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脾氣,其實是孩子內心脆弱的表現

2020-08-21 壹父母

| 簡簡周

在我跟很多做了父母的朋友聊天時,常常聽到最高頻的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孩子發脾氣的問題。

很多人都曾跟我吐槽過,隨著孩子年齡一起增長的,除了個子,就是脾氣。在這個問題上,可能你也會有很多共鳴。

比如,你完全不明白,為什麼在你眼裡明明就是雞毛蒜皮一樣的小事,就會莫名地點燃孩子的敏感神經?為什麼孩子就是這麼任性、不懂事、胡攪蠻纏?

有些孩子愛發脾氣的表現是,動不動就暴跳如雷,有些孩子是哭天搶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可能更讓你難以接受的是,只要孩子一發起脾氣來,就會對你、對別人態度惡劣、言辭尖刻,更嚴重點的,還會拳打腳踢。

我有個朋友就曾經因為4歲的兒子在發脾氣時跟她說「我要打死你」這樣的話而感到特別傷心。為了這句話,她整整跟我哭訴了1個多小時。

孩子愛發脾氣,應該還讓你遭遇了很多下不來臺的尷尬時刻?

比如,逛商場的時候,孩子看上了某樣玩具,或是想玩某個遊藝設施,但可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你並不想滿足他的這些要求,他就不分場合地跟你糾纏、哭鬧,周圍投來的異樣目光,讓你臉上火辣辣的,恨不得馬上把孩子的嘴巴給縫起來。

又比如,帶著孩子一起參加朋友們的聚會,看見自己的孩子脾氣又臭又硬,一言不合就朝你怒吼,和其他孩子玩不到一會兒就鬧矛盾,讓你在一眾朋友面前顏面掃地。

一個媽媽跟我說,她已經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跟7歲的女兒相處了,自己常常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能莫名地惹惱她,而且小姑娘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就會尖叫,她特別受不了女兒的尖叫聲。

其實,她最最不能接受的還有一點,就是她覺得自己明明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怎麼孩子就這麼小心眼,這麼地任性不講道理。

孩子的這些「問題」表現,在她眼裡,簡直就是她沒有能力教好自己孩子的佐證。

有太多的父母因為孩子的脾氣問題而感到撓頭了,但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問題的癥結在哪裡,所以常常感到束手無策。

每當孩子惹惱自己的時候,就只能怪在孩子頭上,認為這一切都是孩子的問題,然後再默默地心疼一下自己,怎麼就攤上了這麼一個不讓人省心的娃兒。

其實,很多父母並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言行,因為成年人通常會習慣性地把孩子看作是「另外一個物種」,而沒有把孩子真正當做一個需要去琢磨、去洞察的人。

要學會透過孩子發脾氣的表面行為,準確地翻譯出孩子發脾氣背後真正的語言和信息,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現在,我們需要把孩子,當作是與你的商業談判對手同樣重要的人物,你不僅僅要看到他的言行這個表層,更要看到背後,孩子真實的臺詞是什麼。

比如,孩子在發脾氣咒罵作業題布置得很愚蠢時,他內心真實的表達可能是,「我很沮喪,這些題對我來說有點難」,「我很可能做不到,而且我不想因為這個顯得自己很蠢」。

如果你能洞察到這一點,你最自然的選擇,一定不是去跟孩子講尊重老師、尊重出題人這樣的大道理,也不會惱怒地斥責他出言不遜,而是走近他,幫他一起攻克作業的難題。

再比如,孩子在發脾氣時,有可能會對著你大喊「我討厭你」、「我恨你」。如果你能洞悉到,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對深愛的人的憤怒情緒時,你會很容易原諒他的「口不擇言」。

你不再會因為孩子說出這樣傷人的話,就開始腦補孩子忘恩負義的情節,然後傷心失望透頂,直接把孩子推到你的對立面去。

這個時候,告訴他,我愛你,但我也會對你這樣的行為生氣,才是明智的回應。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不要再草率地歸因為,孩子是在故意找茬,也不要簡單粗暴地認為,孩子就是在犯渾。

你要做的,是真真正正地把孩子發脾氣這件事,解讀為某種信息。注意,是某種信息,而不是某個評價。

孩子的壞脾氣背後,很有可能藏著挫敗感、無力感、自卑感、孤獨感等等各種不良的情緒,憤怒是他內心脆弱的表達。

很多時候,你的方法不管用,其實是因為你沒有解讀出真正有效的信息。

如果你想要真正有效地解決問題,你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讓孩子感到脆弱的東西。

當然,也有例外。如果你總是向孩子的壞脾氣妥協,那麼,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孩子已經掌握了一項能通過控制你,來達到自己目的的技能和武器,那就是發脾氣。

在你找到孩子發脾氣背後真正的信息後,你可以嘗試用遊戲,來幫孩子化解他內心不斷積累起來的負面感受和不良情緒。

比如,如果孩子挫敗感強烈,害怕挑戰,在現實中缺乏自信,就可以讓孩子參與一些競技型的遊戲,並創造機會讓孩子贏,給他在遊戲中體會勝利的感覺,釋放和宣洩挫敗感,並從中獲得力量。

越是真正內心力量感強的孩子,反而越不容易發脾氣,所以,增強孩子內心的力量感和自信,是改善孩子「壞脾氣」問題最根本的辦法。

分享一個我用遊戲方式解決問題的例子。

有一陣子,我女兒跟我說她不想去上跆拳道課了,問她,她只說太累,後來又連著提出不想去。

那幾天放學回家,她總是對著家人張牙舞爪,一副要跟人打架、虛張聲勢的樣子。

仔細問了她,才知道原來是班上一個小男生,經常偷襲她,從後面拿胳膊勒她的脖子,像鎖喉的那種動作。

當時,她的描述聽得我很是心驚,第一反應就是找對方媽媽聊聊。我甚至連簡訊都已經擬好了,轉念間又冷靜了下來。

我問她,平時這個男孩子會不會欺負她?她搖了搖頭,她說他們是好朋友,平時經常一起玩,她只是很不喜歡他勒自己的脖子。顯然,這個危險動作也讓她產生了無力感。

跟女兒聊完,我判斷,這算不上什麼「霸凌」事件,只不過是男孩在跟她玩鬧時缺乏分寸,而女兒又不懂得怎麼拒絕和反抗,其實,也不是反抗不了,更多是缺乏反抗的信心和力量。

我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出面幫她解決,除非問題超出了她的能力範圍。

更何況,這個時候她更需要的,不是我去對人家興師問罪,而是幫她提升力量和勇氣,讓她能夠對自己所不喜歡的行為,表達明確的拒絕和反抗。

所以,我決定先讓她自己去嘗試解決。

我讓她給我模仿那個男孩的動作,然後,在家裡教她該怎麼反摔。剛開始時,她有些沮喪地說,對方是男孩,她摔不動,我就鼓勵她說,沒關係的,我們練一個試試。

像遊戲一樣,我們就開始玩起來了。我扮演那個男孩,假裝從後面去卡她的喉嚨,她來反摔我。

然後,我假意抵抗了一下,就讓她成功地把我摔倒在地。每次得逞,她都哈哈大笑。

那幾天晚上,我們都會反覆玩這個遊戲。

再後來,這個事情就沒有後來了,她又高高興興地去上跆拳道課了。我問她後續,她說,男孩子再也沒有那樣對她了,他們還是好朋友。

我很慶幸,當初沒有一上來,就用最粗暴的方式去介入,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其實,解決問題很簡單,她不過是克服了自己心裡的膽怯和無力,敢於向對方的行為作出反抗了,而且是我和她的模擬遊戲,幫她重新找到了勇氣。

有一次,我帶女兒在街上偶遇了那個男孩,他還特別高興地跟她媽媽介紹說,她是我的好朋友。

遊戲其實還有很多奇效。

造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還有可能是恐懼或是壓力,而遊戲也是幫助孩子宣洩這些負面感受的好辦法。

比如,很多孩子喜歡在家裡玩扮演醫生或是老師的角色,這可不是簡單的模仿,其實是孩子通過在遊戲裡置換角色,把自己從被動的一方,轉化成掌握主動的一方,以宣洩自己緊張和恐懼的情緒。

這是孩子自我療愈的一種本能。

所以,如果孩子在家裡完扮演醫生給你打針,或是扮演老師呵斥你不聽話,你只需要簡單地配合他就可以了。

最後,在利用遊戲幫孩子增強內心力量、紓解情緒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讓遊戲成為孩子挫敗感的另一個來源。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玩遊戲時輸不起,一輸就會大發脾氣,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擔心,孩子比你想像得聰明多了,他完全分得清楚現實和遊戲的差別。

如果現實本身就已經給了孩子很多的挫敗感,那麼,在遊戲中,你其實不再需要繼續給他挫敗了。

你應該要讓他體會贏的感覺,幫他慢慢找回力量感,獲得在現實裡去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的勇氣和信心。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 投稿郵箱 -

love@yifumu.com.cn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那是內心脆弱的表現,趕快解決!不然影響未來成就
    比如有些孩子愛發脾氣的表現是,動不動就暴跳如雷,有些孩子是哭天搶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其實,很多父母並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言行,因為成年人通常會習慣性地把孩子看作是「另外一個物種」,而沒有把孩子真正當做一個需要去琢磨、去洞察的人。要學會透過孩子發脾氣的表面行為,準確地翻譯出孩子發脾氣背後真正的語言和信息,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 心理學:經常發脾氣的人,骨子裡很自卑,內心也很脆弱,有缺陷
    如果你有這樣的愛人,你可能會更苦惱,因為他們經常對你發脾氣,讓你摸不著頭腦,感到很累。但其實,這些經常發脾氣的人,都是有原因的,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並不是他們人品差,也並不是他們脾氣暴躁,而是他們骨子裡很自卑,內心也很脆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們發脾氣,只是希望被眾人關注。
  • 孩子的內心太脆弱?家長如何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還沒說兩句就哭,別人可能給開個玩笑孩子就要發脾氣。有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確實應該顧及孩子的情緒,但是如果事事都要小心處理,也不利於孩子成長。畢竟在家裡父母可以對孩子好言好語,可出了社會就沒有這樣的人繼續遷就了。
  • 被誤解的愛發脾氣的孩子
    這位媽媽講到這,嘆了一口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就怕哪一天控制不住,打斷他的腿……」「為什麼孩子常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許多家長誤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還會把發脾氣和不聽話之間畫上等號......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被我們家長忽略的小秘密......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可能並未察覺的小秘密......孩子發脾氣,其實是在「求救」 其實別說孩子,就算是成人,也會有控制不住發脾氣的時候。一位心理學家也曾表示: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是在向最親的人求助。
  • 愛發脾氣的孩子,需要的是教導而不是責罵
    這位媽媽講到這,嘆了一口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 ……」為什麼孩子常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可能並未察覺的小秘密......孩子發脾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1-2歲寶寶發脾氣的根本原因一般都是「需求未得到及時滿足」。
  • 芭迪熊分享: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
    這位媽媽講到這,嘆了一口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 ……」為什麼孩子常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可能並未察覺的小秘密......
  • 孩子向父母發脾氣,父母應該高興,因為這是被孩子信任的表現
    但實際上孩子對家長發脾氣,家長應該高興才是,因為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是孩子最信任的人,若非如此孩子怎麼會胡亂發脾氣呢?並且孩子發脾氣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內心脆弱,並不是家長所言的無理取鬧,與此同時孩子發脾氣還是一種變相的求助信號,倘若家長只用打罵解決問題,而忽略孩子的求助信號,那麼後果就不堪設想。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背後的小秘密,父母要了解
    ,而是「求救」對於發脾氣這件事,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當我們在發脾氣的時候,內心是不是也是極度委屈,心裡不痛快,想大聲地宣洩負面情緒呢?同理,孩子們在發脾氣時,自然內心也是同樣想法,只不過他們無法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了,只好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發洩。一位心理學家曾表示:當孩子發脾氣時,其實也是他們心裡最脆弱的時候,而這個時候針對誰,就是向那個人求助。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不是被慣壞,是孩子表達的方式,家長朋友注意
    這位媽媽講到這,嘆了一口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 ……」為什麼孩子常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可能並未察覺的小秘密......孩子發脾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 你家的小寶寶愛發脾氣嗎?其實寶寶發脾氣情有可原
    答:很多寶寶從出生後的幾個月起會表現得「脾氣見長」,而且直到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前都會通過發脾氣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現在的寶寶都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爸爸媽媽們幾乎都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 女人無論表現得多堅強,內心也是脆弱的!
    其實這只是他們外表堅強的一個表面的現象而已。女人在工作中,商場上,職場上進行奮鬥的時候,只有把自己包裝的,堅強高冷,讓您一眼看去不可侵犯的樣子,這樣才能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自己事業的發展和追求。其實在我們看來,表面越是堅強的那種女人,其實她的內心是很脆弱的。
  • 孩子衝你發脾氣,這也許是好事
    但如果是愛衝大人發脾氣的小孩,父母就容易認為孩子開始不聽話了,就說前兩天我在回家路上看到這麼一對母子,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孩子一直大喊大叫,我看過去的時候這個孩子的聲音已經變成了哭腔,他衝著他母親吼著,「我不要,說好的今天又要拖,我不要!」這位媽媽顯然被這個孩子的行為所嚇到,她反過來吼了孩子,道:「怎麼說話的?沒大沒小。」伴隨著一個要打孩子的手勢,雖然沒有真的下手,但成功讓孩子沒了聲音。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怎麼辦?
    ……家裡有個愛發脾氣的孩子,讓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如果從心理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愛發脾氣,提示心理需求未被滿足情緒本身並無對錯,而是內在需求滿足程度的信號燈。就像身體健康離不開均衡的營養一樣,心理健康也離不開需求的滿足與平衡。
  • 孩子發脾氣,或許是件好事
    很多家長被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所困擾,其實孩子願意在你面前哭鬧「發脾氣」和孩子「哈哈大笑」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孩子發脾氣,家長正確處理,其實是在培養孩子的情商高。&34;一位心理學家曾表示,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是在向最親的人求助。
  • 孩子內心脆弱怎麼辦?父母學會感同身受,幫助孩子內心更強大
    在孩子剛踏入幼兒園的時候,有些孩子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總是低頭一言不發,跟別人也沒有過多眼神交流,其實這是孩子內心脆弱的表現。若是孩子表現得比較敏感脆弱,那麼他們的思維往往比較懶惰,不太喜歡改變自己,也不太願意接受改變。這類孩子的目標十分模糊,他們對於未來沒有清晰明確的規劃,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導致自己稍微遇到困難就選擇退縮。
  • 孩子對你發脾氣,作為父母,要學會理智對待
    很多家長被孩子發脾氣這件事困擾著,很多人覺得孩子發脾氣,是在無理取鬧,其實孩子發脾氣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誰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無非就是受了委屈,心裡不痛快,想發洩下自己的情緒。所以說,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們不要那上去訓斥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和孩子好好溝通,給孩子正確的指導。為了孩子好,也為了自己能活得舒心,家長們應該理智對待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情。
  • 內心強大的五個星座,從不認輸,不會表現脆弱的一面
    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決定了他們的人生追求也不一樣,有些人一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不想去面對,但是有些人的內心非常強大,他們的好勝心很強,不肯服輸,他們很擅長偽裝,因為不想在別人面前表現出脆弱的一面,一起來看看哪些星座的內心最強大吧。
  • 高情商的父母是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的?
    記得有一位心靈作家說過,一個人發脾氣,其實是內心脆弱的表現,他表面上是在施壓,其實是在求助。孩子也是一樣的,在孩子心裡,媽媽是最愛他們的人,也是可以任由他們「發脾氣」的人,他們每一次發脾氣,其實都是在表達某種負面情緒,當他們無法用語言詳盡的闡述那種負面的感覺時,他們唯一的方法就是發脾氣、哭鬧。
  • 一周後,表裡不一,內心脆弱,表面囂張,愛而不得,總是鬱鬱寡歡
    一周後,表裡不一,內心脆弱,表面囂張,3星座愛而不得,總是鬱鬱寡歡。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他們對於自己的另一半也是有自己想法的,雖然表面上不說,但是內心裡非常作主,他們知道什麼樣的人是對自己有利的,如果對方對自己沒有任何的好處,那麼就根本不會和對方在一起。一周後,表裡不一,內心脆弱,處女座表面囂張,愛而不得,總是鬱鬱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