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16周,準媽媽別忘了盆底肌訓練,對分娩有利

2020-12-22 可馨育兒說

文/可馨育兒

胎兒發育到了16周了,能夠做出踢腿的動作了,此時的胎兒,他的腿腳已經有很大的靈活度了,他們向裡轉動腳部,又朝外轉動腳部,有時腳指頭也能彎曲了,有時搖動一下小腳丫子,就像在自己鍛鍊一樣,準媽媽不妨也做做運動吧。

孕16周,準媽媽別忘了盆底肌訓練,對分娩有利

骨盆肌肉對子宮起到很好的支撐效果。妊娠期間的骨盆肌肉,既柔軟又富有彈性,胎兒的不斷發育,準媽媽有一種沉重感而不適。隨著孕齡的增加,到了孕晚期的最後三個月,準媽媽可能發生漏尿的情況。

為防止出現上面的情況,也讓胎兒娩出更加順暢,準媽媽要注意加強盆底肌肉的練習。

骨盆鍛鍊

1、準媽媽坐於床上,雙腳掌貼合,靠近身體方向,挺直上身,雙膝進行上下活動,就像小鳥撲稜翅膀的動作,這樣的動作反覆做10次。

2、相同的姿勢,準媽媽吸氣伸直脊背,吸氣把脊背伸直,呼氣時身體稍微前傾,重這樣的動作也重複10次。雙手放置於兩個膝蓋之上,準媽媽在呼氣的時候,輕輕把膝蓋下壓,吸氣的時候慢慢收回膝蓋,這樣的動作重複10次。

強化會陰肌肉

1、準媽媽取坐位時,雙臂在身後支撐身體,兩腿交叉向內側夾緊、肛門閉緊,把會陰肌肉收緊,隨後再放鬆。重複這樣的動作10次,把下方的腿拱於上方的腿之上,重複這樣的動作10次。

2、準媽媽在平時取站姿或坐姿時,隨時可以做出提肛運動,會陰肌肉進行收緊,就像內急時,憋大小便的動作,每過5-10秒鐘放鬆一下,每次重複10次此動作。

盆底肌肉訓練方法

1、準媽媽取仰臥位,墊高頭部,雙手在身體兩邊平放下來,彎曲雙膝,把腳底平放在床面上,像控制排尿的動作一樣,把骨盆底肌肉收緊,稍停一會兒,每一組反覆做10次,每天最少做3-5組。

2、手臂伸直,使用兩側手掌、雙膝支撐身體,趴於床上,想法讓背部維持平直。準媽媽的背部弓起來,把臀部、腹部肌肉收緊,讓骨盆向前輕微的傾斜,然後進行呼氣。可馨育兒說,這樣動作維持幾秒後,吸氣,放鬆身心,復原起初姿態。反覆做幾次。準媽媽在練習時注意維持兩肩的穩定。

討論話題:你懷孕幾個月了?鍛鍊盆底肌了嗎?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給大家。可馨育兒提供的孕產、育兒信息僅供參考,並不作為疾病診療依據。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孕育健康問題,或喜歡我們的育兒知識,記得收藏關注分享哦,你的關注,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圖片來源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產後媽媽,可別忘了盆底肌的康復訓練。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媽媽的盆底肌都會因為懷孕的重擔而鬆弛,如果在順產的過程中發生撕裂或側切的話,同樣會使盆底肌受損傷。盆底肌受損,可能會導致媽媽陰道壁膨出、漏尿,甚至子宮脫垂等產後問題,有些媽媽可能打個噴嚏就會尿尿。這不僅影響新媽媽的身體健康,也影響媽媽未來幾十年的生活質量。今天,我們要來說說,盆底肌的康復訓練。
  • 預防產後漏尿,造福千萬女性的產後盆底肌訓練!
    預防產後漏尿,造福千萬女性的產後盆底肌訓練!產後盆底肌訓練—Kegel訓練法孕育一個孩子有多辛苦?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吧。今天我要提醒各位準媽媽的是,那只是萬裡長徵的開始。生產之後的身體恢復和管理也需要孕媽媽提前做好準備。這篇短文首先講的是產後常見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
  • 孕晚期恥骨痛做盆底肌訓練
    懷孕36周的崔女士,從孕32周開始大腿根部出現疼痛,開始只是有輕微痛感,後來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半夜翻身或起身時,疼痛難忍。□記者梁露露孕晚期和產後容易出現恥骨痛周豔豔介紹,恥骨位於人體大腿根和小腹交界處。恥骨本身就有間隙,女性在孕中晚期,隨著胎兒日益增大,子宮也隨之膨脹,恥骨間隙較孕前增寬,使得骨盆關節的韌帶變得鬆弛,骨盆伸縮性變大,以給胎兒更多的成長空間,並有利於分娩時胎兒順利通過骨盆。「不僅是孕晚期,有部分初產婦分娩後也會出現恥骨疼痛,嚴重時走路都受影響。
  • 盆底肌康復訓練黃金期,別等生完孩子再做就晚了
    妊娠和分娩傷害最大的就是肌肉,其中,盆底肌的損傷必然是少不了的。生完孩子有許多新媽媽都會出現各種盆底功能障礙,這就要求新媽媽產後要及時訓練盆底肌肉,來恢復它的功能。骨盆底肌肉承載著孕媽媽的尿道、膀胱、子宮和直腸,所以,從孕期開始,孕媽媽們就要開始做盆底肌肉的練習了,建議從14周開始並堅持進行。盆底肌肉練習不僅可以增強你的骨盆底肌肉力量有助於預防壓力性尿失禁情況,還有可能幫助孕媽媽縮短順產分娩過程中第二產程的時間。
  • 必不可少的盆底肌訓練,你卻忽視了
    但是對孕媽來說,這可不是好現象,可能盆底肌鬆弛了。盆底肌位於兩個大腿根之間,它是骨盆底部的肌肉,就像一張吊網,兜住了體內的很多臟器,包括膀胱、子宮、直腸等,在它的包裹下,才能夠維持這些器官正常的運行。如果盆底肌的彈性變差,就意味著肌肉鬆弛,包裹的力度不足,那麼這些臟器就可能會出現移位,這樣,也有可能出現漏尿、大小便失禁、臟器鬆弛與脫垂的症狀。
  • 別把盆底肌修復,「留」到二胎後做
    女性發生盆底肌鬆弛的3個階段1.孕期:腹腔壓力、盆腔臟器的重力,使盆底肌肉處在持續受壓中逐漸變得鬆弛;2.分娩期:分娩前,身體會分泌鬆弛素迎接分娩盆底肌是有記憶的妊娠期不斷發育的子宮會給盆底肌造成壓力,使得盆底肌逐漸鬆弛,在分娩後,不會立即恢復原狀。此時盆底肌「記憶混亂」,它不知道該記住孕前健康的肌肉,還是產後鬆弛的樣子。此時抓緊做康復訓練,別讓盆底肌「記住」鬆弛的狀態,定型之後,恢復難度增大了。
  • 這兩個小運動做起來,高效修復盆底肌,幫你遠離產後漏尿的苦惱
    其實這些都跟盆底肌有關,在產後新媽媽的大部分精力,或許都放在了照顧寶寶上。但也不要忘了產後恢復的重要一項:修復盆底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怎樣將盆底肌恢復到理想的狀態,避免那些尷尬發生呢?盆底肌有多重要?
  • 盆底肌訓練注意事項!
    很多女性在產後會出現盆底肌鬆弛等現象,時間長了就會引發盆底肌功能障礙,如子宮下垂,大便失禁,尿失禁等,所以治療盆底肌一定要趁早,下面編輯給大家介紹盆底肌修復的注意事項!一起來認識下吧!由於婦女在分娩時會損壞骨盆底肌肉,因此大多數婦女在分娩後必須接受骨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建議在醫生和專業護士的指導下進行,可以使盆底肌恢復得更快,產後盆底肌鍛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分娩後3天至3個月骨盆底肌肉訓練,腹肌訓練,腿部肌肉訓練,胸部鍛鍊等,最好在床上進行,第二階段:分娩後3個月至6個月進行全身肌肉力量恢復訓練,並加強腹部和骨盆底肌肉運動。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產後盆底肌的最佳恢復時間是什麼時候?
    對於骨盆底修復很多媽媽可能不太了解,為什麼分娩以後盆底肌就鬆弛了,他到底有哪些因素引起,有沒有什麼預防是措施?什麼叫骨盆底?骨盆底是骨盆底部的一組肌肉,面積大約手掌大小。它的存在構建了骨盆的底部,在腹腔中形成了「底層」,保證骨盆「滴水不漏」。 盆底肌一共分三層,它們各執其責,根據器官的不同走向也完全不同。
  • 孕產課堂|別把盆底肌修復「留」到二胎後做
    高齡產婦由於激素水平低、肌肉彈性差、恢復能力差,更容易發生盆底肌鬆弛。不少二胎媽媽在孕期就出現了咳嗽噴嚏後漏尿,有些嚴重的甚至整個孕期都要墊著尿不溼。一胎產後我們的盆底肌處於鬆弛甚至損傷情況,此時我們要抓緊做康復訓練,減少永久性的損傷。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鍛鍊盆底肌要從孕期開始
    盆底肌肉就像一條彈簧,將恥骨、尾椎等連接在一起,它對生殖器官日常進行的活動如大小便、性生活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很多媽媽或許在懷孕前甚至是懷孕後,對它都不是很了解,而在生完寶寶之後出現盆底功能障礙了才懂得盆底肌的重要性。
  • 孕早期胎兒不穩定?準媽媽如何安全度過孕早期?
    懷孕頭三個月是指胎兒從0周到12周這一段時間,孕周一般以孕婦末次月經第一天為起始時間,排卵期和預產期都是以此估算,而實際上胎兒真正誕生是在末次月經來潮後的2周左右,所以胎齡與孕齡實際小2周。
  • 生完孩子後要做的運動,盆底肌康復訓練,不要錯過黃金期
    導讀:生完孩子後要做的運動,盆底肌康復訓練,不要錯過黃金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生完孩子後要做的運動,盆底肌康復訓練,不要錯過黃金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關於盆底肌,孕媽你了解多少?
    一、盆底肌與妊娠、分娩1、妊娠,孕期激素水平的變化可以影響到組織和器官中的膠原成分,影響控尿機制。妊娠初期不會引起尿失禁,隨著孕期逐漸增加的激素水平,引起局部組織功能的改變,出現尿失禁。2、分娩,產次越多,發病危險性越高。陰道分娩與產後尿失禁發病呈正相關。二、盆底肌受損會有哪些表現:1、盆底肌受損初期表現為:陰道鬆弛、性生活不滿意或小腹墜脹感、尿頻、便秘等不適。
  • 你有好好保護你的盆底肌嗎?
    而妊娠、分娩由於激素、重力和肌肉牽拉等因素會對盆底肌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傷。抱著減肥的目的鍛鍊,小蠻腰沒瘦回來,卻損傷了盆底肌,影響日後的生活質量,得不償失。為什麼要訓練盆底肌部分女性認為懷孕和生產其實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或者自己沒有漏尿等症狀,就不需要訓練盆底肌。事實上,很多媽媽都是在生完寶寶之後不注意盆底肌的康復而導致症狀加重的。
  • 盆底肌訓練時的呼吸方法科普
    盆底肌訓練時的呼吸方法科普 2019-05-16 16:10  產後盆底康復互助
  • 生完孩子三年了,盆底肌還有救嗎?
    對產後42天的婦女常規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可以大大減少盆腔器官脫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同時,喚醒盆底的神經及肌肉,使陰道更好地恢復到緊縮狀態,從而提高性生活質量。善待自己、關愛盆底、及時康復、防止後患,是明智的做法。
  • 懷孕後,一定要重視盆底肌肉的鍛鍊,有這4個好處
    文/可馨育兒準媽媽的骨骼還在不斷發育著,到了孕23周,體重389g,頭臀長251mm,胎兒的骨骼已經更加堅硬了,力量也更大,同樣,胎兒的體重也在增長,他在為出生做充足的準備,就是為了能夠早日與親生父母謀面。
  • ...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礙引發難言之隱 生完寶寶別忘了鍛鍊盆底肌
    女性打噴嚏、咳嗽出現漏尿,很可能是盆底肌出現了問題。數據顯示,我國已婚已育的女性中45%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女性產後儘早進行盆底康復訓練,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盆底功能障礙發生的。隨著「二孩大軍」的增加,如今,南京市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提供了盆底康復服務,方便產婦產後康復。
  • 盆底肌受損常見的問題有哪些?
    懷孕和分娩是大多數女性生活中一種特殊且難忘的經歷,當每個準媽媽都沉浸在成為母親的快樂中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麻煩,例如:打噴嚏時,尿液洩露,陰道鬆弛,甚至分娩後性交疼痛等問題,引發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女性骨盆底肌功能出現了障礙,目前,骨盆底肌功能障礙已成為影響女性生活的五種常見慢性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