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講的是古代上出名的「宦官」。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倘若你翻閱中國古代史書,大概不能不會注意到有這樣一種奇特的階層一一他們本來是宮廷內侍候皇室的奴才,卻往往能操弄權柄,左右朝政,甚至還會凌駕於皇帝之上,有些皇帝的廢立居然也要受他們的支配。這,便是「宦官」。
「宦」,本來是星座的名稱,因為它處在帝星的西側,所以後來便被借用於稱呼皇帝周圍親近的人。「宦官」也就成了在皇宮中為皇帝及皇族服務的宮員的總稱。當時,上層統治者為了保證自己的妻妾們的所謂「貞沽」,因而把凡是當宦官的人,進宮前都必須進行閹(yan音煙)割。所以舊史書上又稱他們為閹(奄)人、閹宦、寺人,以及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太監等。但是,東漢以前充當宦官的並不都是閹人,全部用閹人做宦官則是在東漢以後。
那麼宦官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呢?這可以迫溯到距今兩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我國古老的典箱《周禮》、《禮記》等書記載:宦官最初的職能僅僅是負擔宮門的開閉、庭院的灑掃等雜務。他們的來源則是將罪犯處以官刑(即閹割)後,罰入宮內充當。但是自從春秋、戰國以後,宦官的地位卻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扶搖直上,居然也擁有較高的官爵和俸祿,有的甚至也娶「妻」納「妾」,荒唐至極,宦官的數 量也急劇增長,逐漸形成了一個舉足輕重的政治集團。
至於他們的來源,這時除了把罪犯閹割後變成宦者之外,更多的是將普通百姓的幼子,用欺矇拐編、威逼利誘等方式加以閹 割,送入宮內,也有少數人夢想藉此飛黃騰達,而自願閹 割,主動投奔宮內充當。伴隨著這種情況,有些朝代還設立了專門招收宦官的機構。清朝光緒年間,在北京南長會計胡 同和地安門內方磚胡同裡就曾有兩家,叫做「擋子」,經管 者都是七品官。
宦官自地位發生顯著變化之後,便在我國的歷史舞臺上演出了一幕幕擅權跋扈的醜劇。 秦朝有個宦官叫趙高。在秦始皇死後,他先是偽造聖旨,逼迫始皇的大兒子扶蘇自殺,立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為秦二世皇帝,接著把他變成了傀儡。有一次,趙高獻給秦二世一頭鹿,故意說:「臣敬獻給皇上一匹駿馬。」秦二世詫異地說:「你怎麼把鹿說成是馬呢?錯了,錯了!」說著問身邊的大臣們:「你們看這究竟是馬還是鹿?」不料絕大多數人竟異口同聲地答道:「是馬!」秦二世這一下子連自己也不相信了。他揉著眼睛,自言自語道:「莫非是我病了,錯將駿馬認成鹿了?」事後,凡是照實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殺了。
這便是「指鹿為馬」的故事。由此一例,便可窺見趙高專橫到什麼程度了。而後來,秦二世本人也終於彼趙高逼迫自殺身亡。
東漢時期,宦官專權更加嚴重。他們屢興大獄。兩次 「黨錮之禍」,競將朝中著名人士捕殺一空,並且禍及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