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逸遊:這個民族沒有文字,卻將文化傳承千年!

2020-12-16 科興D大調

貴州,作為少數民族的聚居地, 有非常多的民俗文化,而侗族大歌,便是其中一種,極具民族特色。

侗族大歌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在貴州,主要流行於黔東南地區的榕江縣、黎平縣、從江縣等侗族聚居地區。

2005年,入選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9年9月,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個民族的聲音,一種人類的文化」,這是聯合國評委評價對侗族大歌的評價。

「侗族大歌」有2500多年歷史,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劉向的《越人歌》的聲韻和格調,作為侗族大歌的基礎,到宋代,慢慢成熟起來。

陸遊曾經在《老學庵筆記》提到過「仡伶」的集體作客唱歌,就是侗族大歌。

到了明朝,鄺露的《赤雅》中有記載:「長歌閉目,頓首搖足」,說的也是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主要分為四類:嘎所(嘎獲)、嘎嘛、嘎想、嘎吉。

嘎所:又稱聲音大歌,多模仿自然界的蟲鳴鳥叫,小河流水,強調旋律的跌宕,聲音的優美。

嘎嘛: 又稱柔聲大歌,主要歌唱男女戀愛之情,緩慢,柔媚而富感染力。

嘎想:又稱倫理大歌,以勸教戒世為主,注重歌詞內容的表述,多以稱頌或諷刺為主,教化人心。

嘎吉:又叫敘事大歌,歌詞較長,歌者要有驚人的記憶和豐富的表情,展開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音樂旋律舒緩、低沉而憂傷。

侗族大歌隨著時代的發展,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1959年10月,黎平縣侗族民間合唱團進京演出,侗族大歌開始向外傳播,引起強烈的反響。

1986年10月,侗族大歌被邀請赴法國巴黎,參加秋季藝術節活動,受到熱烈歡迎。

1994年,黎平縣侗族大歌登上春晚

2016 年年初,尚雯婕在貴州和河北衛視合辦的《讓世界聽見中華好民歌》裡,又一次把侗族大歌帶上了舞臺。

2017年,黎平縣10288名歌手合唱侗族大歌刷新吉尼斯紀錄

......

目前為止,侗族大歌已經在法國、義大利、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了蹤跡,且還在大步向前發展。

侗族大歌聲部多,曲式結構複雜,但演唱的時候,居然不用配器和指揮,表演人員憑藉嚴格的訓練和默契,可以一氣呵成,動聽又震撼。

侗族大歌不只是一種音樂藝術,也是侗族的社會結構、婚戀關係、文化傳承和精神生活的載體。

它帶我們了解侗族教育理念、婚姻關係、社會變遷、倫理思想等重要文化和習俗。

如果你也想要了解侗族文化,那就快去貴州旅遊,親自去貴州親自聽一聽聽侗族大歌吧~

相關焦點

  • 跟團遊解禁,金桔逸遊「逸小團」預定量暴增
    7月14日晚上,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推進旅遊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各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經當地省(區、市)黨委、政府同意後,可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及「機票 酒店」業務。
  • 傳承經典,弘揚民族文化
    包含著永不消逝的經典闡述著令人動容的故事為了進一步拓展公共文化免費開放服務的途徑傳承傳播建始縣 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文化愛好者以及青少年兒童的文化生活建始縣文化館將開展2020年「文化·建始 全民藝術普及」 活動以文字、圖片等方式講述建始民族民間文化和故事
  • 大美中國千年文化 華碩攜手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著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內涵是人類的「活態靈魂」也是中華民族所擁有的「活化石」華碩為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今時代的留存將目光聚焦在中國傳統工藝及其傳人探尋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畲族,一個千年遊牧民族古老、淳樸、粗曠、神秘畲族人民堅信著自己是鳳凰的後代每一件傳統的畲族銀器都可以娓娓道來一個鳳凰的故事畲族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文字
  • 傳承千年的「幾何圖形」,解密丹寨文化
    縣內自然生態保存完好,森林覆蓋率達66.8%,旅遊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鬱,苗族節日眾多,苗族原生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苗族賈理、苗族錦雞舞、古法造紙等7項國家級、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6個國家級傳統村落,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特色縣」、「中國最具民族風情縣」。
  • 【共有家園】多元文化教育與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
    在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中, 由於各民族的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 導致了各民族在文化、社會方面存在許多事實上的不平等, 表現在教育領域最為突出的就是少數民族接受教育的人口比例低, 少數民族語言很少能夠進入國家的學校教育體系裡,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更是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 語言文字如何傳承與創新
    漢語言文字的流變演化並不是毫無章法、或者可以任意為之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這種客觀規律,就是她的流變演化必須與人們生產生活實踐的變化相適應,必須與整個民族文化中其他組成部分的變化相調適。這一客觀規律要求我們,任何時候都要把握好傳承與創新之間的平衡。
  • 候鳥旅遊近年成出行新趨勢 HHtravel鴻鵠逸遊推國慶短途遊
    業內預計,十一假期及前後的出境遊人數將超600萬,而其中東南亞、日韓等短途路線出行人次將佔大部分。據攜程高端遊品牌HHtravel鴻鵠逸遊預訂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泰國、不丹、峇里島、日本輕井澤等短途慢節奏目的地頗受高端客人歡迎,客人更偏愛「舒緩」和「自由」的行程;便利的籤證政策也使這些目的地頗受青睞。
  • 中南民族大學傳承民族文化 畢業生訂製女書版畢業禮
    光明網訊(通訊員劉毅 朱琳)日前,一名即將畢業的中南民族大學畢業生,正在展示學校為他定製的畢業紀念品――女書版鑰匙扣。與他一同即將畢業的該校7000餘名本科、碩士、博士、留學生及預科畢業生,都收到了由該校校友辦贈送的訂製版紀念鑰匙扣。
  • 傳承民族文化 綻放時代光彩——走進愛輝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
    極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製作,栩栩如生的民族人物,「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民族團結文化在愛輝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繽紛綻放位於愛輝區新生鄂倫春族鄉的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總面積1.88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主體樓有二層,設有學生的生活區和教育活動區。
  •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符號的定義,及語言文字的作用
    而每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傳承都要依靠某種形式的符號作為其傳遞手段和運載工具。關於符號的定義有多種。人類社會和人類文化就是藉助於符號才得以形成的。各種符號系統中,語言是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複雜的符號系統。民族語言在文化傳承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55個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表現得非常複雜。我國60多種民族語言,按語言譜系法分類,分屬5個語系即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亞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和印歐語系。
  • 葉文智:市場推動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弘揚
    2015年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做客新華訪談,圖為葉文智在訪談中。新華網 李江 攝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做客新華網,暢談旅遊文化產業的創新與融合。   葉文智表示,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旅遊目的地,今天的麗江是一種中西方文化交融、現代與古代文明結合的旅遊產品。以前的麗江哪有酒吧呢?它的產品也隨著時代需求在進步。
  • 展現語言文字魅力 傳承中華文化經典 —金橋鎮高坪學校舉辦經典誦讀大賽
    「展現語言文字魅力 傳承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比賽。本次誦讀大賽由學校團委組織策劃,倡導「說普通話,寫規範字,做文明人」,提高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為核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重點,通過重溫優秀文學作品,汲取營養,涵養心靈,引導大家共同品味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 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
    內容摘要: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羅睿在教學生剪紙中國黔西南訊(記者 肖雄 實習生 蔣千敏)「學校開辦有民族音樂班、民族美術班,將布依轉場舞、竹鼓舞納入學校課間操,每一年都會開展民族文化系列活動,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
  • 甘肅出版裕固語詞典 保護「沒有文字」的民族語言
    《東部裕固語漢語詞典》,使這一「有語言無文字」的少數民族口耳相傳的民族文化有了新的記錄工具。   近日,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了《東部裕固語漢語詞典》,使這一「有語言無文字」的少數民族口耳相傳的民族文化有了新的記錄工具。這是肅南縣繼雷選春編著的《西部裕固漢詞典》和安子俊、郎建蘭編著的《漢語西部裕固語對照詞典》之後,編纂的又一部少數民族語言詞典。
  • 有利於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內蒙古師範大學部分教師就...
    民族學人類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敖其說:「一方面,新政策能夠逐漸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使用水平。從研究的角度來講,我現在主要從事民俗學、民族學研究,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但在目前大多數蒙古族同胞都在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傳播。
  • 海南洋浦古鹽田傳承千年 將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24日上午,參加2012網媒海南行活動的編輯記者們來到位於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辦事處南面的千年古鹽田參觀。(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秦彥攝)  24日上午,參加2012網媒海南行活動的編輯記者們來到位於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辦事處南面的千年古鹽田參觀。
  • 傳承、保護、記錄雲南特色民族文化 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
    推介會現場12月26日,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雲上之光"重要項目成果推介會在昆明東方書店舉行。推介會現場推薦了包括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音像製品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民族文字出版資金資助項目、雲南省民族文化「百項精品」工程等項目的成果。
  • 【民族團結進步】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並行不悖
    但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不是互相矛盾或互相折損的關係,相反,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對於保護、發展和傳承少數民族語言文化會產生積極促進作用,也是各少數民族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們要深刻認識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強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 甘肅簡牘博物館:傳承千年文化,「簡」述中國故事
    甘肅簡牘博物館:傳承千年文化,「簡」述中國故事甘肅簡牘博物館翻開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歷史畫卷,簡牘作為濃墨重彩的一筆躍然於紙上,它帶著兩千多年前的印記鋪陳在我們面前,一幅幅歷史畫面宛若昨日重現。01甘肅簡牘的前世今生在紙張面世之前,竹木簡牘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載體,它記載了兩千多年前古人的書信往來、政治外交、商貿軍事以及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甘肅是中國簡牘大省,河西走廊乃漢簡之都。
  • 高考作文寫作專題「傳統文化」:文化禮儀與文化(漢語言文字)傳承
    習近平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設計者將幾何化的甲骨文字轉化成更加直觀形象的動物,再配上時尚的網絡用語,整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愛的甲骨文動態識字卡片,讓每個甲骨文字的圖案意義一目了然。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產物,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豐富當代人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以上材料,請你談談應該如何弘揚傳統文化。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