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賭神系列電影聞名的發哥,也演繹過許多愛情片裡的角色,最有名的應當是上海灘,今天要介紹的是1999年發哥與好萊塢著名女演員朱迪·福斯特主演的《安娜與國王》。電影改編自真實歷史人物,講述了暹羅國(今泰國)國王拉瑪四世和英籍女教師安娜之間的愛情故事。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東南亞國家深受歐洲列強的殖民侵略,而暹羅國國王拉瑪四世為了學習西方文化與科學,邀請寡居的英國女教師安娜教授王族子弟英語。其實早在之前,拉瑪四世就表現出對大國文化的興趣學習,這從電影裡安娜來到暹羅國王宮後,拉瑪四世跟首相都能用流利的英語跟她對話可以看出來,甚至可以聊一些英國的文化。
拉瑪四世一直奉行與大國為伍,嚇退強鄰的外交政策,藉助大國英國的強國形象,並與之交好學習,嚇退強鄰,換句話說就是找個大國英國當靠山,嚇退法國。從後面歷史發展來看,拉瑪四世邀請安娜教授王子英語這個決定,是非常英明的。王子長大親政後實行的改革無疑是受到安娜西方思想的影響。
安娜是個寡居的英籍少婦,帶著年幼的兒子,千裡跋涉來到陌生的國度。她面對四周陌生的語言習俗,陌生的城鎮景色,獨自堅強的生活,生活的種種困難完全壓不彎她的脊梁。在這個女性沒有多少地位,被僕人稱作「先生」的安娜,據理力爭自己合該享有的權利,他這種不畏強權,追求自由平等的倔強,讓國王欣賞愛慕,並給她直立面對國王的權利。
雖然大部分時候安娜和國王在學校交談中能互相理解,東西方文化還是有很多地方存在差異的。比如說對於受虐的奴隸的處理方法,國王無法直接赦免奴隸,只能安娜自己花錢把奴隸買下,奴隸主人周妝把安娜作為贖金的結婚戒指隨手扔到湖裡時,安娜漸漸明白了暹羅國的不足之處,致力於幫助國王建立一個「法律高於一切,包括皇室」的平等國家。這些舉措行為對王子影響甚深,推動了王子執政後逐步廢除奴隸制度的改革。
電影裡有兩對對比鮮明的情侶,一個是王妃和她的情人,而另一對國王和安娜,甚至都不能稱之為情侶。茶葉商的女兒被父親嫁給國王后,深愛她的情人剃髮為僧,王妃冒著生命危險與他幽會,及時最後被國王發現也安然赴死,他們的愛情轟轟烈烈,敢愛敢恨,坦坦蕩蕩。而國王與安娜之間,只能說是發乎情止乎禮,從沒有正面的表白過彼此的感情。他們最接近的時刻就是即將離別時的晚宴,他們一起跳了一場纏綿的華爾茲。
安娜問國王:「從本質上說,音樂也是一個數學概念。既然科學能夠揭示像音樂這麼美妙的東西的奧秘,為什麼就不能為家庭教師和國王算一算呢?」國王回答她:「你知道……在暹羅,每件事都得慢慢來。即使著急的是國王,都沒有辦法。」
安娜離別時對國王說的一段話,表達了多少不舍多少無奈。他們註定無法成為平凡的夫妻,只能在最美好的時刻戛然而止,留給彼此最美好的回憶。什麼樣的結局才算完美,停留在最美好的愛情也是另一種意義的完美。如果安娜跟國王真的在一起了,面對那麼多的反對,堅持到最後的蹉跎不一定幸福,此刻結局帶點缺憾,消失在彼此生活當中,當然,我們都知道,這份感情不會消失。
「總是讓人吃驚的是,有意義的時光總是只佔生命的一小部分。經常是,還沒有開始,就已經過去了。即使它照亮了未來,並讓人無法忘記那個主人公。安娜,就是這樣照亮了暹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