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了眾多朋友的喜愛。歷史上有許多名聯流傳,讓人們津津樂道。眼看重陽節就要到了,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分享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看看描寫重陽節的5副絕妙對聯,文採飛揚傳千年,讓人拍案叫絕。
第1副對聯:五嶽久看雲,還是家山能戀舊;重陽休阻雨,倘容兄弟共登高。
這個對聯乃是一個抒懷對聯。大家都知道五嶽歸來不看山,五嶽乃是天下絕美風景。而上聯卻說五嶽的山和雲比不上家裡的山更讓人懷念。而下聯則化用了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大家都知道重陽節有登山的風俗,而這個對聯將登山和懷念家鄉懷念親人結合起來,感情真摯,文採也十分精彩,讓人回味無窮。
第2副對聯:夏至有雷三伏冷;重陽無雨一冬晴。
這個對聯是古代人們總結的天氣常識。古代人沒有現在那麼準確的天氣預報,但是人們在生活中逐漸積累經驗。像這個對聯就說明了古代的兩種情況,如果夏至有雷的話,往往是三伏天比較冷的。而如果重陽節不下雨的話,那麼冬天基本都是晴天了。
當然,這種生活經驗有時候並不符合事實。也有人提出了另一個對聯:「夏至酉逢三伏熱,重陽戊遇一冬晴。」不管怎麼說,這種從生活經驗裡面提煉出來的對聯,真是頗有韻味啊。
第3副對聯: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清代乾隆皇帝喜歡在重陽節的時候在木蘭圍場打獵。那裡有個萬松嶺的地方,乾隆都是在這裡登高望遠。某一年的重陽節,乾隆發現柱子上的對聯有些舊了,就對大臣彭元瑞說:「你負責寫點新對聯出來。」
彭元瑞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上聯:「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十八公是松的意思,介壽是祝壽的意思。上聯是說萬松嶺的松樹為乾隆皇帝祝壽,還是頗為巧妙的。
但是有了好上聯,卻不是那麼容易想出好下聯的。彭元瑞想了好久,腦袋都想暈了,還是沒有下聯。這下就尷尬了,彭元瑞無奈之下,只好求救於大才子紀曉嵐。紀曉嵐看到這個上聯後,微微一笑:「這有何難?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上聯的八十和十八互為倒裝,而下聯的九重和重九互為倒裝。同時重九也就是兩個九,加起來就是十八,恰好符合上聯,真是妙不可言。乾隆看到整副對聯後,龍顏大悅,對紀曉嵐和彭元瑞都有所賞賜。
第4副對聯:三徑誰從陶靖節,重陽唯有傅延年。
重陽節有賞菊花的傳統,而這個對聯則是巧妙利用人名對來突出重陽節的節日氣氛。我們都知道大詩人陶淵明十分喜歡菊花,賞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以古人往往用陶淵明的名字來指代菊花,所謂「陶靖節」是也。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名句。
下聯則是運用了另一段典故。根據《本草》的記載:「菊,一名傅延年。」也就是說雖然傅延年看上去是一個人名,其實也是指菊花。所以這個對聯就很巧妙了,既有文採,也有趣味,非常厲害。
第5副對聯:曲徑喜通幽,欲佩萸囊登列嶽;舉杯懷城闕,聊將菊酒醉重陽。
這個對聯是前人重陽節登上湖北白雲寺有感而發寫的對聯。對聯描寫了重陽節喝酒、賞菊花、佩茱萸的傳統。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人們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
上聯的「曲徑喜通幽」化用了唐代詩人常健《題破山寺後禪院》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而下聯的「舉杯懷城闕」化用了南北朝詩人庾信的《野步詩》:「值泉仍飲馬,逢花即舉杯。稍看城闕遠,轉見風雲來。」可以說,這個對聯既是寫眼前景又融合了古人名句,文採真是不俗啊。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大家有沒有寫過對聯呢?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