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很多人都把豆漿當作早餐的必備食物。其在歐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譽,種類和口味都很豐富。豆漿是將大豆用水泡後磨碎、過濾、煮沸而成。豆漿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吸收,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營養食品。而鮮豆漿四季皆可飲用。春秋季節飲豆漿,滋陰潤燥,調和陰陽;夏季飲豆漿,消暑熱,生津解渴;冬季飲豆漿,袪寒暖胃,滋養進補。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滋陰潤燥。常飲豆漿,對身體大有裨益。《本草綱目》載:「豆漿能利水下氣、制諸風熱、解諸毒。」《延年秘錄》則曰:「豆漿具有長肌膚,益顏色,填骨髓,加氣力,補虛能食之功效。」可見,豆漿的養生功效在我國的認識已歷史悠久。
現代營養學研究也證實,豆漿營養非常豐富,被我國營養學家推薦為防治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等的理想食品。因為其中不僅富含人體必需的植物蛋白和磷脂,還含有維生素B、煙酸、鐵、鈣等營養素。尤其是其所含的鈣,非常適合於老人、兒童、青少年、成年人等。對於因乳糖不耐受而不能喝奶的人士,不含乳糖的鮮豆漿是理想的選擇。
那麼,製作豆漿最重要的一步是什麼呢?當然是泡豆子了。通常情況下,室溫20-25度下浸泡12小時就可以讓大豆充分吸水,豆漿的口感和出漿率都會很好。但是,在夏天溫度高時,室溫泡12小時易帶來細菌過度繁殖而讓豆漿的口味變差,可以在冰箱裡泡豆子。冰箱裡4度泡豆12小時相當於室溫浸泡8小時的效果。有朋友說,現市場上推出了可以不泡豆的豆漿機,而豆子泡漲後,不但讓豆漿機更省電,且豆漿營養成分出漿率和口感會更好。看來,泡豆子再磨豆漿,是符合科學道理的事情。
下面介紹幾種豆漿的製作方法。
1、黃豆漿
製法:將黃豆85克放入1200毫升水中浸泡12小時,用豆漿機打碎時,建議加3-5粒杏仁於用料中,則所熬豆漿更鮮、更濃。
功效:補虛、清熱化痰、利尿通淋、降壓。
2、花生豆奶
原料:黃豆、花生各45克,牛奶200毫升,水1200毫升。
製法:將黃豆、花生浸泡6-12小時,備用。把二者放入豆漿機,加入適量水,打碎煮熟,再用豆漿濾網過濾後即可飲用。
功效:潤肌膚、益肺氣、下乳。
3、五豆豆漿
原料:黃豆30克,黑豆、青豆、豌豆、花生米各10克,水1200毫升。
製法:將五種豆類浸泡6-12小時後,一起放入豆漿機,加入適量水,打碎煮熟,再濾掉渣後即可飲用。
功效:平補肝腎、降脂降壓、健脾強筋、保護心血管。尤其適合中老年人飲用。
當然,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和喜歡,還可製成芝麻黑豆漿,能滋補肝腎、潤腸通便、養血增乳;枸杞豆漿,可益精明目、增強免疫力;紅棗蓮子豆漿,能滋陰益氣、養血安神等等。
注意:豆漿偏陰寒,不能生喝,只能將豆漿煮熟後飲用。喝豆漿時最好不要加蜂蜜或紅糖等,若不太好喝,可將豆漿和大米熬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