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有大量名聯,也有很多不出名的對聯,需要知音的賞識。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愛好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文採過人的4副對聯,堪稱絕妙,讓人回味無窮。
第1副:美擅湖山,留此地萍蹤,好共一觴一詠;聯歡桑梓,問故鄉梅信,無忘江北江南。
這個對聯是才子薛時雨為杭州的安徽會館而寫。明清時候,很多地方都有會館,乃是同鄉或同業組成的團體,帶有互幫互助的性質。
上聯「美擅湖山」指的是杭州風景秀麗,「萍蹤」則代表了外地人在杭州的羈旅之思,「一觴一詠」表現了外地人在杭州相聚的情景。換句話說,上聯主要針對杭州而發。
而下聯就主要針對「安徽會館」的安徽而抒發。「桑梓」,故鄉也。「梅信」,梅花開放所報春天將到的信息,代表故鄉的思念。「無忘江北江南」,仍是體現眾人對故鄉的情誼。可以說,這個對聯貼合情境,對仗工整,堪稱絕妙。
第2副:千裡歸艎,山映斜陽天接水;一聲長笛,雁橫南浦月當樓。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國學大師梁啓超。其實,這是一個集句聯。上聯「千裡歸艎」出自趙善括詩句:「千裡歸艎何日到,一眉清綠與雲浮。」「山映斜陽天接水」出自範仲淹《蘇幕遮》名句:「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下聯「一聲長笛」出自趙嘏名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雁橫南浦月當樓」出自張耒《風流子》:「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總之,這個集句聯既有意境,也有對仗,雖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也可以看出梁啓超的才華。
第3副: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
這個對聯是一個諧音對聯。賈島是唐代著名詩人,喜歡喝酒,喜歡騎驢。「非假倒」來形容賈島醉得東歪西倒的情景。
劉伶是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之一,以喜歡喝酒而著稱。劉伶經常爛醉如泥,還叫隨從扛著鐵鍬跟隨著,瀟灑無比,說:「我如果喝得醉死了,你便杷我埋掉。」劉伶的姓名諧音「留零」,表示把酒喝得點滴無餘。
這個對聯短短兩句十個字,名字與諧音重疊,而且都是寫喝酒的事情,顯得頗為巧妙,可以說是對酒文化的一種歌頌,非常不錯。
第4副: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又多一個春秋。
據說清代乾隆年間,為了慶祝乾隆壽辰,乾清宮舉行了一場千叟宴,邀請了全國長壽的老年人參加。其中有一位老人已經141歲,堪稱奇蹟。於是乾隆就命人為這老人寫對聯。
大才子紀曉嵐很快就寫出了這個對聯。大家都知道,花甲是60歲。花甲重開,也就是兩個花甲,120歲。三七為21。上聯加起來就是141歲。下聯的古稀,指70歲。古稀雙慶,兩個古稀,也就是140歲。一個春秋,也就是1歲。下聯加起來也是141歲。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數字對聯啊。
第5副:淚酸血鹹,悔不該手辣口甜,只道世間無苦海;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哪知頭上有青天。
這是古代城隍廟門口的對聯,對仗巧妙,同時含有警世的味道。這個對聯用酸、鹹、辣、甜、苦「五味」對黃、白、紅、黑、青「五色」,對仗很精彩。而且對聯寓意深遠,告誡人們不能夠見錢眼開,不能夠口蜜腹劍,發人深省,堪稱金玉良言。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