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寫作,名家論述雜篇彙編
高考精品講義集
議論文綜合式(縱橫)結構訓練
作文寫作,名家論述雜篇彙編
記敘文(小說)的寫作立意
議論文寫作:論據的廣度深度厚度
關係型作文寫作指導及範文賞析
多則材料類作文的類型、審題與寫作方法
古文拾遺、文言文古詩常識、常識彙編(持續更新)考前作文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範文集錦(13篇)
2020全國Ⅰ卷高考作文範文集錦(9篇)
2020全國二卷高考作文例文集錦(9篇)
2020年全國三卷高考作文範文集錦(8篇)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範文集錦(9篇)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範文集錦(9篇)
2020江蘇新高考作文集錦
2020天津卷新高考作文集錦
「人生意義與自我努力」作文
作文訓練題精選與佳作點評
材料作文「網課的爭論」審題指導與參考立意
「鄙棄消極,擁抱積極」寫作提示及示例
作文寫作指導:和而不同,美智與共
高考作文寫作指導:修道立德在自身
」一總三分」作文法典例
2021屆高三語文總複習之專題:戲劇閱讀講練結合
高三模考作文寫作指導:低調於衣食 高貴在心靈等(附作文審題立意及優秀作文4篇)
一:原題呈現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日常生活離不開穿衣吃飯。關於衣食,古人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管子曰「衣食足而知榮辱」,孔子云「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今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你身邊的大多數家庭也可能早已衣食無憂,而飽暖生淫逸的事例卻時有耳聞。
班級計劃舉行「衣食與修養」為主題的討論會,你有什麼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二:審題立意
材料關注當今時代下的「品德修養」這一話題,力求喚醒考生作為時代青年對於物質享受與精神追求的辯證關係的思考,引導考生對傳統美德的反思與堅守,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在肩負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中樹立大志,提升品德,追求真理。
這是一道典型任務驅動型情境作文。我們通過整體感知,把握該材料的核心話題是「衣食與修養」的二者關係。「衣食」指向的是物質層面,「修養」很顯然是我們的精神道德層面,這次作文要求考生思考的正是二者之間的關係,形式是以班級討論會的形式,寫一個發言稿,既有現實情境要求,又彰顯個性思辨色彩。
材料一共由四句話構成。第一句話為第一層,「日常生活離不開穿衣吃飯」,引出討論主題的關鍵詞之一:衣食。第二、三兩句話為第二層,先總說「關於衣食,古人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然後第三句話具體列舉管子和孔子的話,管子的話「衣食足而知榮辱」,「衣食足」是「知榮辱」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因此「衣食足」只是「知榮辱」前提和基礎,即衣食足用是追求修養的前提條件;後一句孔子的話「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其意思是「士立志於追求真理,卻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恥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談論什麼了。」強調的是追求真理的仁人志士應看淡衣食享受。第四句話為第三層,它指向引導考試關注現實生活,這與我們生活的時代大背景是不謀而合的。現在我們都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本題也關注「衣食」,但關聯到的是「修養」。「榮辱」「恥」等用詞涉及的是認識層面,「志於道」和「淫逸」的對比提醒了衣食習慣影響到的是精神追求。所以,這則材料引導學生不攀比,不拜金,反對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的不良風氣,要求學生辨榮辱,志於道,切中時弊,立論堂皇,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幾點提醒
對「衣食與修養」二者關係認識到位,內容指向克制物慾、提高個人品德修養,視為切合題意。
需要注意的是,「飽暖生淫逸」的說法只是就普遍現象而言,有的同學談追求鮮衣美食未必會妨礙品德培養,只要能自圓其說,按符合題意評判。
只圍繞「衣食」中的「衣」或「食」與「修養」之間的關係來談,視為符合題意;議論時,要從「衣食」說開去,可以由「衣食」延展開來談物質享受。全文對「衣食」這個討論的由頭和依據避而不談,直談對過分追求物質享受的認識,換言之,不是從二者之間關係談視為偏題。
現實感的有無和強弱是評判作文的重要指標之一,對深切觀照與深刻思考現實生活的要敢於打高分。判分時,要看文章寫得好不好。即使切合題意,文章質量差,依然可判不及格。
四:優秀作文
01.衣食為人,修養涵心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衣食與修養這一話題。「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衣食是人類一切思想的起源與根基,自此開始,方有孔子發揚之大禮小節,卻亦生飽暖思淫慾之惡習。
衣食足,方可談修養。衣不蔽體自當羞,無衣無食最無奈。食,乃人生存之必需,活下去,是我們最基本的渴望;衣,是人與動物之區別,人需要遮蔽,需要體面;活下去、有活面,在這之後方可談道理。隨著刀耕火種、養蠶繅絲的出現,人類無需再為溫飽之事煩憂;於是有了更多閒心沉靜思考,切身體悟乎。於是智慧思想漸漸發展,從以德配天到百家爭鳴,我們人就風風火火地朝著在精神與哲思之康莊大道上邁進,與其他生物漸行漸遠。
然而,思考與感悟卻未必都是於己於人有利的。雖有「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之警句,世間亦存「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般邪念。
衣食足,並不等於浪費。金谷盛會,本是才學與修養的碰撞,是心靈激蕩的巔峰盛會,卻也被比衣比食、比繁華比鋪張的不良風氣浸染。石崇大手一揮,揮下的又豈止是魏晉南北朝的安寧與祥和?家破人亡、山河飄零,那片浸染石門鮮血的大地,則是歷史予以後人的沉重警示——莫因一時溫飽而忘憂,莫為一響貪歡而棄置涵養。
「衣食足」的美好的本意其實是給我們以探究世界、尋找本心、提高涵養的物質條件。試看取粗獷不羈如子路尚求「結纓而死」,「纓」於子路,是學識與修養的象徵,縱死毋棄;揆視近代,民族英雄楊靖宇死前以樹皮充飢在生死關頭秉持為人之精神與氣節,大義殉國。當生命無法延續,他們在死神的威脅前尚謹心恪守涵養與初心,而反觀衣食富足的我們,卻常為一己之私、一時之欲忘卻應有的修養與品性。
當你因衣食不愁而將食物隨手倒進食堂的泔水桶裡時,同學們,是否已經忘記初學「一朝哭都市,淚盡歸田畝」時暗暗立下的誓言?當你因為攀比而不知疲倦地追求名牌時,你可曾憶起孔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那啟迪後世的箴言?我希望你們靜下心來,傾聽古人們對衣食的敬重。切莫忘記衣食之本心,過尤不及。
衣食,予給人以溫飽,然而在擁有衣食的當代,我們也不可放縱自己的欲望,無盡地索取。惟有這樣,我們方可感恩於饋贈,更行更遠。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今日的我們雖已無饑寒之憂,但仍需謹記——衣食為人,修養涵心。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02.從衣食到修養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我能衣食無憂地站在這裡向大家表達對「衣食與修養」 的看法。
衣食與修養是否有必然的聯繫仍需商榷,但我認為二者是有一定的聯繫的。衣食是物質層面的,而修養是精神層面的,離開物質談精神就會成為無稽之談。宋明理學家提出「穿衣吃飯是人之私慾應當儘量摒棄」,遭到李贄「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無情批判,正如管仲所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都把衣食充足作為修養的基礎。
衣食不足導致過於貧困時,修養是很難形成的,猶如貪瘠的土地難以培養出絢麗的花,困頓的生活中或許有溫暖的真情存在,但很難形成高尚的品德,因為人們住往聚焦於如何生存下去,而非如何生活下去,試想只有一碗粥,卻有一群難民,幾乎毫無疑議,他們會大打出手,這時沒有人顧及謙恭禮讓的修養,因為生存的殘酷不允許。
而當衣食無憂時我們本以為可以看到「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的大同景象,但現實生活中卻頻頻出現高官貪汙、明星偷稅的現象,他們的生活已經優於常人許多,為何卻飽暖生淫逸了呢?究其根本,地位越高生活越優越,所得到的的權力也越大,離「天花板」更近了,人的欲望是沒有邊界的,它不會件自己畫地為牢。相反,它會隨著權力世界無限蔓延滋生。這時很多人難以抗拒運用手中的權力,竭盡全力再去追求物質生活的極致,而修養再一次被拋諸腦後,沉迷於物質享受,使他們的大腦瘋狂。
所以,衣食固然影響修養,但卻並非其決定性因素,真正最具有決定力的,是那個穿衣吃飯的「人」孔子有言:「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修道立節,不以窮困而改節。」可見真正有修養的君子,都大抵可以做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忱之,樂亦在其中矣」。倘若人在穿衣時念及紡織工人的辛苦,在吃飯時想到農民的汗水,感恩自然在心中生長,而修養也在不自覺中流露出來,儒家早已提出修養的標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倘若衣食不足也不爭不搶,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倘若衣食有餘也不妨與人分享。佛說人生在世要報三重德,這樣的修養也是報眾生之德了罷。
今年我國將邁入小康社會,我們要對社會主義建沒充滿信,發揮好我們青年傳播者、參與者的作用,從自身做起,在言行舉止之間培養好修養,聚少成」多,相信祖國有一-天一定會形成「衣食足而知榮辱的美好社會!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03.衣食且足,如何修養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衣食且足,如何修養》。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在《牧民》篇中向後人教諭如斯。
從前車馬都慢,物資匱乏,靠天吃飯。當是時,衣食之後的修養也只是士大夫的風雅,魏晉名士的風流。
今天,這個民族走向了其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全面小康,在新的時代語境下,一個前人不曾、未敢設想過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衣食且足,行將實現全面小康,又當如何實現全民修養?
不妨先來回答一個更為基礎的問題,何為修養?修養是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品格,是處萬物之下而德居其上的如水不爭。修養更是一種心境,"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縱然風來疏竹,雁渡寒潭,不餘聲影,修養者視之,亦不甚惜。
回首前工業時代的中國,那勸課農桑的年代,我們只能看到這樣一番景象: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然後期來年風調雨順;養蠶繅絲,植麻種桑,終於得一襲漢家衣裳。農忙如斯,哪偷得閒暇修養?上至天子南郊祭天,下到村野卜祝巫覡之事,衣食足只是恩賜與奢望。
今天,當修養漸漸自覺於有閒階級的文化資本,衣食且足,人皆可修養。
衣食的修養在於"得體"二字。正如毛萇論詩時推崇的「發乎情,止乎禮義",衣食也貴在隨心所欲不逾距。既不必辟穀以求登仙,亦無需追隨魏晉藥與酒的風流。觀其極端者,縱是煊赫一時的犬儒學派,長時間的自令放為亦不可用。最終不過,不偏不倚,得體合禮,返璞歸真。
修養當然不只是口與體的滿足,更在於修身養性,在養心。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身處不堪其憂之境,而安貧樂道,不改其樂。何也?蓋子淵衣食不足,雖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而中有足樂者,斯養心之效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馬克思一語中的,振聾發聵。亦然,如今倉廩實而衣食足,全面修養未來可期。
同學們!何不趁如今衣食足,呵育修養之花,綻放人間。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04.低調於衣食 高貴在心靈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低調於衣食,高貴在心靈」。
古人有云:「衣食足而知榮辱。」孔子亦有言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如今,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姓將少有為衣食生憂,但衣食溫飽問題解決了,浪費、奢侈問題卻接踵而至,這不得不引起重視。我們不難見到有人衣食足而恥惡衣惡食
但我們更應該低調於衣食,高貴在心靈。
所謂低調於衣食,並非拒絕享受,堅持最低級的生活質量要求。「一單食,一瓢飲,在陋巷」的艱苦求學精神固然值得稱頌,但這種生活方式卻不必模仿,生活在小康社會,卻拘泥於苦行僧般的生活,只會自討苦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標誌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更高的生活質量也可以增強個人的體質,從而更好的工作與學習,推動社會發展。
而與之相對的奢侈浪費行為應當堅決杜絕。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有錢任性」的奢靡中揮霍的不僅是財富,還有個人修養;買來的不是奢侈品,而是高傲卻脆弱的虛榮心。有錢人與暴發戶的區別,不僅在於財富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修養和對待財富的態度。只懂得揮霍卻不思積累,浪費卻不願節約,再多的財富,也只是杯水車薪。
所以彰顯一個人高貴的不在於外物而在於心靈。衣食住行是為了生活而非用來炫耀。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為更高遠的追求。物質上的享受是最膚淺的追求,為何我們不站得更高一點,看得更廣一點,將視野從自身投向社會,投向仍處於貧苦的地區,投向世界其他的角落,甚至看向將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貪圖享樂終不可取,提高自我修養,增強社會責任感,並多為社會做貢獻,才是有擔當的表現,正向馬雲、任正非、馬化騰等大企業家做的那樣,不只顧自家企業,帶著許多小型企業共同發展,並且熱心於慈善事業,還推出「螞蟻森林」軟體,關注環境保護……相比於高昂的身價,這些才是真正的「高貴」。
同學們,我們青春學子將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低調於衣食,高貴在心靈不只是口號,更應落實行動,從點滴做起,共享節儉生活。
我的發言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