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的一生,最基本的成功就是結婚生子,雖然有些單身的人看上去很自由,但每到夜幕降臨時,他們心中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寡婦最怕牛馬年,鰥夫最怕三九天」,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為何「寡婦最怕牛馬年」呢?
所謂「寡婦」也就是丈夫去世後的女人,在以前社會,人們最講究「三從四德」。有句話叫做「好女不嫁二夫」,在以前社會,只要丈夫不在了,女人是很難再嫁出去的。就算現在,離過婚的女人很容易嫁,但如果丈夫去世後,人們就會覺得女人會「克夫」,依然是不好嫁的。
所以在以前社會,丈夫走後,女人只有兩路可以選擇,要麼跟隨丈夫而去,要麼終身不嫁,當然在這樣的女人走後,人們也會立一座貞節牌坊,用以表彰婦女這種忠貞不二的做法。其實這種貞節牌坊也是束縛女性的道德牌坊。
或許一開始,女人也想為丈夫自願守寡,但大多數女人還是想再次嫁人的,可是以前的社會不允許。有時候某些地方為了多一座貞節牌坊,甚至會逼著寡婦殉情,或者被活活餓死,然後成為別人功績的墊腳石。
所以寡婦並不是不想嫁人,而是沒辦法,因此在以前社會,很多女人都會跟著丈夫一起走的。如果選擇了第二種終身不嫁,那一個女人就要承擔起贍養老人和撫養孩子的重任。在農耕社會,如果沒有丈夫,婦女們就要下地幹農活。
要知道以前人幹農活主要靠人力,就拿小麥來說,當小麥成熟時正好是夏季最熱的時候,人們首先用鐮刀把小麥割倒綁成捆,然後一捆一捆背到打麥場,再用牛或者人拉的方式把麥粒脫出來,最後曬乾再背回家儲藏起來,這些農活連男人都會累得受不了,更何況是女人呢?
人們常說「牛馬年好種田」,意思就是牛馬年適合種莊稼,而且莊稼大多都會大豐收。在《地母經》中對牛年的農業描述就是:「吳越桑麻好,荊楚米麥臻。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桑葉樹頭秀,蠶姑自歡欣。」意思就是牛年雨水充足,米麥桑蠶等都有比較好的收成。
雖然好的收成人們都喜歡,但是對於一個寡婦來說,一個人要在田間收穫莊稼,在以前社會,也不敢讓別的男人來幫忙,只能自己一點一點的往家收,一袋一袋的往回背,就連男人都害怕,更何況是一個女人呢?所以就有了「寡婦最怕牛馬年」的說法。
鰥夫最怕三九天
鰥夫也即是沒有妻子的男人,與光棍最大的區別就是年齡大。在以前社會,人們穿的衣服都是靠手工來縫製的,就連大戶人家也是自己買來布匹,讓裁縫量身製作衣服。而年紀大的單身男人,那肯定也不會有多少錢,根本用不起裁縫,家裡又沒有女人做針線活。
如果是夏季,光著膀子也沒什麼,但是三九天可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如果沒有厚衣服來防寒,那就有可能被凍死,所以就有了「鰥夫最怕三九天」的說法了。
「寡婦最怕牛馬年,鰥夫最怕三九天」這句話也只是在以前特定的環境中形成了,現在種地都用上了機械,連牛都被淘汰了,而衣服也主要是靠買,所以現在的寡婦再也不怕了,鰥夫也不必擔心三九天沒有衣服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