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博士肄業,卻失業18年成低保

2020-12-27 老宋聊教育

很多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家人賦予了很多的期望。

比如科學家、太空人、醫生、警察、導演、歌唱家等等,在各行各類的職業中家長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拔得頭籌,幹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於是孩子們長大後帶著這些期望和夢想踏上了求學之路,隨著時間的積累豐富自己的閱歷增長自己的見識,一切好像都走上了正軌。

但是這只是理想中學習生活,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有一個北大的博士生,他的讀書之路可以說得上是很成功了,畢竟北大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

可是他的命運卻和想像中的不一樣,給了我們一個重新思考人生的不同角度。

1、 教育之路

這位北大的研究生出生於湖南常德,雖然家裡的情況並不樂觀,但是他在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成為了家鄉的第一個大學生,並且完成了湖南醫科大學的五年制本科學習。

到了湖南醫科大學後,他和所有的學生一樣,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不斷縮小和身邊人的差距。幸運的是,他也因為自己的良好的表現和勤奮的學習分配到了天津,成為了一名醫生。

在醫生生生涯中,他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繼續投身於學習中,成為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並且在1995年碩士畢業後又將目光投向了博士,還收到了英國的一個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所以說他的學習之路是真實的,積累的人生經驗是真實的,大家的認可也是真實的,但是生活的事與願違更是真實的。

2、 現實之路

天之驕子初入社會自然是眼高手低,他在醫院工作的時候總想著能盡善盡美,但是很多人卻和他想的不一樣。

同事和同事之間的虛與委蛇,領導的貪婪和不滿,都讓這位博士生感到厭惡,心裡感到厭惡在實行動上也會慢慢表現出來。於是同事和主任都開始對他心有芥蒂,從小打小鬧到人人疏遠他,它不僅僅被降職了,還失去了很多其他可以繼續深造的機會。就算他考上了博士生,但是理想過於模糊,總之不知道自己是在追夢的路上,還是在實現欲望的路上。

在讀博的最後一年裡,他因為缺少了20萬元的保證金,失去了去英國留學的機會而選擇了退學,這使他對人生和人性都產生了怨念。

總的來說高學歷,低職位讓他十分不滿,只能在一個普通的醫院當了一個普通的醫生。退學就只能承受退學帶來的壓力,社會不會給你讓步。

3、 認清現實,實現自我

2001年這位北大的畢業生選擇放棄工作回家,一待就是18年。在國家政策下還為他辦理了低保戶。

不知道有了低保的他是安於現狀還是有另一番選擇。人生只有一次,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要想日子過得開心,其實還是要靠自己。

像這位北大畢業的張某來說,當年的起點確實是高的,但是他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才會有了現在的結果。

現在我們換一種思路,當張某在努力奮鬥時發現了自己所擅長的,或者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現在的結果會不會大大的不一樣呢?

生活在現在這個年代的孩子無疑是幸福的,沒有太多生活上的壓力,也不需要操心太多其他的事情,可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的學業和熱愛的事情上。

孩子們有一門自己喜歡的愛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提高審美,培養情操,對學業也是有很大好處的。

所以很多家長很早就考慮美術教育,要麼是送孩子去課外班,要麼就是在家用在線美術的方式,讓孩子能1對1的輕鬆學習。

生活在這個幸福年代人們都應該珍惜,這是一個無限選擇,無限美好的年代。選擇更多,機會更多,只要我們好好把握,定然能避開張某的悲劇。

從今年開始,多個省份已將美術成績納入中考分數,成績不合格將無緣重點高中!有遠見的家長都已經開始籌劃了!關注:老宋聊教育,留言「領課」,即可領取價值280元的1對1少兒美術試聽課!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

相關焦點

  •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但是如果告訴你有一位北大的博士生,卻在家待業十幾年,只能靠低保生活,你一定無法相信。寒門學子考取醫科大學這位北大博士生是湖南常德人,名叫張進生,父母都是農民,一家四口,家境貧寒。
  • 湖南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博士肄業,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有這麼一個北大博士生,他的命運讓人唏噓不已,也提供給我們一個重新思考人生和理想的全新角度。張某出身於湖南常德的一個農民家庭,18歲時,成為家鄉的第一個大學生,雖然家境貧寒,但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他還是得到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全力支持,在湖南醫科大學完成了五年制的本科學習生涯。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如今失業18年靠低保度日
    「北大」、「醫學」、「博士」,從這三個關鍵詞中挑出任何一個似乎都能讓人依稀看到美好的未來——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有以上三個光環在身,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曾經月薪1000,低到被只是一個護士的女友嫌棄,別說走上人生巔峰了,官方系統都查不到這個大活人。
  • 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
  • 寒門走出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 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 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讀到博士選擇肄業,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只要有這兩者,那麼學子就很容易找到奮鬥的方向。不斷地求學,獲取知識,充實我們的大腦,會獲得價值感,可能這是我們最開始對於理想的想像。但是理想和夢想的區別是什麼呢?因為理想具有實現的可能性,比夢想更容易實現。比如北大博士肄業生張進生,這麼一個高學歷的人才,命運卻讓人唏噓不已。
  • 北大博士被退學,失業18年靠救濟,他再讓「寒門出貴子」只成為可能!
    #北大肄業張進生#張進生也不負所望,高考時考上了湖南醫科大學。在當時,醫學專業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專業,張進生恰好也選擇這個專業。回到校園深造的他在不懈努力下考入北京大學,成為北大的一幕碩士研究生。碩士畢業後的他選擇攻讀博士,博士最後一年,張進生成功收到一所皇家學院的錄取通知。對於未來的焦慮讓他開始迷茫,偏執的性格和交不起20萬元的天價留學費用讓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最後迫不得已休學。
  • 如何看待北大博士淪為低保用戶?
    身為北大博士的他為何會淪落至此呢?跟隨科普一起去看看他的故事吧!不平坦他叫張進生,本科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博士也畢業於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是我國的最高的學府之一,在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第22位。能夠考上北京大學的,都是我國各個省份的佼佼者。
  • 北大博士肄業17年成五保戶:上大學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青鋒每年一度的高考來臨,萬千學子過獨木橋的情景又將再現,每年的高考寄託著多少學子的希望,更牽動著無數家長的心。都說高考能改變命運,但「北大研究生讀博期間肄業,回老家待業17年成五保戶」這一現實也告訴我們,上大學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讀博期間肄業,回家待業17年成五保戶的主角是常德的張某。他1992年考上北京大學研究生並繼續讀博。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後來失業成低保戶?
    學歷是一個人大展宏圖、施展抱負的篩選門檻,北大作是莘莘學子的嚮往學府,從北大畢業的天子嬌子大多衣食無憂、事業有成。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北大有一個博士生曾經是醫學界的高端人才,後來卻失業18年,淪為了政府救濟的低保戶。這個北大博士生是誰?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 北大肄業醫學博士張進生,失業18年成低保戶,這其中的心酸有誰知
    今天要說的主人公是一位北大醫學博士。 1984年張進生順利的考上了醫學系臨床醫學專業5年制本科,不知道他的選擇是因為自己喜歡,還是因為其它因素,在那個年代,學習為了一個好工作是最主要的前提,而不是興趣所在為前提。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從古至今,讀書成為了很多家庭經濟狀況不那麼理想的人向上拼搏的一條出路,無數寒門學子將光宗耀祖的希望放在了讀書和考取功名身上。即使到了現在,多讀書去取得更高的學歷,似乎也能讓人擁有更多的底氣,讓人能得到更好的工作。但這一切在張進生身上卻並沒有應驗,他原本考取北大醫學博士,但是卻沒有順利畢業成為了一名肄業生,後來的他不僅沒有一份體面的工作,甚至只能靠著特困救助的低保勉強維持生計。
  •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啃老吃低保18年,「寒門」真能出「貴子」?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啃老、吃低保足足18年,「寒門」真能出「貴子」?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自古至今,長輩們告誡後人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確,知識是無價的財富,要想成為人上人,一定要出類拔萃。
  • 曾經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如今失業18年之久,在家中靠低保度日
    畢竟,北京大學就像是古代科舉制之下的狀元及第,是無數學子心中所往,是無數學子十年寒窗後的求而不得,試問誰又不想「一舉成名天下知」呢? 然而理性告訴我們,一個人成就的取得又決然不只是這些名號所能夠決定的。
  • 張進生:農村小夥成北大博士,畢業後卻失業18年,如今靠低保度日
    多少學子埋頭苦讀十幾年,就是為了一張名校的入學通知書,但是有一個好學歷也不一定就會保證人的未來坦途,獲得知識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這段時間,一位名叫張進生的北大醫學碩士領失業低保的信息,吸引住了人們的注意力,其實他已經在家肄業多年,雖然身懷天分,名校畢業,但張進生幾十年來一直找不到工作,這到底是他自己的原因還是社會不給他機會?
  • 湖南「寒門學霸」曾因患病從北大博士肄業,待業19年,終成低保戶
    張進生就是畢業於北京大學並曾經攻讀醫學博士學位,然而最後一學期時,由於身體出現不適,最終只能博士肄業。1995年,正是國內對於人才最為渴求的年代。然而張進生並沒有成為什麼社會精英,甚至連一份工作都沒有,需要依靠姐姐的供養,待業19年成低保戶,雖然讀醫學普遍學歷會高一些沒並且就業方向也比較特定化,但為什麼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呢?
  • 農村小夥考上北大研究生,博士臨近畢業卻退學,把自己關了18年
    我們總是認為高學歷就必須配上高職位,很難相信,一個高材生,名校畢業,卻失業18年,靠著政府的低保維持生計……但這的的確確是生活中真實的存在。漫長的求學之路張某出生於湖南常德的一個農民家庭。儘管出生貧寒,教育資源也很有限,但是這並沒有阻擋張某求知好學,改變命運的決心。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如今淪落為低保戶?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如今淪落為低保戶?導語:說起北京大學,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這是一所十分牛逼的大學,凡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很少有發展不好的。然而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北大的研究生,肄業博士生,竟然發展的很差,甚至淪落為靠國家養活的低保戶。下面就具體講一講這個故事吧!出身農村,但從未乾過農活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張進生,他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的一個小村莊裡,從小生活的非常貧苦。
  • 此人曾是醫學界的高端人才,北大肄業博士,為何會失業成低保戶
    北大作為莘莘學子的嚮往之地,它是很多寒窗學子夢寐以求的理想學府。作為國內的一流大學,北大人才層出不窮,無論是包容開放的校風還是強強聯合的氛圍,北大畢業生大多是雄心壯志、大展宏圖的熱血男兒。北大畢業學生由於高學歷,相對較多學生具有學歷優勢,但並非每個北大學子都能利用半生所學實現抱負!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寒門出貴子,這樣的描述很適合這時候的張進生。從一個貧寒的家庭中考上大學,並且最終取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此時,張進生應該是意氣風發的,他走出了家鄉,並且即將擁有和很多家鄉人不一樣的生活經歷。經過三年的學習,張進生再一次憑藉著自己的優異成績進入到中國的最高學府北大,開始了研究生生涯。在北京大學醫學院,張進生一路從研究生讀到博士,甚至還收到了來自外國大學的邀請,讓他出國留學讀書。讀博士的最後一年,因為經濟上的壓力,迫使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深造之路。但是他有自信,憑藉著自己這樣高的學歷,一定能夠謀取一份高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