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7月24日訊 綜合臺灣《旺報》報導,「臺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即將登場,據悉,此次談判未如馬英九當局時期納入漁會代表,讓琉球、東港及蘇澳區漁會代表齊聲對蔡當局在衝之鳥議題上的談判感到憂心。蘇澳區漁會理事長陳春生表示,漁業界沒有參加會議,討論議題也毫無所悉,擔心當局為經濟犧牲漁業。
據報導,「臺日海洋事務合作機制」的成立,主要是為了處理衝之鳥漁場爭議,馬當局與蔡當局同樣採取談判作為,但過去馬當局會納入漁民代表,讓漁民為權益發聲,但這次卻沒有。臺當局「外交部」內部對於未邀請漁民代表談判一事,希望儘可能低調處理,就是擔心外界批評,甚至連開會時間都不願意主動對外宣布,直到媒體詢問才願意說「暫定」28日,但地點仍未定。
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批評,「當局力道一點都沒有」,上臺後護漁力道不如以往。他表示,過去「臺日漁會」開會前,當局都會召開「會前說明會」,與漁會進行沙盤推演,應對日本在談判上的主張,但這次完全沒有。
陳春生說,反觀日本對漁業的注重,他擔心,新當局對漁業不甚了解,面對周圍其他地區對海洋資源的需求強度,臺灣只能讓步。東港區漁會總幹事林漢醜表示,既然新當局與日本交好,更應該在談判上為漁民爭取更多漁場,而不是被犧牲限縮。
據報導,臺當局考量衝之鳥屬於高度敏感性議題,尤其所謂的南海仲裁案結果將太平島判為「礁」後,擔心漁民會轉移在衝之鳥定位上而情緒高漲,致使「臺日對話」無法進行,使得蔡當局不斷維持「臺日友好關係」的形象受到影響,因此儘可能低調,採取被動應付。
國民黨「立委」黃昭順指出,她一直很關注開會日期,但詢問的結果都是一延再延,完全不清楚這會議到底要談什麼。如果談判會議未納入漁民代表,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做法」。
蔡寶興說,可明顯感受馬英九當局對漁民比較用心,而換新當局後,護漁強度不比以往。日本每天派公務船與飛機,展現保護漁場的決心,而在臺灣當局沒有強力護漁下,漁民又不可能不討海,最後只能冒險前去。
他指出,衝之鳥漁場一年估計至少10億新臺幣產值,漁民大多在7月颱風季過後,或中秋節後,回到漁場捕魚,並非部分「立委」所言僅少數漁船捕魚。現在臺灣跟大陸切割後,日本就用衝之鳥給臺灣下馬威。(中國臺灣網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