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太監」,大家都會聯想到影視劇中尖著嗓子說話的公公們。其實在我國西周時期,太監的地位十分低下,不完整的身體與低下的地位讓他們生活得十分不幸。到了秦漢時期,太監便出現了幹涉朝政的現象。從此以後,太監的地位便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很多古裝劇中,大家都能看到不少妃嬪為了吸引皇上的目光,都會賄賂皇帝身邊的太監,希望他們能夠為自己說好話。由此可見,自秦漢往後的每朝每代中,太監的權力都在擴大,甚至到了後來,宦官幹政專權已經成為一個王朝的必經之路了。
01
前文提到過,太監的身體是不完整的。所以太監的心理大多存在一些偏執的想法。但並不是所有太監都是負面形象,例如下西洋的鄭和、發明造紙術的蔡倫等等。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也是古代最善良的太監,他在宣讀聖旨時故意讀錯了一個字,而這一個錯字,竟然挽救了近千人的身家性命,他的名字叫張居翰。
從小家境貧困的張居翰被張從政收為養子,而後淨身進了宮。他憑藉自己出色的本領和精明的實力,吸引了唐僖宗的目光,隨後便晉升為容南護軍判官。由此可見,張宗翰有幾分本事,竟然能夠引起皇帝的注意力並藉此得以重用。
02
不得不說,張宗翰的確很厲害,在唐昭宗年間,他依舊受到當朝皇帝的重視。當他領命去幽州督軍時,與當地的節度使劉仁恭十分投緣,兩個人便成為了摯友。到了回朝復命的時間,劉仁恭卻不捨得與張宗翰道別,於是便大著膽子上奏皇帝,請求讓張居翰在幽州常駐。天子忌憚位高權重的劉仁恭,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從這件事情中,能夠看出張宗翰雖然是一個太監,但是他並沒有偏執的心理,不然也不會與劉仁恭成為好友。公元903年,軍閥朱全忠與宰相崔胤將唐昭宗架空,朝政大權由二人把守。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人十分痛恨太監,於是便假模假樣地向唐昭宗上書,讓他將所有太監督軍全部召回,然後將其盡數斬殺。位於幽州的張居翰受到了好友劉仁恭的保護,保全了性命,但是從此過上了隱居的生活。
03
三年後,劉仁恭被朱溫進攻,大敗而歸。為了守住自己的領土和權勢,劉仁恭急得寢食難安。就在這時,被他救過的張居翰給劉仁恭出了一個好主意,張居翰告訴劉仁恭,既然以一己之力無法打敗朱溫,那就請晉王來幫忙。劉仁恭聽到後覺得張居翰所說的有一定道理,便高興地派他與晉王共商大事。機敏的張居翰憑藉自己的口才說服了晉王李克,於是劉仁恭在李克的幫助下破解了危難的情勢。
如果說上面的事跡只能夠體現張居翰的能力和性格,那麼下面這件事便將他的善良體現得淋漓盡致。唐莊宗在位期間,李嗣源曾經起兵反叛。為了徹底打敗叛軍,暴怒的唐莊宗決定親自砍下李嗣源的頭顱,也就是說這位皇帝想要御駕親徵!在唐莊宗帶兵出徵後,擔心王衍也會趁機造反,便匆匆忙忙下令「王衍一行,並宜殺戮」,在審核這條政令時,張居翰被嚇了一跳。原來王衍一行人數眾多,少說有上千人,而且這千人中還有大部分是女眷與孩子。如果按照唐莊宗的命令,將千人盡數斬殺,實在是太殘忍了。於是他便將「行」字故意念錯為「家」,如此一來,便將殺戮的範圍縮小了很多。
由於張居翰善良的舉動,最後被處死的只有王衍一家人,其餘的一千多人都被一個字救了下來。怪不得他被稱作最善良的太監,其實他與王衍並沒有什麼交情,他只是不忍心無辜的婦孺被屠殺,所以故意念錯一字,救了近千人性命。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品性和人格高尚與否,與其身份和職務並沒有太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