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成長痛」到底有多痛? 家長應怎樣相處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有一期央視《朗讀者》欄目中作家麥家為青春期的兒子讀了一封信,感動眾人。兒子3年不上學與父親麥家叛逆,他談到了自己青春期時與父親8年沒說話。

  每當大考季,身邊都會有這些高壓下青春期的孩子出現自殺、自殘、出走的例子。青春期叛逆的心理秘密到底是什麼?這種「青春期成長痛」到底有多傷人又有多自傷?家長到底應該怎樣跟青春期孩子相處才得當?

  A

  先生:兒子中考失敗後 五年沒和我說話

  我的工作、家庭,各方面都很不錯。和別人談起時,覺得很有成就感,但唯獨提到兒子,我就會抬不起頭。他很倔,什麼建議都聽不進去。愛人說,這一點恰巧完整地遺傳了我的個性。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兒子,我給予過多的是指責。兒子中考考得一塌糊塗。成績出來後,我又羞又惱,給兒子狠狠地教育了一頓。從那以後,兒子再沒和我說過一句話,一晃就是五年,這期間,我內心十分煎熬,有時也在反思,是不是我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法。

  專家解析:瀋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科王永柏主任分析,兒子天生倔強,一方面是遺傳而來,另一方面也是從家長行為耳濡目染學習來的,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首先家長自己要先有所改變,調整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同時靈活迂迴教育孩子,避免針尖對麥芒,孩子受挫時應對孩子表示支持、鼓勵和理解。家長可以當孩子強大的後盾,幫助其恢復信心,不至於自暴自棄。孩子最希望的是從最親近的人那裡獲得力量,而不是否定。

  女士:高三女兒房門上貼著「請勿打擾」

  女兒今年就要高考了,可是天天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只要我催促她一句,她就和我翻臉、大吵。甚至還偷偷染一頭黃頭髮,買一些特別另類的衣服,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並指責我是更年期,天天嘮叨。我很傷心,我原來乖乖的女兒整個變了樣子。我怕她學習累,想多給她做些好吃的,隨口問一句,「今天想吃什麼」,也會被她頂回來。我想和女兒坐下來好好談談,可剛開口說,女兒就不耐煩:「又開始磨嘰。」後來她乾脆在房門上貼上「請勿打擾」,我氣得沒話說。

  專家解析:王永柏建議,更年期的媽媽愛嘮叨,青春期的女兒正處於逆反階段。一旦發現交流方法無效,馬上調換頻道。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麼。物質上的給予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就是理解,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允許她自我尋找,明知道她犯錯,也得等待她自己醒悟。成長終究是要自己完成的。青春期逆反也是孩子自我力量開始生長的時候,只是這個力量沒有找到順暢的出口。放下說教,安排一些親子活動,等關係好了,再說有用的東西才會更有效。

  C

  學生:我愛上班裡男生

  父母做法令我無地自容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悄悄地對班上的一個男生產生了好感,上課、下課,總會不自覺地留意他。就這樣過了快一年,我鼓起勇氣,給男生寫了兩封信,一封轉交到了他的手裡,一封自己留下。可是還沒等男生回信,我藏在家裡的另一封信就被父母看到了,他們嘲笑我:「作文沒看寫得多好,情書倒是挺會寫。」父母還去學校找了那個男生,告訴他,不允許我早戀。那個男生很生氣,還指責我:「根本不喜歡我。」這讓我無地自容。從那以後,我變得很叛逆,父母什麼建議我也聽不進去。

  專家解析:瀋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科陳爽醫生建議,父母的做法明顯傷害了孩子的感情和尊嚴,極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青春期萌生對異性的好感甚至有性衝動,是正常的生理、心理成長過程,因怕分散精力影響學習就絕對禁止,會導致錯過情感發育期。現在很多理科男不會談戀愛不會建立與異性的親密關係,都是感情發育不良導致的。父母對青春期兩性交往冷嘲熱諷,會形成不健康的兩性關係。理解、接受、允許合理的異性交往,並分享家長自己的成長心理體驗,更利於建立健康的戀愛觀、婚姻觀。

  青春期叛逆

  也是一種自我成長

  王永柏介紹,青春期叛逆是青少年生命周期發展的必經階段。對於家長來說,在這個危險係數相對較高的時期,一定要妥善處理好,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但是家長也不要過度緊張,要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因為該階段是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但是,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比如家長、老師正確教育引導孩子。

  「叛逆」有好也有壞 家長應區別對待

  是否所有的青春期叛逆都屬於正常「成長」?王永柏說,孩子青春期叛逆如果僅僅有些情緒上的反抗和消極行為,並未造成嚴重後果,說服教育能聽,則屬於正常叛逆;相反,如果出現嚴重對立、不服從、甚至影響孩子自身和他人正常學習、生活,觸及道德底線、觸犯法律,則屬於問題叛逆。出現問題叛逆要積極幹預。這裡介紹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1)尊重孩子:家長不要老盯著孩子的弱點,不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

  (2)換位思考: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換位思考。有共鳴後會理解孩子,找出問題癥結。

  (3)忌從學習入題:以免讓孩子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可先從家事入手,情緒穩定後再談正事。

  (4)穩定情緒: 不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不理智的情緒和行為,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

  (5)允許孩子犯錯: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

  (6)以身作則: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此外,陳爽介紹,對於青春期階段有著正常叛逆情緒的孩子,家長還應幫助孩子從多方面予以調整。比如要堅持運動。運動是一種非常好的調節情緒激素分泌水平的方式,同時對培養毅力、忍耐力、思維的靈活性都非常有利;其次要增加具有創造性的活動,培養適合的愛好,確保愛好的發展性,避免一切向分數看齊;第三要鼓勵人際交往。人是群體動物,人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和獲得經驗,家長與外部環境的阻礙會使一些成長過程停滯,延長孩子叛逆的時間,加重孩子叛逆的情緒。

  本版文字由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 王禹哲採寫

相關焦點

  • 姨媽痛到底有多痛,女友來姨媽的時候怎樣關懷才最體貼?
    說到姨媽疼,別說男人了,有的女人可能都不懂,姨媽痛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小編今天就來扒一扒,姨媽疼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只有了解才能理解,那么姨媽疼到底有多疼?小編來分享一下小編的小姐妹的形容。小A:痛到最痛的時候跪在地上發誓,再也不吃冷飲,再也不喝涼水,再也不吃辛辣刺激食物,求求上天不要讓我再疼了。
  • 女人痛經到底有多痛
    痛經真的是非常的痛苦,痛起來真要命,這種疼痛感可能是男人一輩子也理解不了的,甚至還有不少男人覺得痛經都是女人裝出來的。小編只想說,痛經的疼只有痛過的人才能明白。對此很多人對女人痛經有多疼表示很好奇,痛經到底有多疼呢?女人如何緩解痛經呢?女人痛經到底有多疼?
  • 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加上「過來人」對分娩痛的生動描述,孕媽們越來越恐懼。那麼生孩子到底有多疼?有沒有能減輕痛苦的方法呢?今天高半米就來聊聊生孩子的疼痛。雖然疼痛無形,但醫學上可以對疼痛進行科學分級。一種比較權威的測量方法是視覺模擬評分法,也就是VAS法。VAS法把疼痛分成了10個刻度,0分表示沒有疼痛,10分則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
  • 《青春期成長教練》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矛盾
    上一篇文章,我們從家長的視角,剖析青春期孩子的5大反常現象,接下來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看,解析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有多麼的不容易。他們的心理狀態是多麼的矛盾!孩子的這些矛盾的狀態表現在哪些方面?然後我就開始和這個孩子聊天了,你知道一個爸爸媽媽說,一天說不了幾句話的人,我和孩子聊天幾乎沒有低於兩個小時的,有一次我跟一個孩子一起聊了三個多小時,把生命力、心智力和學習力三個部分全部都溝通到了。
  • 少年派:兩個痛點兩場戲,林大為比田珊珊更懂青春期
    少年派:兩個痛點兩場戲,林大為比田老師更懂青春期 文|小樓本文由百家號【小樓追劇】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抄襲追責。它通過四位少年的成長曆程與背後相關的家庭故事相串聯,構架起一幅世情百態分離聚合的凡俗紅塵圖。在這部劇裡,有兩場非常重要的戲,展現了當下社會最具代表的兩個痛點,一是林大為與勸說林妙妙從住校到走讀時談到的「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親子情;二是田珊珊為了把江天昊拉回正軌而上演的「扔手機」師生情。
  • 走進青春期,了解才會愛,剖析青春期孩子的5大反常現象
    由於人類在青春期有這樣的轉變,所以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出現很多反常的現象,會讓很多的家長措手不及,不太適應。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有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他和同齡人的交往開始變多了。特別是十幾歲孩子的家長,他們開始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想和同學一起出去玩,或者想到同學家住兩天。
  • 思念到底有多痛,你能描述出來嗎
    想是一種痛,可是又不能不想,如果有人懂,又何必忍得那麼無助,憋的那麼委屈,誰不想有個肩膀依靠,心如果有人懂,又何必疼的那麼心碎,傷的那麼絕對,心痛的滋味誰能體會,留下的傷痛只有自己慢慢體會。想是一種折磨,是無法控制的折磨。如果有人懂,心就不會那麼痛了。思念的痛是無人能理解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那種痛的感覺。哪怕再痛卻不願放手!
  • 高三沒有寒假,成長有點痛,但值得你堅持下去!
    在這兩年半的時間裡我「掙扎」著成長,對2019年夏季這場高考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現有生活而好奇,而憧憬。不知道「掙扎」這個詞用在這裡是否恰當,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把高考、把學習搞得太悲壯,但此時此刻,我覺得這個詞最符合我的心境,恰如蟲蛹掙扎著破繭成蝶,鳳凰掙扎著浴火重生。
  • 兒童生長痛,到底有多痛?關注這幾個警告症狀
    在臨床上常常遇到很多家長,諮詢這樣問題,孩子腿疼到底什麼原因?兒童腿疼大多數生理性,運動過度雙下肢酸痛,大多數在運動後感覺到疼痛,還有一種是生長痛,極個別為骨腫瘤疾病導致。其實生長痛在兒科門診經常遇到,那到底什麼是生長痛,今天柯大夫與各位家長分享一下有關內容。
  • 痛到窒息的分娩到底有多痛?每個產程的痛都不一樣!
    所以,生娃到底有多痛啊?芽爸解答:分娩的疼痛感僅排在燒傷灼痛之後,排第二位。有人用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形容分娩——就像成年人同時斷掉20根骨頭。你們細品一下,光看著文字是不是就有種無法言喻的疼痛感。媽媽們分娩會經過3個產程。每個產程的疼痛感還不一樣。每個產程都有多痛?
  • 比起身體上的「成長痛」,家長更應該注意,孩子「人生的生長痛」
    兒童生長痛大多是兒童正常成長發育時期所特有的生理現象,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3~12歲的兒童身上。例如,某段時間的孩子因為活動量增大,骨骼生長速度較快,會有膝關節疼痛的生理痛現象的發生。這種疼痛是暫時的,隨著兒童的成長,過段時間便會消失。
  • 女生的痛經到底有多痛?
    那么女生的痛經到底有多痛呢?你知道吃下一肚子圖釘,然後被壓路機碾過去的感覺嗎?你知道被一刀劃開肚子,把腸子拽出來,打個蝴蝶結再塞回去的感覺嗎?你知道剛出門就被閃電劈中,而好不容易爬起來,又被瘋狗咬住,掙脫之後,居然又被卡車撞飛了的感覺嗎?
  •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到底有多痛? 你想像不到!
    你想像不到陳玲玲強調,當帶狀皰疹在醫治時,往往水皰疹會消退吸收、痂皮脫落後或留有輕度色素沉著,但在皰疹病毒侵犯的感覺神經支配區域內還有點麻,或不同程度的疼痛,這就是所謂的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這會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若病後1個月以上者還有上訴症狀,就可以診斷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患者患病時間從剛得的皰疹到後遺症期最多27年的都有。」
  • 細說宮縮到底有多痛?(圖)
    當然也有一些耐受能力較差的產婦因對分娩痛缺乏足夠思想準備,會被意想不到的疼痛打垮,過度地大喊大叫導致體力過度消耗,此時體內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導致血管收縮,子宮血流量下降及子宮收縮不良,最終引起產程延長,甚至胎兒宮內缺氧,造成難產。  導樂建議  適當活動對推進產程是有好處的。
  • 青春期不等於叛逆,家長掌握這些方法,輕鬆與孩子和諧相處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困擾的事情。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在急劇發生變化,他們渴望成年,但是他們的經歷和成熟度卻限制了他們的成長。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們特別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但是如果引導不當,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那麼,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方法有哪些呢?
  • 試管嬰兒的這幾個「痛點」到底有多痛?
    我害怕打針…… 我腿軟…… 臨床上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試管嬰兒的過程究竟有哪些痛點,有多痛呢? 「打促排針,多疼啊!」
  • 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順產應該很痛可是我這麼怕痛的人卻是個健忘的人不到十天時間我已經忘記了生孩子的痛只記得,剛見到他的幸福雖然是第三胎產前我還是忍不住的擔憂當時又覺得好累很想在生孩子的時候一下子休息過去甚至都把自己的後事都做了安排……
  •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怎樣做?
    家中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和萬事興,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條件。那麼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做些如何指導?應該與孩子怎樣溝通?下面將帶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家長溝通方法。青春期的孩子伴隨著生理髮育,他們生理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這些變化讓他們感到新奇,也使他們產生矛盾和困惑。
  • 家長跟青春期孩子相處之道
    現在面臨中考,不知是不是壓力的問題,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現在不光是跟她發脾氣,昨天竟然跟自己的任課老師發起脾氣來[捂臉]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真的是打不能打,罵不能罵。大家都是怎樣跟青春期孩子相處的呢?
  • 拔智齒到底有多痛?
    然後躺在椅子上,打麻藥(會有一丟丟痛),過幾分鐘,漱口,碘伏消毒嘴周邊。然後就開始拔了,我拔的是右邊的上下智齒,一次性拔兩顆,因為麻醉的原因,拔的過程中沒任何感覺,就使勁的時候有點點感覺,但不影響。第一顆拔得很快,兩顆全程下來大概也就20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