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頭上頂王卻沉默,蒼鷹高空翱翔不作聲。永遠都要記住:剛者易折,柔者永存!
且不談在父母面前炫耀與否,畢竟作為父母全心實意願你好。而在別人看來,炫耀本身亦是空,空有皮囊兩袖空,滿腹經綸何須顯,平生自然成雄風。
炫耀是一個低級的行為,唯有低調才是最牛的炫耀。想起一句網絡流行語「無形地裝,最為致命。」話糙理卻不糙!
01何為炫耀?
滿足人類一種特殊需求的——炫耀。
炫耀這種需求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東西越貴,越值得炫耀;優勢越大,越想要炫耀。
02那麼炫耀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在古代,看戲確實是一種炫耀性消費,在電視劇裡就能看出,老爺帶著三妻四妾,去戲樓二層,一邊喝茶一邊聽戲,這種炫耀主要體現在:
第一,看戲是有成本的
戲子是靠演戲謀生,你不付費他不會演,所以戲子常說,觀眾就是衣食父母。你說,當爹媽的哪有不花錢的?
第二,看戲有一定的文化門檻
對於普通人來說,第一次看戲多半是外行看熱鬧,別人喊好你也喊好,好在哪裡,卻是說不清楚的。甚至,你連唱段都沒聽明白。所以能聽戲,能懂戲,這本身就是自身文化素質的體現。
第三,看戲是一種高級的精神需求
戲如人生,人們看戲,實際是在看自己,看別人表演現在的自己,或者是夢想中的自己。選秀類節目之所以火爆,主要是作為普通人的你,也希望看到那樣的勵志故事,作為對自己的激勵。
總之,看戲就是告訴別人,我有錢,而且有品味,這就是古代社會「炫耀」的一種象徵。
②而對於現代社會,正如行業知名人士徐志斌所說:現在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大群鬆散沉默,小群緊密活躍」。小群裡,人們相互認識、信任度高、活躍度也高,用戶在小圈子中炫耀獲得的成就感,遠遠超過在泛人群中炫耀獲得的成就感。用戶更願意將信息分享到自己的小圈子中,這幾乎成為了他們的下意識動作。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所謂「炫耀性消費」,這是一百年前韋伯倫的理論,比如你要戴一塊特別貴的名表,顯然不是為了看時間,而是為了向人炫耀,彰顯經濟地位。
科瑞德一篇文章有個名詞叫「非炫耀性消費」,就是你有能力炫耀,但是你不炫耀 —— 這是一個新的消費觀。如果有錢人消費不是為了炫耀,那又是為了什麼呢?這就是關鍵所在。
③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對現在來說,知識的確很值錢 —— 但這個「值錢」可不是用知識創造財富,而是用財富購買知識。而對一個想要提升自己社會地位的中等收入者來說,文化資本越來越貴,絕對不是好消息。越來越多的炫耀,轉向了知識層面。
從物質炫耀到知識消費,其實本質上還是對「稀缺」資源的佔有,隨著經濟發展,物質太豐富了,奢侈品已經越來越沒有稀缺屬性,反而由於知識大爆炸,人們對於知識的接收無所適從,甚至由於知識的專業性,天然就有區別對待的特點,從而有稀缺性,讓人們有炫耀的資本。
一百多年前,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在其著作《有閒階級論》提出炫耀性消費:消費者購買某些商品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就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經濟現象,即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種現象被稱為:凡勃倫效應。
03運用:如何有效認識炫耀?
第一,貴不是目的,能炫耀才是。貴,但不能炫耀,是不會有人買的。所以,貴的東西,必須能做到讓外人一看,就知道這東西貴。比如、LV的包,Burberry的圍巾,有了這些經典的標誌,別人才知道我買了大牌。
第二,窮人也有「炫耀需求」,這種需求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作:裝。裝,是一種剛需,一種就算沒有錢,也要展示自己優越感的強烈需求。比如,年底朋友圈很多人曬書單,但是,中國42%的成年人,一年其實都看不完一本書。你要怎麼辦?千萬記住:幫助他裝,不要揭穿。
第三,如果你是醫生,你甚至還可以用這種「不買最好,只買最貴」的「凡勃倫效應」治病。曾有研究者對12名帕金森症患者進行實驗,一針1500美元的「貴藥」,比一針100美元的「便宜藥」,改善情況要高9%-10%。但其實,這兩種藥都是生理鹽水,都是安慰劑。人們喜歡「貴」的心理,居然能幫助治病。
然而恰到好處地炫耀,不露聲色地裝,是核心。當你做到了,這一點就能更好地把握人的內心。
此時想起很早之前看到的關於城裡人和鄉下人的一個段子:我們吃菜的時候,你們吃肉,當我們開始吃肉的時候,你們卻改成吃菜了;我們在鄉下的時候,你們在城裡,我們能進城的時候,你們卻要下鄉;我們瘦的時候,你們認為富態一點才是氣派,當我們胖了起來的時候,你們卻開始減肥了。
現在我們的物質條件相對之前而已,沒那麼差了,但精神上的東西是一下子追不上來的。
04那我們該如何應對炫耀現象?
①不卑不亢,坦然處世
人不僅要活,還要贏,「要贏」的欲望催生出很多又昂貴,又沒用,甚至還會給人添堵的商品。古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沒讀過《有閒階級論》,但敏銳地看到了人的炫耀性本質。既然炫耀性思維來自人心深處天然的勢力之欲,那就意味著這種衝動就像食慾一樣很難被理性克服。知足常樂的哲學雖然可以在弱者當中流行,可以在受挫的時候慰藉心靈,但「有效」畢竟不等於「真實」。
②實現自我,真實呈現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幸福感應該部分來源於奢華和節儉的平衡,既不追求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奢華和炫富,也不為了節儉而刻意降低生活品質和約束髮展的可能。在我看來,生命有限,追求物質生活的奢華,畢竟是有天花板的。「廣廈萬間,夜眠三尺;良田千頃,日僅三餐。」而對知識的渴求卻是永無止境的。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永不滿足的思想奢華追求者。
③提升自我,存儲實力
在一個動態的社會當中,思想和文化本身,處在不斷的變化當中。節儉與奢華,也需要平衡。那些過分炫耀自己財富,比如說戴成排勞力士手錶的人,就太過庸俗;那些過分節儉,連力所能及的好事都不願意做的,則是吝嗇鬼;而任何試圖超越自身實力炫耀奢華的人,則是徹底的傻蛋。
④關注自我,卓越境界
整個社會都開始從「關注外界」到「關注內心」做轉變,受益的何止是愛好知識一族,這個大環境還可以在心理學上幫助那些一直擅長討好外界的委屈者學著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開始學著愛自己;在職場上幫助那些擔心得罪領導和同事關係的「老好人」開始關注自己內心回歸自己的價值貢獻。
總之,一個注重精神修養的時代已經撲騰騰到來!從炫耀到低調,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高品質的不懈追求是使我們人類文明熠熠生輝的源動力。不能以炫耀為本質和目的!
強者不炫耀,製造不嫉妒,仁者不抱怨。
對於現代年輕人的戒言:閉嘴好好聽別人講話。西蒙庫柏說:「每當你覺得『這個我知道』的時候,你其實不知道。如果你發覺自己要說的話以前已經說過了,那就別再說了。」 他建議,要避開一切和房價、出行路線、減肥有關的談話,不要炫耀自己認識的名人,也不要對時事發表陳詞濫調的看法,他認為這條建議可以幫你省出好幾年時間。
小丁寫在最後: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不愛炫耀的人,終會低調地活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