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臺日漁業協定有用嗎 蔡英文親日自吞苦果

2020-12-22 騰訊網

原標題:左錦濤:「臺日漁業協定」能保護臺灣?

近日,臺灣一艘漁船及船員在衝之鳥礁周邊150海裡處被日本海上執法部門抓扣,「罪名」是在日本的「專屬經濟區」內捕魚,違反了國際海洋法和日本的國內法。隨後,日方要求臺灣繳納170萬元新臺幣作為釋放被捕漁民的「保證金」。在重重壓力下,臺灣方面最終繳納了所謂的「保證金」。

被扣的臺灣漁船

在此期間,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方面對這次漁業糾紛的處理閃爍其辭、避而不談;只有即將出任「駐日代表」的謝長廷作出了表態,認為現行臺日漁業協議還有地方能夠加強,需要進一步了解日本和臺方各自的需要。

這裡謝長廷所指的「漁業協定」,是2013年4月臺灣和日本雙方以民間名義籤訂的協議,主要解決的是釣魚島周邊海域的漁業爭端。自籤訂之後,臺灣方面就一直認為「臺日漁業協定」不僅僅是一個專門協議,而是維持西太平洋地區和平的重要一環。馬英九就曾放言,這個協定「維持了東海和平」。然而面對日本在漁業權益上的步步緊逼,馬當局能夠籤一個「維持和平」的協定卻保護不了自己的漁民,似乎成了一個大大的諷刺。

在這次漁業爭端中,日本的行動是風險極小、大有收穫的。在計劃的可行性上,日本選擇此時對臺灣漁民「下手」的風險最小:一方面臺灣當局正在換屆,國民黨和民進黨相互扯皮推諉卻又都有求於日本;另一方面,兩岸關係因電信詐騙犯等一系列問題而惡化,大陸的漁業部門為臺灣「出頭」的可能性很低。在行動的收益上,日本扣押臺灣漁船不僅又一次「證明」了自己在衝之鳥礁海域的執法能力,而且還使得國民黨和民進黨、大陸和臺灣之間的嫌隙進一步暴露出來,在今後的外交行動中還有可能繼續利用。

「臺日漁業協定」與「保釣等距外交」

冷戰結束後,臺灣與日本的關係之間存在三個主要的問題:二戰之後隨軍慰安婦的賠償、原臺籍日本兵欠餉和軍事郵政儲蓄清償問題,釣魚島漁權爭議問題以及在釣魚島乃至琉球群島「主權」歸屬上的對立問題。其中,釣魚島問題既是主權問題又是利權問題,兩種權益爭端交織在一起。臺灣和日本方面就釣魚島問題進行了多輪談判,但由於臺灣在1971年後陷入國際孤立,所以在具體談判中往往處於不利地位,直至2013年經過17輪談判後才艱難達成協議。

臺日關於釣魚島問題的談判始於1996年8月。前兩輪談判中,雙方為了主權歸屬問題爭執不下,因此並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第3輪談判後,雙方決定「主權各表,主談漁權」,然而也並沒有達成相應的共識;而且臺日之間關於海洋權益的議題越來越多,漁業問題中的技術細節問題也越來越多,加之日本依仗優勢地位不肯讓步,談判因此陷入了膠著狀態。轉機出現在2012年,安倍晉三第二次擔任日本首相後積極推進「臺日漁業協定」,並在2013年的第17輪談判中最終達成了協議。

這一協議從文本上看,是臺灣漁權的一次勝利。協議規定在北緯27度以南及日本先島諸島以北之間海域,劃設大範圍「協議適用海域」;臺方漁船在該海域內的作業權益獲得確保,而且範圍除臺方主張「暫定執法線」內海域,作業範圍擴大約1400平方海裡,即約4530平方公裡。日本承諾臺方漁船在「協議適用海域」內將可安心作業,不受日方公務船幹擾。相對於之前的強硬姿態,這是日本作出的重大讓步。

安倍推進「臺日漁業協定」有其外交戰略上的考慮。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將釣魚島「國有化」,引起了中國的強烈反應和中日關係的惡化;中國開始在釣魚島周邊海域展開高強度、常態化的巡航執法行動,以打破日本單方面控制釣魚島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大陸和臺灣聯手維護釣魚島的海洋權益,那麼日本就將陷入「雙線作戰」的不利局面。2012 年9月國臺辦就表示:「大陸公務船已經並將繼續在該海域巡航執法、護漁維權,為兩岸漁民提供服務。」因此,釣魚島周邊海域的漁權就成了日本吸引臺灣當局上鉤的「魚餌」,安倍政府在利權問題上作出讓步,可以使臺灣賺了「面子」也賺了「裡子」,從而不急於在保釣的主權問題上與大陸合作。

臺灣民間也有呼籲聯合保釣的聲音

安倍的顧慮當然是真實的,但又是「過慮」的。馬英九當局並沒有意願與大陸進行聯合保釣行動。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有島內的反對聲音、美國的疑慮和對臺日關係的關切等多方面因素。總之,馬英九當局把大陸聯合保釣的「橄欖枝」視為一種外交籌碼,用以迫使日本在漁業談判上向臺灣讓步:一方面向日本擺出要與大陸聯手的姿態,要求更多的權益;另一方面對聯合保釣進行「冷處理」,宣傳自己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拒絕宣布與中國大陸聯合保釣;其政策實質是在大陸、日本兩邊玩平衡,同時討好美國。

除此之外,由於這個協定只關乎漁權而不討論主權,因此在「釣魚島是中國領土」這一兩岸共識上馬當局認為自己守住了底線,大陸方面也就不會過度追究,對兩岸關係的衝擊也是可控的。有島內學者就將馬英九的這種政策稱為「保釣等距外交」。馬英九當局的政策出發點就是釣魚島的漁權問題,目的則意在達成協議、示好美國、獲得「政績」的「一箭三雕」。自此之後,臺灣當局就對「保釣」問題作壁上觀,還一廂情願地提出所謂「東海和平倡議」,試圖搞大陸、臺灣和日本的三邊會談,最後也不了了之。

然而馬英九當局似乎忘記了,所謂「保釣等距外交」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取得在各方之間的「等距」。並且隨著時間和情勢的推移,當臺灣與其中任意一方的「距離」發生變化,平衡也就會隨之打破。很顯然,2016年的各方關係已經不同於2013年:臺灣處在內有內訌、外無外援的孤立境地,與大陸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因此任何協定、溝通都是不可能有能力保護臺灣漁民的。實際上,在「臺日漁業協定」之後,日本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還多次抓扣臺灣漁民。

「等距外交」的破產和臺灣的「自我孤立」

在繼續討論臺日漁業衝突之前,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這次事件的發生地衝之鳥礁。衝之鳥礁距日本本土1740公裡,在漲潮時基本上都淹沒在海水中,只有「北小島」和「東小島」有兩塊露出水面的小礁石,屬於國際法上的「礁石」,因而不能作為劃定專屬經濟區的依據。日本歷來主張衝之鳥是國際法意義上的島嶼,並為此採取大量人工加固手段以在法理上鞏固這一觀點。

中國對此予以堅決反對,國際社會也沒有承認日本的這種行為。就在3月14日和19日,中國科考船「海大」號兩次進入衝之鳥礁附近海域進行科學考察,遭到日本巡邏船的跟蹤和警告;「海大」號則回應「這是公海海域」後不再理會日方。

此次被抓扣的臺灣漁船,就位於衝之鳥礁附近一百五十海裡處,在日本聲稱的「專屬經濟區」內。

當然,在國際法上日本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特別是聯合國大陸架委員會沒有支持日本的訴求,日本在衝之鳥礁地區劃「專屬經濟區」是非法的;因此,在公海海域臺灣漁民有捕撈的自由,即使沒有雙邊的漁業協定也不應受到任何國家的幹擾。然而在海洋權益問題上,法律從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最後的結果往往還是要取決於「外交」技巧和實力。

從臺灣的角度來看,「等距外交」其實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技巧。在經濟體量、軍事力量和綜合實力上,臺灣要弱於日本、大陸和美國這樣的地區玩家;由於主權身份的限制,臺灣甚至在面對菲律賓這樣體量的國家時也沒有優勢。因此,臺灣在實力上的缺陷就更需要「外交」技巧的彌補,利用東海問題上各方的矛盾輪流「出牌」。

然而這種「走平衡木」式的「外交」戰略有著嚴苛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維持與各方的穩定關係;關係惡化就會導致「失去平衡」,招致外來勢力的趁火打劫。因此給「等距外交」掌舵的領導人,必須非常小心地調整「外交」政策,在必要的時候需要與最善意的一方合作來保全自己。顯然,馬英九不是這樣的領導人:他在達成「臺日漁業協定」後就選擇了作壁上觀,在釣魚島和東海問題上毫無作為;等到情勢發生變化時,臺灣已經陷入了「自我孤立」。

中國大陸是臺灣對外活動的「王牌」。這是指,中國大陸只要繼續堅持統一大業不動搖,那麼其他國家對臺灣「下手」時就不能不考慮大陸的因素。例如,2013年5月9日發生的菲律賓執法船槍殺臺灣漁民事件中,大陸在外交表態和南海方向上的配合實際上幫助了臺灣。

然而,兩岸關係的變化影響了臺灣手裡的這張牌。自2010年起,臺灣與大陸之間不斷發生摩擦;2014年3月到4月的「太陽花學運」將臺灣年輕一代中部分人對大陸的敵意如此清晰地表達出來,對兩岸關係造成了嚴重損害;大陸方面開始調整對臺政策。隨後一系列事件諸如「黃安舉報周子瑜」事件、最近的電信詐騙犯事件等,將臺灣和大陸的民意推向了高度對立的兩面。

民意上的對立轉化為政治上的影響,加之民進黨贏得臺灣地區「大選」後力圖疏離大陸的政策宣示,使得大陸和臺灣之間的關係進入了目前的低潮期。這也意味著,臺灣在面對其他國際玩家時失去了大陸這張「王牌」而陷入孤立;其他國家就可以相信,它們直接與臺灣發生爭端時將不會導致大陸的介入。

在這種情況下,臺灣又恰逢「大選」。國民黨在選舉中一敗塗地,馬英九在政治上已經宣告「死亡」,在任何政策上都難以有所作為;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既然宣示要疏離大陸,就需要藉助日本的力量,因而不太可能對日本的要求作出否定的回答。因此,臺灣在對外事務中已經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地步。日本自然會利用這個窗口時間,對臺灣的漁權和衝之鳥問題下手,臺灣就只能將苦水咽下去。

民進黨即將在臺灣執政,然而蔡英文在扣押事件發生後與日本眾議員的會面中,完全未提此事;有鑑於蔡英文的一貫表態,就更不可能接受大陸方面的合作。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只要臺灣當局及其領導人拒絕與大陸改善關係、增進合作,日本就能利用兩岸矛盾繼續從臺灣的漁業、能源、海洋劃界等方面撈到更多好處。增加更多專門的「臺日協定」,或者如謝長廷所言的修正協定,都不可能保護臺灣人民的權益。

相關焦點

  • 「臺日漁業委員會」協商無果 臺漁民欲集結200艘漁船抗議蔡英文...
    【環球網綜合報導】第8次「臺日漁業委員會」3月5日至7日在東京舉行,9日,有臺媒報導稱,今年日本方面依然不願針對「八重山以南海域及衝之鳥海域作業問題」與臺協商,對此,臺灣屏東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痛批,這次會議沒有達成作業規則協議,將集結200艘漁船到八重山以南海域,抗議蔡英文當局漠視漁民權益
  • 蔡英文稱「臺日關係」是對外事務重點 要更上層樓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海外網3月20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蔡英文今天(20日)接見「在日臺灣同鄉會」時稱,臺灣新當局上任後,將「對日關係」列為對外事務重點,臺當局非常重視「臺日關係」,也期盼與會代表繼續為臺灣努力,讓「臺日關係」更上層樓。
  • 2019年臺灣對外關係回顧:臺日關係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江啟臣稱,謝長廷「堪稱史上最不務正業的駐日代表」,「該換的不換」。島內輿論認為謝長廷的表現與蔡英文的期待有落差,任命蔡明耀有應對臺日關係失衡的用意。10月,沼田幹夫卸任「日臺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代表」,11月由日本前駐孟加拉國大使泉裕泰接任。泉裕泰曾任外務省亞大局中國課長、駐華使館公使和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等職務,曾在任內改善中日關係。
  • 花蓮人的痛,成全了蔡英文「臺日親善」的媚臉
    媚日的蔡英文民進黨當局,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可以展示「臺日親善」的救災舞臺。 花蓮是一座充滿日本印記的城市。在日本殖民時代,花蓮市區的道路是以火車站為起點呈棋盤式網狀分布的。今天的中山路當時稱黑金通,中華路稱高砂通,中正路稱筑紫通。當年沿著筑紫通向郊外走,過了筑紫橋(今天的中正橋),當時日本殖民政府主導的臺灣最大的日本移民村吉野村就在眼前。
  • 蔡英文:對日關系列為臺「外交重點」
    蔡英文在「總統府」接見「在日臺灣同鄉會」等日本僑會領袖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0日在「總統府」接見「在日臺灣同鄉會  蔡英文說,「臺日友好」4個字,現在大家都能琅琅上口。去年臺灣與日本民眾互訪破600萬人次,達歷史新高,臺日雙方民間往來正持續加溫。  蔡英文還說,日本把對臺灣的「外交窗口」改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就是臺日關係不斷往前走具體表現。她表示,新當局上任後,將對日關系列為臺灣「外交重點」。
  • 蔡英文一廂情願向日本靠攏只能徒勞無功
    來源:中國臺灣網針對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提出「希望提升臺日安保對話」,日本官方日前正式回應,重申「日臺關係一貫維持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將在此立場的基礎上適當對應」;在此同時,第八次臺日漁業委員會落幕,雙方對於適用海域的漁船作業規則依舊無法達成共識
  • 臺媒:蔡英文極力向日本靠攏徒勞無功
    針對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提出「希望提升臺日安保對話」,日本官方日前正式回應,重申「日臺關係一貫維持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將在此立場的基礎上適當對應」;在此同時,第八次臺日漁業委員會落幕,雙方對於適用海域的漁船作業規則依舊無法達成共識。
  • 蔡英文總結訪日行程:順利且豐富
    原定10日結束訪日返回臺灣的蔡英文調整行程,9日晚上就返回臺灣。  蔡英文返臺下了飛機便在臺北的松山機場發表了簡短的聲明稱,本次訪日希望持續努力,維持與日本的良好關係。  蔡英文在訪日期間,除了會見臺灣僑胞之外,也和日本商界和政壇人士會面,據稱是交流意見。
  • 不滿蔡英文當局政策 國民黨「立委」楊鎮浯提「抗日雙法」
    臺灣地區蔡英文新政府上任後,一系列舉動均明顯偏向日本,這讓藍營忍無可忍。近日,有國民黨「立委」提議修法,規範雙方往來。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5日報導,為避免黑箱或密室協定,國民黨「立委」楊鎮浯提出「抗日雙法」,即制定「中華民國與日本訂定協定監督條例」草案和「離島建設條例」第2條條文修正草案,建構臺日訂定協定的標準化作業流程。
  • 蔡英文親日必然要付出代價
    他是民進黨創黨成員,曾任「行政院長」、民進黨主席,可謂臺灣最高層級的駐日代表,反映了即將上臺的蔡當局「親日疏中」的政治算盤。而他近來的「親日」言論更令島內輿論擔心,未來日本政府將會對臺灣予取予求。  當蔡英文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外界對蔡當局的人事任命相當好奇,紛紛「點兵點將」。
  • 宜蘭縣議會更名「頭城釣魚臺」,臺灣漁會籲重啟臺日漁業談判
    日本石垣市議會提案將釣魚島(臺稱「釣魚臺」)更名,22日即將通過,引發島內民眾強烈不滿。宜蘭縣議會昨經全數34席議員連署通過,搶在日本前,將釣魚島正名「頭城釣魚臺」。宜蘭縣府說,收到正式決議文後會以最速件處理,並轉呈「內政部」備查。
  • 蔡英文:臺日互補 可開創合作新契機
    蔡英文今天接見日本眾議院眾議員山口俊一訪問團一行時表示,臺日間若能持續交流,彼此互補,將可開創臺灣與日本相關產業的合作新契機。     蔡英文今天接見日本眾議院眾議員山口俊一訪問團,行程並未公開,蔡英文辦公室會後發布新聞稿。
  • 又媚日!蔡英文6天兩見「日代表」 求拉臺灣「進群」
    蔡英文資料圖(圖源:臺媒)海外網12月5日電臺灣「反核食公投」一案通過後激起日本政府不滿,外界猜測臺灣加入日本主導的CPTPP一事可能「要黃」。為了趕緊修補與日本的「友誼」,蔡英文在6天之內兩次會見「日方代表」,鼓吹「臺日關係」,頻頻做出媚日動作,「求」日本政府在臺灣加入CPTPP一事上「幫幫忙」。《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又被稱為「無美國版TPP」。蔡當局為了擠進該協定,多次向日本「示好」。
  • "臺日漁業談判"未納漁會代表 臺漁民擔心權益被出賣
    中國臺灣網7月24日訊 綜合臺灣《旺報》報導,「臺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即將登場,據悉,此次談判未如馬英九當局時期納入漁會代表,讓琉球、東港及蘇澳區漁會代表齊聲對蔡當局在衝之鳥議題上的談判感到憂心。蘇澳區漁會理事長陳春生表示,漁業界沒有參加會議,討論議題也毫無所悉,擔心當局為經濟犧牲漁業。
  • 蔡英文又借日媒喊話大陸:我們有耐性 希望對岸展現更多智慧
    致信民進黨員號召「力抗大陸」、借美媒喊話大陸之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又接受了日本媒體的專訪,繼續大談兩岸關係。綜合臺媒報導,蔡英文昨天(6日)接受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專訪稱,「我們會有耐性,但是也希望對岸能夠展現更多的智慧」;她呼籲中國大陸放下歷史包袱,透過不設前提且建設性的溝通交流,化解雙方分歧。蔡英文還稱,大陸對臺施壓對雙方來講都不會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 被封「孬臺妹」「俗辣妹」,對日得了「軟骨病」的蔡英文還是沉默
    此外,國民黨提出4點要求,包括蔡英文應立刻召見日本駐臺代表表達抗議,要求「駐日代表」謝長廷向日本據理力爭,派遣船艦前往釣魚島海域捍衛權益,以及重啟「臺日漁業委員會」等。
  • 蔡英文提「臺日安保對話」 臺媒:對臺有害無利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公然宣稱希望與日本在「安全保障」上合作,還希望與日本共享解放軍情報。對此,有國民黨「立委」質疑這蔡英文可能是在為選舉搶奪話語權,也有臺媒認為,此事對臺灣有害無利。
  • 蔡英文推「新南向」期待與日合作 日媒不買帳:白做
    據海外網報導,24日上午,蔡英文與所謂「臺日交流協會」理事長谷崎泰明見面時聲稱,感謝「日本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稱臺灣現在正推動「新南向政策」,期待和日本有更多合作。但日本輿論並不買帳,直接挖苦蔡英文內外交困,島內包括「新南向」在內的所有政策都竹籃打水,白做了。
  • 島內保釣團體批蔡英文對日軟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日本衝繩縣石垣市長中山義隆9日在市議會提案,將釣魚島列嶼行政區域地址更名為「登野城尖閣」,預計22日表決。島內強烈不滿,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因對日軟弱,被批「軟骨頭」。
  • 臺日友好 怕只是小英一廂情願!
    此次臺灣漁船遭到日本水產廳之公務船無端取締的海域雖非位於《臺日漁業協議》所規範的水域內,但該處與宜蘭地區的領海基線相距僅約29浬,緊鄰臺灣地區領海鄰接區,日方公務船在此海域執法,可謂侵門踏戶,試想日本可否接受臺灣地區公務船在臨近日本29浬處執法?從日本海保廳巡邏艦常態性在距其所劃定領海基線32浬處,警告、驅離他方船艦,即可知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