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海峽為三國共管,為什麼面積最小的新加坡反而發展更好?

2020-12-25 騰訊網

熟悉歷史地理的朋友,應該不會不知道馬六甲海峽。這個海峽雖然不起眼,但和太多的歷史事件及人物聯繫在一起。

自公元4世紀起,來往中國、印度和中東阿拉伯國家的船隻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此時,馬六甲海峽還只是一個區域性的「海上通道」。

1403年,鄭和奉明朝永樂皇帝朱棣之命,「往諭滿剌加,贈送其國王禮物」。這裡的滿剌加就是馬六甲。當時,馬六甲的開國國王拜裡迷蘇拉非常高興,「遣使隨慶(尹慶)入朝貢方物」。來往馬六甲城必然會經過馬六甲海峽。

16世紀初,新航路開闢後,葡萄牙航海家開闢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線。葡萄牙的觸角進一步向東延伸,並且通過馬六甲圍城戰,逐步染指馬六甲海峽。

19世紀中後期,隨著蘇伊士運河的貫通,從歐洲到東方的航路大大縮短,來往馬六甲的船隻驟然增多。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地位重新被認識,成為列強爭奪的對象。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歷來是海權大國的必爭之地。必爭之地看似美好,可一旦和利益聯繫起來,便有了殖民與血腥。

剛才我們講到,最初控制馬六甲及海峽的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之後是荷蘭人,荷蘭人之後則是英國人。英國人直接將馬六甲與檳城、新加坡合組為「海峽殖民地」。「海峽殖民地」一開始只是二級殖民地,隸屬於英屬印度下的馬德拉斯省。後來,由於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地位越來越突出,英國人便進行直接管轄,勢力逐步擴大到整個馬來半島。

此時,英國的海洋政策已經調整,重心也由單純的版圖擴張,轉換到東方貿易,如何最大限度地獲取經濟利益便成了首要追求。英國人善於控制任何一個殖民地,更不要說那條狹長的馬六甲海峽了。馬六甲海峽成為英國全球海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戰後,海峽殖民地解散,海峽沿岸的國家相繼獨立。馬六甲兩岸的國家形態發生改變。現在控制海峽的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三個國家。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三個國家中,新加坡國土面積最小,發展得最好;馬來西亞居中,發展得也不錯;土地面積最廣的印尼發展得反而最差。

新加坡的發展和英國的海峽殖民地有直接關係。一開始,新加坡還只是人跡罕至的海島,英國人直接統治後,新加坡開始崛起,迅速成為東西方貿易中心,並取代了傳統城市馬六甲的經濟地位。

新加坡位於六甲海峽南口,優勢顯而易見。整體來看,馬六甲海峽是西北寬東南窄,西北端寬度達到370千米,而東南端的新加坡海峽僅為37千米,所以新加坡在整個海峽中呈扼守之勢。加之,馬六甲海峽東南口主要深水航道偏於海峽東側,可以可通航吃水20米的巨輪。相反,海峽西岸,也就是靠近印尼的那一側,則沼澤和淺灘遍地,並不是適合大型船隻的停靠。

綜合來看,新加坡就是馬六甲海峽的精華所在。經由馬六甲海峽,無論從東向西航行,還是從西東航行,新加坡是無可替代。新加坡成為船隻停靠補給中轉的重要地點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知道,海峽是上天賜予的共同資源,一般是免費通行的。新加坡依靠地利發展轉港貿易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當然,新加坡崛起的因素很多,扼守海峽無疑是它的先決條件。

相關焦點

  • 兵家必爭之地馬六甲海峽
    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大水球」,海洋3.61億平方公裡 ,佔地球表面積的70.8%;海峽是大洋的交通咽喉,自然也就是世界級的戰略要地。一,馬六甲海峽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達臘島之間的漫長海峽,西段屬緬甸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全長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最窄處僅37千米。
  • 地圖看世界;兵家必爭之地馬六甲海峽
    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大水球」,海洋3.61億平方公裡 ,佔地球表面積的70.8%;海峽是大洋的交通咽喉,自然也就是世界級的戰略要地。世界級戰略要地馬六甲海峽。一,馬六甲海峽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達臘到之間的漫長海峽,西段屬緬甸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全長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最窄處僅37千米。
  • 馬六甲海峽那麼長,為什麼只有新加坡繁榮,馬來和印尼卻不行?
    馬六甲海峽僅次於英吉利海峽,屬於國際最繁忙海之一,是國際海上貿易重要組成部分,所有的貨物流通幾乎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它的運輸量是蘇伊士運河的3倍,比巴拿馬運河整整多出5倍,被稱為「世界第一海峽」。
  • 馬六甲海峽不收費,新加坡憑藉什麼富足起來?
    感謝大家的閱讀,大家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小編都會仔細觀看虛心接受的,當然也不要忘記點讚哦,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每天一點點進步,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提到新加坡,相信小夥伴們一點也不陌生。
  • 馬六甲海峽演義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解讀一下馬六甲為何如此吸粉。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全長約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裡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
  • 馬六甲海峽不收費,彈丸之地的新加坡到底靠什麼掙錢?
    在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之間有一條最繁忙的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正位於這個海峽的最核心地帶!作為一個新興的城市國家,新加坡的獨立建國史並不長。
  • 新加坡的反華與馬六甲的困局
    會議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問時,肯定了新加坡作為協調國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同時表示,「新加坡不是南海當事方,我們希望新加坡在不介入南海的情況下積極推動東協國家與中國加強合作,加強協調,發揮更大的作用。」
  • 馬六甲海峽的歷史名城:馬六甲和喬治城—馬來西亞
    馬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是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總長1080公裡,西北端通印度洋安達曼海,東南連南中國海,歷來是打通東方和西方,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非常重要的國際水道。地處海峽邊上馬六甲和喬治城(檳城)是兩座著名的古城,它們的歷史和命運與海峽休戚與共。
  • 為什麼說「新加坡」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國土面積約為720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561萬人,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新加坡的建國歷史並不長,是在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且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獨立後的發展面臨極大的挑戰,由於國土面積狹小,各類自然資源匱乏,就算是水資源方面,新加坡雖然屬於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但是由於缺乏儲水條件,水資源也十分匱乏。雖然,新加坡的發展困難重重,但是新加坡也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扼守馬六甲海峽」。
  • 成也在於馬六甲, 敗也在於馬六甲, 新加坡正在一步步的消失!
    近幾年,中國各方面都在不斷地發展中,我們也能夠用肉眼就能看出中國的進步,中國的綜合國力也在世界上有了很高的地位,雖然中國在清朝末期的時候,一直處於一個落後的狀態,甚至還淪落為半殖民半封建國家,但是從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就一直不斷地發展,能夠有今天這樣的成績,也是付出了很多,現在中國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距離發達國家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肯定能成為一個有實力的發達國家。
  • 新加坡經濟總量竟超過馬來西亞,同樣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為啥這厲害
    馬來西亞於1957年8月31日宣布獨立,首都為吉隆坡,人口大約3160萬,國土面積330257平方公裡,海岸線綿長,共有4192公裡。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國土面積只有724.4平方公裡,人口也只有560萬。其實在1965年之前,新、馬也曾同屬一個國家,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新加坡在1965被迫獨立。
  • 南洋誰主沉浮:新加坡與馬六甲的雙城相殺記
    在東南亞乃至世界海洋經濟發展的歷史上,新加坡與馬六甲都是會被反覆提及的名字。兩個港口同屬馬來亞半島,又毗鄰馬六甲海峽,距離上是非常之近。因而在彼此之間,也就不免存在天然的競爭關係。儘管兩座城市的歷史,可謂起起伏伏。
  • 中國為什麼不出錢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
    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如果要在地圖上劃分太平洋與印度洋,最明顯的標誌就是馬來半島,兩大洋之間往來最便捷的通道,便是馬六甲海峽。這條海峽是我國重要的海上運輸通道,事關國家的能源安全,堪稱「海上生命線」。然而,海峽長期處在美軍的陰影之下,新加坡的態度也相當惡劣,讓我國頗為頭疼。
  • 馬六甲海峽洋流流向示意圖 失聯馬航客機或已移動
    馬六甲海峽洋流流向示意圖  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洋,潮汐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潮波的雙重影響,以印度洋潮波為主。  馬六甲海峽的海流,從近年來我國和新加坡出版的航路指南看,海峽中的海流流向一年之中西北流佔優勢,11—4月流向較穩定,南北流頻率佔33-66%,5—8月流向穩定性差,西北流頻率約佔33%。
  • 新加坡為什麼被踢出馬來西亞?
    >和馬六甲,與新加坡一起組成了海峽殖民地。其中,新加坡既佔據馬六甲海峽的出口,又是深水港,因此成為了英屬海峽殖民地的核心。此外,新加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資源匱乏和市場狹小的缺陷,藉助馬來西亞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發展自己。二、新加坡為什麼又被踢出群?
  • 經濟總量超過馬來西亞,同樣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為什麼這麼厲害?
    不過,在國土面積和人口總數來看,二者相差的就很懸殊了,而且是馬來西亞更有優勢。 1.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兩國相差懸殊 馬來西亞的國土面積是330345平方公裡,人口總數約為3260萬,而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僅為724.4平方公裡,人口只有570萬。
  • 馬六甲海峽失去咽喉作用, 克拉克運河項目啟動, 白宮: 有人搗鬼!
    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際要塞,一直都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管轄。該海峽為這三個國家的海上貿易帶來不少便利。可如今又一項目啟動,馬六甲海峽將失去咽喉作用。 一旦克拉克運河建成,那麼馬六甲海峽就失去了咽喉作用。克拉克運河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最狹窄的海域。給來往船隻帶來更加便利的交通,同時這些船隻通過克拉克運河要比馬六甲海峽時間和路程都短的得多。泰國籌劃建造克拉克運河已有300多年的時間,如今已付諸行動。
  • 華人佔比超過74%的新加坡為何對中國沒有親近感反而親近美國?
    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新加坡是一個由華人為主體的國家,華人佔總人口的比例高達74.4%,在抗日戰爭時期,新加坡華人懷著對祖國的拳拳之心出錢出力,有效地支援了前線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看看下圖這些感人至深的華僑華人,他們無愧為炎黃子孫。
  • 一舉打破美國封鎖計劃,馬六甲海峽或被取代,這才是真的釜底抽薪
    將一舉打破美國的馬六甲封鎖計劃,馬六甲海峽的地位或隨時被該運河取代,而且有消息稱有大國在泰國背後提供支持,幫助計劃推進,難怪新加坡不敢過分,看來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圖為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作為馬來半島最南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國際性航道,其使用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鄭和時代,那時候東方國家通過海上線路前往印度乃至非洲沿岸,
  • 五角大樓在新加坡重建第一艦隊,馬六甲海峽危矣
    他強調:「我們不應完全依賴部署在日本的第七艦隊,我們有必要尋找其它盟友或夥伴的支持,比如印度和新加坡,這在我們被捲入戰爭時是非常關鍵的。」 因此美軍在印度洋海域部署一支新的艦隊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所謂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無疑指的就是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