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北師廣實初一(6)班
聽課老師人數:2人
一、課堂實錄(簡)
植物體工廠發布了招聘公告,解釋公告內容。
招聘面試題目一:觀看羅老師自己錄頻的微課《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程》,完成表格。
招聘面試題目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請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要求學生寫出設計思路:包括畫裝置圖、講解操作步驟,進行歸納總結。
學生上黑板通過模型設計,教師在PPT輔助下進一步指導。
由招聘面試題目一、二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是二氧化碳。
招聘面試題目三:觀看金魚藻產生氧氣的視頻,回答問題,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招聘面試題目四:閱讀課本124頁,回答問題,總結光合作用的實質、表達式、原料、場所、條件、產物,學生上黑板寫反應式,教師在學生的板書上進行標記。
招聘面試題目五: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列舉光照、水、二氧化碳、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播放改編歌曲視頻《光合作用之歌》,改編自《追光者》。附歌詞:如果說,把植物比作工廠,那麼綠葉是老闆,有機物是它的主要產品,葉綠體、有機物成產車間, 利用光提供能量,把光能變成了化學能, 並且把它存在有機物中 , 這就是光合作用:水和二氧化碳是原料,產物之一是有機物,氧氣是另一種產物,反應條件是要光照,葉綠體是反應場所。把這些都牢牢記住,光合作用不在話下。
二、評課標準
教學目標是否符合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教學過程是否圍繞教學目標準備、實施?教學目標是否已經達成?
評課準備:《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這節課屬於《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四個主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內容,涉及一個重要概念:綠色植物能利用太陽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而在具體內容上可體現在學生能: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舉例說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進一步理解:《課程標準》中「闡明「要求要達到知識性目標水平要求的「理解「水平。這一水平要求:把握內在邏輯關係;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繫;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
三、教學亮點舉例
(一)採用合適的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制訂,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調適、優化,以使教學效果趨於最佳的系統決策與設計。一般性的教學策略包括教材呈現、課堂管理、教學評價等,生物學教學策略有概念圖教學策略、合作學習策略、情景創設教學策略、探究性教學策略、基於問題的PBL教學策略、STSE(科學技術生活和環境教育)教學策略、科學史教學策略等(見中國大學MOOC崔鴻教授《中學生物教學設計》)。
本節課羅老師創設了植物體工廠招聘的情景,通過五道招聘面試題目,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涵蓋了光合作用的相關內容,非常有效。同時,由於教學策略往往不是孤立的,需要組合使用,所以,在應用情景創設教學策略的同時,羅老師還採用了探究性學習、科學史介紹等其他教學策略。
(二)採用合適的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聽其他老師的課時,特別是當看到其他老師自己編輯、錄製微課時,我們有時會感慨我怎麼找不到這麼精彩的視頻?我怎麼不會用這個小軟體?我可以用手機錄像,但我怎麼不會進行編輯?
羅老師這節課也有明顯的不足,例如,在課的結束部分沒有呼應課的開始部分的招聘情景,還有金魚藻產生氧氣,本來是演示實驗,但用視頻代替了,這是我們堅決不提倡的。
北師廣實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都很好,同學校李彤老師當天的課《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也獲得了優課。希望在我們區良好的教研氛圍中,像羅老師、李老師一樣的青年教師能迅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