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越吃手越聰明?美國兒科學會:4歲還吃就該管管了

2020-12-20 橘媽育兒

文|橘媽

說到寶寶吃手,大多數寶媽是反對的,但是由於這幾年科學育兒的興起,有說寶寶吃手是順應發育規律的一件事情,寶寶在口欲期的時候吃手是正常的,這樣他可以安撫自己的同時,鍛鍊手的觸覺,促進大腦發育。

這讓很多寶媽糾結了,一邊說孩子吃手容易導致牙齒咬合有問題,影響牙齒排列,一邊又說孩子吃手是正常的,甚至還促進大腦發育,寶媽們真的太南了……

「到底要不要阻止寶寶吃手?不阻止他,他要是一直吃怎麼辦?」這是大多數寶媽所擔心的。

我們今天就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寶寶吃手的原因你知道嗎?

我想大多數寶媽應該都聽說過「口欲期」這個詞,只知道寶寶會有這個階段,卻又了解的不透徹。

其實口欲期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是弗洛伊德提出來的性心理時期中的第一個階段,但其實也是描述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時期。

口欲期的發生時期在寶寶出生後的0-18個月內,這個階段內的孩子需要強烈的安全感,而吮吸可以為他帶來安全感,這對他們的人格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吃手本身和吃母乳給寶寶帶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說因為寶寶在吃奶的時候最有安全感,吃奶時需要吮吸,所以寶寶在覺得焦慮不安的時候就會吮吸,這個說法有些片面。

①寶寶本就具有吸吮反射和需求

對於吮吸,其實寶寶從一出生就具備吸手指的「本事」了,有些四維彩超的截圖都能看出來,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已經吃上手了。所以說吮吸的本領不是因為吃母乳才得來的,而是寶寶本身就具備,有些寶寶即使吃飽了也會吸手指,因為這帶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②可以讓寶寶更舒服一些,緩解不安感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會吮吸了,所以吮吸這個動作也可以讓寶寶懷念起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光,幫寶寶緩解不安的情緒。

除此以外,萌牙期的寶寶也可能會通過吃手的方式來減輕出牙時候的不適。

所以寶寶吃手確實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過早幹預反而不利

弗洛伊德曾經給過解釋,口腔活動如若受到限制,可能會留下一些後遺症。成人中有一種性格被稱為「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欲期發展不順利導致的。

這種性格在行為上的表現為貪吃、酗酒、吸菸、咬指甲等等,在性格上的表現則為悲觀、依賴、潔癖等,這樣的都被稱之為口腔性格。

這裡提到的「口腔活動受到限制」就包含被阻止吃手。

不過孩子長時間吃手也確實會對自身造成一些影響,為此,美國兒科學會(AAP)給出解釋: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習慣,只有當吮吸手指的時間過長,或者影響了孩子的嘴型及牙齒整齊度的時候才應該擔心。超過一半的孩子在6-7個月之後就不再經常吮吸了,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時間會久一些。如果你的孩子超過4歲了還在吃手指,那就應該採取措施了,長時間吃手,會影響孩子的口腔上顎以及牙齒排列。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4歲了還吃手的話,會受到同伴和兄弟姐妹以及親戚的負面評價,這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

其實總結下來就是如果孩子4歲了還在吃手,你就該管管了,4歲前不用太刻意去管,你越管反倒越在強調這件事。

為什麼說是4歲呢?

前面也說了,吃手可以緩解孩子的焦慮,現在的小朋友3歲就要入幼兒園了,在這短期間內孩子可能因為環境的陌生、不熟悉而焦慮,孩子可能會繼續吃手,不過通常到4歲就能很好的適應幼兒園了。

除此以外,大多數孩子在記不清3歲之前的事,4歲之後的可以記得很清楚,所以如果還在繼續吃手的話,幼兒園的小朋友、自己的小夥伴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他,這種有了記憶之後的心理傷害反而更強烈。所以說4歲是個界限。

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吃手頻率高,甚至對牙齒和口腔造成了影響,那就真得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了。

①不用粗暴方式阻止

如果你的寶寶在6-7個月以後還在吃也不用太在意,相反,你更應該從你和寶寶相處的日常去找找原因,是不是你照顧寶寶不夠細心?是不是你管得太多讓孩子更不安?

總之不要去打寶寶的手或者給寶寶手上塗抹黃連之類的來讓寶寶放棄吃手,你的假裝無視,會弱化的這件事,但你的粗暴方式反倒讓孩子心理不舒服。

想一想,可能是因為你照顧的不夠仔細,孩子安全感不夠才經常吃手的,你反倒還去責怪孩子,孩子心理只會更不安。

②讓寶寶的手「有事兒可幹」

給寶寶找些兒,讓他多用自己的手,也就顧不上把手往嘴裡塞了,可以讓孩子搭積木、玩沙子,給他一些咬膠玩具等等。

③高質量陪伴

孩子頻繁吃手有一部分原因是心理方面的,不安焦慮會導致孩子利用吃手這一舉動安撫自己,那么爸爸媽媽如果可以對孩子多一些高質量陪伴,孩子的不安感自然會減弱。

所謂高質量陪伴:孩子的合理需求要及時滿足;多跟孩子互動,撫觸按摩、抱抱、餵奶等肢體接觸也是一種告訴孩子你在陪他,你愛他的方式。

④看繪本

有一些繪本是有幫孩子脫離這個習慣的,也許你的制止不管用,但是繪本上通過畫面和文字講給孩子的比你講得做的更到位,比如《今天開始不吃手》等這一類習慣養成的繪本,都很適合和寶寶一起看,幫他戒掉吃手。

總之呢,寶寶吃手是很自然的現象,不過多幹預,讓寶寶「有事做、有安全感、有樂趣」就能減少孩子吃手的問題,不用過於糾結寶寶吃手。

相關焦點

  • 寶寶吃手越吃越聰明?若過了這個「時間」還吃手,父母應該管管了
    孩子再大一些,精細動作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他們不僅能夠吸吮某一根的手指,還能夠抓握東西放到嘴裡品嘗,不僅能夠促進手的抓握能力,還可以通過嘴來認識更多物品,更大限度的探索世界。 B、吃手可以刺激味覺、觸覺和嗅覺 吃手時,嘴巴碰觸小手品嘗小手,能夠讓觸覺和味覺得到充足刺激,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
  • 【孕校素材】寶寶吃手該不該管?不同階段吃手原因大不同,區別對待是關鍵
    寶寶吃手該不該管?不同階段吃手原因大不同,區別對待是關鍵同事小花有個兒子叫鬧鬧,已經6個月大了,最近有了一個「吃手」的壞習慣。這麼大的孩子每天到處亂爬,亂摸,手上髒兮兮,吃手不就把髒東西也吞進肚子了嗎。
  • 寶寶吃手,越吃越聰明,是真的!
    3、越吃手以後越聰明很多心理學家提出,嬰兒大腦的發育需要輸入很多「感覺刺激」的信息,吃手正是嬰兒自身可以完成的「感覺刺激」,因此寶貝在吃手的時候,能加強觸覺、嗅覺和味覺刺激,促進神經功能發展,這是寶貝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4、鍛鍊感覺運動系統吃手指的過程能夠鍛鍊寶貝手部的靈活性和手眼的協調性。
  • 寶寶吃手,越吃越聰明嗎?
    2.寶寶情緒釋放4月齡後,寶寶吃手更多的是自主行為。吃手吃腳吃安撫奶嘴,吃一切感興趣的東西,以此獲得滿足感,讓寶寶更快樂。吃手時,口腔獲得的刺激能夠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使寶寶更聰明。如果寶寶是頑固性過度吮吸手指,或4歲以後還有吮吸手指的習慣,那家長則需要注意了。雖然吃手對寶寶來說有很大的好處,但凡事物極必反,如果寶寶過度吃手的話,壞處就要大於好處了。
  • 寶寶愛吃手什麼時候該管?聰明媽媽用3招,寶寶戒吃手很簡單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們遇到的煩惱多,有時候孩子的一個動作,會發展成一個習慣,最後要糾正卻發現太難了,許多媽媽在帶娃時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就是寶寶吃手,有人說寶寶吃手是聰明的表現,有人說寶寶吃手必須馬上糾正,否則比戒奶還難,到底寶寶吃手要不要管,這個習慣該怎麼戒?一起來學習吧!
  • 寶寶越吃手長大越聰明?怎樣防止寶寶吃手過度?
    吃手是每個寶寶經歷的一個特殊時期,孩子在2歲之前出現吃手的情況,是孩子的「口欲期」,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不僅用眼睛看,用手摸,還要用嘴啃,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寶媽們無需太擔憂。3、越吃手以後越聰明寶貝在吃手的時候,能加強觸覺、嗅覺和味覺刺激
  • 寶寶怎麼總吃手,難道越吃越聰明?
    2.寶寶情緒釋放4月齡後,寶寶吃手更多的是自主行為。吃手吃腳吃安撫奶嘴,吃一切感興趣的東西,以此獲得滿足感,讓寶寶更快樂。吃手時,口腔獲得的刺激能夠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使寶寶更聰明。通常情況,3~4個月的寶寶開始吮吸手指,7~8月齡達到高峰期,2歲後逐漸減退、消失。所以,當發現寶寶吃手時,家長不要過於擔憂。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不要強行幹預,給寶寶帶來心理負擔。其次,要注意清潔寶寶的雙手,減少細菌的傳播。
  • 寶寶吃手要不要管?聰明的爸媽這樣做
    那麼為什麼寶寶這個階段更加愛吃手了?大人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想一想,為什麼寶寶在這個時間段突然變得更加愛吃手了呢?你們看到了什麼?看到了口水,還看到什麼?別忘記看看嘴巴裡的變化哦,因為這個時期,牙齒該長了呢。
  • 寶寶睡前總吃手家長用管嗎,如何幫寶寶戒掉吃手習慣?
    如果寶寶睡前吃手但越吃越清醒,吃上半小時也不睡;半夜醒來也吃手,吃個一小時都不睡,甚至越吃越帶勁,那麼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家長考慮幫助寶寶戒除吃手的習慣了。②寶寶睡前吃手睡覺影響到了健康。如果寶寶睡前吃手的情況,影響到了寶寶的健康,也需要家長考慮戒除吃手的依賴。如因為吃手,寶寶手指長了厚厚的繭子,或者因為白天晚上一直不停吃手,導致手指皮膚長期磨破甚至潰爛等。寶寶多大需要戒掉吃手習慣?生活中,很多媽媽會因為寶寶吃手而特別焦慮。
  • 6歲前是寶寶擁有聰明大腦的關鍵,這些食物越吃越聰明,常給娃吃
    導讀:6歲前是寶寶擁有聰明大腦的關鍵,這些食物越吃越聰明,常給娃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6歲前是寶寶擁有聰明大腦的關鍵,這些食物越吃越聰明,常給娃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兩歲前這些壞毛病你別管,不然越管越麻煩,爸媽都該引起重視
    相信很多的寶媽在有了寶寶之後,都會非常的操心,她們感覺關於寶寶的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來操辦,但其實在寶寶2歲之前有一些壞毛病是沒有必要去管的,因為可能寶媽越管會越嚴重。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哪些「壞毛病」吧!
  • 補腦最方便的食材,讓寶寶越吃越聰明,隨吃隨取價格還便宜
    其實給寶寶吃魚,不一定非要吃深海魚,魷魚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讓寶寶越吃越聰明~但是對於寶寶來說,魷魚直接吃是很難嚼的,所以我特意做成了寶寶香腸,魷魚攪打成泥,蔬菜切一切,一擠一蒸就好了。軟嫩鮮香,吃不完的還可以冷凍起來,平時給寶寶煮麵煮粥時都可以加一點,是不是很方便呢~
  • 孩子吃手到底要不要管?
    幾乎99%的寶寶,都有過吃手的習慣。 其實也不難理解,小寶寶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甚至視力還沒發育完全,面對這麼「無聊」的生活,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吃手。 關於寶寶頻繁吃手的問題,是每一個媽媽帶寶寶必經的難題之一。
  • 孩子3歲前,這5個「毛病」別管,越管越麻煩
    其實啊,3歲前的寶寶好多「壞毛病」都不用管,你越管可能越麻煩。「愛打人」不用管,管得越嚴打得越歡>之前有朋友問小恩,「寶寶1歲都動不動就打人,說他也不聽,實在管不了,我就打了他兩次,他不但不怕而且變本加厲。」
  • 這個時期,寶寶吃手越吃越聰明,若錯過就可惜了!你家做對了嗎?
    等到出牙期,孩子會出現各種不適,比如牙齦紅腫、發癢、疼痛,非常遭罪,而吃手不僅可以安撫寶寶內心的煩躁,還可以緩解出牙的不適,減少疼痛。,若過了必須幹預吃手雖好,但是也有時間期限,若過了這個「時間」還吃手,父母就該管管了。
  • 寶寶吃手要不要阻止?吃手的孩子真的都會越長越醜嗎?
    原創 Dr.X 超能奶爸DrX最近有寶媽諮詢:寶寶老吃手咋辦?細菌都被吃下去啦,安撫奶嘴可以用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寶寶吃手是好事,是寶寶聰明的表現。1.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吃手你知道肚子裡的寶寶也會吃手嗎?
  • 孩子成長黃金期多吃魚,高蛋白易消化,Q彈鮮美,寶寶越吃越聰明
    孩子成長黃金期多吃魚,高蛋白易消化,Q彈鮮美,寶寶越吃越聰明孩子成長黃金期多吃魚,高蛋白易消化,Q彈鮮美,寶寶越吃越聰明不僅寶寶喜歡吃,而且還不會吃的滿身都是。龍利魚刺少,味道鮮美,富含DHA特別適合寶寶食用,玉米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兩者搭配補腦效果翻幾倍。都知道吃魚能補腦。但這樣吃味道真是太鮮了!適合十個月以上的寶寶,不僅能補腦,還能鍛鍊寶寶的手抓力。
  • 寶寶吃手該不該管?大多數人都做錯了,小心影響智力發育
    ,就有吃手的意識。等他們出生後,吃手的動作會越來越明顯,從偶爾變成了經常。所以要想解決寶寶吃手的問題,我們要先了解他們吃手背後的原因。,很容易沾上細菌,一旦吃進嘴裡,就會引起腹瀉等情況,同時寶寶吃手還會流口水,口水太多不及時清理也會在嘴巴周圍起一片口水疹。
  • 寶寶吃手是壞習慣,必須改?怎麼幹預才靠譜?
    有娃後,真是各種煩惱不斷:寶寶摸小jj、蹭私處該怎麼管?寶寶斷奶了還摸neinei怎麼糾正?寶寶兩歲了還沒有戒奶瓶怎麼辦?寶寶一歲半了還在穿紙尿褲怎麼戒?……當然,還有一個絕大多數媽媽都糾結的問題:寶寶吃手,到底要不要管?其實,當寶寶第一次笨拙地嘬到手指的時候,當媽的都是欣喜若狂的:呀,我們寶寶get了新技能,才3個月就學會吃小手手了,真聰明!
  • 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經常吃這8種益智食物,娃越吃越聰明
    她們問得最多的是給寶寶吃點什麼,才會讓寶寶變得更聰明! 兒童營養專家建議,寶寶在飲食上要多吃容易消化並且富於營養的食物,需要保證足夠的蛋白質,輔助地吃一些富含DHA、葉酸、牛磺酸、礦物質、維生素B、維生素C的食物,以及富含膽鹼的食物如杏、香蕉、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