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孩子準備30道中考題,攻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2020-12-11 高爸行教育

第一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釋放氧氣

1.成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探究後,恬恬同學選取了有白斑葉的牽牛花進一步探究。如圖所示,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C )

①在實驗中,將牽牛花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消耗葉片中的澱粉

②將此裝置放在光下數小時後,將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水浴加熱

③脫色漂洗後,向葉片滴加碘液,則變藍的是Ⅰ綠葉、Ⅱ葉綠色部分、Ⅲ綠葉

④該實驗可說明葉綠素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光是製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⑤該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澱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解析:①在實驗中,把牽牛花植株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為了讓牽牛花植株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澱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製造的,而不能是葉片在實驗前貯存,①正確;

②將此裝置經黑暗處理一晝夜後,移至光下數小時,再將這葉片取下,分別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防止酒精外溢燃燒,使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直至葉片變成黃白色,②正確;

③脫色漂洗後,向葉片滴加碘液,Ⅰ中未覆蓋鋁箔的部分,有光,進行光合作用,有澱粉產生,所以變藍;Ⅰ中覆蓋鋁箔的部分,沒有光,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沒有澱粉產生,所以不變藍。Ⅱ中白斑部分沒有葉綠體,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沒有澱粉產生,所以不變藍;Ⅲ綠葉部分,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葉片沒有原料,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不變藍,③錯誤;

④該實驗可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光是製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葉綠素是葉綠體在陽光的照射下產生的一種色素,不是場所,④錯誤;

⑤Ⅱ中綠色部分和白斑部分形成對照實驗,變量是葉綠體;Ⅱ中綠色部分和Ⅲ綠葉部分形成對照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該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澱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⑤正確。

2.右下圖用帶火星的木條檢測金魚藻在光下產生的氣體,結果表明( A )

A.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B.呼吸作用產生氧氣

C.光合作用產生氧化碳

D.呼吸作用產生氧化碳

3.同學認為金魚藻屬於藻類植物,小明認為屬於被子植物,下列事實中能夠支持小明觀點的是( D )

A. 金魚藻有根、莖、葉的分化

B. 金魚藻有發達的輸導組織

C. 金魚藻有種子

D. 金魚藻能開花、結果

解析:被子植物又叫綠色開花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實。金魚藻能開花、結果,因此屬於被子植物。

4.魚缸中放些新鮮的綠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C )

A.清潔魚缸裡的水

B.提供新鮮的食料

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起殺菌作用

5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A )

A.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B.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C.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D.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6.能正確反映光合作用過程的表達式是( C )

A.A

B.B

C.C

D.D

7.種白菜種子,然後等到白菜長大,收穫曬乾成菜乾,菜乾比原來播種的種子增重了許多倍.白菜增加的乾重量主要來自 ( D )

A.土壤中的肥料

B.土壤中的有機物

C.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D.土壤中的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8.學選取生長旺盛的盆栽斑葉植物進行探究。先將植株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然後選取一片較大的帶白斑的葉片(B區是白斑區,其餘部分是綠色的),進行如下處理,將E區用鋁箔上下蓋起來,D處主葉脈用小刀切斷,再將它移至陽光下數小時。假設A、B、C、E各區域形狀大小一致,下列有關該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C )

A.將該葉片取下脫色處理後,滴加碘液,不變藍的區域有A區、B區和E區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應選取A區和C區形成對照

C.若設置A區和B區進行對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葉綠體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可選取C區和E區進行對照

解析: A區位於主葉脈斷口D處上方,因為葉肉細胞得不到水分而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澱粉,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B區白斑部分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澱粉,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

E區沒有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澱粉,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因此不變藍的區域是A、B、E。A正確;水由導管運輸。主葉脈的D點處用小刀切斷,A區沒有水,C區有水,其它條件相同,因此A區和C區形成對照的變量是水,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B正確;

A區沒有水,B區沒有葉綠體,這兩個區域存在兩個變量,無法形成對照實驗。 C錯誤;C區和E區進行對照,變量是光,因此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可選取C區和E區進行對照,D正確。

9.「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中植物光合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需要暗處理消耗掉澱粉等有機物

B.葉片的遮光部分也能合成澱粉

C.葉綠體以及其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D.葉片通過氣孔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解析:選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進行了光合作用,裡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澱粉)。如不除去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將實驗材料進行暗處理的目的是消耗葉片中的澱粉,A正確。

將葉片部分遮光,陽光下照射2﹣3小時,取葉片脫色,滴加碘液後發現遮光部分不變藍,原因是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沒有產生澱粉;不遮光部分被染成藍色,說明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能夠製造澱粉,B錯誤。

葉肉細胞含有的葉綠體,在陽光的照射下能產生葉綠素,可以說它們都能進行光合作用。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素具體參加光合作用的色素,C正確。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在陽。光下,植物的葉片通過氣孔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釋放氧氣,D正確。

10.植的西瓜喜獲豐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質的原料是( A )

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氧氣

C.水和有機物

D.氧氣和無機鹽

解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由題意可知,西瓜中甜味物質的構成主要來源於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可見A符合題意。

11.外層的葉片呈綠色,內層的葉片呈黃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根據上述事實可以作出的假設是( C )

A.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B.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C.光是葉片呈綠色的條件

D.葉綠體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

解析:葉綠素只有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形成。可以通過探究實驗來探究,如在同一塊地裡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有光的環境中,長出的葉片是綠色的,而在遮光條件下栽培,長出的葉片是黃色的,說明影響葉綠素形成的環境條件是光。

大白菜的心葉由於外面葉片的遮擋,接受的陽光照射較少,導致大白菜的心葉因缺少葉綠素,而呈現淡黃色或白色。

12.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 B )

A.增加植株周圍的二氧化碳濃度

B.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葉片的面積

C.降低周圍空氣中氧氣的濃度

D.降低周圍的氣溫以增加有機物合成

13.業生產措施中,應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B )

A.移栽樹苗時,根部帶有一小塊土坨

B.播種玉米時,應做到合理密植

C.早春播種後,使用塑料薄膜覆蓋地表

D.移栽樹苗時,剪去樹苗的部分枝葉

解析:移栽茄子秧苗時,根部帶有一小塊土坨,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損,防止秧苗出現委焉現象而且有利於根系吸收水分,A不符合題意;

播種玉米時,要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產量的重要措施。通過調節植物單位面積內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使個體發育健壯,群體生長協調,達到高產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於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因為合理密植是讓最多的葉面接受光的照射,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使用光能合成能量,也能減少因為過度密植使得一些葉片無法接受光照而浪費能量,B符合題意;

早春溫度還較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蓋地表,可以保持土壤的溫度和溼度,使種子能夠正常萌發,C不符合題意;

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可在移栽植物時,減去部分枝葉,以減少水分的散失,有利於植物的成活,D不符合題意。

14.產中,為了達到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目的,可以採取的措施有( B )

①增加二氧化硫濃度 ②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③合理密植 ④延長光照時間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④

15.下圖是黑藻在二氧化碳濃度為0.03%的條件下,測定的光照強度影響光合作用速率變化的曲線。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

A.從曲線中看出,限制BC段光合作用速率上升的因素是光照強度

B.黑藻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也進行呼吸作用

C.若增加二氧化碳濃度,m值將會增大

D.從AB段看出,增加光照強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16.某生物興趣小組在利用盆栽植物天竺葵進行「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時,對實驗中的黑紙片進行了創意處理,即將黑紙片中間鏤空形成各種圖案(如圖一為五角星圖案),用這種鏤空的黑紙片對植物葉片上下兩面進行遮光處理(如圖二所示),經過系列實驗過程,結果如圖三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C )

A.實驗前須將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B.圖二中葉片上五角星圖案部分,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C.圖二中葉片的遮光部分,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在一定的光照強度範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圖三中五角星圖案越明顯

17.右圖為菜豆種子萌發的過程,請據圖回答:

(1)處於①②階段時,萌發所需的營養物質由種子___________提供,萌發所需的能量通過___________作用提供。

(2)處於⑤階段時,體內有機物合成必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⑤進行移栽時,根部保留一坨泥土,目的是不要讓___________受到損傷。請另舉一例在生產實踐中提高移栽成活率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子葉 呼吸(2)水 二氧化碳(3)根毛 剪掉部分枝葉(遮陰、在陰天移載、在傍晚移栽)

18.以下是某同學利用新鮮菠菜葉進行有關實驗後繪製的效果圖。請結合圖示分析回答([]中填標號,橫線上填文字):

(1)圖甲___________細胞構成了葉的營養組織。Ⅱ側表示葉片的___________(向光面/背光面)。

(2)菠菜水分的散失主要通過圖甲中的__________進行;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是圖乙中的________。

(3)製作菠菜表皮臨時裝片時,為防止產生氣泡,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探究「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現提供:新鮮的菠菜葉,兩個帶有橡皮塞的大錐形瓶,帶火星的細木條等。請寫出簡要的實驗設計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3葉肉;背光面;(2)4氣孔;6線粒體;(3)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後緩緩放平;(4)把新鮮的菠菜葉平均分到兩個大錐形瓶內,一個大錐形瓶用黑紙片遮光,一個不作任何處理,同時放在光下4﹣6小時,然後用帶火星的細木條檢驗是否有氧氣生成

解析:觀圖可知:1是上表皮、2是葉脈、3是葉肉、4是氣孔、5是下表皮、6是線粒體,7是液泡、8是葉綠體。(1)圖甲[3]葉肉細胞構成了葉的營養組織。I接近上表皮的柵欄組織排列緊密,II接近下表皮的海綿組織排列疏鬆,所以Ⅱ側表示葉片的背光面(向光面/背光面);

(2)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保衛細胞控制氣孔開閉。菠菜水分的散失主要通過圖甲中的[4]氣孔進行;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是圖乙中的[6]線粒體;

(3)製作菠菜表皮臨時裝片時,為防止產生氣泡,正確的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後緩緩放平;

(4)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唯一的變量是光,寫出簡要的實驗設計思路:把新鮮的菠菜葉平均分到兩個大錐形瓶內,一個大錐形瓶用黑紙片遮光,一個不作任何處理,同時放在光下4﹣6小時,然後用帶火星的細木條檢驗是否有氧氣生成。

19.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羅蘭的新鮮葉片放在無色透明的封閉容器中,並將它們置於不同顏色的光照條件下(其他條件均適宜並相同)。經過 8 小時後,測量容器中氧氣的增加量, 得到下表所示的實驗數據。

據表回答:

(1)該實驗通過測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判斷光合作用的反應速率。

(2)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 2 條)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舉 2 條影響紫羅蘭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應速率的因素___________。

19.(1)8 小時內氧氣的增加量;(2)8 小時內,紫羅蘭在紅光條件下比綠光條件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多;8 小時內,天竺葵在紅光條件下比綠光條件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多;8 小時內,紅光條件下天竺葵比紫羅蘭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多;8 小時內,綠光條件下天竺葵比紫羅蘭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多;(3)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葉的幼嫩程度。

解析:(1)本題中的測量的是 8 小時內的氧氣增加量,通過對應時間內氧氣含量的變化來表示光合作用的速率,故可以通過 8小時內氧氣含量的增加量來表示光合作用速率。

(2)本實驗的變量是植物的種類和光的顏色,從而影響光合作用速率。因此,答植物種類 和光的顏色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3)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光的顏色、強度;二氧化碳濃度;溫度,植物種類、葉的幼嫩程度等。

20.2017年10月,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宣布,該所夏新界研究員領銜的水稻育種團隊歷經十餘年,在現有優異種源的基礎上,運用野生稻遠緣雜交等一系列育種新技術,成功培育出優質超大、超高水稻新品種﹣﹣「巨型稻」(如圖1)。為破解水稻增產不增收的難題,該所在「長沙站」建設了30畝「巨型稻」生態綜合種養模式試驗與示範區,試驗結果表明:與常用的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相比,該模式下稻穀產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鰍、龍蝦、稻花魚等養殖動物的產量提高1.5倍以上,而且向實現化肥、農藥、抗生素「零使用」目標邁進了一大步。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巨型稻」的產生,充分體現了尚未利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___________的使用價值。

(2)「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長期長、耐水淹,可為青蛙、泥鰍、龍蝦和稻花魚等稻田養殖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同時還為各種動物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了___________。

(3)動物的排洩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___________,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與農業害蟲之間存在___________關係,減少了農藥的使用。

(4)水稻生長的灌漿期和成熟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這些水分主要用於水稻的___________。

(5)水稻的體細胞中有12對染色體,其卵細胞中有___________條染色體。

(6)水稻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葉片。如圖2中[A]和[B]是葉肉細胞中的兩個細胞結構,箭頭代表生理活動。讀圖回答:①結構[B]的名稱是___________。②結構[A]中發生的能量變化是___________。

20.(1)潛在;(2)食物;(3)無機鹽;捕食;(4)蒸騰作用;(5)12;(6)①線粒體 ②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解析:如圖所示:A葉綠體;B線粒體。(1)「巨型稻」的產生,充分體現了尚未利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潛在的使用價值。

(2)「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長期長、耐水淹,可為青蛙、泥鰍、龍蝦和稻花魚等稻田養殖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同時還為各種動物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了食物。

(3)動物的排洩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與農業害蟲之間存在捕食關係,減少了農藥的使用。

(4)水稻生長的灌漿期和成熟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這些水分主要用於水稻的蒸騰作用。

(5)水稻的體細胞中有12對染色體,其卵細胞中有12條染色體。

(6)水稻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葉片。如圖2中[A]和[B]是葉肉細胞中的兩個細胞結構,箭頭代表生理活動。①結構[B]的名稱是線粒體。②結構[A]中發生的能量變化是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21.如圖為植物的光合作用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光合作用的原科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字母)。

(2)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是A.在綠葉中有能量轉換器____________________可把來自A的能量轉化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

(3)光合作用需要的物質E是根通過成熟區的____________________從土壤中吸收的。

(4)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C]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和動物呼吸都需要的氣體。

21.(1)B E (2)葉綠體 (3)導管 (4)氧氣

解析:(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入,水通過葉片的葉脈進入,所以光合作用的原科有B和E(填寫字母);

(2)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所以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是A太陽能。在綠葉中有能量轉換器葉綠體可把來自A的能量轉化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

(3)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所以光合作用需要的物質E水是根通過成熟區的導管從土壤中吸收的;

(4)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C]氧氣,是人和動物呼吸都需要的氣體。

22.某學校生物科技活動小組的同學們對「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設計了如下A、B兩組實驗:

實驗步驟:

①採集新鮮的菹草(一種多年生沉水植物);

②在離60w的白熾燈水平距離為10、20、30cm處,分別安放3個容器(如A圖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狀、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鮮菹草葉片,利用光強傳感器測出三個距離時的光照強度。現察並記錄6分鐘後葉片上浮的數目(見表一);

③向B裝置1、2、3號容器內分別加入等量的新鮮蒸餾水、清水、1%碳酸氫鈉溶液(可向環境中釋放二氧化碳),後各放入10枚形狀、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鮮菹草葉片,放在60W的白熾燈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強度相同)。觀察並記錄6分鐘後葉片上浮的數目(見表二)。

請據實驗現象分析回答:

(1)實驗中同學們發現部分葉片表面有氣泡冒出、且有上浮現象,請你推測此氣體為________,寫出此生理過程的表達式:_______。

(2)分析表一,燈源與容器的距離遠近與葉片上浮數目之間的關係是________;從中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

(3)B裝置中1、2、3號的變量是________,表二中1號內無葉片上浮,請推測其原因

是________。

(4)據以上兩組實驗結果分析,若要提高溫室大蔬菜的產量,應從哪兩個環境因素採取相

應的措施?________。

22.(1)氧氣

(2)燈源與容器的距離越近,上浮的葉片數目越多,燈源與容器的距離越遠,上浮的葉片數目越少 光照強度能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

(3)二氧化碳 1號中無二氧化碳,菹草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氧氣產生,故無葉片上浮

(4)適當提高光照強度;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

23.科研小組在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時,選取了大小、生長狀況相近的同種植物若干,平均隨機分成甲、乙、丙三組,置於適宜的相同環境中,測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速率如圖。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____________(填細胞結構名稱)中進行的。

(2)科研小組開展上述研究活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若僅考慮光合作用,該種植物更適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對較__________的土壤中生長。

(4)在一次給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種肥料後,發現甲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3.(1)葉綠體 (2)探究土壤含水量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3)低 (4)土壤溶液濃度大於根毛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

24.普通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研究溫度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6隻培養皿,先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時間再冷卻,分別編號為A、B、C、D、E、F.將脫脂棉在開水中浸泡,冷卻後平鋪在培養皿內。

②挑選子粒飽滿、完好無損的600粒種子並隨機分成六等份,均勻地擺放在6隻培養皿內,放到溫度不同的自動恆溫箱內,每隔一天檢查一次並適時噴水。

③6天後,觀察並統計各培養皿內種子的發芽情況,結果記錄如下表:

請分析回答:

(1)根據表中數據,你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隻培養皿均不能密封,且不能使水沒過種子,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找到發芽的最適溫度(精確到1℃℃),應該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溫度範圍)之間補充幾個相同的實驗裝置,重新進行以上的實驗並統計各組發芽數量。

(4)過一段時間,預計某裝置內種子全部萌發,卻有2粒沒有發芽,原因是___________(種子處於休眠期除外)。

(5)該興趣小組又對普通小麥的產量與播種量的關係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如圖所示:由圖可知,當播種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克/公頃時,普通小麥的產量最高。播種密度過大,作物的葉片互相遮光,從而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率,造成作物的產量下降。在小麥開花期間,同學們觀察到小麥花的主要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或25℃是適於種子萌發的溫度)。花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係,所以花中主要的結構是花蕊。(2)充足的空氣(3)補充多個相同的裝置,分別放置在21﹣29℃的恆溫箱內培養。(4)胚不完整、種子沒有生命力(5)120;光合作用;花蕊

解析:(1)據表中數據,可得出「種子的發芽率先隨著溫度的增加而增加,超過了25度後,隨著溫度的增加而減少」,25℃時,小麥種子的發芽率最高94%;因此根據表中數據,你得出的實驗結論是: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

(2)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為充足的空氣,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6隻培養皿均不能密封,且不能使水沒過種子,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

(3)為了使各溫度下測試的發芽率更準確,減少實驗誤差,還應該將實驗進行重複實驗,補充多個相同的裝置,分別放置在21﹣29℃的恆溫箱內培養,即選擇該品種的小麥種子再做1次或多次分組實驗,然後取平均值。

(4)種子萌發必須同時滿足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外界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以及種子不在休眠期。裝置中有兩粒種子未萌發的原因可能是:胚不完整、種子沒有生命力或種子處在休眠期。

(5)據圖可見:當播種量為120千克/公頃時,普通小麥的產量最高。播種要合理密植,種植過密會使植株葉片互相遮光,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減少了有機物的合成。

25.某科學研究小組分別選擇綠藻和藍藻在不同的pH緩衝液中進行實驗,如圖1是光照裝置示意圖,如圖2是實驗結果示意圖。

(1)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產生的氣泡中含有的氣體主要是氧氣,其中綠藻產生氧氣的場所是__________(填細胞質中某一結構名稱),在該場所中,光能轉變為__________能。

(3)從圖2分析,在綠藻和藍藻中,____________________對pH變化適應性較強。

25.(1)不同pH緩衝液中對綠藻和藍藻光合作用的影響(2)葉綠體 化學能(3)綠藻

解析:(1)據圖可見: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緩衝液中對綠藻和藍藻光合作用的影響。

(2)光合作用指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的過程。表達式為:

因此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實質是製造有機物並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

(3)據柱狀圖可見:綠藻在不同pH緩衝液中產生氧氣的變化幅度不大,而藍藻在不同pH緩衝液中產生氧氣的變化幅度較大,由此可見:綠藻對不同pH緩衝液的適應性較強。

26.小明對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設計並進行了如下實驗:

(一)選取盆栽銀邊植物,暗處理一晝夜;

(二)選取其中一片生長健壯的葉,在葉片的中部切斷主葉脈(如圖19),在斷口左側用黑紙板正反兩面部分遮光;

(三)光照三小時後,摘取該葉片,經酒精脫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觀察到葉片各部位顏色變化情況:A、B、C、D部位不變藍,E部位變藍。請分析作答:

(1)若___________對照,變量是光照;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

(2)若C、E對照,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

(3)若B、E對照,可以說明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小柯同學認為此實驗設計不夠嚴謹,為了讓實驗結果可信,結論更有說服力,應如何改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D、E, (一)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二)澱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或綠葉在光下合成澱粉(答案完整,方可得分)。(2)葉綠素(3)水 (4)答案不唯一,不能籠統說具有偶然性、沒有體現重複性等等。答案應為具體改進措施,答對一點可得分:如①重複進行此實驗;②選用植株上多片葉進行實驗;③選用其它斑葉植物上的葉片進行相同實驗。

27.綠色開花植物各器官相互聯繫,成為一個統一整體,據圖回答。([ ]填序號,橫線上填文字)

(1)植物體具有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功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織。

(2)圖A中,①表示通過氣孔釋放的氣體,它可以表示光合作用產生的___________;也可以表示蒸騰作用散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的主要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精後,圖B中[________]將發育成種子。

(4)觀察圖C,根尖成熟區有利於吸收水分的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27.(1)輸導(2)氧氣 水蒸氣(3)雌蕊和雄蕊 ④(4)具有大量根毛

28.我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許多貧困戶因大棚蔬菜種植而脫貧。西紅柿是常見的大棚種植蔬菜,因為它富含維生素,很受人們青睞。兩年前,某校的生物老師為幫助貧困戶儘快增產,組織引導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科學實驗,探究西紅柿的生命活動規律。圖甲是他們總結的西紅柿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圖乙是一段時間內二氧化碳濃度和光照強度對大棚內西紅柿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西紅柿的一生中,發育的起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甲中C在結構層次上屬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甲中的2是由3(花)結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育而來的。2中含有的有機物主要是由1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的,並通過葉脈和4中的篩管運輸來的。

(4)圖甲中5吸收的水分主要用於西紅柿植物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圖乙可知,對大棚中的西紅柿採取適當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項措施可以提高產量。

(6)該興趣小組的同學還發現溫度與西紅柿生長有密切的關係。他們將西紅柿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連續12小時光照,再連續12小時黑暗。實驗結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時」):

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溫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西紅柿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因此,他們根據上述的探究結果,為大棚種植戶提出了合理的增產建議。

28.(1)受精卵(2)器官(3)子房 光合作用(4)蒸騰作用(5)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6)25

29.為了驗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某生物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請據圖示回答問題:

(1)首先將甲、乙裝置放在黑暗處24小時,目的是讓綠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掉體內貯存的______,然後再將兩裝置置於光照充足的環境條件下。

(2)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CO2,其中甲裝置製造了_____的環境條件。

(3)一段時間後,取甲、乙兩裝置中的葉片依次進行丙、丁操作,丙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實驗中,甲裝置中的葉片經丙、丁操作後,用清水衝掉碘液,葉片的顏色_________。

29.(1)澱粉(2)無CO2(3)避免葉片的綠色對實驗現象(澱粉遇碘變藍現象)的觀察造成幹擾

(4)不變藍(或「仍為黃白色」)

解析:(1)實驗前應將甲、乙兩個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讓葉片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

(2)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可見甲裝置內沒有二氧化碳,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甲與乙形成以二氧化碳為變量的對照實驗。

(3)葉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熱後,綠色的部分變成黃白色,這樣可以避免綠色幹擾實驗。

(4)光照幾小時後,從甲裝置和乙裝置中各取一片葉,經酒精脫色後,滴加碘液,變藍色的是乙裝置的葉片,因為乙裝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裝置中的綠色植物進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裝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燒杯裡的氫氧化鈉吸收了,由於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裝置中的植物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所以甲葉片滴加碘液不變藍色。

30.在「網際網路+新農業應用」中,農民通過控制系統對大棚內的溫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實時監控,為農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下圖一是大棚內甲、乙兩種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光照強度的關係曲線圖;圖二是葉肉細胞示意圖,1~6表示葉綠體、線粒體吸收或釋放氣體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大棚中安裝土壤溫溼度傳感器可檢測土壤中的含水量,實現農作物的自動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於______。大棚中安裝二氧化碳發生器的目的是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原理是_____________。

(2)圖一中,當光照強度為f時,甲植物葉肉細胞內發生的生理過程對應的是圖二中的過程______(填數字)。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此光照強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______(填「多於」「等於」或「少於」)乙植物。

(3)為了探究溫度和相對溼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農技專家在大棚中將生長狀態一致的甲植物平均分成5組,都提供適宜的光照,每天中午12:30測定各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確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對值」表示)。實驗處理及結果如下表所示。

上述實驗中的______組探究的是相對溼度對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結論是:當其他條件相同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上述實驗可以推測,中午時,對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響較大的環境因素是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在__________的條件下,____________改變時,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變化較大。

30.(1)蒸騰作用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1、2、5、6 多於(3)1、2、3 相對溼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高 相對溼度 36°C 相對溼度

解析:(1)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外界的過程。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於蒸騰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稱為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

(2)當光照強度為f時甲乙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葉肉細胞內發生的生理過程1、2、5、6。從圖乙中看出,當光照強度為f時,植物甲和植物乙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甲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等於植物乙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光照強度為0時,植物甲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乙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甲的呼吸作用強度小於植物乙的呼吸作用強度。因此,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甲多於植物乙。

(3)①1、2、3組,在溫度為36攝氏度的情況下,相對溼度發生變化。結果可以發現,隨著相對溼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高。②中午時溫度較高,在溫度不變情況下,相對溼度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響較大。隨著相對溼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高。

相關焦點

  • 「優」課展示(八):北師廣實羅嘉玲老師《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招聘面試題目一:觀看羅老師自己錄頻的微課《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程》,完成表格。招聘面試題目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請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要求學生寫出設計思路:包括畫裝置圖、講解操作步驟,進行歸納總結。
  • 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植物也要「呼吸」,這幾種方式你了解嗎?
    說到植物的呼吸,大家是否都想到了光合作用是陽光釋放出氧氣這種東西,但是你是否知道太陽其實也會吐出二氧化碳,也會吸收二氧化碳,但是吐出的氧氣會遠遠大於它所吸進去的二氧化碳,所以人們便說植物可以製造氧氣!其實對於植物的呼吸來說,最主要的還是它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因為它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其實遠遠的已經超過了它呼吸作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所以因此人們就會認為植物在白天好像只有光合作用,只吸進二氧化碳呼出我們所需要的氧氣,到了晚上如果陽光沒有了。
  • 中考生物每日一題│家有兒郎必收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實戰應用
    中考試題,一題一論:福建省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第25題,原題如下:25.甲、乙兩種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光照強度為0時,甲和乙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B.光照強度為a時,乙不進行光合作用C.光照強度為c時,甲和乙合成的有機物量相同D.光照強度為d時,可表明甲更適合強光照下生長解析:此題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光照強度的關係。
  • 夜間也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臥室的必備花卉!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幾種晚上也可以吸收二氧化塔釋放出氧氣的植物,不僅可以淨化室內的空氣還有非常多的好處,我們就來了解下有哪幾種植物吧!  虎尾蘭  虎尾蘭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不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還能夠吸收甲醛等有害氣體,它還能夠釋放負離子能夠使室內的環境變得很好,所以虎尾蘭是比較適合在臥室養護的盆栽。
  • 青島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第41題解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中考試題,一題一論:山東青島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第41題,原題如下。41. (7分)在「網際網路+新農業應用」中,農民通過控制系統對大棚內的溫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實時監控,為農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
  • 2020年中考生物複習提綱:光合作用
    【3】澱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     3、「驗證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實驗(教材P72—73)     實驗現象: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後,可見帶火星的木條立刻猛烈地燃燒起來。     實驗結論:說明綠色植物在光下釋放氧氣。
  • 【中考重點複習專題】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綠色植物能利用太陽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能量。●在生物體內,細胞能通過分解糖類等獲得能量,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它能製造有機物和氧氣,為動物提供棲息場所;保持水土;為人類提供許多可利用的資源。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光合作用
    .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氣增多,二氧化碳減少D.氧氣和二氧化碳均減少     7.如下圖,證明"在有光條件下,氧氣是否由綠色植物釋放出來"和"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的對照實驗裝置分別是()     A.甲與乙、甲與丁B.甲與丙、甲與乙C.甲與丁、乙與丙D.甲與乙、乙與丙
  • 蘭花的光合作用知識,及光,二氧化碳和水分對蘭花光合作用的影響
    一、光合作用讓蘭花積累乾物質光照是蘭花在生長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主要是蘭花需要依靠光照來製造營養物質,也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我上高中的時候老師就講過了,沒想到現在在養蘭花當中運用到了,光合作用是蘭花葉片裡面的葉綠體(我們常稱為葉綠素,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綠色部分)
  • 【中考複習】訓練 典型曲線等圖題
    (  )(4)②過程釋放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實驗探究題30.為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某小組用自製的實驗裝置完成了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參考答案1.D【詳解】圖中光照強度為0時,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不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A錯誤;光照強度為a時,乙吸收和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說明光合作用的速率等於呼吸作用的速率,B錯誤;由於植物甲的呼吸速率高於植物乙,所以當CO2吸收量為c時,植物甲比植物乙合成的有機物量多,C錯誤,光照強度為
  • 人工光合作用:從水分解到二氧化碳還原
    「我們的系統不僅能夠分解水,還能完全分離產物」,Houle解釋道,「一般水分解的過程中會同時生成氫氣和氧氣,也就是一種爆炸性混合物。所以,我們設計設備時在系統內嵌入了膜。這樣就可以在高效分解水的同時還能夠得到完全分離的產物。」在第一個五年後,JCAP 開始採用技術成熟度(TRL)評估技術進展。TRL有十個等級,從1到10。
  • 家居養花:6種晚上也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花卉,非常適合臥室...
    它可以吸收夜晚的二氧化碳,製造氧氣,一盆中型虎尾蘭可吸收10平萬米房間內80%以上的多種有害氣體,2盆虎尾蘭基本可以使室內的空氣完全淨化。由於它能製造出更多的陰離子,因此可以改善房間電視、計算機開啟造成的陰離子減少的現象對於改善室內環境效果頗佳。虎尾蘭也是韓國和日本最受歡迎的植物之一。
  • 2019中考生物二輪複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019中考生物二輪複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物質轉化的過程:簡單的無機物轉化成複雜的有機物,並釋放氧氣 (3)光合作用的實質 能量轉化的過程:光能轉化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 (4)光合作用的意義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 光合作用科學填坑史
    2019年全國卷I生物第3題將一株質量為20g黃瓜幼苗栽種在光照等適宜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後植物達到40g,其增加的質量來自於( )A.水、礦質元素和空氣B.光、礦質元素和水C.水、礦質元素和土壤D.光、礦質元素和空氣這道2019高考題so easy,but道出了光合作用的整個發現史。
  • 光合作用的秘密,細說多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
    沒錯,這都是植物的功勞,植物的光合作用會調節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過一切都不是那麼簡單,這其中還有一些你不知道的秘密,今天月溪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在揭開其中的奧秘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簡單的說,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光的照射下,植物將吸收進去的二氧化碳和植物體內儲存的水進行一系列的加工,最後轉換成有機物儲存起來。在這個過程中還會吐出氧氣。
  • 光合作用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的移動規律及其原因??
    光補償點:在光強為0時,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強度為0,隨著光強增大,光合作用增大而呼吸作用強度基本不變,這時呼吸作用產生的CO2除了提供給光合作用外還有剩餘,並釋放出來;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兩者強度達到相等時,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全部提供給光合作用,CO2既不吸收也不釋放,這時的光強是光補償點。
  •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對於動物來說是通過吃食物,消化吸收,產生能量供給自身需要;那麼食物是何而來呢?是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七年級生物上冊的重點,我準備了51題
    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16.,增加了大氣的溼度,使空氣變得溼潤;同時,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氣變得清新,其次,樹葉上面的絨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對塵粒有很強的吸附和過濾作用。
  • 中考生物每日一題│山東省德州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第10題
    中考試題,一題一論:山東省德州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第10題,原題如下:10.下列各項生理活動中,受氣孔開閉影響的有(  )①蒸騰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⑤無機鹽的吸收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此題考查氣孔開閉對植物生理活動的影響。
  • 夜晚釋放氧氣的植物和驅蚊植物的「騙局」,真相不是想像那般美好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看到過,一些能在夜晚釋放氧氣,並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我發現大多數的文章都是忽悠人的,也很少人會去在夜晚的時候測試植物是否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一、室內植物釋放氧氣的真相:我們在室內養護的盆栽植物植株大多都是特別小巧的,即便是有大型的盆栽,如果沒有光照,它們也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和吸收二氧化碳都會特別少,甚至說可以直接忽略。想要測試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氧氣排放的量,就需要在比較密閉的環境下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