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與行研|股市大漲,日本正在擺脫「失去的30年」?

2020-12-09 騰訊網

11月以來,日本股市加速上漲,當月漲幅超過10%。

尤其是在美國大選落定後,受不確定性降溫推升,日經225指數在11月12日一度漲至25587.96點,創下近30年的新高。

股市的回暖,是否意味著日本已經擺脫了「失去的30年」?

圖1:日本股市表現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圖2:2012年以來全球主要指數表現對比%

數據來源:choice金融終端,36氪整理

實際上,日本股市的上漲,並不是今年才開始的,本輪股市反彈的起點可以追溯到2012年。如圖2所示,2012年底至今,日經225指數累計漲幅達到了163.7%。是主要經濟體指數中,僅次於納斯達克指數的存在。

「安倍經濟學」是股市的主要推手

縱觀2012年以來日本股市的上漲,背後的原因繞不開安倍經濟學的影響。

2012年12月,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晉三上任,提出了「安倍經濟學」理論。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市場所熟知的「三支箭」。

圖3:「安倍經濟學」三支箭作用原理

數據來源:金融40人論壇,36氪整理

通俗來講,安倍經濟學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短期通過「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擴張的財政政策」,對內釋放大量流動性,刺激國內投資和消費的擴張,提振通脹回升;對外主導日元貶值,提升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外需回暖。

其二,長期通過經濟結構改革,加快科技創新,提升日本的產業競爭力及經濟發展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日本經濟近20年的萎靡狀態。

1.日本經濟迎來一輪弱復甦

從政策效果看,「安倍經濟學」給日本帶來了一輪短暫的復甦。在2013-2015年間,隨著大量流動性的注入,日元兌美元貶值35%,有效地刺激了出口的增長;同時,雙擴張政策對內刺激投資和消費回暖,使得日本GDP平均增速從過去的-0.2%回升至2.4%,CPI也迎來久違的擴張,一度達到3.7%左右。

圖4:2013-2015年間日元兌美元走勢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圖5:2008-2015年間日本GDP季率增速

數據來源:choice金融終端,36氪整理

圖6:2013-2015年間日本CPI同比變化

數據來源:choice金融終端,36氪整理

受經濟復甦的驅動,日本企業獲利能力明顯加強。經濟復甦疊加企業盈利的改善,大大增強了資本市場的信心,為日經指數的反彈提供了有力的基本面支撐。

2.流動性充裕利好股市

但好景不長。隨著寬鬆貨幣政策效果的邊際遞減,2016年開始,日本經濟再度回到低增長、低通脹的萎靡狀態。

經濟增長的長期低迷,使得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遠低於股票市場收益率,在資本驅利的助推下,貨幣政策釋放的大量流動性流入股市,形成了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的現象。

另一方面,日本股市的上漲也並沒有如期帶來財富效應。這主要是因為,「安倍經濟學」中有一項重要的措施是提高消費稅率,相當於變相提升了居民的消費成本,從而對消費需求造成擠壓,最終抵消了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

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的空轉,引發了日本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表現的長期背離。

3.央行託底降低股市波動

在「安倍經濟學」寬鬆貨幣政策分項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通過日本央行每年購買日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來向市場釋放流動性。

2013年,日本央行每年計劃購買ETF的金額為1萬億日元。隨著貨幣政策的放鬆,到了2014年,購買金額翻了3倍。2016年日本央行又連續兩次提量,最終將購買金額提升至6萬億日元/年。2020年受疫情衝擊,為了穩定經濟,日本央行進一步將購買規模提升至12萬億日元/年。

通過多年的累計,目前,日本央行持有的ETF已經佔到了日本全部ETF的80%以上。央行的介入,使得更多流動性注入日本股市,對股市起到了託底作用,大大降低了日本股市的波動率。

日本擺脫了「失去的30年」?

在「安倍經濟學」的推動下,近年來日本經濟確實出現了一定的好轉。但從全球橫向對比看,目前日本經濟仍是主要經濟體中最疲弱的一個。

圖7: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對比

數據來源:choice金融終端,36氪整理

更可怕的是,這種疲弱的背後,是近10年量化寬鬆和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的結果,這足以代表日本經濟復甦的脆弱性。

從國內看,情況也不樂觀。「安倍經濟學」雖然使得日本經濟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弱增長,但卻未給國民帶來切實感受,使得這種增長成為了一種「無實感」的數字變動。

安倍執政的8年,日本階層固化嚴重,居民薪資長期處於水平狀態,就業率雖有上升但主要以非正式員工居多。加之老齡化的快速發展,以及居民債務水平的上升,日本內需始終不振,通脹長期處於低迷狀態。

圖8:2015年以來日本CPI同比變化

數據來源:choice金融終端,36氪整理

廣場協議只是導火索

談及日本的沒落,投資者喜歡歸罪於「廣場協議」的打壓。但事實上「廣場協議」只是日本經濟衰退的導火線,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日本產業空心化、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結構性矛盾。

二戰後,日本共實行了三輪產業轉移。第一輪是將勞動密集型工業轉移到國外,本土重點發展資本密集型工業;第二輪是石油危機後,將資本密集型業向外轉移,本土重點發展電子、汽車和半導體等高端製造業;新千年之後,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成本上升,日本開始將高端製造業逐漸外包給臺灣、韓國等低成本地區。

如果說前兩次產業轉移給日本帶來了產業結構的升級,為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麼第三次產業轉移,直接導致了日本產業空心化的惡果,加速了日本經濟的衰退。

安倍執政期間,備受期待的「第三支箭」始終沒有射出,使得近年來日本經濟固有的結構問題更為明顯。

比較優勢的喪失

相比於美、中在新興領域的不斷突破,過分追求工匠精神使得日本創新能力固步自封。以反映科研實力的研發支出為例,據經合組織(OECD)數據顯示,2006年日本的研發支出為1300億美元,到2017年,這一數據為1800億美元。11年間日本的研發支出僅增長了38.46%,遠低於同期中美和歐盟的漲幅。

圖9:各國研發支出增長

數據來源:網際網路

不僅如此,中國、韓國製造業的崛起,也使得日本的傳統製造優勢衰減。近年來,日本老牌企業虧損破產、造假醜聞不斷,均代表著日本引以為傲的製造業比較優勢正在消逝。

綜上所述,如果說過去20年全球快速發展的紅利、疊加過去10年日本本土的寬鬆環境,都沒能帶領日本重新走向繁榮。

那麼,當貿易保護盛行、全球需求萎縮、世界格局更替之際,日本想要依靠過去的老路擺脫「失去的30年」,未來可能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公司與行研|美股破3萬,日本股市創30年新高,為什麼只有A股徘徊不前?
    來源:36氪今年以來,在寬鬆流動性的助推下,全球股市普漲。截至11月,美國三大股指均創出了歷史新高,日經225指數也迎來了近30年的高點,但上證指數卻始終徘徊不前。如果以萬得全A作為衡量指標,那麼A股年內的漲幅已經達到24%;而在點位上,萬得全A年內早已突破了2016年股災企穩後的新高。其次,A股上漲速度與近10年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不能完全匹配,股市整體的投資吸引力相對較差。
  • 日本和英法美德一起籤的廣場協議,為什麼只有日本失去二十年?
    日本經濟日本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經濟開始快速發展、樓市、股市一片欣欣向榮景象,日本的GDP也是達到了5萬億美元。可是,要讓其完蛋,先讓其瘋狂。90年後泡沫達到了頂峰,接著外資逃脫,股票大跌、樓市暴跌。
  • 全球股市期市脈動:春節期間整體表現平淡,這個品種卻大漲8%
    1春節期間外圍股市漲跌互現 美國三大股指小幅上漲豬年春節休市期間,外圍股市總體漲跌互現,作為全球股市風向標的美國股市三大股指均小幅上漲。其中道瓊工業指數前高后低,最新報25106.33點,春節期間累計上漲0.17%。
  • 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嗎?——讀《回望平成時代的日本經濟》
    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嗎?  ——讀《回望平成時代的日本經濟》  ⊙朱玉強   當今世界各地,都在說日本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失去了10年,20年,乃至30年。這30年與日本的平成時代基本重合(日本的平成時代從1989年1月8日到2019年4月30日)。現在,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日本「失去了20年」。這種說法的依據是,在這20年裡日本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裂,經濟增長出現了斷崖式下跌。那麼,真實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
  • 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歐美股市大漲 納斯達克指數期貨「漲停」
    周五(3月20日),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歐美股市大漲,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期貨「漲停」,觸及交易限制;MSCI新興市場股市指數大漲5.2%,勢將創2015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美股納斯達剋期貨「漲停」黃金最多暴拉超60美元 周五歐市盤中,金融市場全線反攻:歐美股市大漲,歐洲主要股指期貨高開高走,截至發稿,德國DAX3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歐洲斯託克50指數分別上漲4.86%、2.47%、5.78%和5.24%。
  • 歐美股市大漲 道指漲破2萬點整數位心理關口
    歐洲股市亦大漲,其中德股DAX指數大漲近2%,至2015年5月來最高。美元回落支撐油價收平。另外,美國超預期的住房FHFA房價數據施壓金價收跌。  美國新總統川普正採取多種措施鼓勵製造業重返美國,並威脅對將生產遷往海外的企業徵收重稅。據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周二敦促通用汽車、福特汽車以及菲亞特克萊斯勒等企業高管擴大美國生產,提升美國就業。
  • 中國股市30年:三次「大牛市」的背後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研究員 鈕文新以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為標誌,到今年的12月19日,中國股市走過了30年。1994年還有一件事讓股市投資者看到了一個重要信息,6月17日,國務院頒布《九十年代國家產業政策綱要》明確指出,今後股票、債券發行要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產業。市場普遍認為,這一闡述證明,中國資本市場正在與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相結合,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
  • 老百姓的財富,再次向股市大搬家
    來源:市界文 劉三1.時隔五年重上3600周二A股市場再次大漲,上證指數大漲2.18%,突破了2018年1月的高點,站上3600點,。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高兩市成交略有萎縮,下降至1.08萬億元。但是年初市場流動性相對寬裕,基金髮行繼續維持火熱,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我們繼續維持一季度股市看好觀點。
  • 日本首都圈進入緊急狀態第一天!股市卻創了30年來新高!怎麼回事?
    昨天傍晚,日本政府宣布在疫情急速蔓延的首都圈地區實施緊急狀態,這也是自去年4月7日以來的第二次。 儘管日本東京都及周邊的神奈川縣、埼玉縣和千葉縣從8日起實行緊急狀態。但受到歐美股市的利好影響,8日東京股市高開,截至當天收盤,日經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報收28139.03點,漲幅為2.36%,創30年來新高。 記者所在的東京新橋車站,周邊是日本大企業集中區域。
  • 全球經濟螺旋式下降 歐美股市震蕩曝出什麼信號
    股市的狂跌大漲讓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員加緊忙碌。  目前,歐美國家正在上演股市震蕩的險情。據報導,繼9月5日「黑色星期一」之後,歐美股市在6日遭受重創,7日反轉呈現大漲行情後,8日紐約股市再次下跌報收——股市狂跌大漲的背後,曝出什麼信號?
  • 全球股市齊迎大漲盛世 美股不落狂歡全線高開道指漲近350點
    A股全線爆發,三大股指集體收漲,滬指大漲超5%,創下2年半新高,兩市成交量逾1.5萬億,創5年新高。市場板塊普漲,增量資金加速入場,大金融板塊掀起漲停潮,券商、銀行板塊指數逼近漲停,北向資金淨買入超160億元。除了A股之外,今天日經225指數收漲1.83%;香港恒生指數收漲3.81%,報26339.16點。
  • 「失去的30年」:日本少子化之困
    今年8月剛過完30歲生日的田中裕子在日本福岡縣過著單身白領生活,經濟獨立、喜歡旅行。在她看來,如果結婚不能讓生活變得比現在更幸福,寧願等一等,當然,也可能一直等不到。今夏,「86萬衝擊」一詞在日本媒體和社交網絡上刷屏,指2019年日本出生人口降至86.5萬人,為有統計以來的新低,新生兒數量以30年來的最快速度下降。日本總務省8月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總人口較去年減少50萬,連續11年負增長。而在今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日本地方政府1-7月受理的懷孕申報為51.385萬份,同比減少5.1%。
  • 中國股市:如果一隻股票被套30%,我們有必要補倉攤低成本嗎?銘記...
    還有你的被套股票有沒存在重大問題股,或者有沒有大漲解套的潛力?如果你這兩個問題你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建議你別補倉攤低成本,下面說說我的理由。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你股票被套30%,已經肯定是形成了下跌趨勢,股票已經肯定是破位殺跌了態勢。
  • 這個板塊大漲逾4% 李大霄:A股市場無需恐慌
    這個板塊大漲逾4%,滬指低開高走,境外股市衝擊波就此消化? 摘要 【「烤鴨」漲停!這個板塊大漲逾4% 李大霄:A股市場無需恐慌】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前段時間美國股市修復最好,納指還創歷史新高,股票市場恢復先於實體經濟恢復,股票市場與實體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背離,所以股票市場需要等待實體經濟的好轉。這次市場下跌是對背離的反應。中國率先應對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經濟韌性強,股票市場與實體經濟背離程度相對較低,之前股票漲幅相對較小,藍籌估值吸引,外資流入方興未艾。
  • 日本失去30年美國印鈔印出一身債!去凱恩斯化迫在眉睫!__上海有色網
    我們知道,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巨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由此標誌著宏觀經濟學的誕生,凱恩斯主義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大行其道。一方面,凱恩斯主義為政府干預市場提供了理論依據,另一方面,各國政府也非常樂意採用宏觀調控政策去幹預經濟,因為它見效快,能迅速掩蓋經濟問題,讓疲軟的經濟看上去還不錯。日本是個典型的重度凱恩斯主義依賴型國家。
  • 30年3次「大牛市」的背後——改革是中國股市最大能量
    1994年還有一件事讓股市投資者看到了一個重要信息,6月17日,國務院頒布《九十年代國家產業政策綱要》明確指出,今後股票、債券發行要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產業。市場普遍認為,這一闡述證明,中國資本市場正在與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相結合,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
  • 東南亞經濟危機隱現 高盛建議慎投股市
    日前伴隨著外部經濟惡化和內部政治不穩定性的影響,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股市在投資人眼中正在失去昔日的魅力。 根據彭博報導,高盛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馬來西亞已經處於除越南以外東南亞國家股市中最糟糕的情況,同時報告中也對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的經濟增長趨緩表示了擔憂。
  • 中國股市:背熟「無量頂下跌,後市必將大漲」,年年賺得盆滿缽滿
    股市如戰場,資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才能從容地投入戰鬥。要先勝而後求戰,不能先戰而後求勝。沉迷於市場的投資者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高手,擺脫人性的弱點,站在市場的外面看市場,才能真正明白股市的真諦。沉迷其中,最終只會被市場的每一個細微波動所左右。炒股是應該用心的,但不能痴迷。
  • 歐市盤前:亞洲股市紛紛大漲,黃金回落20美元;澳元大漲1%,大宗商品...
    美國總統川普:希望能夠在4月30日解除限制令;美國總統川普:沒有人要求他削減美國石油產量;如果歐佩克要求美國減產,他將會做出決定,正在研究國內旅行限制,美國需要一些緊急性的國內航班,美國的石油公司已經在削減產量。
  • 中國A股30年行情走勢 中國股市30年發展歷程回顧
    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鳴鑼開市;12月19日,上海交易證券所迎來敲鐘時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值從23億到現在的約80萬億元,上市公司數量從8家增至4000餘家,投資者開戶人數達1.6億人……三十年間,A股締造了一座裡程碑。  三十年,世事變幻;三十年,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