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鞠鵬 謝環馳 張鐸 攝)
12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映秀鎮場鎮,實地察看這裡震後10年的發展振興情況。在當地群眾經營的制茶坊,總書記了解發展茶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的情況,還親自操作打酥油茶。
在村民開辦的飯店,總書記問生意怎麼樣,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好不好。他還體驗了炸酥肉和磨豆花的過程。總書記轉動磨盤,笑著說:「很練臂力啊,真是越磨越帶勁。」現場響起陣陣歡聲笑語。
詳情點擊下面這行字↓
打酥油茶、磨豆花、炸酥肉,總書記親身體驗映秀鎮「帶勁」的生活
那麼
四川人非常非常喜歡的豆花和酥肉
你了解嗎?
豆花
豆花是四川人都非常喜愛的一種美食
它最普通、最樸素、最家常
一直保持著它的「平易近人」
幾元錢就能讓人一飽口福!
作為茶馬故道、川西鎖鑰的映秀,自古以來商旅雲集,茶肆飯店遍布,映秀本地豆花、酥肉丸子等「九大碗」特色飲食,也成為當地群眾賴以安身的祖傳營生。今天,映秀雖已涅槃重生,但祖傳的手藝依然在此地傳承,來到映秀的遊客,依舊可以在傳統農家菜的濃鬱芳香中,感受大美阿壩、康養汶川、天地映秀的獨特魅力。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手工豆花誕生記
▼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四川人對於豆花
可以說是相當喜愛了
我們連早飯
都可以整豆花飯
就是吃的這麼紮實!
就算吃再多
只要有豆花+沾水
都能整2碗乾飯!!!
(「辣、麻、香、鮮、甜」的蘸水 圖/西秦會館)
古時,茶馬古道上映秀豆花和豆腐美名遠揚。茶馬互市時期,來往商旅為了能在旅程中吃上映秀豆腐,還將其專門製作成便利攜帶的豆腐乾。今天,映秀人們依然傳承著茶馬商人的習慣,每盤豆花上桌之前都要灑上一些青蔥,寓示著無論是作人還是行商,都要如這道豆花一樣清清白白。
注重吃的四川人
連豆花都可以吃出不同的花樣!
下面是來自前方網友的圖片
全是各種豆花吃法
(流口水.gif)
▼
映秀酸菜豆花
富順豆花飯
樂山豆腐腦
饊子豆花
牛肉豆花
隆昌豆花飯
自貢豆腐腦水粉
瀘州葷豆花火鍋!
如果你以為四川人只吃鹹豆花
那你就錯了
冰醉豆花兒
隆重登場!
紅糖豆花
隆重登場!
豆花這種在四川人飯桌上
「盛開」的食物
似乎也承載著
四川人滿滿的鄉愁
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一集中,
有一對養蜂夫婦以最簡陋的工具
做成的家鄉美食—樂山嫩豆花
吳俊英和譚光樹
養蜂人老譚和妻子,攜帶蜜蜂一路遷徙。 看似寂寞的路途,因為四川女人的存在,而變得生趣盎然。妻子甚至會用簡單的工作,製作出豆花。高能預警!!以下是動圖,包住你的口水哦!!!
通過加熱,
滷水使蛋白質分子連接成網狀結構
豆花,實際上就是大豆蛋白質重新組合的凝膠
擠出水分,
力度的變化決定豆花的口感
簡陋的帳篷裡
一幕奇觀開始展現
現在是佐料時間:
提神的香菜,清涼的薄荷
酥脆的油炸花生
還有酸辣清冽的泡菜
香噴噴的熟油辣子
所有的一切,
足以令人忘記遠行的疲憊
當以香菜、薄荷、油炸花生、清冽泡菜以及紅彤彤的辣椒油等豐富調料拌成的香濃滷汁澆進盆中,譚光樹夫婦樂呵呵地大口品嘗時……真的吞了好幾口口水……
一起再用視頻感受下
四川人做的地道豆花:
酥肉
說起酥肉
它是逢年過節,
四川人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一份小酥肉,
空口吃,香酥焦麻;
煮起吃,嫩滑有韌性!
那滋味,不擺啦!
(四川人最愛的「兒菜」配酥肉)
我們四川人做酥肉,
都會選擇豬上半身肥瘦相間的五花肉,
而不會選擇精瘦肉,
這樣炸出來更加香哦!
而且酥肉要趁熱吃,
加上點海椒麵,
巴適得很!
下面就快來一起學習下
四川小酥肉的做法▼
一碗豆花,一盤酥肉
常駐四川人的餐桌,就像這裡的人一樣
質樸天然。
也許,
來自食物的思念,
原是記憶的珍藏。
這樣的記憶跳躍在舌尖和心頭,
包裹著垂涎欲滴的濃情厚意,
那是家的味道,
也是鄉愁銘刻在每個人味蕾上的胎記
關於酥肉和豆花
你有什麼特別的記憶嗎?
快來留言區跟我們擺兩句吧!
圖文綜合網絡
圖片來源綜合新浪微博網友(見水印)
來源:四川日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