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明明有錢,為何還找我要贍養費?網友:這不是孝順,是貪婪

2020-12-18 娛談天下

作者:老久

小敏今年29歲,是一名公司的普通白領,結婚三年,和老公有一個女兒,家庭月收入除去房貸車貸,以及女兒的日常開銷基本沒什麼結餘。

沒結婚以前,小敏每個月都要給父母贍養費,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以前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現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對於是否要繼續給父母贍養費,她越來越猶豫了。

小敏因為這個問題,不少跟老公吵架,小敏的工資除了給女兒日常開銷,其餘全部寄給了父母,而老公的工資則全部用來家裡大額開銷。

小敏透露,其實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收入,兩個人加起來每個月收入都有萬把塊,但是父母從來都是把錢存起來說是養老錢,日常開銷全部找小敏和老公索要。結婚頭一年,老公對自己經常給家裡錢並沒有表現出不樂意,畢竟這是小敏自己賺的錢,但是現在有了小孩,錢再這樣肆無忌憚的給父母寄回去,用老公的話說,就是在剋扣女兒的口糧,降低女兒的生活品質。

前幾天父母又打電話給小敏,稱父親上班扭傷了腰,不能上班了,要小敏趕緊回家看看。小敏請了兩天假匆匆忙忙回到老家,看見父親在菜園子裡面揮著鋤頭除草,氣不打一處來,質問母親為什麼欺騙她父親扭傷了腰,母親當時就哭坐在地上,稱小敏沒良心,今年一年都沒有給家裡寄錢。

致意思就是通知小敏,不想上班了,想讓小敏每個月固定給家裡寄生活費,費用從以前的3000提高到5000,這一次,小敏愕然了,她面對父母的無理索取,絲毫沒有辦法。

其他國家父母和子女也存在贍養費嗎?

從我國法律上來說,假設父母真的窮到不能維持生計,連溫飽都成問題,確實是可以跟成年子女索要贍養費的,但是這筆費用並不是想要多少,子女就要給多少。一般會參考當地最低生活費作為標準。

顯然小敏父母索要三千元肯定是超過了當地縣城最低生活標準的,更何況五千元。年輕時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人,年老了就會把所有的責任和義務推到子女身上,幻想從子女身上不斷索取,認為子女就應該無條件補貼原生家庭。

一般而言,外國子女如果存在給父母贍養費,那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子女和父母一起居住,子女給的錢不叫贍養費,而是房屋租金。類似於稅費,跟我們國家子女給父母的贍養費概念是不一樣的。

而我們通常通過電視,雜誌也不難發現,外國子女成年後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是有不同的,他們更講究獨立個體。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古有《二十四孝》,今有法律和道德雙標準的制裁和衡量。讓很多父母利用「孝」來綁架子女。

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家裡有一個長年生病臥床的爸爸,一個只會幫著哥哥要錢的媽媽,一對好吃懶做,經常惹事的哥嫂,她也只是在上海普通打工的白領一位,已經30出頭的樊勝美面對家裡是時不時丟來的炸彈,不得不接。最後就算和王柏川走到了一起,王柏川也因為久而久之對樊勝美家庭的力不從心,逐漸生疏了兩人的距離。

而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年輕人在被父母所謂的「贍養費」綁架?最可怕的不是贍養父母,而是父母明明有自己穩定的收入來源,卻還要求子女給錢養老,並且索取費用超出子女經濟負擔,這種貪婪的父母現實生活中也非常常見。以親情綁架子女,站在道德制高點要求子女「孝順」。

如果被父母道德「綁架」,該怎麼辦?

當正常的贍養變成了必須要給的費用,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情感是否也會變質?父母不斷地跟子女要錢,子女沒有辦法,只要滿足父母的要求,久而久之,子女就會用錢替代良心去完成贍養的義務。

時間一長,父母是否會擔心,和子女的關係變成了沒有感情的交易。等父母真的年紀老了,走不動,但是子女被金錢磨滅了該有的孝心,這個時候給再多錢恐怕也無濟於事,缺少子女的關懷,年邁的父母不是更加孤獨?

1,子女應該明白,父母生自己並不是為了自己給他養老,如果父母真的窮到揭不開鍋,作為子女才應該有義務去盡孝。子女幫助父母是出於愛和關心,而不是出於道德和法律。要敢於拒絕。

2,嘗試跟父母溝通縮短給錢周期和費用,讓父母理解到自己經濟壓力。或者可以通過購買衣服等其他父母需要的物品填補資金不足。用另一種方式補償父母。

3,如果父母年紀不大,還有能力自己勞動,鼓勵父母從事輕鬆的一些工作,一方面讓父母有交際,另一方面也可以適當緩解自己的壓力。

一個健康理想的家庭,應該是父母和子女共同承擔生活的負擔,共同理解生活的不易,父母生養子女不是為了防老,子女成年後也要明白,贍養父母和回饋父母是因為感恩,而不是因為輿論。

面對這種父母,年輕人應該量力而行,不要為了所謂的「孝順」盲目給父母費用,不要因為舍不下面子,難為自己。

相關焦點

  • 父母明明有錢,還找我要生活費,所謂的中國式「孝順」壓垮了多少...
    見字如面,時間讓你和我遇見,而這裡的文章讓你決定是否留下。成年子女每個月應該給爸媽多少錢養老算是孝順?如果自己平時工資就不高,如何讓父母理解自己的難處?小敏今年29歲,是一名公司的普通白領,結婚三年,和老公有一個女兒,家庭月收入除去房貸車貸,以及女兒的日常開銷基本沒什麼結餘。
  • 為什麼有退休金的父母還要兒女給贍養費呢?65歲老人告訴你真相
    趙姐已經退休,現在每月的退休金有4000多,按說這錢足夠趙姐一個人的開銷,可趙姐從兒女上班開始,就讓兒女們每月給自己800塊贍養費。兒女們一開始很是不理解,一心對自己好的母親,怎麼突然會變得如此看重錢。但,還是很孝順的按月給母親轉到她的帳戶裡。
  • 孝順不是讓父母學壞
    —— 伊索克拉底這句話說得很在理,孝道是一個傳承的過程,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好該做的事情,但我們不要被傳統的思想固化了,孝順是本分的事情,但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值不值的我們去孝順,有些父母做的事情確實不值得我們去孝順。
  • 男明星不滿月就被拋棄,長大後依然耗資千萬孝順父母,原因戳淚點
    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論題,大多數網友的選擇都是「不會」——即使父母有萬不得已的苦衷,但在對方選擇拋棄自己的那一刻,雙方的親子關係已經恩斷義絕,所以,大多數網友都選擇不原諒。這種答案在我意料之內,國人向來尊崇生恩不如養恩大,比起親生父母,養育自己長大的人才更值得孝順。然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並不是這樣。故事的主人公叫井柏然。
  • 為了支付贍養費,這名男子讓母親起訴自己
    兒子願意贍養母親,但卻讓母親通過起訴自己來要贍養費,這是怎麼一回事?對於失蹤這件事,陳春不願多說,只說當年受不了老二媳婦的欺負,自己走了,一開始有好心人可憐她失明,讓她搭順風車,一路輾轉到了河北,在河北遇到一個老頭收留了她,一住就是十幾年。陳春失蹤後,羅發有試過去找她,但沒報警,當時通信不發達,找了一段時間沒找到就不了了之。
  • 孩子離婚的贍養費怎麼樣?父母能拒絕贍養費嗎?
    幾天前,我看了一個法律專欄,講述了一對父母因子女贍養費而發生的糾紛。原來,夫妻倆離婚的時候,聊起了女兒和母親,父親每年支付一定數額的贍養費(當時約定每年支付2萬元)。然而兩年後,父親離婚後只給女兒支付了一年的贍養費,現在他拖欠了新年的贍養費。
  • 「我出嫁了,沒責任孝順父母了」這是我聽過最無恥的道德綁架
    我今天聽到一個最不要臉的言論:「我出嫁了,孝順父母不是我的責任了,我的責任是照顧公婆,我的父母就該你孝順,你不伺候我父母就是惡毒,無德」這是一個小姑子指責嫂子的話。講真,這句話顛覆了我的三觀了。人無恥起來,是沒有底線的。
  • 「女婿,聽說你升職了,那每月贍養費從2千改為4千」「找別人吧」
    「女婿,聽說你升職了,那每月贍養費從2千改為4千」「找別人吧」01.有些孩子,在早年就背負了太多的使命。一直以來,陳鑫的母親就這樣教育他:「兒啊,我們將來就靠你啦,你一定要多賺點錢!」在陳鑫的心裡,多賺錢孝順父母是自己的奮鬥目標,同時也是一種無形的負擔。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月薪三千,陳鑫要寄一半回去,然後趁著空餘時間做些兼職,這才讓他在大城市挺過了前兩年。幾年後,他在公司表現優異,收入也增加很多。一切穩定後,他和一個叫做小婉的女孩談起了戀愛。小婉很貼心,也很柔弱,即使是遇到一點小問題也會找陳鑫幫忙。
  • 什麼是孝順?孝順是什麼意思?
    孝就是本意,孝順對待父母。孝分為兩部分,一為孝一為順。孝為物質供養父母,給父母衣食住行,順為和善對待父母,所以孝順的本意是物質供養,和善對待父母。那麼孝順父母為什呢能夠得到福報呢?不孝父母的人一般發不了什麼財,為何呢?因為父母是你的一塊福田,叫做恩田。
  • 老公孝順父母,對妻子苛刻至極,被孝順綁架的婚姻何去何從
    在談戀愛的時候,長輩們告訴我們,選擇男孩子一定要選擇孝順的孩子,一般孝順的孩子都不會壞到哪裡去的。也有人說,一個男人對他父母的態度,以後就是對你的態度,所以一個男生對父母是否孝順,被很多女生看得格外重要。真的這樣嗎?本期話題:老公孝順父母,對妻子苛刻至極,被孝順綁架的婚姻何去何從!
  • 當啃老披上孝順的外殼,蘇明成式啃老不是最可怕的,這兩種更常見
    劇情發展到後來,他被老婆逼著還父母的錢,卻還在可憐巴巴地狡辯,這是媽心甘情願給我的,說好了不用我還!父母更願意跟他相處可以看出,最受寵的孩子,在某個程度上迎合了父母的喜好,他們更對脾氣,用現在流行的話說,那就是他們相處更舒服,所以父母老了,也更願意跟這樣的孩子住在一起,自然,父母的資源也會更傾向於他們,父母心甘情願,這叫有錢難買我願意。
  • 經常把這三句話掛嘴邊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數不孝順,父母要注意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成為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經常把這三句話掛嘴邊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數不孝順,父母要注意一、「都是我的,誰也不許碰!」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爸爸媽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會把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單獨給他留著,這就會讓孩子認為「好吃的都是給我留的,只能讓我吃。」一般情況下,孩子的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五六歲以後會逐漸消失。
  • 孝順父母,不能等!
    父母在,人生尚有出處;父母去,人生就只剩歸途。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在世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好好善待,總是忙於自己的生活,而忽略了自己的父母,那麼,等父母都離我們而去的時候,就算我們想補救,想彌補,也沒有機會了……要知道,生命無常,沒有來日方長。人吶,千萬不要等失去了之後,才懂得去珍惜。
  • 能留下遺憾的,唯有孝順父母不能等!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每個人都有一顆孝順的心,想孝順就應該立即行動,有很多人都遺憾過,他們對我說孝順不能等,但我從來沒往心裡去過。去年的夏天,突然接到電話,說母親有病了住院了,站在醫院病房門口看著母親,雖然沒什麼大事,但是心裡特難受,想起他們對我說的話,孝順父母不能等,想想真的是不能等。想想自己總是想大把的掙錢,然後等自己有錢了,在孝順父母,在帶著父母去旅遊,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可是掙再多的錢有用嗎?
  • 兒女的學歷高低,什麼時候與是不是孝順父母有關係了?
    知乎上看到一個很奇葩的問題:學歷越高的人越容易孝順父母嗎?先說觀點:孝順父母這件事,與兒女學歷高低沒有任何關係。有的父母真的只是種了一棵樹,之後對這棵樹的關心照顧並不夠;而有的父母,不但種下一棵樹,更是在小樹的成長過程中悉心澆灌。都是小樹,但在各自成長過程中,被父母照顧關心的程度深淺,決定了這棵樹長大後的粗壯程度。
  • 有這3種特徵的老人,晚年多半不會被孩子孝順,受苦也是自找的
    導讀:有這3種特徵的老人,晚年多半不會被孩子孝順,受苦也是自找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有這3種特徵的老人,晚年多半不會被孩子孝順,受苦也是自找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大爺拋棄兒子30年,老了要求給付贍養費,法院:每月給錢且去撫養同父異母妹妹
    在法庭上,兒子張某情緒異常激動,他表示父母離婚時自己還沒有成年「我和他從來就沒有來往過,讓我贍養他根本不符合情理,到底是憑什麼?」法官了解張某的情況之後,先是表揚了他多年來孝順母親,支持家庭的不容易。達成協議之後,張某每月支付贍養費550元錢每月探望張大爺1~2次,平時也要積極幫助父親和重複異母的妹妹的生活。
  • 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可能導致孩子長大不孝順,網友:自作自受
    父母在教育過程中一旦在行為上犯了錯誤或偏差,就會對子女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哪三種行為會給孩子成長帶來動力《不孝順》?當孩子們還小的時候,他們的人生觀或價值觀的確立是由一步一步的學習和模仿產生的。而父母在孝道上做了一些不好的行為,自然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從這個「以樣學養」中出現不孝的情況,自然也是一件事。因此,難怪連網友都不習慣父母給孩子的不孝行為。
  • 八旬老母告四兒子要贍養費追蹤:長子稱母親不缺錢
    但當老人找到多個兒子要贍養費時,卻再次遭到拒絕。  11月3日上午,華西都市報記者在崇州街子鎮天順社區見到了84歲的廖惠群老人。說起贍養費問題,老人直抹眼淚,連說幾個兒子「不孝順」。而老人的大兒子則稱,母親「不缺錢」。  為了調解這個大家庭的關係,當地村委會已經出動了數十次,但效果甚微。母子關係為何變得如此僵硬,作為旁觀者的村民們,也各自保持著看法。
  • 孔子:孝順父母,做到這三條原則,福報自然來
    孔夫子告訴我們:孝順父母,做到這三條原則,福報自然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都說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無私呢?試驗結束後,卻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能在父母的提示下完成指令。 父母總是在嘴上說著「等你長大,我就放心」「等你考上大學,我就放心」「等你找到工作,我就放心了」…… 心裡,卻始終掛念著關於你的點點滴滴,你的手有多大,現在有多高,說話的聲音是堅定,還是溫柔。在人群中之中,喜歡站在前面,還是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