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擅長為女觀眾打造完美愛人,因而大熱韓劇的男主常被譽為「國民老公」。而韓國古裝劇更獨樹一幟,造星實力不可小覷。若干韓流頂級偶像,如李準基、宋仲基、張根碩、李敏鎬、樸寶劍等,都曾以古裝男神形象,憑史劇建樹江湖立足。
而近年風靡亞洲,堪稱現象級韓國現代偶像劇神作,如金秀賢的《來自星星的你》、孔劉與李棟旭聯袂的《鬼怪》、池賢宇的《仁顯王后的男人》,也都是劇情貫穿古今。帥氣平分秋色、魅力各擅勝場的歐巴們,既hold得住時裝,古裝更是驚豔!
然而對現代人而言,古裝對演員的姿容儀態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並不是能輕鬆駕馭的友好造型。那麼,究竟是什麼撐住了韓國歐巴們的古裝Look呢?
臉!看臉!看臉!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畢竟,無論何種文化與時代語境下,我們對人的第一印象幾乎都來自其容貌儀態。更何況,顏值即正義的時代,「時尚的完成度在於臉」早已是公論,那麼「古裝男神的完成度也靠臉」也自然毋庸置疑。
說臉就必須先說韓國男性的審美觀。眾所周知,韓國人愛整潔,男性也不例外。韓劇男主向來以乾淨俊朗的形象深入人心,而男演員造型更是用「精緻」形容也不過分。就是現實生活中,韓國男性的美容意識也甩出亞洲乃至歐美男性十八條街。
事實上,韓國男性的審美情趣,沿襲自高麗以來的男性審美傳統。而韓國偶像產業發達,全民都被爭相釋放魅力的「漫撕男、花美男」愛豆種草帶貨。再加上嚴峻就業壓力,所以即使是在普通職場,「男性外貌也是競爭力」的觀念也深入人心。
韓國男性追求身材清瘦碩長,再結合「白膚色、薄嘴唇、單眼皮、體毛少」等典型蒙古人種特徵,整體給人以「乾淨、清爽、斯文、儒雅」的審美印象。
嗯,說到這裡,一定會有相對尖銳的聲音指出,「韓國男人很娘」的觀點。沒錯,如果有人男性審美底線放得很低,以不愛衛生不修邊幅為「男人味」,以拾掇得乾淨清爽悅己悅人為「娘」……那麼,我們喜歡的乾淨清爽的歐巴,請儘管「娘」!
當然,審美是自由的。而我們也不想挑起唇舌之爭。所以,如有親親感覺本文服用不適,請速速自行撤離。好的,話說回來,韓國男性被詬病「陰柔文弱」也不是一天兩天。殊不知,陰柔文弱的韓式男性審美,其實非常接近我國魏晉時期風尚。
魏晉時期就是「全民看臉」時代。譬如,男性身材追求清秀瘦削、修身細腰,即謂「秀骨清像」。君不見,《晉書》中但凡提到名流高士,很少有不提及其人容貌風採。而位列「竹林七賢」的名士嵇康,甚至帥到堪稱「孤松獨立,玉山將崩」……
而魏晉文化沉澱,事實上成就了東方男性「重文輕武,陰柔文弱」的審美偏好。顯然,與西方文化推崇身材魁梧、肌肉發達、骨骼粗壯等男性陽剛審美特質有別,東方男性審美以「白」為美、以「雅」為美,推崇文質彬彬、溫柔敦厚的審美形象。
So,古典美男大抵如圭如璧,更有甚者面若桃花。「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就詮釋了這種審美偏好。而當世?誰不想做「安安靜靜的美男子」呢!
不是為誰抱不平,只是就事論事。是,顏值即正義,肉體勝雄辯。被動輒詬病娘炮原產地的韓娛,身材管理得當的花美男隨便一脫,性感腹肌也不在少數。對,不是長得好看就有男人味,但長得好看,身材管理又自律,和男人味半點不衝突!
OK,有了妥妥的臉和顏值,接下來古裝男神要完成「公子只應見畫,此中我獨知津。寫到水窮天杪,定非塵土間人」的神仙儀態,再過服飾關也就等閒了。等等……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錦衣華服原是美的加分項,怎麼反成了制擎?
這個嘛……來,了解下韓服,你就釋然了——
韓服咋了?到底美醜妍媸幾何?這麼說吧,網上有個挺出名的吐槽:「驗證一個男演員帥不帥的最高等級,就是給他穿韓服!記得一定要戴帽子!」大概……可能……約摸……韓國古裝劇也真心是曾毀人無數,大眾才得出了這血淋淋的箴言吧!
影視作品中,出現機率最高的男式服飾約就是道袍黑笠。道袍是袍的一種形制,源自明朝道袍,斜領、左衽、寬袖,下擺長至腳面,垂直下擺,胸上部扎道袍帶。道袍是朝鮮士族階級與儒生的起居常服。朝鮮後期,慢慢演變為男性普通禮服。
而笠帽是一種圓錐形寬簷帽,笠簷圓而寬大可遮擋陽光,以黑笠為最流行。戴笠時先在頭上敷以網巾與宕巾,下雨時在笠上罩以笠帽以防雨。笠帽與道袍一樣,早期也是士族專用,笠帽上通常會綴上珠玉的帽纓流蘇,是身份等級的顯著標誌。
聽上去竟然還蠻不錯:系出名門,貴族專用,藍血品質!可問題就出在,道袍笠帽作為服飾設計並無大礙,只可惜造型太挑人,一般人hold不住啊!
你看,道袍本身是無辜的。雖然單穿不會顯得過於肥大臃腫,但是吧,架不住人家服飾多層混搭啊!道袍裡面有襖有褲。為了便於席地盤腿而坐,內穿襖褲都是寬鬆款,褲還是寬褲管「燈籠褲」。內肥外寬的後果自然是整體臃腫,特別顯胖啊。
而且,因為系帶位置和高腰身,道袍已經不顯身段。而士大夫嘛,出於禮制與美觀性搭配,道袍外一般還會有坎肩、褡護什麼的。好麼,寬鬆肥大又層層裹挾的長袍,再加上相對厚重的麻棉服裝質地,就算是綾羅吧,基本上也飄逸不到哪裡去。
道袍可算是栽在「寬大肥」了,再看看帽子。戴帽即服冠,是古人很注重的禮儀。不同等級的人,笠帽質地、大小、裝飾嚴格有別。OK,貴族笠帽自然又寬又大!好嘛,當神似「飛碟」的笠帽,嚴嚴實實遮住眉以上,端端正正露出半張臉——
不像當代時尚,帽子實用性之外主要是修飾臉型。而笠帽導致人的視覺焦點,註定唰唰落在帽簷下那張無辜的臉上!就說吧,得有多美的顏才能扛得住!
當然,國人的吐槽裡有著民族情結。畢竟,承載五千年歷史的國度,服飾文化瑰麗繁複,奼紫嫣紅……早於此間習慣審美的「滿漢全席」,自然瞧不上制式簡單審美單調的異邦服飾……好吧,在下弱弱補充一句,其實韓式道袍也是源自明朝道袍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吐槽歸吐槽,但終究「我可以不認同你的審美觀,但我誓死捍衛你愛美的權力!」更何況,韓國影視中無數盤亮、條順、氣質佳的歐巴,也一直在用無與倫比的古裝衣品,不斷顛覆著我們對韓服曾經的小覷!
私服俊秀,官袍威儀,世子服貴氣……韓劇古裝男神無論什麼服制都能完美消化的秘訣,大概還是韓國美男那充滿東方風韻的清秀面孔吧。果然!好看的人,不管穿什麼都好看!感謝韓服,讓我們再次get到:顏值不僅僅是正義,還是衣架子!
服飾史反映朝代變遷。相對中國古代服飾的多姿,韓服款型相對單調。因為從王氏高麗到李氏朝鮮,朝鮮半島的朝代更替並不算頻繁。而李氏朝鮮是朝鮮歷史最後也是影響最深遠的王朝。韓劇多反映李朝歷史,服飾自然也就是仿明制的李朝服飾。
哎一古,真是!真是!簡直想仰面長太息——
李準基、宋仲基、張根碩、李敏鎬、樸寶劍、金秀賢、樸施厚、俞承豪、池賢宇、池昌旭、李玹雨、李棟旭、金泰亨、李洙赫、任時完、李鍾碩、丁海寅、劉亞仁、樸敘俊、丁一宇、姜河那、南柱赫、鄭振永、車銀優、呂珍九、李到晛……
眉間詩三百的你們,陌上人如玉的你們,生生錯過了與人類服飾文化史上,制式繁複美型的衣、裳、袍、衫、襖、襦、帔、襉、氅、裘相互成就的機會啊!
好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韓服飾款型雖單調,但在影視中卻有著尊重歷史的正面價值。沒錯,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小姑娘若長了鬍子總歸不像話。但這並不妨礙近年國內古裝劇,穿越也好,宮鬥也罷,愛在架空歷史的基礎上天馬行空!
在架空歷史中,服裝道具、言行談吐、時代風貌、家國天下等古裝劇世界觀設定變得不太重要。不單歷史歸於虛無,現實也能隨意揉捏。動輒大製作大手筆,花團錦簇卻無源無根。「懸浮」的歷史雖美卻空洞無神。而有時不僅不美,甚至還很雷人。
甚至於,已深諳「眼球經濟」潛規則的我們聰明到:如果未播先熱,號稱「服化道」考究精緻的通稿漫天飛,那麼基本上就能判定,這劇大概不會有多優秀!畢竟,能用來炒作的,只剩下了形式。而內涵?切,二倍速瀏覽的劇還需要多少內涵?
在此背景下我們反觀韓國古裝劇。制約顯而易見,歷史空間有限,服飾造型單調,但這不妨礙古裝韓劇不斷推陳出新,經典膾炙人口。從《大長今》到《樹大根深》,從《一枝梅》到《成均館緋聞》,從《阿娘使道傳》到《擁抱太陽的月亮》——
無論是正史演繹,還是野史戲說,甚至是神鬼奇幻,題材畫風可以眼花繚亂,但至少落在故事內在發展的底層邏輯和世界觀,還是守住了歷史的價值底線。
古裝男神不是白當的。沒有視覺審美錦上添花的華服,就只能修煉傳情達意的俊眉修目。沒有浮華光鮮的噱頭包裝,只有古人應有的含蓄斯文。五官如雕如琢,意態風流倜儻,風度俊逸脫俗,古裝男神一掃我們對韓服呆萌樸拙傻乎乎的刻板印象。
別的不說,單就一部《夜行書生》,書生大人任意一套韓服上身都是「名花傾國兩相歡」!可見並非韓式道袍笠帽顏值不在線,關鍵還是看臉!那麼,最基本款的道袍笠帽,是如何被演員穿出美輪美奐之感呢?我們說的「看臉」看的究竟是什麼?
是五官輪廓的賞心悅目!是氣質底蘊的入髓入骨!看臉,看誰的臉?劇中人而非演員的臉!說到底,古裝劇要帥得讓人入戲。是演技,讓韓服男神帥出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