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肛不易,有「肛」真好——一位年輕女孩保肛的親身經歷

2021-01-13 澎湃新聞
保肛不易,有「肛」真好——一位年輕女孩保肛的親身經歷

2021-01-12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保肛

感謝人類的長期演化,感謝上帝賦予了人類一個特殊的神器——肛門,不管你信不信,人類的遠祖是身長不足一毫米的「後口動物」——皺囊蟲。該遠祖沒有肛門,而它們的口腔就是肛門。對於一個年輕的直腸癌患者來說,我根本無法想像後半生掛著造口袋排便,因此能不能保肛是我最關心、最糾結的問題。

2020年5月31日

我會永遠記得這個日子,這是我28歲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在此之前,我的人生雖然稱不上是一帆風順,但是也沒有大的坎坷。然而,3月前,我發現自己大便次數比原來多了,便裡還有血。起初以為是痔瘡,由於當時疫情比較嚴重,出於僥倖心理和恐懼心理沒有去看病。但是過了很長時間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因為反覆出血導致臉色蒼白,還時常低血糖暈倒。一天排便後拉出好多鮮血,上網查詢比較症狀心裡慌得沒底,最後還是硬著頭皮去了家附近的醫院。醫生聽了我的情況,做完肛門檢查後,神情逐漸變得嚴肅,馬上給我安排了腸鏡檢查。我有種不祥的預感,但想想自己還很年輕,也沒有太緊張。做完腸鏡後,等一周後病理結果,這段時間真是如坐針氈。當拿到病理報告看到直腸診斷 「腺癌」二個字後,我的頭腦一片空白,癱坐在門診大廳座位上,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這麼年輕就得了這種病!

一波又三折,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面。醫生說腫瘤雖然不大,但距離肛門內口只有2cm,手術極有可能要一併切除肛門,馬上住院,你的家屬呢......後面的話,我已經聽不清楚了,走到醫院門外,我嚎啕大哭對著天空吼道 「老天,你太不公平啦,我還沒有結婚,還沒有體會到人生的美好,難道以後就要一直帶著糞袋過日子嗎?如果這樣,我寧願面對死亡」。悲憤交加的我撕掉了手裡所有的報告。此時一位手提飯盒的阿姨走過來說到:「姑娘,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我老伴在ICU躺著30多天了,我們還在努力,相信醫生,相信明天會更好」。

望著阿姨遠去的背影,我腦海中略過了好多情景。冷風吹了好久,我要活下去,於是我拿起手機網上瘋狂的搜索,直腸癌保肛專家傅傳剛教授是業內保肛方面的權威專家,我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樣。

網上成功預約後,就診那天的一早趕到了傅傳剛教授特需門診遇到好多複查病人在等待,結識一位六十多歲的文阿姨直腸癌保肛術後5年複查,精神狀態很好,一點都看不出她曾經也是一位癌症患者,文阿姨鼓勵我要有信心,我複雜的心一下放寬了好多。上午9點左右我遇到了傅傳剛教授。傅教授詢問完病情,「金手指」指診仔細檢查,腫瘤在齒線上3cm左右,傅教授耐心地安慰我說保肛應該沒問題,結合相關檢查看腫瘤局部深度,排除遠處轉移等才能定手術方案。他認真嚴肅的態度讓我暫時鬆了一口氣。

很快,我就住進了醫院。馬上安排了腸鏡、CT、核磁等術前相關檢查。術前談話傅教授告訴了我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綜合考慮了我的情況,最終決定為我實施保肛手術。我死水一般的心一下子又驚起了波瀾。

手術很成功,肛門也成功保住了,只不過要做一個臨時造口,等吻合口長好後再行回納術。我如釋重負。

傅教授帶領團隊查房

術後二天,我就可以流質飲食了,傅教授親自查房,一周後在傅教授團隊高超的醫療技術治療和悉心的護理照顧下,我順利出院了。

三個月後,按照原來的計劃行迴腸造口還納手術,把臨時造口還回去,雖然大便次數較手術前有所增多,但因為保住了肛門,又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了。感謝傅教授給了我重生的希望,讓我還能體面地繼續生活。

得病以來,從奔潰到接受,心裡和身體的承重,沒有恰當的言語來表達,除了保持好的心態,還要找一位您所信任的醫生。這裡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鼓勵有同樣經歷的你,積極面對生活。

「胃」您守護

END

「腸」久健康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

胃腸肛腸外科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是一個以結直腸肛門良惡性疾病與胃部疾病診斷與治療為特色,擁有南北兩院三個病區,122張床位,8位國際著名結直腸外科專家客座教授,26位正式醫生,其中正高6名,副高5名,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4名,國家級學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2名,副主任委員2名,集醫教研於一體的專業化科室。在我國著名結直腸外科專家傅傳剛教授帶領下,近年來學科整體實力快速發展,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和聲譽度快速上升。學科擁有包括最新3D腹腔鏡、各種手術能量平臺、最新結直腸鏡在內的各種先進診療設備;診治內容涵蓋結直腸肛門外科、胃外科的所有疾病門類,包括胃和結直腸息肉等的胃腸鏡診斷和內鏡下治療;結直腸癌、胃癌早期診斷和腹腔鏡極致微創手術治療;復發和局部晚期結直腸癌綜合治療和再次根治性手術治療;慢性便秘、痔病、直腸海綿狀血管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巨結腸、潰瘍性結腸炎、複雜性肛瘻、肛周膿腫、直腸脫垂、骶前腫瘤、複雜性直腸陰道(尿道)瘻等的手術治療等。尤其「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3D腹腔鏡極致微創無切口結直腸手術」、「局部晚期結直腸癌綜合治療基礎上的聯合臟器根治性切除」等,無論手術例數,還是長期和短期效果均國際、國內領先,具有廣泛影響。學科連續舉辦10屆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上海陸家嘴國際肛腸外科周》和《上海陸家嘴中日結直腸腹腔鏡高峰論壇》,產生巨大國際、國內影響。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濰坊市中醫院胃腸外科為超低位直腸癌患者挑戰「保肛」極限
    近日,濰坊市中醫院胃腸外科採用經肛內括約肌切除術為患者完成超低位直腸癌極限保肛手術。術後患者及家屬為胃腸外科畢秀葉副主任醫師送來錦旗表示感激。為求根治並保肛來濰坊市中醫院胃腸外科就診,經畢秀葉副主任醫師接診後完善檢查,術前評估分期為(cT2N0M0)。畢秀葉副主任醫師介紹,傳統的手術方式想要達到既切除腫瘤,又能保住肛門的機率近乎為零。患者腫塊距肛緣僅3釐米,屬超低位直腸癌。
  • 直腸癌患者想保肛,需滿足3個條件
    「我母親70歲,直腸癌2008年2月做了改道手術,2010年元旦發現肺轉移,目前假肛口疼痛難忍,不能直立走路,在大醫院做了各種檢查,沒有發現其它轉移,請問這種疼痛有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治療呢?謝謝!」
  • 低位直腸癌苦不堪言 黑龍江省醫院精準微創手術幫患者極致保肛
    低位直腸癌苦不堪言 黑龍江省醫院精準微創手術幫患者極致保肛2020-11-26 15:01:18 作者:宣傳統戰部康豔立 董宇翔 瀏覽次數:01結直腸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
  • ...南京大腸肛門外科沙龍-腹腔鏡直腸癌保肛無瘤術rectalwashout學術
    央廣網北京8月20日消息 8月18日,正值我國首屆醫師節來臨之際,「第三屆南京大腸肛門外科沙龍-腹腔鏡直腸癌保肛無瘤術rectalwashout學術研討會」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順利召開。參會專家合影留念有文獻表明無瘤技術rectalwashout與預防直腸癌保肛術後吻合口復發密切相關。為預防直腸癌保肛術後吻合口復發,無瘤原則要求rectalwashout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外就已經形成共識,但要把開放直腸癌保肛手術的無瘤技術應用到腹腔鏡直腸癌保肛手術中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 便血半年以為「混合痔」,一查竟是需要「摘肛」的直腸癌
    59歲的王大叔(化名)肛門不適、便血近半年,一直以為是痔瘡,羞於出口,不料竟是距肛門4釐米不到的低位直腸癌,需要「摘肛」保命。近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團隊為王大叔實施了腹腔鏡輔助經肛全直腸繫膜切除術(即TaTME手術)成功保肛摘瘤,術後恢復良好。
  • 腫瘤冷凍治療中心:直腸癌不保肛怎麼生活,如何保持好的心態?
    隨著國人經濟條件的改善和生活質量提高、高脂肪、高蛋白的過多攝入導致腸道消化系統問題加重,我國直腸癌的發病率躍居為惡性腫瘤發病率的前三位,病患人數基數龐大,且發病率還在不斷上升,因此,很多時候醫生都會建議有類似直腸癌症狀的人早做直腸癌篩查。
  • 4類病人可以保肛
    有朋友私信小艾:我大伯前幾天住院了,在醫院確診為直腸癌,病情拖得有點久,情況不是很好,醫生建議做造口手術,但是大伯在網上了解到造口比較痛苦,而且生活非常不方便,他不是很願意,請問直腸癌一定要做造口嗎? 治療直腸癌一定要做造口嗎?
  • 有哪些方式方法?術後要注意事情有哪些?
    面對越來越多的腸癌病人,我們只有積極地採取預防、篩查措施以及規範化地治療,才有可能降低腸癌發病率,才有可能使病人治癒、活得久、活得好。手術是腸癌規範化治療最重要的一環,有哪些方式方法?術後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 又有一個!錯把腸癌當成痔瘡,才38歲!便血是痔、是癌如何區分?
    我們社區旁邊有一家有幾十年歷史的「趙家豬頭肉」,是他的最愛。 大約在半年前,朱警官開始有便血出現,一直當痔瘡治療,甚至還做了痔瘡手術。 (這裡插一句:這很能麻痺人,因為很多人都會有痔瘡,一旦便血,就會想到痔瘡;實際上:萬一直腸癌與痔瘡同時存在呢??
  • 官宣|又一位國家級重磅專家特聘至我院
    獲2010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優秀醫學人才等榮譽稱號,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資助對象、江蘇省醫學拔尖人才、江蘇省中醫領軍人才、南京市拔尖人才、南京市醫學領軍人才、南京市中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第一層次)、南京中青年行業技術帶頭人等人才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