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光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升翰旅遊集團董事長柯牧洲接受專訪時分析,臺灣觀光產業到年底約會損失新臺幣3000億元的產值,旅宿業者以雙北地區最艱困,大家都在觀察7月紓困3.0會不會再補助,若沒有繼續補助,臺北市旅館大概會再關3成,大型觀光飯店如萬豪、大倉等也會響應文華東方關閉客房部,造成第二波失業潮。至於中南部、近景區的觀光飯店、民宿,這2、3個月「國旅」(臺灣遊客島內遊)慢慢恢復,住房率都在8成到9成。
臺灣自6月29日起,放寬外籍人士、香港及澳門人士入境,需配合入境後居家檢疫14天及必要檢疫措施。觀光仍禁止,也尚未開放大陸人士入臺。
柯牧洲說,2017年「國旅」的產值約新臺幣4337.4億元,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到現在都還未完整恢復「國旅」,產值應會更低,他看到相關資料有計算,上半年「國旅」產值約新臺幣1000億元,下半年產值約新臺幣2000億元,雖有報復性成長,仍無法回到過往榮景。
柯牧洲為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博士,曾擔任臺北市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現為升漢旅遊集團董事長、臺灣觀光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東森旅行社董事。升漢旅行社已成立44年。
柯牧洲表示,自2月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臺灣的「國民旅遊」停擺直到4月開始慢慢恢復,每個月約減少新臺幣166億元營業額、3個月約減少了新臺幣500億元;而入境旅遊每個月減少新臺幣244億元、5個月下來約損失新臺幣1200億元。從2月到6月臺灣的觀光產業總計損失約新臺幣1700億元,若延續到年底預計損失約新臺幣3000億元。
柯牧洲先是分析臺北市旅宿業者的慘況,大型的國際觀光旅館在3月的住房率只有10.32%,一般旅館為14.23%,過往每個月住房率都在7成到8成。大型飯店其實也很辛苦,除了文華東方已經關閉住房、S Hote去做防疫旅館、大倉久和、W飯店、萬豪等都讓員工輪流去參加培訓課程,因為業者幾乎無法自己支付薪資,儘可能接受臺當局每個月新臺幣1萬元的薪資補貼,再加上讓員工上培訓課程拿新臺幣18960元的補助。
「估計大型觀光飯店業者都會在6月底觀察是否會繼續補助,若不補助,大型觀光飯店如萬豪、大倉等大概很快就會響應文華東方的方式減少開支。」柯牧洲說,晶華則是因為經營理念也是產業看板,所以苦撐不太敢動。30間房間的小型旅館每個月約虧損新臺幣150萬元、100間房的中型旅館每個月約虧新臺幣200萬元到300萬元、300間房的中型旅館則每個月虧新臺幣500萬元到700萬元,大型旅館就更不用說了。
柯牧洲指出,全臺灣的旅宿業者,以雙北的旅宿業者受創最重,因為臺灣人口結構大多在北臺灣,不太可能在雙北旅館住宿,而雙北旅館的客源結構約是85%國際旅客、15%一般旅客,再加上防疫踩線旅遊的九條行程沒有城市旅遊,變成雙北飯店根本沒有商機,即便未來有安心旅遊的個人自由行補助,但北部的人會願意住臺北市區飯店嗎?這是問號。
柯牧洲表示,現在旅宿業者都在觀察7月紓困3.0還會不會繼續補助,若7月至9月沒有補助,以臺北128間飯店(80間國際旅館、48間一般旅館)來看,大概會關閉三成,也將會有第二波的失業潮,因大型旅館及小型旅館固定成本(租金)較大,幾乎沒有能力因應超過6個月以上的營運周轉金,而10月到12月將會進入第三波嚴峻情況,估計會再關閉3成以上。
柯牧洲說,現在旅宿業者都在反映意見,臺當局補助雖有承諾給國際觀光旅館,但有的旅館只能申請紓困貸款,再讓1.2萬家旅館踴躍參加安心旅遊,讓消費者選擇,「政府」的意思是旅宿業者也要自己努力,在「政府」口袋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做到這個程度,未來將變成以國際旅客作為經營比較重比較高的旅館或旅行社,才會考慮給你3.0版的補助。
來源:中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