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映的《人民的名義》姐妹篇《巡迴檢察組》受到廣泛關注。
可這部深受期待的檢察劇,似乎開播口碑就遭到質疑。
從剛開始的收視指數破1,到現在已經跌落至0.7。
從這下滑的趨勢來看,不由得讓人發問,難道此劇也要淪為大家口中的「爛劇」了嗎?
劇情不合理,演員角色反差大
《巡迴檢察組》開播前兩集就上演謎之操作。
在一個省級的表彰大會上,老太太胡雪娥就像逛商場一樣隨便進入會場。
並且她還拿著帶有控告字眼的錦旗大聲嚷嚷。
要知道這是一場省廳級別的大會,有省級重要領導參加。
作為市民的小人物,怎麼有可能大肆混進此會場?
難道會場的安保人員都睡覺了?如此胡編亂造的劇情,顯然不符合現實情節。
而部分演員的挑選更是讓人看著有些不舒服。
劇中韓童生飾演的東川省政法委書記,無論是眼神還是表達情緒上。
都給觀眾的都是一種令人捉摸不定的陰鬱感。
韓童生從進入觀眾視野,一直都是飾演北京地道的小市民形象。
演繹現代劇刁難兒女的父親一角還是非常有看點的。
如今讓他來演省級領導幹部,一度讓觀眾感到有些油膩和缺少一些魄力。
相比之下,《人民的名義》當中飾演高育良書記的張志堅在這一角色上的塑造,還是可圈可點的。
無論是形象上還是在表情處理上,都顯得他是官場上穩如泰山的人。
此外,讓觀眾無法接受的是,正當大家看得入迷時總會出現一個令人反感的廣告。
活脫脫將一部懸疑辦案片拍成了商業片。
于和偉成此劇亮點
而于和偉的出現似乎讓這部劇有了些看點。
劇中于和偉飾演的馮森剛出場造型就十分吸引人,大背頭配山羊鬍。
武功高強的他能「飛簷走壁」、酷跑技能滿分。
光明正大的吃陌生大姐手裡的瓜子,如此逗比的開場,看得觀眾捧腹大笑。
其實《巡迴檢察組》當中于和偉飾演的檢察官馮森。
替代的是《人民的名義》當中陸毅飾演的侯亮平。
劇中為了辦案他捏造了多個角色,一會自稱鄭天明,一會又是肖經理。
毫無違和感的偽裝將角色詮釋得十分飽滿真實。
相比其他演員來說,于和偉的登場絕對是此劇一大亮點。
于和偉的人生經歷太苦
對于于和偉飾演的角色來說,除了如今的馮森之外,相信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曾飾演的劉備和秦始皇。
演技沉穩無一絲拖沓的他,成為了被不少觀眾所追捧的實力派戲骨。
熒幕前的他看著光鮮亮麗,殊不知于和偉背後的人生經歷卻夾雜著令人想像不到的苦澀。
于和偉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家中排行老九。
本來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講,養八九個孩子就已經有很大負擔了。
在他3歲的時候,父親卻突然去世,讓這個家庭重擔全都落在母親身上。
母親只好賣紅薯救濟全家,但每天的收入和家庭花銷成反比。
另外,在于和偉剛出生時也面臨著一個大難題。
因為母親生他的時候已經45歲,算是高齡產婦了,再加上吃的不好。
奶水缺乏也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幸好,當時年長于和偉24歲的大姐剛好生娃不久。
為了弟弟的成長,大姐擔當起了母親的職責,將自己的奶水貢獻出一部分給于和偉。
每當于和偉回想起當時的經歷時,都是心頭一震,姐姐對他來說完美的詮釋了「長姐如母」。
4吃著大姐的奶水長大的于和偉,已經把大姐當做了自己的「小媽媽」.
雖然說是姐姐,但是在他心中,大姐的付出和親媽一樣。
兒時經歷過的苦會讓一個人勵精圖治,長大後的于和偉懷揣著藝術夢想,想要考進上海戲劇學院,可是對於如此貧困的家庭,媽媽並不是很同意。
但養大他的姐姐卻十分支持弟弟的夢想,甚至姐姐放話「咱家還沒出過大學生,好不容易出來一個,我砸鍋賣鐵也得供你」。
皇天不負有心人,寒門終於出貴子,成績優異的于和偉最終考進了理想大學,畢業後又成為了高希希導演的御用配角。
事業上逐漸有起色的于和偉,想趕緊幫家裡改變經濟條件,以至於長期在外拍戲,很少有時間回家看望家人。
就連之後大姐被查出肺癌晚期,他也沒時間立馬回去,母親因病去世最後一面他也沒有見到。
就這樣家人接連離開,讓于和偉痛不欲生,但他能做的只有變得優秀,才是回饋家人的唯一希望。
幾十年如一日,于和偉終於在浩瀚的娛樂圈宇宙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位實力派演員。
在46歲的時候憑藉《我不是潘金蓮》鄭重一角拿下金雞獎影帝。
如今,看到于和偉顛覆以往的形象參演了《巡迴檢察組》,雖然整部劇播到現在質疑聲不斷,口碑遭到吐槽,但是他的出現似乎成為了此劇的催化劑,有笑點有演技。
不知道接下來的劇集中,于和偉還能不能繼續展現出精彩的戲份,讓差評的《巡迴檢察組》翻身呢?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