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十一世紀飽讀小說、博覽群劇的新青年,想必大家對"公公太監"這一詞並不陌生,或者是對它有些興趣,這裡的興趣是指大家想了解它,大家不要有歧義。既然大家都對它感興趣,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太監"這個職位的由來和興衰。
"太監"的由來以及後續的演變原因分析
太監也稱宦官,是指那些經過閹割從而失去生育能力,專門負責皇室生活起居的男性。中國的太監是從殷代開始有的。太監一詞在甲骨文中就存在,是表示切斷陰莖。這篇甲骨文可能是迄今世界上最早記錄宦官由來的了。
尤其是讀書人通過科舉來管理國家事務,並非完全是皇家的家奴,大多數是皇帝和文人集團共同管理國家,只是皇帝是這個大型事業的主要負責人,其他人只是職員,但這些職員多多少少也是擁有自己的利益,也有和負責人不一樣的想法。
有如《伏生書》云:"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官。"
在古代中國,閹割和宮刑密不可分。那麼這一刑罰是何時有的?又是因何而來的呢?人們一般把他的出現劃分在夏禹之前,它的出現是為了懲治那些亂搞男女關係的人。也可以看出,這一刑罰的出現是在一夫一妻制之後出現的。由於規律使然,而晚清又到了王朝腐爛的時刻,大太監因此又登場了,安德海,李蓮英就是其中代表。他們雖比不上前朝的大太監,可他們也是比較有名的,他們有名就有名在一個身為權監,卻被天下儒生所唾棄,最終在山東失去性命,一個雖未掌權,卻家財萬貫,雖懂得適可而止,可最終也逃不過死這一條路。但是,由於封建主的壓迫,這種處罰逐漸成為壓迫百姓的一種手段。
如真要說這"太監"一詞,估計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但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這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其實這詞是明清以後才出現的,從前人們可不這樣稱呼這些人的,他們大多數成為"宦官"。那麼何為"宦官"呢?"宦"又是什麼意思?其實古時這"宦"就是"養"的意思,這就明確表示了,養個閹人,留在宮裡使喚。而且這種特殊行業還不分國籍,不光古時中國有,就連外國也有。據說英文中"太監"的發音也是根據希臘語而來的,翻譯成中文就是守護在床邊的人。
"太監"的興衰發展與心路歷程的艱難抉擇
我中華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太監是個人數不算多的物種,但是他們的能力卻不小。從漢代開始,一直到清末,大多數朝代都是有過太監幹政甚至禍國的。歷代主要王朝中,宋代是唯一一個沒有太監亂政的朝代,並不代表宋代的政治生活很民主,而是因為當時武官被剝奪了兵權,而文官從中央到地方,權力被分散,監察和被監察的官員相互制約甚至互相攻擊,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那種特別有權力的大臣幾乎不存在,皇帝也就用不著用自己的私家奴才去辦事。這些江山在根本上就是某姓帝王的家產,但自從秦始皇執行郡縣制以後,宮和府還是有較為明顯的區別的。
因此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注意到歷史上太監亂政,想了很多招防止太監擁有實權。可是明太祖的遺詔他的子孫們卻沒有好好遵守,到了明代後期太監肆虐,這難道能簡單地說是他們沒有遵循遺囑嗎?非也,只不過由於皇帝他的地位,所以他們不再相信也不敢相信別人,這是人性的弱點。明朝真正人宦官擁有實權還得從朱元璋的兒子朱棣說起,朱棣的皇位繼承的獲得不是走的正常途徑,而是從他侄子那搶來的,可是置之不理朱棣自然是不放心的,因此他只能重用伺候自己的閹奴們,這樣他才放心一些。可是只要宦官有野心,他們總能做些什麼,在經濟領域,軍事領域等。
衛澤州的《清代史》中有一句話:"好似沒有不貪圖富貴的人,即使是身份低微的宦官,他們也會有貪念。"
太監禍國,皇帝們也不是沒有想過,只是他們覺得首先太監沒有生育能力沒有子女,他可能假借皇帝作威作福,貪汙腐化,可這些行為對於皇權來說不算什麼,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使他們對皇權有想法,可是他們無法生育,這些人即使做了皇帝也不能傳之子孫。因此即使有"圖大"的誘惑,這些太監再折騰又能折騰到哪裡去?
而且如朱棣這樣的皇帝,他始終相信自己是能控制住太監的。永樂一朝,太監雖然有權,但卻做不了亂。只因為他重用太監而不亂的前提是:皇帝必須能幹、果斷、勤勉。可是這樣也不一定靠得住,如若是碰上了熹宗這種一心只想做木匠活而不理朝政的荒唐皇帝,從小伴他長大的太監魏忠賢想要攬權那就好比吃飯喝水般容易了。朱元璋所認為太監沒文化,就不能亂政,到這就錯了,他自己也是沒有什麼文化,嗑他偏偏就做了皇帝,擁有了江山。雖說魏忠賢沒有文化,不識幾個大字,但是他就是當上了秉筆太監,並且還擁有了權力,所以識字不識字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權力這個東西,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與他是否讀過書,識不識字是沒有關係的。直至最後溥儀退位,封建王朝走到盡頭,所有太監被趕出了宮中,他們多數因為沒有活路而去了廟裡,太監這個職業從此退出中國歷史舞臺。而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廷,已於1996年去世。
沈清秋在《看古代》中說過:"我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是否正確,可是他們確實存在了。"
總結
我們不知道宦官這一特殊職業是對是錯,我們只知道它存在過。從宦官的興衰發展史中,我們也看到了古代皇權的發展,宦官的發展也從側面表明了歷史的發展軌跡——封建王朝由興到衰,最終走向滅亡的歷史發展。我們很難說宦官這一職位出現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後退,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只知道這是歷史發展使然導致的,我們無力改變,只能順從。"太監"的出現歸根到底是皇權制度的衍生品,雖然這種制度在明朝早期體現了明顯的優勢,可是由於沒有正確的管理最終還是出現了積重難返的局面。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金張許史記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