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生活書吧:承載文化記憶的社區獨立書店

2020-12-10 晶報

物質生活書吧。

在福田白沙嶺,矗立著一間已經開了20年的老書店——物質生活書吧,每逢下班放學和周末,這裡都有許多街坊鄰居學習、閱讀。而作為深圳最早期的獨立人文書店之一,物質生活更是承載了一代深圳人的集體文化記憶。

賣一些喜歡的書,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認識一些有意思的人,是店主曉昱在20年前開辦物質生活的最初夢想。雖然店名叫「物質生活」,但這個名字其實來自於「文藝」,出自於法國女作家杜拉斯的隨筆集《物質生活》,曉昱想做的是在這個城市裡構建一個精神的空間。

相比於連鎖書店品牌而言,物質生活並不算大,但卻得益於小而精美,能與讀者產生更多的互動交流。從2000年創辦之初起,物質生活就有自己的選書態度,更看重有自我表達的人文藝術類書籍。並且,這家集書店、酒吧、咖啡館於一體的書吧一直堅持舉辦各種民間文化沙龍活動,20年來組織活動上千場,還迎來送往了無數在華語圈甚至世界範圍內有影響力的學者、文化人、藝術家、經濟學家,並逐漸吸引了一批深圳文化人士,成為他們閱讀交流的根據地。「不在物質生活就在去物質生活的路上」曾是一代深圳文化人的集體記憶。

曉昱坦言,物質生活書吧開了20年一直都處於不盈利甚至虧損的狀態。但讓她堅定開下去的原因,是街坊鄰居們對書吧發自內心的熱愛。曾經有個媽媽拉著曉昱說,我跟孩子講,如果你有什麼事,就跑到物質生活去,那裡是最安全的地方。而一個街坊以為物質生活要搬走時給曉昱發留言說,我無法想像沒有物質生活的白沙嶺。「在深圳一切都是日新月異的,但我希望物質生活能一直成為社區的一盞燈。」

晶報記者 餘梓宏/文、圖

相關焦點

  • 誠品為何「撐不過」2年,物質生活卻走過了20年?
    出於對閱讀的基本熱愛,選擇自己喜愛的段落朗讀 #支持獨立書店,物質生活20周年朗讀者接力#活動,邀請了不同身份的朋友參與。 城市記憶、人文關懷、先鋒實驗、社區溫度,這就是物質生活 城市記憶作為一個城市的具象體現,記錄著城市的風貌
  • [河南] 焦作山陽區「社區書吧」打造居民健康生活
    「到書店看書不方便,家附近又沒有圖書館,現在有了『社區書吧』,一出家門就能看書,既方便又省錢。」25日上午,在焦作市山陽區焦東街道東花園社區「社區書吧」裡,78歲的趙秀蘭戴著老花鏡在書架上找書,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能夠老有所學、老有所獲一直是趙秀蘭老人的心願,可退休十幾年來,這一心願一直未能實現。
  • 書店的燈光,是愛深圳的又一個理由
    物質生活書吧。  地址:福田區福中一路2014號    2 物質生活書吧:普通人的文化記憶  物質生活書吧坐落在深圳百花社區一棟舊樓的三岔路口,書加簡餐和茶,是當年許多深圳人最美好的文化記憶,可以說見證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有人在那裡看書作業,有人把酒言歡。
  • 從賣書到賣生活方式 濟南獨立書店如何花式轉型
    原標題:從賣書到「賣生活方式」 濟南獨立書店如何「花式」轉型?在4月23日「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前夕,獨立書店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受疫情衝擊,實體書店關閉的消息不斷傳來,讓人對這一群體的生存狀態更為關切。近日,記者走訪了品聚書吧、想書坊和阡陌書店這三家誕生於濟南並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城市地標的獨立書店。
  • 「臺灣書店」入駐平潭兩岸國學書吧
    中新社平潭9月17日電 (閆旭)「臺灣書店」17日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揭牌,入駐兩岸國學書吧。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臺灣書店」,由兩岸國學中心引進入駐兩岸國學書吧,以聯合運營的模式對外開放。兩岸國學書吧負責搭建實體平臺,提供書店內基礎服務。兩岸國學中心項目組負責人遊文娟表示,引進「臺灣書店」,突出兩岸國學書吧的兩岸特色,為在平潭的臺胞的業餘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空間和選擇。位於平潭臺灣創業園內的兩岸國學書吧,今年6月對外開放,致力打造兩岸國學中心獨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 那些承載記憶的蘭州「老字號」書店現在怎麼樣?
    而到了開學前期等時間,書店中更是人流如織,買書有時甚至都要排隊。可不知從何時起,曾經熟悉的張掖路新華書店越變越小了,其他一些老牌書店也是「盛景」不再。「老字號」書店如今怎麼樣了?在如今圖書網購、電子閱讀漸成潮流的現在,實體老牌書店的經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那些曾經不斷為蘭州市民們輸送著精神食糧、承載著幾代人共同閱讀記憶的各類實體書店情況如何呢?
  • 去這幾家文藝書吧享受悠閒慢生活
    北倉圖書館北倉以前是鬧市深處的舊工廠,經歷了拆遷換新顏的大改造,它變成了身處鬧市的圖書館。地址:江北區洋河花園建北一支路博來居書吧重慶博來居書吧,名字源於英文單詞「bridge」,意為「橋」,以「橋梁」自詡的博來居想要做的就是連接創作者和讀者、連接讀者和書籍,推廣閱讀,促進交流,創造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走進博來居書吧,幾個獨立分布的書臺迎面而來的是,書臺按照書籍種類擺放著各類相關書籍。
  • 咖啡和書的結合:看獨立書店與購物中心擦出雙贏的火花!
    在濟南品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相莉看來,購物廣場與獨立書店是互補促進的關係。獨立書店走進商業中心,在實體書店普遍遭遇困境的現實下尋找商機,而購物廣場引進獨立書店,也為商業尋得了文化的品位,使得購物廣場的生活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
  • 廣州5家獨立書店紀實報告
    「書店在一個社區,一座城市裡扮演的是「公共空間」的角色,不僅關聯起擁有共同志趣的人,更是整個社會新思潮、新文化、新價值的集散地。走進一家書店,說到底就是感受把浮華關在門外,專注於讀書的心情。」楊華在自己的著作《在書店》裡寫到。
  • 海口國貿書店
    是椰城有名的獨立書店承載著許多書友溫暖而真摯的讀書記憶被譽為海口的文化風景之一傳統文藝範的裝潢,並不精緻的招牌……海口國貿書店以它那堆滿書的小空間,靜靜地立於海口鬧市中。6年前,有人向孟波提出,在電子書籍、網購商務的衝擊下,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書籍愈發步履蹣跚,偏守於都市街區角落裡的獨立書店,還能堅守多久?如今,這所承載著許多海口書友讀書記憶的書店,無奈而沉重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凸顯出獨立書店越發嚴重的生存危機。
  • 「散花系」書店:承載成都文化的本土味道
    廖芸說:「作為一名老成都人,我一直在成都包容、散淡的城市文化中感受著幸福,創辦散花書屋,就是希望藉助書籍這一載體,承載老成都的文化氣韻,做成都人的精神文化家園。」  要做成都人的精神文化家園,絕對不是一句口號。
  • 北京書吧書店小眾推薦
    北京城區雖然車水馬龍,人流密集,但多年來一直缺乏書店、圖書館等閱讀空間。最近,城區內出現的很多書吧讓人眼前一亮。有時候一杯茶或者一杯咖啡、手中一本書可以坐一個下午,這裡是鬧世中安靜的一角,在這裡你能找回真正的自己。
  • 奮鬥丨從煤海轉型到書海,24小時書吧承載著他的夢想
    「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在晉城的街頭小巷中,除了燈火通明的各類店鋪,還隱藏著一家特色鮮明的眾籌書店。每天晚上繁華鬧市的燈光熄滅,晉城市國貿廣場二樓拐角處,這家24小時不打烊書吧就迎來了客流高峰。
  • 公益書吧讓人更愛閱讀
    □關育兵    在諸暨城西友誼路上,一家名為「心旅書苑」的書吧裡聚集了不少人,一群放了假的孩子正在書桌前安靜閱讀,原木色裝飾的書吧讓人倍感溫馨;往城東方向走,在諸暨市博物館旁,一家古色古香的「越書房」也成了不少市民閱讀的好去處。
  • 「美麗書吧」裡閱讀美好
    北京、上海、南京、廈門、鄭州、西安……在龐大的樓群、穿梭的街道中間,隱藏著那些安謐而靜美的書店,它的門把手、樓梯、盆栽、窗戶,一切的一切,如同空氣,若即若離……」一本名叫《書店之美》的書,作者田原是這樣描述書店美的。書店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場所。第24 個世界閱讀日悄然而至,記者循著書本的清香,走訪了我市城區幾家美麗的書吧,發現它們已然是全新的姿態。
  • 書店觀察|從藝術書展看二線城市的獨立書店
    談起成立這家書店的初衷,卷子說,她關注對設計、藝術和生活三者關係的思考,希望打造一個展現國內年輕設計師、插畫師、藝術家作品的社區空間,匯聚喜愛紙本讀物、喜愛印刷藝術的人們。在她看來,實體書店存在的意義在於通過空間的推動與傳播,讓來到這裡的人們能夠去了解每本書、每件藝術品的故事或文化,從中獲得一些啟發、勇氣和動力,能夠更好地去生活和工作。
  • 獨立書店 臺灣的獨特風景
    「獨立書店不能消失」眾所周知,臺灣的「文化部長」龍應臺本身是一位作家,她深知獨立書店對於啟發民智的作用。上任伊始,龍應臺辦了多場「國是論壇」,第一場,就是從獨立書店的生存研究起。她認為,大人、小孩固定到社區書店看書、買書,生活的情感很強烈,「但是透過網絡買書,就少了背後的人際網絡關係!」
  • 臺灣書店明日入駐兩岸國學書吧!還有兩岸名家籤送會,快來!
    臺灣書店將於9月17日入駐兩岸國學書吧!,臺灣作家、詩人,畢業於臺灣大學哲學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陌地生校區東亞語文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TO'GO旅遊雜誌》發行人、電視節目製作人、臺北女性生活電臺臺長、樺舍文化事業總經理。
  • 通往書的路, 即是我的路:全球獨立書店大賞
    這一次,文景君將會帶大家巡禮全球最美獨立書店! 在這個時代,開一家以紙書為主業的書店,是一件需要極大勇氣的事情,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堅守。東亞資深出版人金彥鎬先生走訪了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幾十家獨立書店,並採訪了書店人,他們的講述令人動容。
  • 「北京書店之夜」將首次亮相:重走記憶中的書店——新華書店
    說到書店,不管是70後,80後還是90後,在小時候總有一個地方承載了我們太多的記憶,那就是新華書店。新華書店是一種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它要為整個的國家文化提高和學校學生的學習做一些基本的鋪墊和支持工作。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學校,有學校的地方就一定有新華書店,給它提供源源不斷的教材和課本。新華書店作為文化使者的身份,它建立在能為讀者提供的任何一個地方,發行網點遍及全國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