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將無法實現星際航行,宇宙正在「鎖死」人類!

2021-02-08 小茹聊科學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將無法實現星際航行,宇宙正在「鎖死」人類!

從工業革命以後,人類文明的發展得到了質的飛躍,不少人猜測人類文明這樣發展下去,將能夠在宇宙中進行隨意穿梭。對於這種說法,科學家們卻有不一樣的見解。人類的文明之所以能夠發展到現在,是因為人類的科技發展進入了高峰時期,然而任何文明發展都存在著一定的瓶頸期,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近幾年人類在科學上並沒有很大的進步,以至於很多人認為,難道科學技術已到達了盡頭?

這一想法是十分恐怖的,地球在銀河系中是十分渺小的,人類對於宇宙而言更是微不足道的。就算人類的文明一直進步,也很難徵服宇宙。同時科學家認為,我們人類正在被宇宙鎖死在了固定空間裡面,即使到死都無法實現時星際旅行。

德國的科學家奧伯斯曾經對宇宙的研究中發現,按照我們現在已經知曉的規則,其實無論站在宇宙中的哪一個位置,都可以看到光線是從以均勻的方式傳遞。那麼地球不應該一直處於白晝狀態嗎,為何都會有黑夜和白天之分?他的這一言論就是著名的「奧斯博悖論」。

人類向太空多次發射探測器,如目前離地球最遠的旅行者1號,通過它傳回來的數據,我們可以不難看出,人類如果想要逃離地球至少需要數億萬年的時間,即使人類造出速度極快的宇宙飛船也很難逃離宇宙。我們人類難道會比光速還要快嗎?要知道光速到達宇宙的邊緣,也需要花費幾百億年的時間,這就意味著人類在未來達到光速後也很難突破宇宙的枷鎖。

於是有人便會認為,是不是只要我們建造出比光速還要快的宇宙飛船就可以了呢?其實並不是這樣簡單,根據科學研究我們現在生存的宇宙空間正在持續膨脹,這種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繼續變化,或許到時候宇宙中各種星體之間的距離也會變得更遠。但人類也不要就此失去信心,如愛因斯坦曾經就在相對論中提出,宇宙中很有可能存在蟲洞,它可以讓人類實現時空穿梭,只不過憑藉我們現在的技術還沒有辦法找到這個通道。

同時愛因斯坦還表示,人類可以發明一艘具有鍾慢效應的宇宙飛船,這種飛船的速度比光速還要快,並且當它靠近宇宙時,可以讓宇宙飛船內部的時間變慢。看來科學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你認為未來人類可以逃離銀河系嗎?歡迎互動留言。

相關焦點

  • 如果地球的生命走到了終點,人類還沒有實現星際航行,該怎麼辦?
    人類目前處於太空時代的探索期,星際航行需要眾多先進技術得到突破,由於人類的科學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來看,建造一艘大型太空飛船是完全沒問題的,只是成本太高,而且目前的太空推進器都是使用化學染料,難以實現遠距離的太空航行,人類腳步到達最遠的地方也只是月球而已,化學燃料可以幫助我們離開地球,但是要是想實現星際航行是遠遠不夠的
  • 科學家發現讓人失望的事實,宇宙在「鎖死」人類的活動範圍
    在這裡老王要告訴大家一個讓人失望的可能性——人類的活動空間,可能已經被「鎖死」浩瀚的星空,無窮盡的宇宙,似乎每時每刻都在低吟著人類的渺小,知識越多科技發展得越快,人類反而越來越惶恐,因為隨著時間的加快,人類漸漸意識到了,在宇宙中人類或許不是第一無二的存在,雖然在地球上,人類是絕對的統治者,但是宇宙中可能存在其他文明,甚至比地球還發達。
  • 科學家發現絕望事實,宇宙正慢慢「鎖死」人類活動空間
    如若宇宙是靜止不動的,哪怕不採用這種速度飛行,在漫長的時間中人類也能將足跡遍布銀河系、本星系群,甚至是整個宇宙。然而,由於一個原因的存在,即便人類科技發展到現在不敢想像的III級文明程度,也註定沒有辦法讓足跡遍布整個宇宙,甚至就連銀河系都無法走出去,只能無奈地被「鎖」在當前狹小的宇宙區域。
  • 宇宙中的光速限制會鎖死人類科技文明嗎?
    (人類文明的科技樹)能源方面,目前人類主要還是用石油、煤、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而可控核聚變遲遲無法實現技術突破,極大地限制了人類的文明;物質方面,人類的文明是建立在食物、水泥、鋼鐵、木材、有色金屬等各種各樣的物質上的
  • 科學家首次發現隱藏黑洞,對於人類未來探索宇宙有重要意義
    可如果有的黑洞不在恆星系統中,或者它距離主恆星非常遠,那麼就有可能無法引起恆星明顯的明亮變化。尤其是星際空間中的黑洞,有可能周圍根本沒有物質和天體供它吞噬,這個時候,這樣的黑洞可能根本沒有吸積盤。我們也就基本無法發現,而這種無法被我們發現的黑洞佔據了整個宇宙黑洞的90%以上。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中小黑洞我們通過現有的觀測技術基本是無法發現的。
  • 如果有一天,人類成為了星際文明,發現了低級文明會怎麼樣?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有關外星文明的話題就一直沒有間斷過。半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積極探索尋找外星文明,可是由於人類的科技實力有限,我們還沒有能力走出太陽系,自然也無法真正派出飛船,前往其它星系探索尋找外星文明。
  • 基礎科學停滯不前,誰鎖死了人類的進步?可能有兩個因素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審視這些成就,不難發現,所有這些技術進步本質上都是建立在上個世紀提出的基本理論基礎上的。引力波和黑洞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預言,希格斯玻色子是標準模型的預言,等等。本世紀到目前為止,基礎科學理論沒有真正的進展。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是因為人類掌握了宇宙所有的科學奧秘,只有沿著上個世紀的科學理論發展,才能成為宇宙的領導者。
  • 人類發展日益緩慢,科學家懷疑地球科技已被「鎖死」
    最主要的是,近幾十年科技發展緩慢,甚至大部分發展都是對幾十年前理論的印證,所以不少人懷疑地球的科技發展可能已經被鎖死了。那麼這樣懷疑有沒有道理呢?而人類的科技發展真的能被「鎖死」嗎?而又會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人類科技發展被鎖死呢?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內部封鎖」和「外部封鎖」兩方面來看。
  • 宇宙之外還存在宇宙?人類的速度要達到多少才可以離開本宇宙?
    目前人類通過觀測,發現宇宙的直徑範圍大概是930億光年左右,不過這個數據很可能只是宇宙的冰山一角,由此可見,宇宙絕對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那麼,宇宙的外面又是什麼呢?真的只存在一個宇宙嗎?如果宇宙之外還有其它宇宙空間的存在,按照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又需要達到哪些條件才可以離開本宇宙,達到另一個宇宙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科學研究發現,可能會決定人類的命運!
    科學研究發現,可能會決定人類的命運!我們不得不承認,科技水平發展至今,是人類的功勞。在人類出現的短短這些年裡,能夠發展成這樣著實不易。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從17世紀開始,科技的種子就在一些人的心中埋下。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科技發展的道路中,當愛因斯坦、特斯拉等科學家出現之後,科技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 遙遠的未來,人類星際遷徙的可能性很高,那將是怎樣的一種情形?
    當太陽的燃料耗盡,太陽就會由氫主導的核聚變演變為由氦主導的核聚變,屆時太陽的體積將會擴大,太陽風將會變得更強,地球的大氣隨之被吹散,海洋和湖泊蒸發殆盡,地球就如同千千萬萬顆行星一樣,最終變為一顆無法孕育生命的死星。當然,這一刻來得並不會太快,那將是十五億年以後的事情。如果人類和眾多普通的生命一樣,那麼必將隨著地球環境的巨變而面臨滅亡。
  • 人類文明或許會被光速鎖死在銀河系內?外星人也逾越不了這道鴻溝
    光在真空傳播速度為30萬公裡/秒,這個速度為能量、信息不可超越的速度,物質永遠無法達到的速度,光速的限制對人類乃至全宇宙文明有著深遠的影響。光速將鎖死人類的文明擴張如果外星文明存在,大概率也無法突破光速的限制。這種限制就像是一堵信息牆,註定讓文明無法擴張到星辰大海。
  • 人類的飛天夢想的歷史
    由於耳聾無法進入學校讀書,只能每天到圖書館自學他不論寒暑,早出晚歸,整天泡在圖書館刻苦攻讀,靠父親寄錢維持起碼的生活,3年竟學完了大學理科的課程。在求學期間,他對星際航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己動手製造金屬飛行器,開始研究有關火箭飛行的問題。他後來回憶說:「我很少系統地學習過,只讀過使我產生興趣的和自認為重要的一些書。可以說,我一面學習,一面創造,儘管也經常耽誤學習和創造失敗。
  • 人類終可聆聽浩瀚宇宙的呢喃
    南非誇祖魯-納塔爾大學的引力波研究專家馬寅哲說,天文學的發現幾百年以來主要靠電磁光譜的測量,射電、光學、紅外等從「看」的角度觀測宇宙,引力波的發現則從「聽」這一完全不同的角度進行天文觀測,引力波天文學這一學科的大門徹底被打開。引力波將成為探測黑洞質量、測量宇宙距離等問題的新窗口。 4、對人啥影響?
  • 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答案可能會讓人們感到害怕
    在人類還沒有走出地球之前,科學家研究探索整個地球數百萬種以上的生物,發現只有人類是智慧生命。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科學家一直都期望尋找到地外生命甚至是地外文明,可是讓人們失望的是,直到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地外生命,地外文明存在的痕跡。難道宇宙中不存在其它的外星文明?人類是宇宙唯一的智慧文明?
  • 人類為什麼要耗巨資探索宇宙?諾蘭的《星際穿越》回答你
    《星際穿越》劇照本來打算考試過後看一部電影放鬆一下,結果選了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各種物理科學名詞一大堆,不管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看到「重力異常」「四維空間」都有點懵圈兒。好在導演講述故事的能力一流,如果你能堅持看到最後,會發現這片子還挺感人的。
  • 人類或將通過人造引力深入宇宙,實現文明飛躍
    關於《星際穿越》的故事,有一個令人驚訝卻鮮為人知的事實。一到達美國宇航局的設施,庫珀首先把目光放在了巨大的圓柱形宇宙飛船上,它將拯救地球上剩下的人類。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有幾艘這樣的船正在建造中。人們將登上飛船,前往太空,在環繞土星的軌道上開始他們的新生活,這是對他們艱難掙扎的家園的最後告別。但這些飛船很重,不可能輕易擺脫地球的引力。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著作《星際科學》揭示了飛船之所以能夠進入太空,是因為塔斯的量子數據使墨菲能夠控制重力異常。她降低了地球引力的強度,使飛船更容易飛出大氣層,然後在升空後恢復了地球的原始強度。
  • 奇妙的宇宙猜測:未來的宇宙航行,可以用人工智慧來代替駕駛嗎?
    奇妙的宇宙猜測:未來的宇宙航行,可以用人工智慧來代替駕駛嗎?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未來肯定是要進入到外太空,人類的技術發展的突破性,終有一天會擺脫地球上這個狹小的空間,那廣袤的宇宙才是人類的最終目的。不過要想實現星際航行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那漫長的距離和無限的時間可不是憑藉著人類的意志能夠決定得了的。不過科學家也想到了利用的可能性,那就是藉助著人工智慧來代替人類駕駛飛船,因為我們都知道人工智慧有著極強的智能數據分析能力。在很多科幻作品裡面,我們也看到,雖然人類保持著對宇宙飛船的駕駛能力,但是在大部分的時候還是進入到冬眠的狀態,很多時候都是由人工智慧實現自動駕駛。
  •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
    作為現代宇宙航行的的奠基人,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是最先提出利用火箭在太空中飛行的的人,他建立了火箭運動的基本方程式,因此他被尊稱為「航天之父」。 可以這麼說,人類已經足夠偉大了。 但是即使到今天,有一個事實我們不得面對,那就是我們至今還無法飛出太陽系,我們人類被鎖在了太陽系這個巨大的囚籠裡。 從現代天文觀測結果來看,太陽只是銀河系一顆微不足道的黃矮星。太陽雖小,但是太陽系的範圍可不小,太陽系遠遠比我們看到的要大得多。
  • 100萬年後的人類變成什麼樣?科學家擬出草圖,人類或無懼死亡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紛紛猜測,如果給人類100萬年的時間,按照同樣的速度,我們將發展到什麼水平呢?實際上,從人類誕生到現在,我們從茹毛飲血、衣不蔽體,到現在能夠靈活地運用高科技探索宇宙,完全相當於從一個物種到另一個物種的進化。這個過程雖然漫長而艱辛,卻讓我們擁有了區別於其他生物的重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