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剛踏入幼兒園的時候,有些孩子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總是低頭一言不發,跟別人也沒有過多眼神交流,其實這是孩子內心脆弱的表現。
人們比較經常存在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其本質上的區別在於思維上的懶惰性。若是孩子表現得比較敏感脆弱,那麼他們的思維往往比較懶惰,不太喜歡改變自己,也不太願意接受改變。
這類孩子的目標十分模糊,他們對於未來沒有清晰明確的規劃,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導致自己稍微遇到困難就選擇退縮。
孩子之所以比較敏感脆弱是因為他們對於未來的規劃不明,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反而容易出現人云亦云的情況。
比如當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他們看到簡單的題目就會做了,也因此沾沾自喜,但是等到他們遇到稍微難一點的題目,他們就會開始害怕甚至不願意去完成,想要逃避這個題目。
有些孩子在情緒感知上比起其他孩子要來的敏感,因此他們的內心更加脆弱,這是天性使然 。
並且,在剛開始出現這樣情況的時候,父母沒有重視並加以引導,導致孩子心理變得越發敏感,稍微一遇到困難就會開始讓自己產生負面情緒。
正是這三大原因,導致孩子內心逐漸變得脆弱,但父母也不要太過於著急,只要學會感同身受,還是有機會幫孩子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很多性格敏感的人只是源於不自信,他們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但其實這類孩子是有一定的敏銳性,感知事物的能力和內心自發力量,所以他們只是需要父母的一句肯定話語增強他們的自信,讓他們能夠揚帆起航。父母的鼓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讓孩子感受正面的反饋力量,同時還能讓孩子變得不再那麼畏手畏腳,放心大膽去做自己想完成的事情。
很多內心敏感的孩子在家裡是沒有話語權的,也許有些父母習慣了幫孩子解決一切問題幫孩子下一切決定,所以有些孩子就開始認為反正自己說話也是無用功。自然而然等到了孩子開始群居生活,他們也開始學會人云亦云,隨著大眾的想法走,不懂得為自己爭取利益,也不懂得要提出自己的觀點。
所以父母應該從小就開始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在組織家庭活動的時候就讓孩子學會做決定,讓孩子開始懂得獨立思考,從而幫助孩子塑造人格。
要想孩子變得不那麼敏感,不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首先父母要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他們的思想雖然說沒辦法達到父母的思想,但卻也能提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觀點,所以父母看待問題不能太過於片面。
教育本身就是處於對等面的雙方達成某種共同協議的一件事。因此父母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幫助孩子構建完整的精神世界,並且探索孩子美好的未來。
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沒有誰能夠一步登天,所以父母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一點一滴塑造孩子的人格。在遇到孩子出現敏感內向的時候,及時發現並幫助孩子戰勝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