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讓勞動教育在校園「生根發芽」

2021-01-09 南方新聞網

  播種、澆水、施肥……近日,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勞動教育基地經過為期半個月的籌備正式揭牌。全體高一年級23個班級的「責任田」上,木瓜、番薯、生菜、番茄、蘿蔔、辣椒等10多種農作物長勢正好。

  讓勞動教育在校園「生根發芽」,佛山不少學校邁出積極步伐。從學前到高中,有條件的學校在校內打造勞動教育基地,沒有條件的則帶領學生到校外山野田間開展「學農」等調研實踐活動,勞動教育校本課程不斷開發,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不斷健全,勞動教育育人價值不斷彰顯。

  家校聯動

  校內開墾「開心農場」

  澆水、施肥、播種……12月28日下午,石門中學117班全體同學在班級所在區域用鮮花拼出「愛石門,愛十七」字樣,讓該班的菜地別有一番特色。放眼望去,籃球場附近共為高一年級23個班各開墾出三塊耕地,勞動教育基地揭牌儀式也於當天正式舉行。

  「前幾天我們種下的連州菜心、豌豆苗都長勢良好,這次主要是種一些通心菜、生菜、草莓和花。由我組織大家進行種植品種的投票,以及後續宿舍輪值澆水、施肥和看護等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更好地鍛鍊了我的勞動技能、管理協作能力和責任分工意識,也更能理解勞動的意義。」117班江駿朗說。

  實際上,石門中學勞動教育基地早在兩個星期前就已經啟動。家長組建「拓荒大隊」,在學校的提議下主動響應,購土、填地、選種,與孩子一起參與到勞動當中,忙得不亦樂乎。109班學生家長、高一年級家委會主席尹靜認為,孩子很少有機會接受這種田間勞動教育,可以讓孩子們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基地建成後,家長也可以隨時來學校照看菜園,更好地促進了家校互動溝通。

  「這跟石門中學樸素教育的辦學理念以及『任重道遠,毋忘奮鬥』的校訓吻合。」石門中學校長李衛東表示,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育人價值。一直以來,學校勞動教育開展形式多樣,如「石門家宴」設計、校內公區衛生打掃、組織學生到社區參加志願服務勞動。有了勞動教育基地之後,還將通過開展勞動農產品評比、撰寫勞動體驗與感悟徵文等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無獨有偶。2020年初,學生居家學習,順德區羅沙小學校長張永新組織全體教師展開了熱火朝天的「開荒勞動」,在一個月內開闢了校內的20多畝荒地,打造班級花卉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基地、百果園培植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黃花梨名貴樹種培植基地五大主要基地,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設置,引領學校特色發展。

  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花果滿校香?去年12月24日,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基礎研究室相關負責人前往羅沙小學開展中小學勞動教育調研工作,實地考察羅沙小學的勞動基地、四季園、百果園、寶樹園、冬季蔬菜種植基地,為更好推動廣東省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了提升勞動教育的實效,我校編寫了勞動教育校本教材,定期開展農耕文化體驗活動和校內勞動技能比賽,讓孩子們養成校園主人主人翁意識。這學期我們把10月份定為勞動教育月,希望不斷挖掘勞動教育內涵,實現學科融合以勞促學,牢固樹立孩子們『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張永新說。

  研學旅行

  將勞動教育開到「田間」

  割水稻、挖紅薯、訪古蹟、做調研……校門外同樣有著許多勞動資源和場景值得探索。校內場地資源有限的學校則積極開拓校外資源,利用研學旅行的方式,將勞動教育開到「山野田間」。

  「夢裡花田大豐收啦!」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從勞動實踐中了解大米的由來,體會勞動的快樂,去年11月27日下午,禪城區培立實驗小學四、五年級200多名師生前往裏水鎮夢裡花田培立行知農場實踐基地收割自種水稻,共同品嘗豐收的喜悅。

  「左手握緊水稻,右手拿鐮刀,注意不要傷到手。」在農場技師和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一字排開,開始割稻,較快掌握了割稻子的基本方法,化身快樂小農夫,有模有樣地割起稻子來。

  一周前,順德一中實驗學校非畢業班的同學們也開展了研學實踐活動。學生們化身農田小能手,犁地種菜,參與田間勞作;扶苗、培土、澆水,齊心協力一起種下一棵棵桑樹苗。

  「池塘裡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們,也難得體驗一回與泥鰍捉迷藏的樂趣,同學們相互配合,將一條條泥鰍收歸囊中。

  不少高中學校也通過研學旅行讓學生體驗勞動的樂趣。去年11月11日,順德區北滘中學高一的同學們走出校門,開啟了「探尋新農耕體驗文化、愛國主義教育、生命安全演練、現代名企參訪」的三天研學之旅。抓魚、抓雞、砍柴、洗菜、切菜、炒菜......在營地,同學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做出了一頓豐盛的午餐。

  與此同時,高中學校更注重培養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學科融合和研究實踐能力。佛山二中高二級師生除了到丹霞山體驗了種蘿蔔、鋤草、挖紅薯等農業課程,學習農業水培技術外,同學們在爬山的同時也認真聆聽地理老師講解,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掌握了沉積巖、地殼運動、丹霞地貌、風蝕等地理知識。地處丹霞峰山景區的斷石村旅遊業十分興旺,同學們實地採訪與調研村民的生活變化情況,並回校撰寫調研報告。

  華附南海實驗高中「學農」活動已連續開展16載。去年11月2日,華附南海實驗高中高二年級1400多師生奔赴肇慶懷集縣詩洞鎮,進行為期五天的「學農」活動。活動期間,除了參與農活勞動外,學校還充分利用農村當地的人文、自然資源組織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學習、社區服務實踐,要參與社區服務,包括慰問孤寡老人、修路、清潔村莊公共衛生、輔導初(小)學生課程等;每個班要在田間地頭,開展一系列「實地課堂」活動。

  「幾天『學農』下來我的收穫很大,讓我更懂得了適應農村環境,學會與人相處。特別是站上講臺支教的時候,感覺自己在傳遞正能量,也更清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作為高中生我們應該把整個世界當作教科書,從這個角度講我覺得學校開展的勞動教育很有意義。」華附南海實驗高中高二(24)班學生施婉清說。

  注重評價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勞動教育不容忽視。去年11月4日,佛山市教育局在肇慶市懷集縣詩洞鎮組織開展佛山市校外勞動教育實踐現場觀摩交流活動,觀摩了華附南海實驗高中學生學農實踐活動現場,各區教育局負責人、部分學校校長現場分享經驗並做工作探討。

  「勞動教育從空間上分為校內和校外,從內容上大體上分為生活性勞動、生產性勞動和服務性活動,而勞動和勞動資源是兩個概念。」華附南海實驗高中校長梁建偉表示,學農只是該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形式之一,要把勞動資源充分用好,把研究性學習與培養科學創新精神相結合,用完整的現代教育樹立高素質的現代人。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發揮重要奠基作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從國家最高層面首次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

  佛山市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一直重視開展勞動教育。去年9月初,佛山市教育局印發了《佛山市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行動計劃》,明確從本學期起,佛山全市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開展勞動教育,安全保障工作是南海區的首要抓手。南海區教育局三級主任科員李明倫介紹,南海從區級層面做好基本的總體規劃外,還根據各學段差異性建立多維的勞動教育形式,通過加強校內和校外關係,讓職業教育走進普通教育課堂,探討勞動和職業啟蒙的經驗,加強勞動教育課題研究,強化政府、學校、學生、家長四方聯動,為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不斷探索新路。

  去年12月30日,南海區勞動教育專項課題開題論證會在怡海五小舉行,校長潘光志匯報了學校勞動教育專項課題《「網際網路+」背景下家校協同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研究 》。依託學校優質信息化硬體,怡海五小設置的「悅勞」課程——「網絡微課勞動學習」「雲端勞動技能競賽」「雲端家庭勞動活動展示」「勞動活動現場直播」「 最愛勞動家庭評比」「勞動能手網絡評比」等令人耳目一新。

  全面推進全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佛山計劃在2022年前創建市級勞動教育特色學校30所,提高全市學校勞動教育整體質量。目前,順德區聯合多部門認定了17個區級青少年社會實踐與勞動教育基地,同時多元推進,構建勞動教育實踐體系。

  「一方面,我區建立『勞動教育+綜合素質評價』雙向並舉的評價機制,將勞動實踐成效計入新高考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另一方面,我區推動『生涯教育+勞動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助推學校與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係,建立職業體驗實踐基地。」順德區教育局財務基建科科長鄒景起說。

  「任何教育活動應該要有一個完整的過程,從預設到開始實施設計方案,最後的評價環節不容忽視。」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基礎研究室副主任姚軼潔提出,勞動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實踐活動,而勞動教育主要致力於人的勞動素養的培養,勞動和勞動教育不能混為一談。

  「勞動教育不僅要解決學生『會勞動』的能力問題,更好解決學生『愛勞動』『敬畏勞動』等價值問題,其功能是自覺的,導向必然是向善的。因此,在形式上要避免將直接參加拉動取代勞動的教育設計,在資源上避免將勞動資源簡單等同於勞動教育資源,在評價上避免將勞動成果取代勞動教育綜合育人效果。」姚軼潔說。

  「勞動教育是當前我們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是學生適應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長胡英表示,勞動教育不能僅作為德育的手段和工具來做,接下來要集中人、財、物的力量做好學校、家庭與社會間的良好互動,基地建設的配套管理以及評價體系和體制機制設置的深入研究,進一步將佛山市勞動教育推向新的水平。

相關焦點

  • 創客教育在大崗中學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從此,創客教育在學校生根發芽。 2016年9月教師節來臨之際我校成立了創客社團——芳草造物坊。通過開展STEAM項目式學習,激發大家的創新潛能和源動力,打造創客教育特色。 師生走進廣州市信息中心的「紅棉創客空間」,走進深圳柴火創客空間,進一步了解關於創客教育的最新資訊。 2016年4月16-17日廣州大學與我校共建創客第二課堂。
  • 憲法進校園丨讓法治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
    憲法進校園丨讓法治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法制宣傳進校園為不斷加強法治健康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近日,路橋街道婦聯、政法辦聯合路橋小學共同開展法治宣傳系列活動,組織路橋小學六(3)班的學生們進行法治微視頻拍攝
  • 零陵區梳子鋪鄉中學:讓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在零陵生根發芽
    零陵區梳子鋪鄉中學:讓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在零陵生根發芽 2018-12-29 09:07
  • 柳湖小學,讓國學教育在學校生根發芽
    柳湖小學的國學教育讓樓必成頗感震驚。後來,在3月29日~4月3日召開的第七期中國傳統文化校長研究班上,倪軍健在一場講座上發言,讓在場的180名全國中小學校長都頗受震撼。  凡此種種,促成了希賢教育基金會的此次考察,李利說,自己是懷著一顆求證的心前來取經的。在校園中轉了一圈,他的欣喜溢於言表,在座談會上,樓必成也終於鬆了一口氣,說道:「幸好沒有把理事長帶到溝裡去。」
  • 中小學科創教育的深圳探索 讓創新種子在深圳校園生根發芽
    開幕式上,5名剛從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賽場上載譽而歸的高中生上臺,共同敲響了科創教育未來的時代之鼓,點亮了夢想與創意之光。近5年來,深圳科技創新教育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據不完全統計,我市中小學生獲得國際級科技創新類賽事的獲獎成果有百餘項、近千人次。科技創新的種子已在深圳校園裡生根發芽,學生們在創新、創造的世界裡,享受成長的快樂。
  • 讓傳統文化在校園裡生根發芽!浙江工商職院將寧海平調引入人文素質...
    與張欣蕊不同,旅遊1973班的劉琛原本就是個戲迷,還是浙江工商職院學生社團雅韻戲曲社的社長,此前喜愛越劇及甬劇表演的她對這次寧海平調走進校園拍手稱快,表示領略到了寧海平調的獨特魅力,接下來想要更進一步地了解和學習。
  • 「校園傳真」平江縣官塘中心小學:校園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掛牌
    6月15日,平江縣官塘中心小學五年級近200名師生赴鎮敬老院開展校園勞動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和勞動示範基地參觀活動。「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創造了財富,勞動創造了幸福,沒有勞動就沒有一切;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輕輕放入垃圾桶內,認真仔細的完成每一項作業,做個真正的好學生。我們是勞動者,更是未來世界的主人。
  • 聯盟公益行——讓教育之花生根發芽!
    公益這顆種子一直在聯盟人的心中成長,聯盟「公益行」為需要幫助的學校帶去教育幫扶,「讓教育之花生根發芽」!這一次,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需要幫助,也是更具挑戰性的灤平和烏蘭察布!而如今,這些自然劣勢變成資源優勢,吸引多家知名企業聚集在此,全部貧困旗縣均已摘帽,同時在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需要繼續跟進,讓孩子們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在信息化時代,通過網絡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遠程共享,使網絡扶成為教育幫扶一個重要而高效的途徑。11月25日-11月26日,聯盟發起對口幫扶行動暨烏蘭察布公益行活動。
  • 同宜人金科一起見證「苔花計劃」生根發芽,綻放的美麗
    同宜人金科一起見證「苔花計劃」生根發芽,綻放的美麗 來源:搜狐時間:2020-12-23 10:58:40 而要鞏固脫貧成果、阻斷貧窮的代際傳遞、實現全面鄉村振興還要通過持續不斷的教育的幫扶。本次調研,宜人金科母公司宜信旗下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通過實地調研及北大國發院的引薦,來到了牛街鄉馬安完全小學。經過學校校長的介紹,項目組了解到:馬安完小有105名小學生,由於地處比較偏遠,這群孩子的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而這105個孩子裡面,單親(事實單親)的孩子佔比高達40%。
  • 「紙巾」是生花利器,拿來養月季,發芽又生根
    拿紙巾給月季用,不僅能夠促進它發芽,還能在扦插的時候促進它生根,那麼到底要怎麼使用呢?紙巾包芽,發芽快在剛買來月季的種子後,有些發芽很慢,為了讓它快速發芽,這時候紙巾就派上用場了。首先準備好一個小塑料盒,就是平時點外賣的那種長方形小塑料盒,一張紙巾和一個自封袋;再把紙巾對半摺疊起來,放入塑料盒中,加入純淨水把紙巾溼潤;浸溼之後把剩下的水倒掉,防止月季的種子被覆上膠膜,影響發芽;然後把種子放到紙巾上面,種子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最後把小塑料盒裝進自封袋裡面,密封起來,密封之後要每天要打開半個小時讓種子透氣,期間不需要加水。
  • 課堂開到田地間,讓勞動教育在泥土中「生根發芽」
    選豆、泡豆、磨豆漿、過濾豆汁……近日,文登區高村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裡,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用石磨磨製「古早味」豆漿。學生們將豆漿蒸煮後濾渣,觀察豆漿與石膏水發生反應。「親手做豆漿,既有趣,還能學到知識。」高村中學初三學生高彩雲拿著剛做好的豆漿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 讓積極的種子生根發芽
    消極的種子一旦生根發芽,就會成長出散發性的壞果子!所以這樣的東西一定要讓它消失在萌芽之中!辦法一多看有意義的書籍辦法二與積極的人做朋友辦法三作息規律性強辦法四自己強行克制自己的缺點辦法五邊總結邊實施祝大家都有好心情!
  • 小央美兒童美術教育:讓美育在我們身邊無限生根發芽...
    小央美美術教育總部在中國·北京,旗下有小央美兒童美術連鎖學校、小央美美術館、小央美國學未來館,小央美藝術教育研究院、小央美教師成長學院,小央美在線教育研發中心。小央美致力於為中國及全世界兒童提供專業的美術教育。加入小央美,做充滿愛的事業。
  • 幫更多種子生根發芽
    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我越發懂得教育的力量,更加堅信扶貧必扶智。在彝語裡,「阿依」是孩子的意思。為了幫助涼山的貧困學子順利求學,我在學校組織發起了「涼山阿依助學計劃」。在校生每天節約1塊錢,3個人攢一年就能讓一名涼山貧困學子有學上、有書讀。幾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就獲得了很多支持,目前已經幫扶了近30名學生。不只是物質幫扶,更重要的是精神滋養。
  • 在勞動教育時光中不斷前行——章郭小學勞動教育散記
    2019年9月,學校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海安市獲此殊榮的暫時只有兩所學校。2019年12月,學校被江蘇省教育廳教育宣傳中心、江蘇省教育報刊總社吸收為「江蘇省影響力學校建設首批會員單位」,海安市共有兩所學校光榮入選。
  • 勞動教育在校園裡處處生根
    河北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二年級學生康建龍指著校園裡的一片空地說。雖然隆冬時節已經是農閒時間,但這所校園裡的學生們還是喜歡隔三差五到田間地頭轉一轉,哪怕只是撿撿石頭、松鬆土,這對他們來說都是新奇的勞動體驗。
  • 萬能的蛭石扦插技巧,適用於任何植物,操作簡單,100%生根發芽
    萬能的蛭石扦插技巧,適用於任何植物,操作簡單,100%生根發芽現代人雖然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養花種菜,但是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還是比較節儉的。例如,我們喜歡月季花,基本上很少會直接購買株苗,而是嘗試著自己扦插。
  • 最後一課:讓勞動在每個孩子心底生根發芽
    通過別具一格的「餃子」課堂,孩子們鍛鍊了動手操作的能力,豐富了生活,也讓孩子們從中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體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夠充分利用我們所學的勞動技能,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老師張習說。
  • ​2021植樹節 | 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課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今年7月底,省委、省政府立足勞動教育根本性、地域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求,聚焦我省勞動教育短板弱項,結合地區實際,研究出臺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為全面推進我省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抓手,是實施好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制度基礎和行動指南
  • 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實踐月」活動
    幸福生活靠勞動創造,美好人生靠勞動創造。為貫徹落實《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4月3日,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新時代勞動教育 『線』在『雲』啟」勞動教育實踐月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