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訓練注意事項!

2020-12-22 航諾的楊先生

很多女性在產後會出現盆底肌鬆弛等現象,時間長了就會引發盆底肌功能障礙,如子宮下垂,大便失禁,尿失禁等,所以治療盆底肌一定要趁早,下面編輯給大家介紹盆底肌修復的注意事項!一起來認識下吧!

由於婦女在分娩時會損壞骨盆底肌肉,因此大多數婦女在分娩後必須接受骨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建議在醫生和專業護士的指導下進行,可以使盆底肌恢復得更快,產後盆底肌鍛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分娩後3天至3個月骨盆底肌肉訓練,腹肌訓練,腿部肌肉訓練,胸部鍛鍊等,最好在床上進行,第二階段:分娩後3個月至6個月進行全身肌肉力量恢復訓練,並加強腹部和骨盆底肌肉運動。

呼吸運動:通過腹部呼吸來鍛鍊腹部,增強腹部肌肉並移動內臟,動作要點:

(1)仰臥姿勢,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

(2)深吸使腹壁下沉,內臟牽引向上,然後呼氣,重複幾次。

提肛法是主要以提肛肌為基礎,有意識地收縮盆底肌肉,以增強盆底肌力量的訓練。具體做法是反覆收緊肛門和陰道,每次不少於3秒,然後放鬆,連續15-30分鐘,或每天150-200次,患者在4-6周內有所改善,在3個月內效果明顯,對於嚴重的骨盆底功能障礙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電刺激治療或相關的手術治療。

產後母親可以通過排尿,肛門懸浮運動,收縮運動等方法來增強骨盆底肌肉的彈性恢復,並促進陰道緊縮,經過這些日常鍛鍊後,骨盆肌肉的張力和陰道周圍的肌肉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這有助於恢復陰道的彈性和性生活。

骨盆底修復運動的具體方法是收縮陰道,因為初學者很難體驗到陰道收縮的感覺,因此可以在排尿時收縮盆底肌肉,儘量避免其他肌肉的摩擦,例如大腿,背部和腹部肌肉,訓練的強度和時間可以逐漸增加,促進盆腔和腹部器官的恢復,幫助新媽媽遠離分娩的後遺症。

上面對骨盆底肌肉的修復進行簡單介紹,這些方法都具有改善盆底肌的效果,當然,必須堅持這種盆底肌修復運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所以各位女性一定要堅持。

相關焦點

  • 尿失禁自我鍛鍊療法—盆底肌訓練和膀胱訓練
    今天我們繼續講尿失禁的治療,主要介紹兩個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鍛鍊的物理療法---盆底肌訓練和膀胱訓練。 1.盆底肌訓練 (參照《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 盆底肌訓練(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又稱為凱格爾(Kegel )運動。盆底肌訓練為治療尿失禁的一線療法,尤其是壓力性尿失禁或是以壓力性尿失禁為主的混合性尿失禁。(A級證據)。
  • 盆底肌如何進行訓練?
    許多女性分娩後會出現骨盆底肌肉鬆弛等現象,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導致骨盆底肌功能障礙,例如子宮脫垂,大便失禁,尿失禁等問題,因此骨盆底肌肉的治療必須儘早進行,以下編輯將向您介紹骨盆底肌肉修復的一些注意事項!
  • 對抗尿失禁,鍛鍊盆底肌凱格爾訓練
    然而,控制排尿的能力依賴於對於肌肉及其協調的作用,下面來介紹一種簡易的訓練方法-凱格爾盆底肌訓練。當膀胱充盈時,膀胱的肌肉(逼尿肌)鬆弛以容納尿液,同時尿道周圍的肌肉(盆底肌和括約肌)會緊張以關閉尿道,這些肌肉的鍛鍊會有助於防止漏尿和控制平抑尿急迫感。這種訓練的名稱稱為「凱格爾」訓練法,由發明此法的醫生名字命名,幫助保持盆底肌張力來降低漏尿和尿急。
  • 盆底肌訓練時的呼吸方法科普
    盆底肌訓練時的呼吸方法科普 2019-05-16 16:10  產後盆底康復互助
  • 被你忽略的盆底肌康復訓練
    Treatment3  PFM home exercise盆底肌家庭訓練  8-12 intensive PFM contractions,3times per dayin different positions  8-12次盆底肌強化收縮,在不同體位下每天三次。
  • 必不可少的盆底肌訓練,你卻忽視了
    但是對孕媽來說,這可不是好現象,可能盆底肌鬆弛了。盆底肌位於兩個大腿根之間,它是骨盆底部的肌肉,就像一張吊網,兜住了體內的很多臟器,包括膀胱、子宮、直腸等,在它的包裹下,才能夠維持這些器官正常的運行。如果盆底肌的彈性變差,就意味著肌肉鬆弛,包裹的力度不足,那麼這些臟器就可能會出現移位,這樣,也有可能出現漏尿、大小便失禁、臟器鬆弛與脫垂的症狀。
  • 有種「尷尬」叫產後漏尿,盆底肌訓練共分三步走,寶媽學起來
    ,日常我們在憋尿的時候,收縮發力的肌肉就是盆底肌,因此媽媽們在排尿過程中嘗試中斷,就能感覺到自己的盆底肌在用力。盆底肌的訓練不像腹直肌等運動,活動的場地和時間都有限制,盆底肌的訓練可以在任何時候,上班坐公交、下班看電視,站著、坐著都可以隨時做「提肛運動」。
  • 盆底肌的鍛鍊,仰臥起坐可以嗎?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盆底肌鍛鍊的好處,可以預防將來大小便失禁,可以防止臟器脫垂,可以……,科普一下。仰臥起坐這個動作,主要訓練的是腹部肌肉和髂腰肌,是軀幹和髖關節前屈的肌肉為主,並不能很好的鍛鍊到盆底肌。凱格爾運動盆底肌的鍛鍊,俗稱提肛,學名凱格爾運動,但是做這個運動有幾個注意事項,我要說明一下,做得不對,會適得其反。1.找到盆底肌,在小便的時候終止,這個時候啟動的是盆底肌,但是一定不要在小便過程中訓練,否則可能會將來引起小便失禁,找到這個感覺就行,要訓練建議在膀胱排空之後。
  • 產後媽媽,可別忘了盆底肌的康復訓練。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媽媽的盆底肌都會因為懷孕的重擔而鬆弛,如果在順產的過程中發生撕裂或側切的話,同樣會使盆底肌受損傷。盆底肌受損,可能會導致媽媽陰道壁膨出、漏尿,甚至子宮脫垂等產後問題,有些媽媽可能打個噴嚏就會尿尿。這不僅影響新媽媽的身體健康,也影響媽媽未來幾十年的生活質量。今天,我們要來說說,盆底肌的康復訓練。
  • 乘風破浪的盆底肌——竟然還有這些「潛規則」?
    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盆底肌到底是什麼?到底在哪裡?到底起什麼作用?但是,由於女性懷孕期間體重不斷增大,羊水逐漸增加寶寶不斷生長發育那盆底承接的「壓力」就在不斷增加終有一天,盆底肌力量不足時就會變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甚至引發——
  • 女性健康不能忽略盆底肌鍛鍊,三個動作幫你提升盆底肌,恢復青春
    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在生完小孩後,如果不注意保養和鍛鍊的話,身體機能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下降,而盆底肌鬆弛是大多數女性都會碰到的問題,帶來諸多尷尬的不便。本文將介紹一下盆底肌在女性健康中起怎樣的作用,我們又能通過怎樣的訓練提升盆底肌的水平,讓我們擺脫盆底肌鬆弛帶來的煩惱,恢復青春。
  • 女性孕期盆底肌鍛鍊效果分析
    本文大量引用《不同時期盆底肌功能鍛鍊對陰道分娩及產後盆底功能恢復的作用》(中國實用醫藥2011年12月第6卷第35期)這篇論文,文章通過統計學研究和對比實驗的方法,對孕婦在不同時期進行盆底肌鍛鍊,對陰道分娩及盆底功能恢復的作用進行研究和解釋:選擇自願接受盆底功能鍛鍊的90例孕婦作為實驗組,分為產前組(n=30):產前第28周開始盆底肌功能鍛鍊至分娩,產後組(n=30):
  • 笑尿了是一種病,女性產後怎樣進行盆底肌訓練?
    要想遠離性尿失禁的尷尬,女性在產後42天進行盆底功能評估。由專業康復醫生對產婦的盆底功能進行評估,並在其指導下做提肛運動,鍛鍊盆底肌肉,預防尿失禁的發生。  那麼,怎樣進行盆底肌訓練?  首先,我們要找到自己的盆底肌群,在排尿時嘗試收縮盆底,如果尿液停止,在放鬆後尿液繼續排出,這表示找到了正確的盆底肌。如果你無法找到正確的盆底肌,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一旦找到了正確的盆底肌,可以排空膀胱,坐下來或者躺下開始下面的訓練。
  • 預防產後漏尿,造福千萬女性的產後盆底肌訓練!
    預防產後漏尿,造福千萬女性的產後盆底肌訓練!產後盆底肌訓練—Kegel訓練法孕育一個孩子有多辛苦?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吧。今天我要提醒各位準媽媽的是,那只是萬裡長徵的開始。生產之後的身體恢復和管理也需要孕媽媽提前做好準備。這篇短文首先講的是產後常見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
  • 正確的盆底肌訓練,讓你產後變回「小姐姐」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蘭月、治療中心黎曉彤醫生一起話你知產後變身「小姐姐」的秘密——盆底肌訓練。 什麼是盆底肌訓練? 盆底肌訓練,是加強控制小便、大便肌肉的一項練習。如果存在漏尿、漏氣、漏便等情況,這項訓練能夠幫助改善,對於女性來說,盆底肌訓練是一項簡單又實用的鍛鍊。
  • 盆底肌訓練的作用有哪些?
    骨盆底肌肉在控制膀胱的各種器官中起重要作用,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和分娩,都會對女性的盆底肌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所以,對於女性而言,產後進行骨盆底肌肉訓練是一種簡單而實用的運動。骨盆底肌肉訓練,又稱凱格爾訓練,是一種加強對骨盆底肌肉群控制的運動,它可以幫助女性改善尿失禁和陰道脫出等現象,還可以緩解盆腔器官脫垂的疾病,在進行骨盆底肌肉訓練之前,首先是要找到骨盆底肌肉。第一種方法:可以通過在排尿時,找到骨盆底肌,控制排尿肌肉收緊和放鬆的肌肉就是骨盆底肌。
  • 不用「凱格爾運動」,照樣訓練盆底肌,做對這件事就夠了
    如果是「紅色盆底肌」…的確,有很多寶媽都存在盆底肌高張的情況,也就是「紅色盆底肌」,按照同仁醫院盆底中心的數據,這類寶媽佔到40%以上。在盆底高張的情況下進行凱格爾訓練會加重盆底負擔,引起小腹酸脹,尿急尿頻等症狀。
  • 孕期可以做盆底肌鍛鍊嗎?早鍛鍊能早預防盆底問題嗎?
    首先大家要明確一下,孕期要從什麼時候開始做盆底肌的訓練?孕期的前三個月是不可以做盆底肌訓練的。因為孕前三個月是胎兒流產和畸形發生的高峰期,各個方面都要多加注意。在孕期第4個月,也就是13周的時候,媽媽們可以做盆底肌的訓練,之後在32周後儘量少做盆底肌訓練。而且訓練時每次不能超過15分鐘,每周做2~3次即可。
  • 產後盆底肌功能障礙,如何在家中進行康復訓練?
    說到產後問題,很多孕友對盆底功能障礙都有一種恐懼,漏尿、腹直肌分離、盆腔器官脫垂...其實,除了女性會因生產引起盆底創傷而導致盆底肌功能障礙外,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盆底組織功能也會逐步退化,便也容易導致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但現在大多數女性壓力較大,除了忙事業還要兼顧照顧家庭的重擔,即使發現盆底功能出現疾病,需要進行盆底康復,卻因抽不出時間,而無法到醫院治療。
  • 每日瑜伽產後修復訓練營 重塑寶媽盆底肌「彈簧」活力
    除了尿失禁還可能出現子宮脫垂、內分泌失調等問題,嚴重影響著媽媽的身體健康,而出現這些症狀的根源就是」盆底肌鬆弛「,就連「地表最強明星媽媽」Ella也曾發微博稱自己產後有盆底肌鬆弛的問題。盆底肌鬆弛危害多盆底肌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是整個肌肉組織+筋膜組成的弧形盆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