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觀察者:高考英語改為等級制 按下葫蘆起來瓢

2020-12-13 觀察者網

在去年北京就高考英語實行百分制徵詢意見後,五月中旬中國教育學會前任會長顧明遠的一番話,再次昭示了高招制度淡化英語考核的趨勢。「英語改統考為社會考核,改一考定終身為三年多考,以等級劃分成績,高校憑等級錄取。」這樣的表述,一度被誤讀為「英語退出高考」。

儘管媒體解讀過度,但英語地位的降低依舊引發輿論反彈。在討論改革是否合理之餘,更多的網友評論涉及到英語學習對於個人、國家的必要性。

「英語退出高考」?五月中旬的媒體烏龍迅速得到闢謠,但高考英語改革卻遭遇輿論反彈。

分數淡了,臧否不一

作為一門「主課」發展起來的英語,寄託著不少網友高考中失之交臂的惋惜,「想到初,多少英雄折腰在英語這裡……」網友@qyx這樣感嘆。在《中國教育學會:英語將退出高考》新聞下,仍有466名觀察者網友選擇「喜悅」、「感動」等正面表情,較之「荒謬」等負面評價多出一倍。

不論在英語學科上有沒有吃過虧,高考英語改革的公平性一定是難以繞開的話題。

「1分之差,刷下了一操場的考生」,顧明遠說「以後這種情況不會出現,都按等級來了」。言下之意,英語等級制更為公平合理。@海的禮讚的觀點想必代表了不少人的心聲:「支持英語等級考試,一方面減輕學生負擔,希望能多讓孩子鍛鍊體魄。」

但在@竹林方雨等網友的評論中,則指出等級制能否帶來減負和公平還很難定奪。「這位顧先生講的理由站不住啊。英語差一分就差一操場的人,高考哪一科不是?那取消高考的得了。」@Decade911的評論道出了可能造成的更大不公「以前差一分就是差一分,還可以通過強勢科目補回來,以後是差一分就差一個等級,並且由於單獨作為評價條件,其他科目再優秀也上不了重點大學了」。

@婆婆丁認為,失誤造成的差距可以在多次考核中彌合「參加過考試的都知道,這樣多次考試,獲取等級證書的方式比一次考好多了。」但反覆糾纏在考試中,是不是有違改革「減負」的初衷?

網友@商君府掌書就認為「除非考到最高等級,總是會有人覺得加把力就能更上一層樓」。這樣的追求不僅勞民,而且傷財。「有錢的人可以多次考試,沒錢的只能考一兩次,這裡也可能存在不公平。」@無往之境界提出的情況也是可以預見的。

由評分方式引發的討論遠沒有停止。@無往之境界在評論中提出疑問:「到底是『只要達到等級標準就有資格報考相關專業』?還是『以不同英語等級水平劃分錄取標準』?而這些錄取標準究竟是在報志願前公布還是在報志願後公布?」

高考被公認為是「少數幾個保持社會公平」的考試,英語改為社會考核後,經管機構能否保障客觀?「對那些有權進行和有權發放英語等級證書的部分和機構的監督,是這項改革成功的關鍵!」在@自天佑之評論之下,不少網友點讚表示贊同。

一門學了幾十年的主課,勾起網友關於高考的回憶。

英語淡了,有悲有喜

對於一樁尚未落實的改革方案,廣開言路利大於弊。也正是因為沒有實際運作,我們也不急著否定它的公平性。單純作為一門學科的英語,即便不能完整反映邏輯思辨力、藝術想像力或是道德反思力,也足夠甄別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狀態——作為「遊戲規則」的一部分,英語是合格的,沒有太多的討論餘地。

真正觸動人心的,是蘊藏在改革背後的、對英語「工具」地位的還原,以及英語地位失落可能造成的長尾效應。

網友@白貓耳朵擔心,沒有了考試的驅動,國人不再有學習的動力:「英語使用廣泛,應該繼續通過考試推動大家學習……難以想像不懂英語的人如何開拓視野,很多資料只有英文版不說,很多東西也只有看原版才能體會。」@波波鯊「難道以後外國的高端技術全部翻譯好了讓中國人看?我覺得情況不容樂觀。」

「將來有錢人或者有眼力的人,自然會去讓自己的小孩子學英語,而一般大眾就可能隨大流放鬆,從而使得階級間的教育水準差距進一步拉大。」網友@楊犀擔憂英語會被拔高為「貴族特權」。

在更多網友的討論中,這一問題的答案不言而喻。@變化者甜兒指責「什麼階層固化,別為不努力找藉口」@賈旭剛也認為整體階層的流動不是能夠依靠強制的教育改革能夠實現的。「各階層變動也只會是個體,不會像革命時期整體變遷。貧困山區缺少的是教育資源、給學生夢想教,學生如何達成自己目標更多是來自老師,而非父母。」

不滿淡化英語的聲音,不出意外地遭到「英語無用派」的阻擊。不少人持有「多數人用不到英語,大面積鋪開是資源浪費」的觀點。@XXX十分激動「不學英語就上不了最好的大學,這難道不是剝奪嗎?」對此,網友@夜遊江南提出異議,認為選擇競爭,就應該接受規則「絕大多數人沒有用上英語,其實因為他們沒有競爭到用英語的崗位而已,如果他們提前退出競爭,自然是不用浪費功夫了,問題是,你們願意麼?」

英語回歸,不走極端

中國人學習英語是否有用?這個問題的討論似乎已經和改革的初衷相去很遠了。但中國的英語教育總體上過量了,這一判斷恐怕是成立的。

它造成了教育資源的非合理傾斜,佔據了幾代青壯年中國人的大塊精力,其中的浪費率被證明相當高。@冬天之大煤花就指出,「英語高考耽誤了相當一部分優秀的人才,不是每個人都有語言天才,英語只是工具,不能代表個人真正的能力和水平。」

在此情況下,從推崇走向極端也不可取,@白之子肯定了「英語教育及考試制度在一定的時期確實對國家戰略發展是非常重要」。@羽商-天銘的觀點表達了大部分網友的心聲:「讓語言回歸其交流工具的原本屬性吧。」@穩健的平民提出方案,「英語學習應該定好各學科的方向,大部分的學科只需能閱讀一般性的書面文字即可,沒必要深究語法和詞彙量,以會用為主。」

不論是圍繞高考還是專注實用,也不管是為此歡呼還是表達擔憂。不難看出,國人已經走出了「英語狂熱期」,不論民間還是官方都以更為冷靜的態度對待這門工具學科。@飛天-麻陽在留言中點明:「英語削弱,傳統文化加強,這是咱們中國自信的表現!」

@江惟一「英語是一門讓人又愛又恨的語言」糾纏著個人的恩怨情仇,也寄託著民族的興衰夢想。30多年的大規模學習,也生發出不少圍繞英語教育的利益集團。這些期待和不滿投射在英語改革舉措上,實際已經超出了一門學科的容量。也無怪乎「高考英語」在輿論中始終備受爭議,難以「擺平」。

正如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魯寧所說,「超越自身的、眼前的利益羈絆後再作觀察,則會得出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觀點。」改革應該當成是對過去「厚此薄彼」的一次「理性回歸」,但要注意切莫「矯枉過正」,不能因噎廢食。

相關焦點

  • 降低英語高考權重,以等級制呈現,你支持麼?
    自從浙大鄭強教授在公開演講中支持將英語踢出高考,英語是否應該作為選修或者以等級制呈現一直是網上熱議的話題。很多孩子從幼兒園階段就已經學習英語,一直到高中都浪費大量的時間和財力去各種教育機構學習,根本原因就是在中考和高考中,英語一直與數學語文一起是雷打不動的必考科目,且分值也是所有科目中最高的,高考指揮棒的威力沒有人能夠忽視。而實際上在工作中用到英語的地方很少,即便需要也可以藉助專門的翻譯軟體。
  • 詳解中考等級制 成績分五等按百分比劃分(圖)
    明年青島將全面實行中考等級制,中考等級制具體細則是什麼?實行了等級制後到底該如何錄取?日前,市教育局召開了座談會,針對中考等級制公布了一些實施細則。6月26日,市教育局副局長周民書做客網絡訪談,針對中考等級制的一些具體問題,回答了網友的提問。
  • 詳解青島中考等級製成績分五等按百分比劃分
    6月26日,市教育局副局長周民書做客網絡訪談,針對中考等級制的一些具體問題,回答了網友的提問。   指標生可選3個科目增加等級   訪談剛開始,就有網友對實行指標生和直升生制度持反對意見。針對指標生和直升生的問題,周民書回覆說:「市教育局之所以堅持實行指標生政策並不斷擴大指標生比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貫徹落實國家和山東省政策規定的需要。
  • "高考英語分級"引熱議 廣東高考英語不搞等級制
    、數學以及文理「小綜合」,而英語將實行一年兩考,不再計入總分,而是以等級制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高校在錄取時將對英語等級提出要求。廣東高考方案不變日前,江蘇有媒體報導,江蘇新高考方案正在醞釀改革,目前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英語將實行一年兩考,不再計入總分,而是以等級制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高校在錄取時將對英語等級提出要求。
  • 三年級前不開英語課引發家長熱議:誰敢等到三年級才學?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林露)針對「北京市明年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在三年級之前不開設英語課」的傳言,眾多學生家長意見不一。有的家長表示支持,認為「拼音容易和英語混淆,晚點學英語更好」;有的家長認為該措施是「按下葫蘆起了瓢」,可能會導致更多孩子在外報班;還有的家長反問道:「哪個家長敢讓孩子從三年級才學英語?」
  • 廣東2007年高考設選做題 英語口語按等級評定
    2007年廣東高考設置選做題   考試科目為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   從廣東省考試中心召開的新聞上獲悉,從2007年起廣東將實施新高考方案,考生按文科(含外語)類、理科類、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進行分類報考,報文科類考生不得兼報理科類,報理科類考生不能兼報文科類
  • 長沙2021年中考將從等級制改為總分制
    網絡社群以上兩段信息內容基本一致,綜合起來看,那麼長沙市可能的新方案就是:語文、數學:各120分英語:120分(含10分人機對話口語)理科綜合:物理60分、化學40分合計為100分按這樣的效率,應該11月左右正式的新方案就會出臺,那麼新方案從2021級開始執行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之前的各種中考、甚至高考政策從出臺到執行落實,都比較快,2020年的外地生招生政策從出臺到實行甚至不足一個月。
  • 江蘇醞釀高考不考英語 上海明年高考政策暫無變化
    東方網10月10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昨天,網上一則關於「江蘇正在醞釀高考不考英語,而是改為一年兩考,英語不再計入總分,改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的消息引來不少上海學生的羨慕:「要是上海也能採用這種方式就好了。」不過專家稱,上海假設實施這一政策未必就對考生有利。據悉,上海目前並沒有出臺明年高考變化的政策,明年上海高考政策還將保持穩定。
  • 清華大學成績單將改為等級制 取消百分制
    從2015級本科生和研究生起,學生的成績將改為等級制,不再出現百分制。原在校生還將沿用百分制評價體系。  改革 2015級學生與百分制說再見  清華大學副教務長鄭力表示,學校將全面改革現有的學業評價體系,不是簡單地以等級制代替百分制。
  • 皖北鄉村俗語——「長把子瓢」
    以我之見,這該是「按下葫蘆又起瓢」的來由。記憶中,那時鄉下的孩童,趔趄學步之時,很多都喜歡踮著腳,趴在水缸邊沿。小手拿著一根細樹枝,撥拉著水瓢玩兒。我猜他們想的一定是:這玩意兒咋就沉不下去呢?真好玩兒。我不擅美術。但我想,如有畫家,把那一幅圖景畫出來,哪怕寥寥數筆,也一定童趣滿滿。
  • 論高考英語由分數制改等級制的重要性
    從高考之後直至現在,我始終認為英語在我國高考中不應該佔有那麼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幾年,更應該將英語的重要性再往下降,我覺得英語應該作為一個等級考試,而不應該作為分數的參考,當然這樣對大多數英語好的人沒有絕大的優勢,但對於更多數英語不好而數理化都相對較好的學生就有更有利的好處。
  • 高考憤青:英語改為選考科目?網友:去補補課再來!
    高考改革一直處於「呼之欲出」的狀態,有部分高考憤青強烈建議將英語改為選考科目,理由是:從初中甚至小學到高三,害了多少同學,浪費了多少國家資源!還有網友補充道:「應該把物理、生物、化學、必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啊。
  • 一位家長的看法:長沙中考等級制好,還是總分制好?
    因為局長說了,總分制和等級制各有利弊,那麼改革的方向應該就是取其各自的利,去掉各自的弊。據傳,明年中考計分方法將這樣變革:中考共分為5科,分別是語文、數學、英語、文綜、理綜。總分:850分。語文150分+數學120分+英語120分+文綜200分+理綜200分+體育60分=850分。理綜:總分200。
  • 高考取消英語,獲82%網友支持?
    每年兩會,有關高考的話題總會牽動萬千家庭的心。而對於今年兩會最矚目最熱門的話題當屬:高考該不該取消英語考試。英語貫穿學生的整個求學生涯由此引發的輿論爭議,也是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熱心網友的參與。有媒體引用一份網絡投票表示,贊成取消英語考試的網友比例高達82%,已成一邊倒之勢。然而事情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 高考「一年多考」有望從英語破冰
    從2010年開始,天津的高考英語聽力考試不再隨同全國統一高考舉行,而是改在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周六,並將聽力考試改為由A、B兩套試卷組成,兩套試卷的題型、題量相同,考生可參加兩套試卷的考試,取其中較高的分數作為最終成績。 在江蘇省,則正在醞釀探討將英語聽力教育分數制改為「等級制」。
  • 吵起來了!近千人建議取消今年廣東高考英語聽說考試或改為聽力考試
    原定於3月7-8日舉行的普通高考英語聽說考試因疫情影響推遲,現在開學時間已經明確,相信英語聽說考試也快來了。
  • 青島中考改分數制為等級制 家長「不滿意」
    吳濤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根據青島市教育局制定的「初中學生學業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從2015年,也就是明年開始,咱們熟悉的根據考試分數擇優錄取的方式在青島就成為歷史了,改為使用
  • 等級制總分制各有利弊?與長沙市教育局局長盧鴻鳴先生商榷
    說到長沙中考等級制,就要追溯到2006年。長沙市在全國率先開展中考制度改革,改變總分制,推行等級制。中考成績不再以分數呈現,而是以A、B、C、D、E五個等級形式呈現。與此同時,按等級制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並將評價結果與高中錄取掛鈎。
  • 人大代表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網友意見一邊倒,俞敏洪忍不住了……
    而且,他的建議非常直接:高考取消英語!令人驚訝的是,在網上的一份投票中,表示贊成取消英語考試的網友比例高達82%。不過,那18%投反對票的網友卻得到了一個重要人物的支持,他就是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學生壓力大:近1/5的時間花在英語上據未來網3月4日報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
  • 取消英語改為選修課,你支持嗎?
    小編記得,對於英語是否需要被踢出主科?在2017年3月4日的人大會議上,人大代表李光宇曾建議高考取消英語,改為選修,在他認為「如果按照每天8小時學知識時間計算,一個孩子最美好的10年時光,將近1/5的時間都花在英語上面!」說得有道理,每天早上晚上讀英語,而忽略了其他課程的學生不少。而人大代表俞敏洪認為取消英語不可取,太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