 打造魔法學校主題教室
    美國女教師痴迷《哈利·波特》 打造魔法學校主題教室 (網頁截圖)國際在線專稿:據美國Buzzfeed網站8月28日報導,美國俄克拉荷馬市的一位名為Stephanie Stephens的女教師是一個資深哈利·波特迷,為了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她把自己的閱讀課教室布置成了哈利·波特主題的魔法學校。
  • 頤堤港變身哈利·波特「魔法世界」 經典場景嗨玩
    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對角巷、霍格沃茨列車……這些《哈利·波特》系列圖書及影視作品裡的經典場景,近日現身頤堤港。在哈利·波特中文系列圖書進入中國20周年之際,新奇的展覽帶領哈迷們開啟了一場可看、可玩的「魔法假日之旅」。
  • 魔法永恆,4K修復3D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定檔8月14日!
    作為全世界最受喜愛的文學系列作品之一,《哈利·波特》系列為人們開啟了一個光怪陸離的魔法世界,吸引了無數粉絲。今年是「哈利·波特」系列圖書引進中國20周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也將於8月14日首次以4K修復3D版全國上映,作為送給中國哈迷的禮物!快隨著定檔預告一起,回到霍格沃茨重溫魔法!
  • 哈利·波特誕生20周年,去羅琳心中的魔法都市愛丁堡看看
    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本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於1997年6月出版,距今已有整整20年了。自這個月開始,哈迷的各種慶祝活動層出不窮,比如英國Bloomsbury出版社與美國學者出版社聯合發起的「魔法世界讀書會」,或是即將於10月在大英圖書館舉辦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專題展覽等。
  • 數據俠|我們用數據神器,做了一頂《哈利·波特》魔法學院的「分院帽」
    過去我們用我們的眼睛看小說,現在有了機器學習的發展、自然語言處理(NLP)方法和其他先進的科學數據的技術,使我們能比一個普通的讀者更加深入地解讀《哈利·波特》。我們希望這一數據科學項目可以為愛好者們提供新視角下的《哈利·波特》系列,並鼓勵越來越多的Fans加入我們的深度挖掘。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曝「魔法永恆」版預告,各角色紛紛登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根據J.K.羅琳暢銷小說「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改編的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將於8月14日登陸中國院線,電影由克裡斯·哥倫布執導,丹尼爾·雷德克裡夫、艾瑪·沃森、魯伯特·格林特等主演,此次復映的版本是全新4K修復
  • 看魔幻系列電影《哈利·波特》中哈利·波特、赫敏和羅恩檔案記錄
    哈利·波特全名:哈利·詹姆·波特(Harry James Potter)。外號:「聖人波特,泥巴種的朋友」、「救世之星」、「哈利·波特,救世少年」生日:1980年7月31日血統:混血。家庭:父親詹姆·波特和母親莉莉·波特都是魔法界小有名氣和人緣的善良魔法師。早些年,邪惡勢力中BOSS級別的黑魔法師伏地魔一直在不停籠絡他的黨羽——一群被稱為「食死徒」的黑魔法師。
  • 全球《哈利·波特》迷快戳這裡!聽說你被魔法學校錄取啦!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魔法世界,想必也是這兩個世紀以來許多人的童年夢想。
  • 全新《哈利·波特》系列電子書將讓粉絲更加深入了解魔法世界
    據外媒CNET報導,《哈利·波特》的粉絲很快就會收到四本新的電子書,這些提供了巫師魔法背後的民間傳說。Pottermore Publishing上周表示,其將推出一系列短篇電子書,探索「哈利波特系列中心的傳統民俗和魔法」。
  • 《哈利·波特》系列角色介紹|哈利·波特|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海報赫敏·格蘭傑(英文:Hermione Granger),是《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主要人物,是哈利·波特的好友之一,為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生。,而且這個名字在後期被下了咒語保護,一說出就會打破魔法保護,造成魔法擾動,方便食死徒追蹤。
  • 魔法傳奇重啟!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復3D版定檔8.14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夢琳)作為全世界最受喜愛的文學系列之一,《哈利·波特》系列創造了一個令人難忘的魔法世界,吸引了粉絲無數。2001年,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將《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改編為電影搬上大銀幕,引發一場全世界關於魔法的狂歡,電影打破數項票房紀錄,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之一,而且一經上映就成為粉絲心中的經典,影響深遠,「哈利·波特」一直是華納兄弟最受全球觀眾愛戴的系列之一,在中國也有無數擁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