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孝順父母,做到這三條原則,福報自然來

2021-01-09 騰訊網

「國學生活」,國學智慧,美好生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孔夫子告訴我們:孝順父母,做到這三條原則,福報自然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都說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無私呢?

筆者曾經在一本心理學專著裡,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從前有一個兒童心理學家,他在一家幼兒園裡,挑選了兩個班作為實驗對象。於是。他召集了這兩個班級的小朋友,以及他們的爸爸媽媽。

心理學家先是蒙上了家長的眼睛,並要求他們用最長半小時的時間,在兩組孩子中找到自己的孩子。實驗結束後,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找到了孩子

心理學家又蒙上了小朋友的眼睛,在同等條件下,要求他們找出自己的爸爸媽媽。試驗結束後,卻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能在父母的提示下完成指令

父母總是在嘴上說著「等你長大,我就放心」「等你考上大學,我就放心」「等你找到工作,我就放心了」……

心裡,卻始終掛念著關於你的點點滴滴,你的手有多大,現在有多高,說話的聲音是堅定,還是溫柔。在人群中之中,喜歡站在前面,還是後面。

而我們,卻似乎永遠都記不住有關父母的一切。哪怕只是一顆小痣,或是一塊繭子。

心理學家由此感嘆道:「父母種下愛,卻從來不苛求發芽。

父母並不苛求孩子的報答與感恩,孩子也同樣不該忘記父母的種種付出。

春秋的時候,子遊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大意是,現在所謂的孝順,只是能贍養父母而已。即便只是動物,也知道要養活它們的父母。做子女的給不了父母起碼的尊重,那和禽獸又有何區別呢?

孝順的第一條原則:贍養父母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但是贍養父母,等同於寄送贍養費嗎?

贍養父母,首先要關心父母。即使只是養一隻寵物,我們也要給予身心關懷。對於父母,我們更應當關心他們的身體、心理以及生活,就好像小的時候,父母關心我們一樣。

多了解自己的父母,才能為他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有時候,父母喜歡幹活,幫忙打理家務能讓他們安心、愉悅,更有價值感。倘若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心情,僅僅是出於擔心父母勞累而不讓他們幫忙家務,反而會影響父母的心情。

多了解自己的父母,才能理解父母心理上的鬱結,針對性地化解誤會。如果父母心頭不快,終日心事重重,身體素質也會因此變差。

贍養父母,要養身,更要養心。

孝順的第二條原則:尊重父母

無私與寬容,讓父母承受了我們最糟糕的模樣。

我們總是習慣性的把最積極的笑容留給陌生人,卻把最煩躁不耐的態度留給了父母。因為父母只會心疼我們在外獨自打拼承受的委屈,於是,我們學會了任性。

愛,容忍了任性,但任性不能得寸進尺。

《禮記》說:「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大意是,用怨恨報答恩情的人,是無法被教育的小人。

孔子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父母愛我們,寬容我們,那我們也應當愛父母,尊敬父母。哪怕拿出對待陌生人萬分之一的尊敬,也能讓父母感到一絲慰藉。

尊敬父母,更要尊重他們的選擇、愛好和人格。

父母,不過也是一對尋常也是夫妻,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人際關係。

整日供養著父母,一味地守在父母身邊,有時也會讓父母感到不適。正如公園裡的那些唱歌、跳舞、攝影的大爺大媽,父母也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間

生活,本就是一場電影。在不同的故事裡,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釋放不同的情緒,感受著不同的酸甜苦辣。不要讓「孝順」把父母多彩的生活變成單一的黑白默片。

孝順的第三條原則:懂得勸說父母

孔子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大意是,事奉父母的時候,父母若有不對的地方,要及時勸諫。倘若父母不聽從,自己也要保持尊敬的心態,多為父母操勞,不要心懷怨恨。

隨著年齡的推移,信息不對稱、心理上的執著以及對自己和孩子身體的擔憂,都會讓父母更容易變得不理智,做出錯誤的決定。

還算無傷大雅的,比如教育孫輩的理念不合,對家人的期望和要求有失偏頗等等。更嚴重的,譬如輕信某個所謂的養生專家,誤認為綠豆湯和長茄子就能治百病,又譬如投資哪些實為非法集資的養老理財項目等等。

老人被騙的案例,數不勝數。騙子團夥更是針對老人最為薄弱的心理環節,策劃了一系列的詐騙方案。如果孩子與父母能建立起溝通的橋梁,父母願意告訴孩子,自己最近在買什麼,那麼孩子多半能及時發現詐騙問題,及時止損。

騙子團夥所依仗的,一是某些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交流,他們不會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是長期的不良溝通,不科學的溝通方式只會激發父母的叛逆心理,更加容易上當受騙。

三是正因為父母與孩子關係不佳,那些佯裝關心父母,尊重父母感受的騙子才能趁虛而入。

歸根到底,勸諫父母的前提是我們能理解父母的心意,並且通過適當的表達來說服父母。

勸諫,不是命令。父母不是兩三歲的小孩,我們要相信他們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能做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斷。有時候,和顏悅色的討論,要比義正辭嚴的斥責有效得多。

敢於勸諫,自己就不必忍氣吞聲;懂得如何勸諫,父母也能感受到愛。

好的交流,能讓人事半功倍。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拜觀音菩薩時,嘴上默念三句話,福報自然就來了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都會去寺廟拜一拜觀音菩薩,如果你也有求於菩薩,可以在拜菩薩時,嘴上默念三句話,福報自然就來了。拜菩薩是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很多愚痴的人拜菩薩時,開口就讓菩薩賜福給自己,又想要健康又想要富貴,又想要求事業又想要求平安,這種求佛的方式,並不是最有效的。
  • 這三種人,不用拜佛菩薩,福報自然來!
    這世間有三種人,無論他是否信佛,無論他去寺廟是否拜佛,佛都會保佑他,福報都會降臨在他的身上。看看這三種人當中有你嗎?第一種人:信因果的人。金剛經上說: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還說過:菩薩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 佛教:別再跟父母吵架了,折損福報太嚴重!
    生活中有這樣一件事,是最損耗福報的,千萬別去做。這件事就是平時跟父母吵架,跟父母頂嘴,不敬父母。佛教認為,孝順父母是世間第一福田,如果一個人可以對父母盡一點點孝心,就能得到很大的福報,如果是對父母哪怕一點點的傷害,就會嚴重折損自己的福報。
  • 培養出孝順感恩的孩子,記住三點,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
    導讀:培養出孝順感恩的孩子,記住三點,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培養出孝順感恩的孩子,記住三點,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佛說:這四條原則,讓你的福報越來越多!
    我們來這世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幸福,不用受苦受罪,不用為了錢財奔波勞累。甚至總是一度羨慕別人的奢華與富足,為什麼別人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而自己卻享受不到這樣的福呢?難道只能安於現狀嗎?我們該怎樣做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讓自己的福報越來越多呢?記住這四條原則。
  • 孔子智慧|行孝要趁早,做到孔子說的8句話,你就是孝順好兒女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如果在父母最需要侍奉的時候沒盡到孝道,父母一旦去世,再想行孝就來不及了。所以,什麼都可以等,唯有行孝不能等。做子女的,怎樣做才算是孝敬父母呢?懂得了孔子這8句話的含義,做到了這些要求,你就是一個大孝子。0 1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 拜觀音菩薩時,牢牢記住二句話,福報自然來!
    官做的好,是為子孫積累福報;做不好,把老百姓的東西佔為自己,想留給子孫,這些非分的東西都是罪孽,子孫用了,反而損福報。所以一代做官九代冤。又說,如果為自己一家謀,就不要去做官,做官是為百姓謀,這也是天道無親。天道雖然無親,但唯親善人。你只要廣積陰德,還是有用的。想要孩子能讀書的,就多做慈善,辦學校;想要孩子發財的,就要多救濟窮人;想要兒孫健康的,就多施藥。這就是唯親善人。再講到孝順也一樣。
  •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父母開始的
    因為舜王他這一份孝敬之心,大幅度的提升他福分、智慧,大幅度地提升他的心靈的境界,他從一個普通的農民通過孝道就走到了帝王的位置上,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把帝位讓給他。為什麼孝敬父母會有這麼大的福德?因為《孝經》開宗明義就講: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德的根本,所以大孝之人必是大德之人。
  •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做到這五點,福報自來!
    我們傳統文化的精神,就是效法天地之德,一個人的德行要像天地那樣渾厚,才能載得了物,德行越積越厚,福報才能越來越多。否則,如果一個人只知道求取福報,而不知培養自己的德行,那即使來了福報,也未必能守得住,甚至還會帶來災禍。那如何才能培養自己的厚德呢?首先要做到以下五點,德行有了,福報自然也就來了。一,不揭別人短處,不給人難堪。
  • 孝順父母有三個層次,你做到哪個層次了?
    佛教中,孝順、感恩父母,有三個層次:  初品的孝順父母:是甘旨奉養,讓父母在生活上獲得適度的孝養,沒有缺乏;   第二是光宗耀祖:為人清白,事業成功,名利雙收,道德令人敬重,讓父母祖宗都得到榮耀,這是中品的孝順;第三是上品的孝順:就是引導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為他們修大福報,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後,也能有好去處,這是最上品的孝順。
  • 福報來臨之前有三個徵兆,看看你自己,福報是不是要來了
    佛教認為,凡事皆有因果,任何事情在發生之前,都會有一些徵兆,如果你的身上,也出現了這三個徵兆,說明福報就要來了。第一個徵兆:開始理解並感恩父母。紅樓夢中的《好了歌》說得非常現實: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 老祖宗教誨,明白這五句話,越來越順利!福報自來!
    同時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一切,來加油努力,那就是更加可貴的了,古代的聖賢們,寫下了這五句話,可以幫助大家,人生之路,越來越順利!福報自來!第一句,【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白話】『虧』是虧損,『盈』是自滿,『天道』也就是自自然然的道理。凡是自滿的人,總是會遇到一些吃虧的地方,虧欠的地方。
  • 雖說百善孝為先,可這「3種境界」的孝順,你真的能做到嗎?
    之前看到過一對兄弟倆為了能夠得到父母的遺產。在父母面前假孝順,結果父母說這筆錢本來就是假的。即一是養長輩的身,保障長輩吃穿不愁;二是養長輩的心,讓長輩心情愉悅;三是養長輩的志,讓長輩活得有意義。真正孝順的人,「三種境界」都能夠做到,越孝順福報越多。
  • 兒女的孝順,要從父母身邊小事做起,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孔子的弟子子路,出生貧寒、非常節儉,但卻是個極為孝順之人。因為長期吃野菜,導致子路的父母營養不良,身體很不好。為了讓父母能夠吃得有營養一些,子路只得到離家百裡之外的地方去買米,再背著米趕回家,以此來奉養雙親。
  • 福報這麼好的女人,她是怎麼修來的?
    師兄其實家裡條件很好,父親是做生意的,從小師兄就生活很優裕,家裡請了三個保姆,分別照顧家裡的大大小小,所以師兄可以說是嬌生慣養的,但是父母的教養非常好,對師兄的教育一點都沒有耽誤,父親平時工作很忙
  • 「家有父母在,何必遠拜佛」想轉運?請先從孝順父母開始!
    很多人在運勢不順的時候,都會去寺廟燒香拜佛,或者在家裡供奉佛像來為自己積累一些福報。更有人話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去寺廟燒頭香,都是為了圖個吉利。殊不知,其實孝順父母就是最能夠積累福報的事情,也是最快的轉運方式。想轉運?請先從孝順父母開始!
  • 這樣孝順父母,具有不可思議的殊勝果報!
    (龍樹菩薩說法要偈)一、孝順父母的意義父母有生育、養育、教育之恩,可說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難報經》當中,曾以七種比喻來說明父母恩德深重,難以報答:一、肩擔父母,繞須彌山,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二、遭饑饉劫,臠割碎壞,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一個人的善良裡藏著他的運氣,在不可預知的未來,你所積攢的福報,往往會給你帶來意外之喜。佛教重視因果,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福報都是人自己積攢而來的。所以大家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在利益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從中獲得福報。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 兒孫自有兒孫福,這是讓孩子積累福報的方法
    孝順好父母了,孩子自然聽話。頂撞父母,以後孩子就頂撞你。宇宙規律中,很多都不能代替。小孩的福報損了,他得自己去慢慢培,你沒有辦法代替的。越是關心孩子,這個孩子以後就很難有出息,太關心了,關心到了牽掛,把他的福報都損了。他以後就要在艱苦中好好培福報了。那福田中,長輩前輩都是我們的福田。
  • 一個家庭,做到這四點,家和萬事興,福報自然來!
    人到中年,如果能做到這四點,則家和萬事興,福報自然來!一、父子和而家不敗釋義:父子和睦,家運就不會衰敗。父,巨也,是家庭的一家之長。子,滋也,是家庭的血脈傳承。父子和睦,家庭的傳承才不會崩塌,家運才能興旺。倘若父不父,子不子,家道不寧,家運就會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