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班級將舉行有關學習的班會,選出了以下三句名言作為班級的標語:三國政治家諸葛亮的「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清代散文家劉開的「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諸葛亮、歐陽修和劉開的三句名言,你對哪句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說明:本試題來自2020屆天一聯考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
命題方向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勇於探究
學會學習:樂學善學、勤於反思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人文底蘊:人文積澱
審題
限制性
1. 真實情境的限制。題目提供了班會選出的三句名言標語作為考生寫作的情境,三句名言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是都在談學習。不同之處是,諸葛亮的「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一句是從志向、成才、廣學的關係角度談學習;歐陽修的「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則指出讀書、立學、修身之間的關係;劉開的「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談的則是學和問的重要作用。考生當以此為基點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不可脫離材料,另起爐灶。
2.寫作任務的限制。考生需要完成的任務有二:(1)「諸葛亮、歐陽修和劉開的三句名言,你對哪句感觸最深?」「最」是審題的難點,考生需要進行比較權衡。(2)文章體式是發言稿,發言對象是同班同學,考生寫作時要有對象意識和交流意識。
3.價值判斷的限制。三句名言都是對學生成長有益的格言,考生要按照任務要求在比較中選出感觸最深的一句,而非絕對否定另外兩則名言。
開放性
1.立意是開放的。考生可以自由選擇三句中的任意一句作為感觸最深的名言。選擇不同的名言,立意角度便不同,比較的點不同,立意角度也會不同。
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考生不管選取哪句名言,都可以自由聯想相關事例來表達感觸和思考,如果談個人感受就更自由了。在進行比較權衡時,考生比較的角度也是自由的。
3.文體是自由的。考生可以感性表達,突出感受,寫成記敘文;也可以理性思考,寫成議論文,但需明確文體特徵。
解題
本題是名言類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和傳統的名言類題目不同的是,本題增加了思維上的限制,重點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題目的邏輯架構類似2020全國卷Ⅰ作文,考生需要在比較中選擇感觸最深的一句話。題目的語料和考生息息相關,考生皆有話可說、有感可言。同時,題目也引導考生思考學、問、志、立身、立學的關係以及應有的態度,這也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志存高遠,學無止境。
2.讓學、問二花根植於知識的沃土。
3.學然後知不足,問然後長見識。
4.立身先立學,立學先讀書。
……
偏題立意:
1.學不可以已。(偏離材料核心,三句名言都不是談「學不可以已」的問題)
2.有志者事竟成。(三則名言均是關係型命題,不可變成單概念命題)
3.讀書是最有意義的事。(同上)
4.修身是人生的根本。(同上)
下水文
修身先立學,讀書乃根本
洛陽伊川濱河高級中學教師
常瓊瑩老師
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舉行學習的班會,選出了三則名言做班級標語,而我對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這句感觸最深。
我認為,「立學當以讀書為本」。
諸葛亮說,非學無以廣才,但再大的學問都來自讀書。格物致知是修身的首要條件,知止而後能定,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我們才能定下目標,靜心求學,心無旁鶩。格物致知請先讀書。勤讀書自然就多思考,博學之然後知不足,之後才會有深層次的審問,才會有謹慎的思考,才能明確辨析對與錯,最後堅定地執行,方能稱得上立學。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所以立身之本亦是讀書。
張載曾說,儒者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以立學為目的,方能孕育出最誠實善良、最堅韌剛強、最博學多識的一群人。都說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墮落的民族,不讀書的民族不會產生英雄。英雄不是莽夫。英雄首先是有智慧的人,而智慧來自讀書。不讀書的民族終將是毀滅的民族。正是我們古有孔孟,近有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這樣的以讀書為本的立學者啟迪中華兒女的心靈,才會有今天像任正非、鍾南山等一群愛國志士奮力拼搏 、逆行在前,才會有今天一群群華夏兒女的努力奮戰、無私奉獻。
非學無以廣才,非問無以廣識,學問之本皆是讀書。
清代學者劉開說:「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學問從何處來?來自讀書。自古做學問者皆博覽群書、厚積薄發者。古者,孔子讀書韋編三絕,終成至聖先師;司馬遷行萬裡路,讀萬卷史書,方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同學們,立學當以讀書為本,立身也應以讀書為本,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通過讀書立身、立志、立學,服務社會,為國所用,讓我們以歐陽修的「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共勉。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來源:新課標大語文。本號尊重原創,公益推薦,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