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一個真正懂得復卦的人,你就知道它是——克己復禮歸仁

2020-12-20 至聖聊國學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智慧》——無妄而正(4)

無妄需要注意什麼?

無妄大象講「天下雷行,物與無妄」

雷行天下,到處都有雷,萬物不敢亂動。

告訴我們:到處都是危機,要小心翼翼。

啟示:我們應該安分守己,應該按照規律去走,不要妄動

大象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茂:茂盛。

什麼時候茂盛?要看天時什麼時候合適。天時適合茂盛的時候就茂盛,需要收斂的時候就要收斂。

當我們能夠恢復無妄的時候,後面才會有大畜的希望。沒有無妄是不可能大畜的。

所以《序卦傳》講「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

當一個人真正懂得復卦的時候,你就知道它是——克己復禮歸仁

要不斷地好好反省自己,恢復正當的道路,然後天下歸仁。你以仁對我,我以仁對你。

這樣大家就不會亂動歪腦筋,然後就無妄。無妄之後就可能有大畜。

既然無妄來了就應該好好守住。無妄的時候正好是培育人才的時候。在無妄的時候把人才培育好,將來大畜出現的時候,自然有人才可用。

《易經》告知我們,無妄卦是從復卦到大畜卦的必要條件。恢復正道的時候,需要杜絕妄念,積蓄力量,培育人才。從而實現大畜的盛況。

人隨時會有各種念頭,無妄是非常難得的。必須要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就是外力。

無妄用天雷來告訴你,到處都是艱難險阻,稍不留神就會出問題。然後就敬畏天命,敬畏聖人之言。然後你就變成習慣。讓妄念減少,最後就無妄了。

我們今天常常講「修養」。其實最高的修養就是無妄

無妄就是自己能夠控制得了自己。小孩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大人也有很多控制不了自己。當你需要的時候就必須要隨時滿足嗎?

需卦就告訴我們,需要等待

所以人要含蓄,不要有什麼慾念馬上就表現出來。那樣就會很幼稚。

有話實說,再加上有話直說,誰都怕你。那種人就叫做口無遮攔

口無遮攔的人誰看到了都怕。

啟示:千萬要記住,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所作所為必定要符合自然的規律。不可以說自己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謝謝大家!

元亨利貞,與君共勉!

相關焦點

  •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辨釋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朱熹註:「復,反也。」「反」即「返」,回返,還原。蓋朱熹以為「禮」乃「理」,人道本該如此,然私慾常使偏離,克制自己回到正軌,所以訓「復」為「反」(返)。
  •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當代作家賈大山曾說:「我也想效法古人,晝有所為,夜有所告,以攝意心。告天?天無言。告地?地無語。告妻?夫妻相愛情深,難免護短。」
  •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當代作家賈大山曾說:「我也想效法古人,晝有所為,夜有所告,以攝意心。告天?天無言。告地?地無語。告妻?夫妻相愛情深,難免護短。」
  •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真實意涵
    長在郊外的玫瑰花本沒有任何意義,他不過就是一株植物,而你摘下它,獻給心上人的時候,便賦予他「美好愛情」的意義,所以當你單膝跪地獻給心上人時,就實踐了這一意義。如果得到了心上人的接納,就會獲得一種「世界都圍繞著我」的一體感,永恆感,意義感和不朽感。
  • 略說孔子07 何以「克己復禮」
    「克己復禮」是儒家的思想,孔子的主張。如果能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基本上可以對儒家思想有較好的把握,不至於跑偏。「禮」是什麼?孔安國在《尚書序》中明確「孔子定禮樂」,這裡的「禮」指的就是「儀禮」。為什麼孔子要「定」禮,應該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現在的社會,我們知道,各地風俗各不相同,所以很多活動如婚喪嫁娶,交給禮儀公司處理。
  • 復禮歸仁,回歸一真
    復禮歸仁,回歸一真作者:蘇樹華(一)克己復禮,只復此「天理」禮者,理也,本也。貌者,相也,文也。禮與貌合稱,故名禮貌。這個天理,貫穿過去、現在、未來,故稱「一以貫之」之「道」。這個天理,包含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萬事,故稱「萬物皆備」的「我」。這個天理,不是別物,他只是諸人蓋天蓋地的覺性靈明,或曰良知心體,佛家稱為遍含萬相的妙明真心。世人不明其本,徒事其末,是故漸行漸遠,步入末法,難以返還。
  • 《復卦》之卦圖破解
    《坤·文言》曰:「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復卦》剛返,當以坤德順乎天時,承天而時行。又坤為萬物致養之所,《說卦傳》云:「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復卦》為「雷在地中」,「雷」代表新生事物,「雷在地中」表示「雷」致養於地。「雷」致養於地,則養其浩然之氣也;善養其浩然之氣,則為順乎天時,乘時而變化也。
  • 《論語》大講堂——克己復禮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5月10日下午,富平中學劉集校區黨群民老師在學校報告廳做了一場精彩的《論語》講解。八年級全體學生及三十多位老師聆聽了本次講座。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回請教如何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說: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
  • 「君子以反身修德」——從《蹇》卦的主旨再論《周易》的作者
    比如它在解讀《周易》中的《蹇》卦時,說的是「《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其中的「反身」一詞,用的便是思孟學派的常用語。比如子思的《中庸》裡就有:「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我們還說過,就連《周易》本身,也是思孟學派的作品,而且很可能就是出自子思本人之手。(詳見本號天文密碼系列文章及其他系列論據)這其中,《蹇》卦就是最明顯的一個證據。因為《大象》對它本意的解讀,非常準確。
  • 克己復禮為仁——日習論語第277天(上篇)
    這還叫「誠敬」之道嗎?所以宋儒解釋的仁,還是有問題。  再其次我們提過的,韓愈解釋的「仁」為「博愛之謂仁」。後世有些人誤解了,認為這就是孔子的思想,仁就是博愛。其實漢武帝時公孫弘先說過仁就是愛。正式定義「博愛之謂仁」,這是韓愈的思想,韓愈是研究墨子的專家。「兼愛」之說,墨子看得很重要,可以說是墨家的思想,如嚴格的講學術思想,就不要搞錯了,否則就是笑話。
  • 復卦第六篇:六二
    凡復六爻,皆不與陽逆,故皆稱復,謂其克成復之道也。休復雖動作未顯,而情志甚殷。以坤厚載之誠,慕乾行健之德,合而為震,動而不躁,行而時息。此六二之象,合坤、震六二之道,而見其用也。人之休者,非惡於動也,且將以助其動。非止其行也,且將以成其行。譬之勞者,因疲而休,以養其力,非貪逸也,將以竟其勞。
  • 學會「克己復禮」對我們有多麼重要,看看下面的例子你就知道了!
    先來舉兩個轟動全國的舊聞給大家看看一. 2016年7月23日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案二. 2017年3月26日南京南站「列車擠壓致死案」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兩起網紅事件的當事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極端地以自我為中心,漠視規則,肆意妄為,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周圍這樣不知自律的人,比比皆是,只是他(她)們運氣太「差」,沒有遇到上面的兩位著名大咖的「爆紅」機會罷了。
  • 「易經大師」免費給你算一個「最好」的卦!
    茶易師《易經》64卦智慧分享系列之十五:《謙》卦的智慧【茶無界 | 易無疆 | 師無涯】相信任何一個對《易經》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易經》的整個六十四卦當中,幾乎每一卦的卦爻辭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所謂的吉兇悔吝問題
  • 周易《頤》卦,孔子的養生之道
    不懂節制的飲食之道。周易裡有《頤》卦,可以從中體會到古人的養生理念。合起來就是一張口,有嘴進食之象。其卦德為:貞吉,觀頤,自求口實。意思為堅守正道可獲吉祥,觀察別人如何吃飯頤養,通過自己的能力謀求口食。孔子作《彖》說:頤』,貞吉,養正則吉也。。。(略)孔子意思是說,堅守正道才會獲得吉祥,是因為懂得深養自己的飲食之道。
  • 克己復禮是化被動為主動,而不是克制自己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整部《論語》孔子本人最想闡述吾道一以貫之的時候就是問曾參那次,可惜曾子那時還是太年輕啊!之後有很多人問仁,夫子答案也是各不相同,正所謂因材施教嘛。
  • 每日一卦:第二十四卦 地雷復卦
    地雷復卦 地位:少陰|人位:老陰|天位:老陰|錯卦:天風姤|綜卦:山地剝|交互卦:坤為地1、復卦,本卦是異卦相疊,震卦在下,坤卦在上。震為雷、為動;坤為地、為順,動則順,順其自然。復卦第三爻,爻辭:六三:頻復,厲,無咎。
  • 真正讀懂《易經》的人,都懂得利用這種原生力量,更容易出人頭地
    真正讀懂《易經》的人,都懂得利用這種原生力量,更容易出人頭地生活中不乏做人做事很成功的人,我時常在想,究竟是什麼內在因素使他們如此優秀?我讀到《易經》,猛然醒悟,厲害的人,是因為這些人會利用這兩種原生力量。
  • 孔子的「克己復禮」思想,是要消除人的欲望嗎?
    簡單來說,就是如何和諧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一種學說。儒家思想是向內的,是推己及人的,特別強調自我的道德修養的主體作用,也就是說,人先要修養好自己,然後再去管別人。所以,孔子說,道德學問是「為己之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的學問,這個修煉,只能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別人是幫不了你的。
  • 復卦第二篇:卦辭
    疾又通嫉,陰順於陽,不相嫉忌;則陽起於下,不遽犯上,以成其無疾之德;反覆其道,一指卦言,一指爻言。卦由剝反,為陽反陰;爻由陽反,為下反上。以陰降陽升,兩者反行,陰反為陽,降漸化升,是爻亦反也。反則復,復則歸於乾,此全卦以反覆為大用也。道猶路也,即升降上下之路。
  • 《頤卦》之象辭「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破解
    《頤》有嘴巴之象,嘴巴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是言;二是食。《頤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觀卦》是消息卦,其上面剛消去的是一個陽爻,其下面待息的是一個陰爻,其所變之卦《頤卦》也是這樣。《頤卦》上九與六五以及上面消去的陽爻組成一個巽體。「巽為風」,風為天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