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內地新疆高中班、內地新疆中職班、區內初中班「民族團結優秀教師、學生、班級」評選活動揭曉,自治區教育廳對66名師生、32個班級進行了表彰。近年來,內高班、內初班和內職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其中內高班已有13屆4.6萬名畢業生,目前在校生3.4萬人,這次表彰將校園裡內高班感人的民族團結故事全景展現了出來。
難忘到新疆同學家「走親戚」
今年來,自治區教育廳組織了各類民族團結主題活動,各個學校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聯誼活動,這讓內高班師生增進了感情。
去年6月,自治區教育廳在內高班學校啟動了「百百千萬」工程,該工程實現了百名內地學生到新疆同學家「走親戚」、百名內高班內職班優秀學生家長赴內地辦班學校參觀考察返鄉宣講、千名內高班內職班教師來疆家訪、萬名內地新疆籍學生暑期回鄉走訪宣講等。
內地學生到新疆同學家「走親戚」活動在去年暑假首次開展,北京、上海、山東等地30多所學校的學生參加了這一活動。
去年8月,青島市嶗山區第二中學高三學生薑志奎到阿克蘇市喀拉塔勒鎮哈薩克村走了一趟親戚,他在同學麥熱達尼·吐爾洪家住了兩天。姜志奎回憶說:「那是一個充滿驚喜和愛的暑假,麥熱達尼的媽媽給我做抓飯和拉麵,他妹妹還教我跳維吾爾族舞蹈,我們一起逛巴扎,現在我倆親如兄弟,小麥常去我家做客。今年就要高考了,這份友情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在校園活動中親如一家
繼去年啟動「百百千萬」工程之後,今年1月,內高班學校又舉辦了兩項全國性的大活動——演講比賽和足球比賽。
當全區上下火熱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親活動時,民族團結的花朵在內高班也吐露著芬芳。3月初,全國內高班「民族團結一家親」演講比賽已經完成了初賽和各省市決賽,全國決賽即將在烏魯木齊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內高班學生們講述身邊發生的民族團結故事,用真情澆灌著民族團結花朵。
在福建省的決賽中,長樂華僑中學的阿合伯別·吐魯遜霍加榮獲一等獎,她將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內高班「民族團結一家親」演講比賽全國總決賽。阿合伯別·吐魯遜霍加說:「我演講的題目是《團結一家親血脈永相連》,分享了我感受到的來自老師和社會各界的關愛。我的演講稿一共改了6次,其間好幾位師長給我指點和幫助,我想這也是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生動體現。」
在演講比賽激烈進行時,首屆全國內高班「交融杯」校園足球比賽也在同步進行,目前也已進入到了全國總決賽準備階段,在各省市的選拔賽中,每所學校的足球隊都是內高班學生和當地學校混合組隊,在體育比賽中增進了各民族學生之間的情感。
為民族團結楷模點讚
今年自治區教育廳表彰內高班、內職班和區內初班「民族團結優秀教師、學生、班級」,是為了促進內地新疆學生民族團結教育,他們的故事在自治區教育廳、新疆班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展播後,很多師生為受表彰的教師、學生和班級點讚。
武漢市東湖中學黨總支副書記楊萬軍是新疆班學生的「代理家長」,學校裡的新疆學生都叫他「楊爸爸」,一聲「爸爸」展現了師生之間的真實情感。
阿布都拉·阿布都外力在廣東東莞高級中學上高三,他上內高班以來每年都擔任學生會主席,他特別熱心幫助同學。他所在的高三(7)班有42名學生,班裡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毛南族、苗族等多個民族,他和班裡的彭卓濤是鐵哥們,阿布都拉·阿布都外力計劃高考結束後邀請彭卓濤到精河縣他家做客。
阿布都拉·阿布都外力說:「上高一時,我發現東莞同學對新疆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與文化不是很了解,我便組織新疆部學生會與本地生學生會合作,開展了一次關於新疆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與文化的宣傳活動,幫助東莞的同學更好地了解新疆,讓各民族同學在活動中建立起了友誼。在我的倡議下,我們組建了新疆部籃球隊,隊員分別來自5個民族,我們經常和當地同學進行籃球友誼賽,在訓練和比賽中大家都成了好朋友。」
像楊萬軍和阿布都拉·阿布都外力這樣的民族團結優秀師生,只是內高班民族團結楷模的代表,榮獲「民族團結優秀教師、學生、班級」的每位師生和每個班級都在傳播民族團結大愛。
從普通話社到「網絡內高班」 王立強帶領各族同學快樂成長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薩日娜報導)考入內高班學習是很多新疆孩子的夢想,來自烏魯木齊的王立強就如願實現了這個夢想。3年前,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育才中學內高班學習,3年來,他與各族同學一同成長,點滴故事令人動容。
「來到內高班,就如同來到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老師對我們非常關心,同學之間的情誼也非常深厚,我還結交了一個維吾爾族好兄弟。」3月22日,王立強接受採訪時說。
2014年9月入學時,王立強住進了宿舍,性格外向、喜歡與人交流的他發現對床的維吾爾族同學喀哈爾·艾拜不太願意和他說話,一開始他以為只是因為大家不熟悉。
後來,王立強發現喀哈爾·艾拜在課堂上面對老師的提問,總是回答得非常簡略。觀察了一段時間他才明白,原來是喀哈爾·艾拜的普通話不好,所以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於是,王立強主動走近喀哈爾·艾拜,經常找他聊天,還鼓勵喀哈爾·艾拜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多交流,注意語調,你的漢語一定會越來越標準。」王立強鼓勵的話語讓喀哈爾·艾拜非常感動。
他還給喀哈爾·艾拜制定了詳細的訓練計劃,每天都抽出時間陪他朗誦文章,並一一糾正他的發音。同時,他還偷偷和語文老師商量,希望老師在喀哈爾·艾拜回答問題後,能適當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慢慢地,喀哈爾·艾拜開始在普通話課上積極發言,而且在2015年的普通話水平國家等級測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兩個青年這樣互幫互助,心與心的交流,自然像兄弟般親密。
王立強後來得知喀哈爾·艾拜的家境不太好,他的父母早已去世,是哥哥把他撫養大的。王立強更加關心這個朝夕相處的兄弟,希望把愛和溫暖帶給他。現在,兩人已經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兄弟,喀哈爾·艾拜的性格也開朗了起來。在和學校的少數民族同學交流中,在幫助喀哈爾·艾拜的過程中,王立強萌發了創建育才中學新疆部普通話社的想法。他希望通過組織社團,讓更多的少數民族同學學好普通話,希望大家都能通過普通話水平國家等級測試。此外,社團還能為學校的各類活動提供朗誦、演講、相聲等語言類節目。於是,他向老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師非常欣賞他的這個提議,為他關心同學的想法而感動。
通過年級組長和老師的幫助,王立強成立了普通話社。最開始只有幾個人願意加入這個社團,如今,社團已經有30多人,在學校算是一個大型社團了。社團利用節假日多次在學校組織演講比賽、詩歌朗誦賽等。兩年多來,社團成員用他們的執著和創意,點燃了各族同學學好普通話的熱情。
「一放暑假就是同學們最自由的時光,但是很多同學會無所事事,還有可能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所以我組建了一個QQ群叫作『網絡內高班』,在假期時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多傳遞一些正能量的信息。」王立強介紹。
「網絡內高班」的成立的確加強了同學之間的交流,一些同學還將回家以後在家鄉做宣講以及參加義工活動的現場照片上傳,這激發了更多同學的參與熱情。如今,「網絡內高班」的受眾已達18876人。
「網絡內高班」不僅分享了內高班學生的學習生活片段,還強化了大家的感恩意識,更增進了民族團結,給各民族同學搭建了交流的平臺。「我希望用自己的朝氣、熱情,帶著身邊更多的同學一起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完善自我。」王立強說。
班裡7個民族的同學親如一家人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張雪紅報導)3月22日,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高一(10)班的幾位同學在學習之餘,還在籌劃與高一(6)班舉辦班級交流研討會的活動。
高一(10)班有41名學生,大家來自新疆天山南北,有漢、維吾爾、回、哈薩克、蒙古、滿、藏等7個民族。
班級裡師生親如一家,在學習中團結一心,在生活中相互關愛,在社會活動、校園活動中永遠展示著團結向上的精神面貌。
全班同學一起制定了班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是大家的團隊口號。在班級建立之初,全班同學進行了討論:大家需要一個怎樣的班集體?最後大家樹立了共同的目標:最團結最棒的班集體。
班主任孫少勇給記者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阿依森巴提·庫爾開森剛到北京和平街第一中學上高中就病倒了,她的心臟需要做手術,學校為她在北京聯繫好了醫院,家人和老師一起陪她做了手術。預科第二個學期開學後,阿依森巴提休息了半個學期,除了老師專門給她補課,班裡的伍子瑛、瑪依拉·阿不都外力、伊麗米努爾·阿迪力等同學輪流幫她補課,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全班同學都很關心她,在老師和同學的關愛下,阿依森巴提順利地進入了高一學習,而且現在成績很好。
孫少勇說:「在我眼裡學生沒有民族之分,除了相貌、飲食習慣不同,每位學生都一樣,我們的班級之所以能夠如此團結奮進,就是每個人都不會刻意強調自己是哪個民族,每位老師和學生都是班級團隊的一員。」
團結的前提是凝聚力,孫少勇鼓勵學生們創新班級管理方式,在他的建議下實行了每學期期末的班長民選制以及所有學生輪流當值日班長,當天做值日班長的學生第二天要做值日班長總結,極大地鍛鍊了學生表達和管理能力,也讓每一名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
「優秀文明班集體」「德育量化流動紅旗」等,高一(10)班的榮譽越來越多,運動會、演講比賽的獎狀也榮獲了很多。
上高一後,孫少勇班上有10名優秀的新疆學生插到了當地班級上課,每一名同學都把促進民族團結的良好理念帶到了新班級,成為民族團結的小使者。因為有6名學生插班到了高一(6)班,促進了北京學生與新疆學生之間的交往交流,才有了本文開頭兩個班學生籌備的班級交流研討會。
高一(6)班的學生劉蕊說:「看到新疆同學那麼優秀,對我是一種激勵,希望我們和高一(10)班經常一起搞活動,各民族同學一起相互交流、學習,共同成長。」
廣雅中學141名新疆學生有位可敬的「楊媽」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張雪紅報導)「楊媽」是新疆孩子對廣東廣雅中學新疆部主任楊東霞的稱呼,被141個孩子稱呼為媽媽是一件多麼幸福又驕傲的事,然而,楊東霞正是像母親一樣關心關愛著新疆的各族學生,才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所以稱她為媽媽。
楊東霞深情地說:「新疆部的學生不遠萬裡到廣州學習,在這兒,我就是他們的家長,他們和我女兒差不多大,我是老師又是媽媽,除了和風細雨、嚴愛相濟,有時還得鬥智鬥勇。」
楊東霞是一名優秀的高中語文教師,她當過7年班主任11年年級組長。從教22年,楊東霞認為,教育的出發點是愛,教師用愛教育學生,學生才能用愛回報社會。
廣東廣雅中學是2000年首批創辦內地新疆高中班的10所學校之一,這所擁有128年歷史的名校讓每一屆新疆學生都驚喜不已。
「擔任年級組長時我對新疆學生就很熟悉,2009年調到新疆部工作後是看著一批又一批新疆學生長大。去年9月我開始教高一(17)班的語文課,和班裡37名7個民族的新疆學生朝夕相處得很親密,我們是師生、是親人,又是朋友。他們的變化讓我很感動,老師的成就全在學生身上。」楊東霞的回憶裡,處處都有新疆學生的身影。
3月22日,楊東霞在語文課上講授了《祝福》這一課,還讓學生討論文中的人物,進而引導學生多閱讀、讀經典,在學生已經熟悉的記敘文寫作的基礎上,她要求學生學習寫議論文,不斷超越自我。
晚上,楊東霞去學生宿舍時,宿舍裡總會響起一片歡呼聲:「楊媽」來了!因為是媽媽,孩子們對她格外依戀,女生臉上長了個小肉瘤要她陪著去醫院,男生遲到扣了分纏著她取消扣分……
楊東霞的感受是,對於新疆的各族學生,只要你真心去愛他們,他們都會回饋滿滿的愛,會認真聽老師的指引。
不管學生犯錯誤後楊東霞多麼嚴厲,學生仍是依戀她、依賴她,很多學生畢業後對楊東霞的依戀仍像對母親一般。
讓楊東霞最難忘的是,2014年春天她去北京時,看望了2012年畢業的學生買居旦·尼加提。買居旦的家在喀什市,她是一個極具語言天賦的女孩子。
當時買居旦在北京語言大學學習日語專業。她們見面時,買居旦從很遠處就開始奔跑直到撲進楊東霞的懷裡,兩人相擁在一起都流淚了。兩人分別時,聽說買居旦第二天要軍訓,楊東霞急忙去給買居旦買了防曬霜和零食。
高考時選專業,大學畢業去日本工作……做每個重要的決定時,買居旦都會徵求楊東霞的意見,現在她們一個在廣州一個在日本東京,仍然通過微信密切聯繫著。
除了每天在校園裡陪伴學生成長,楊東霞每年都要前往新疆,不是學習、接學生就是家訪、調研。去年她來新疆兩次,一次是到和田市回訪廣東廣雅中學畢業已經工作的學生,做內高班畢業生就業調研,一次是開學前到烏魯木齊接學生。這些年來,因為與新疆學生情感交融,因為多次到新疆,楊東霞對新疆有了特殊的情感,她說每一次來新疆都感覺是在與學生進行一次心靈上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