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善良的太監,宣旨時故意念錯1個字,竟挽救了近千人性命!

2020-12-11 騰訊網

說到「太監」,大家都會聯想到影視劇中尖著嗓子說話的公公們。其實在我國西周時期,太監的地位十分低下,不完整的身體與低下的地位讓他們生活得十分不幸。到了秦漢時期,太監便出現了幹涉朝政的現象。從此以後,太監的地位便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很多古裝劇中,大家都能看到不少妃嬪為了吸引皇上的目光,都會賄賂皇帝身邊的太監,希望他們能夠為自己說好話。由此可見,自秦漢往後的每朝每代中,太監的權力都在擴大,甚至到了後來,宦官幹政專權已經成為一個王朝的必經之路了。

01

前文提到過,太監的身體是不完整的。所以太監的心理大多存在一些偏執的想法。但並不是所有太監都是負面形象,例如下西洋的鄭和、發明造紙術的蔡倫等等。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也是古代最善良的太監,他在宣讀聖旨時故意讀錯了一個字,而這一個錯字,竟然挽救了近千人的身家性命,他的名字叫張居翰。

從小家境貧困的張居翰被張從政收為養子,而後淨身進了宮。他憑藉自己出色的本領和精明的實力,吸引了唐僖宗的目光,隨後便晉升為容南護軍判官。由此可見,張宗翰有幾分本事,竟然能夠引起皇帝的注意力並藉此得以重用。

02

不得不說,張宗翰的確很厲害,在唐昭宗年間,他依舊受到當朝皇帝的重視。當他領命去幽州督軍時,與當地的節度使劉仁恭十分投緣,兩個人便成為了摯友。到了回朝復命的時間,劉仁恭卻不捨得與張宗翰道別,於是便大著膽子上奏皇帝,請求讓張居翰在幽州常駐。天子忌憚位高權重的劉仁恭,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從這件事情中,能夠看出張宗翰雖然是一個太監,但是他並沒有偏執的心理,不然也不會與劉仁恭成為好友。公元903年,軍閥朱全忠與宰相崔胤將唐昭宗架空,朝政大權由二人把守。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人十分痛恨太監,於是便假模假樣地向唐昭宗上書,讓他將所有太監督軍全部召回,然後將其盡數斬殺。位於幽州的張居翰受到了好友劉仁恭的保護,保全了性命,但是從此過上了隱居的生活。

03

三年後,劉仁恭被朱溫進攻,大敗而歸。為了守住自己的領土和權勢,劉仁恭急得寢食難安。就在這時,被他救過的張居翰給劉仁恭出了一個好主意,張居翰告訴劉仁恭,既然以一己之力無法打敗朱溫,那就請晉王來幫忙。劉仁恭聽到後覺得張居翰所說的有一定道理,便高興地派他與晉王共商大事。機敏的張居翰憑藉自己的口才說服了晉王李克,於是劉仁恭在李克的幫助下破解了危難的情勢。

如果說上面的事跡只能夠體現張居翰的能力和性格,那麼下面這件事便將他的善良體現得淋漓盡致。唐莊宗在位期間,李嗣源曾經起兵反叛。為了徹底打敗叛軍,暴怒的唐莊宗決定親自砍下李嗣源的頭顱,也就是說這位皇帝想要御駕親徵!在唐莊宗帶兵出徵後,擔心王衍也會趁機造反,便匆匆忙忙下令「王衍一行,並宜殺戮」,在審核這條政令時,張居翰被嚇了一跳。原來王衍一行人數眾多,少說有上千人,而且這千人中還有大部分是女眷與孩子。如果按照唐莊宗的命令,將千人盡數斬殺,實在是太殘忍了。於是他便將「行」字故意念錯為「家」,如此一來,便將殺戮的範圍縮小了很多。

由於張居翰善良的舉動,最後被處死的只有王衍一家人,其餘的一千多人都被一個字救了下來。怪不得他被稱作最善良的太監,其實他與王衍並沒有什麼交情,他只是不忍心無辜的婦孺被屠殺,所以故意念錯一字,救了近千人性命。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品性和人格高尚與否,與其身份和職務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相關焦點

  • 古代最善良的太監,宣旨時故意念錯1個字,竟挽救了近千人性命
    如果提到太監,大家們首先想到的都是那些影視作品中,皇帝身邊唯唯諾諾並且尖聲尖語的人。太監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不過多年來他們的地位都是十分低下的,一直到了秦漢時期,太監們便出現了崛起的現象,他們的地位在朝中有了一定的提升,而且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我們能發現有不少嬪妃為了能夠吸引皇上的目光,都會去賄賂皇上身邊的太監,希望他們能夠為自己說好話,直到最後宦官幹政已經成為了每一個王朝走下衰敗的必經之路了。
  • 歷史上最善良的太監,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1個字,挽救近千人性命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很多時候,太監在電視劇中都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色
  • 史上最善良的太監,傳旨時故意讀錯一個字,救了近千人的生命
    古代以皇帝為尊,皇帝就是百姓的天,百姓的地。當遇到一個明君時,百姓自然也能過上好日子,不用擔心國家戰亂。而如果是遇見一個昏庸之人做皇帝,那麼這天下必將大亂,且不說他國會不會出兵攻打,單說這國家內亂就已經是民不聊生。
  • 此太監心善膽大,宣讀聖旨的時候故意讀錯一個字,救下上千條性命
    前言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幫助無數生靈活下去卻從來不和他們爭搶什麼東西,所以對於人來說,最高的善良就像水一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一樣一行都應該向水那樣與世無爭。」
  • 史上可敬的太監,因為讀聖旨錯讀一個字,從此讓很多人生活下去
    自從秦國嫪毐與太后趙姬出軌,秦王嬴政清洗了後宮,以方便宮中嬪妃的護理,並防止後宮出問題,皇帝開始清洗那些為內閣服務的人稱他們為太監,但太監也有好有壞。在歷史上,因為聖旨裡面的字,所以故意讀錯,不曾想救了很多人,究竟是誰呢?由於太監是最接近皇帝的人,一些太監會藉此機會混淆了皇帝並發展了自己的權利。歷史上最著名的太監是魏忠賢。
  • 沒上過學也不識字,太監是怎麼宣讀聖旨的?其實我們都被誤導了
    在古代,皇帝下達命令或者安排的時候,都是通過頒發聖旨來傳達的,我們也能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太監拿著聖旨到大臣家裡去宣旨,那可是備有面子。皇帝身邊的那就更不用說了,去宣個聖旨什麼的自然不在話下,而且像皇帝身邊的這些太監身份可都不一樣,連稱呼都不一樣,他們都是稱為「宦官」,這些人可並不是我們口中所稱的太監,這裡有一定的誤解,而且如果你想成為「宦官」首先要做的就是讀書識字。
  • 善良,最淳樸的人性
    人性中蘊藏著一種最柔軟,但同時又最有力量的情愫,那便是善良。善良,心中的一個高度,一個信念。我有一個心願:傾盡一世善良,散落無比真情。善良,人性…善良,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幸福,是一種心境。倘若一個做到了真正的善良,那便是靈魂得到了安放,倘若靈魂得到了安放,心靈便永遠純潔無比。善良,一場無與倫比的修行。在這場修行的過程中,讓我們體驗到了人生的故事,自我的價值。哪怕是做出一點點貢獻,心靈都會因此而感到舒適安寧。善良,一次絢爛繽紛的體驗。一路走走停停,但成長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我選擇善良,這並不是我懦弱。
  • 恍惚項鍊是故意的,這件裝備卻有80%的人念錯
    很多玩家都會把一些裝備的名字念錯,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那些很容易念錯名字的裝備。1.氤氳之息傳說中的恍惚套裝的項鍊,很多都把這件裝備叫做「氣氣之息」,或者是「茜茜之息」,甚至還有人把這個項鍊叫做文盲之息。
  • 古代為什麼那麼多人當太監,難道太監工資很高嗎?其實並不是這樣
    但在中國古代,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但要和別人一樣,承擔勞動的重任,還要拿自己的一部分身體去換取「工作機會」,更要冒著生命危險,這個群體就是太監。談起太監,最初並不稱其為太監,直到明清兩代才出現這種稱呼。到了周代,稱閹割的人為寺;明清以前,稱閹人或中官,當然,稱得最多的是宦官。怎麼回事?
  • 古代最容易念錯的人名,語文老師也犯難,「万俟卨」怎麼讀?
    【古代最容易念錯的人名,語文老師也犯難,「万俟卨」怎麼讀?】嫪毐(lào ǎi)戰國末期秦國人。秦始皇母親趙姬的情人。受秦國丞相呂不韋之託為偽宦官入宮,與趙姬私通,倍受太后寵信,被封為長信侯,與太后私生兩子,並自稱是秦王嬴政的「假父」。
  • 麥家《人生海海》: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在父親的口中,他是上校,但在爺爺和村民的嘴裡,他是太監。至於為什麼是太監,說來就話長了。上校從小就是個聰明的孩子,學什麼都比別人快。但這股聰明勁,是他的人生之幸,也是他人生不幸的開始。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吧,反正上校的私處肯定是和其他男人不一樣了,所以「太監」這個綽號就這麼叫了起來。但上校到底是不是太監,這始終是個謎。就像他的人生,一直充滿著傳奇色彩。
  • 古代太監拿拂塵,是有什麼特別的說法
    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太監為什麼要拿拂塵呢?歷史上太監的形象似乎一直都是奸詐諛媚的化身,他們常常都是身形微胖,雙眼細眯,最重要的是手裡都會拿一根拂塵,裝模作樣,好不威風。首先解釋一下拂塵,它是由紮成一束的獸毛或者麻等和一個長柄兩部分組成的,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拂塵即拂去塵埃的意思,拂塵俗話說叫甩子又稱拂子、麈尾。
  • 這些字,你念錯了嗎?
    樸字,有pō、pǔ、pò、piáo四種讀音 讀pō時,為古代的一種武器 讀pǔ時,意為沒有細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飾。樸實、樸素 讀pò時,意為落葉喬木,葉橢圓形,上部邊緣有鋸齒,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 古代太監大多不識字,為什麼還能宣讀聖旨?原來有這個辦法
    提起太監和聖旨,大家總是會想到穿著宮服的宦官,臉色白淨,表情高傲,胳膊上有灰塵,雙手從兩端打開法令,尖聲喊叫「奉天承運」。一般去皇宮當太監都是家境很差的,所以這些太監沒有上過學,也不會識字。那麼,他們是怎麼朗讀聖旨的呢。其實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我們對「太監」不太了解。
  • 古代太監如何解決生理衛生問題?除了佩戴香粉,還靠這個寶貝
    在古代,太監是個特殊的存在,由於在帝王統治之下的封建王朝,需要大量的太監、宮女伺候,所以太監成為了專門伺候皇帝、嬪妃等皇族成員的特殊存在。我們都知道太監是有生理缺陷的,那麼,古代太監是如何解決自己的生理衛生問題呢?
  • 北大校長致歉信近千字:並非為自己辯護 只想讓學生知道真實的自己
    剛剛過去的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紀念大會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花絮」,校長林建華在致辭中將「鴻鵠」一詞中的「鵠」字念錯,迅速在網上引發討論。昨天,林建華在北大未名BBS論壇上發文向學生致歉,這封近千字的致歉信處處透著真實、坦誠,受到北大師生、校友以及校外人士的稱讚。
  • 佛經裡最容易念錯的10個字,你念對了幾個?
    不過讀錯也沒有關係,不是故意念錯的,下次改過來就好。大家會不會很奇怪,雖然佛經中的很多用字也不是古字、生僻字,可為什麼讀音卻與現代讀音大為不同呢?原來,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梵文」的音譯上。這個字是接著上面說的,在佛教中有一部著名的經典,名字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中的「多」字不讀duo,而讀作da。因為這個「多」字的音是跟著「般若波羅蜜」的,是一個尾音,此經結尾的一句話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但由於在《西遊記》中,作者將「多」字與前面的「般若波羅蜜」分開了,將《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正確簡稱)錯誤地簡稱為「多心經」,故而使後人把此字讀成了duo。
  • 在古代老公可不能隨便叫,那是對太監的稱呼,那女子怎麼稱呼丈夫
    現在,妹子們一般稱自己的丈夫為「老公」,但是在古代老公可不能隨便叫,那是對太監的稱呼,那女子怎麼稱呼丈夫呢?中國語言博大精深,甚至妻子對自己丈夫的叫法都有很多的講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扒一扒古代妹子們都是怎麼稱呼自己的丈夫呢?
  • 善良是與生俱來的,你理解善良的含義嗎?
    他懷著感恩的心,深深地凝視了對方一眼,並向女孩深深地鞠了一躬,真誠地說道:「善良的人,我由衷地謝謝您了!」當郝武德離開時,不但覺得自己的氣力強壯了不少,而且對人生的信心也增強了許多。 那天,真的是他最難、最飢餓的一天,他幾乎已經陷入絕望,善良的女孩,美麗的眼睛給了他信心。十多年後,有個女人病情危急。
  • 古代太監宦官的發展過程,了解這一特殊職業的興衰變遷
    其實古時這"宦"就是"養"的意思,這就明確表示了,養個閹人,留在宮裡使喚。而且這種特殊行業還不分國籍,不光古時中國有,就連外國也有。據說英文中"太監"的發音也是根據希臘語而來的,翻譯成中文就是守護在床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