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一輪波及全國的幼兒園「漲價風」令家長備受壓力。(圖文無關)
進入9月,全國不少地方的幼兒園都開園迎接新生,但是令孩子家長無奈的是,今年開學,幼兒園收費開始漲價了,有的幼兒園漲價幅度接近翻番。
生源增多要提高管理費標準、物價上漲要多交夥食費、教師工資提高要增加開支、引進新的教學模式要投入費用……在記者調查中,不少幼兒園負責人都擺出了漲價的理由。
此外,隨著學前教育的不斷市場化,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呈現「貴族化」的趨勢,也導致了幼兒園收費水漲船高。
幼兒園:「漲價風」刮起來
9月1日,全國很多幼兒園都開始招生,即將迎來一批新入園的孩子。
家住鄭州市金水區豐慶佳苑小區的蘇女士帶著剛滿三歲的兒子來到小區附近的一家民辦幼兒園報到,一打聽才知道,暑假前還是550元一個月的託費,已經漲到750元了。這令她有點接受不了,但是幼兒園的老師對她說,這個學期全國的幼兒園都漲價了,鄭州大部分幼兒園也都漲價了,他們也沒辦法。
回到家中,蘇女士上網查了查,發現全國不少媒體都報導了當地幼兒園漲價的新聞。9月1日下午,她再次帶著兒子去幼兒園辦了入園手續。
蘇女士的遭遇很快得到了證實,記者電話採訪了鄭州市多家幼兒園,約90%的受訪幼兒園都表示今年的收費上漲,一般漲價幅度都在100~400元,也有的漲價幅度接近翻番。為數不多的幾家公辦幼兒園則相對平穩,費用變動不是很大。
隨後,記者又致電濮陽、南陽和許昌等地幾家幼兒園負責人,了解到這學期開始,幼兒園的漲價的確是普遍現象,有的地市民辦幼兒園更是出現了集體漲價,雖然漲價幅度不一,但是不少學齡前兒童的家長都對此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
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鄭州市一般的民辦幼兒園的收費每生每月普遍在500元至1000元,少數貴族幼兒園的收費超過了2000元。然而,即便幼兒園收費如何上漲,家長們大多還是選擇交費入園,因為需要入園的兒童太多,一些社區幼兒園的招生人數有限,不交費孩子就將面臨無園可入的情況。記者還發現,不僅是託費上漲,一些幼兒園還設置了親子班和贊助費等入園門檻,每月收費超過千元。
據了解,公辦幼兒園的收費標準由物價部門定價,民辦幼兒園則是根據市場定價。然而,絕大多數的民辦幼兒園,幾乎擁有絕對的定價權,有的甚至沒在物價部門備案,收費標準自己說了算。
園長:物價上漲是主因
在採訪中,不少民辦幼兒園的負責人抱怨說,今年以來物價上漲、各種蔬菜、食品的價格都高得離譜,而且教師工資也在漲,還有校舍租賃費、安保設施費用、教學品牌加盟費、宣傳費等一大堆的費用都在上漲,如果收費不漲的話,根本就運營不下去了,漲價也是無奈。
濮陽市太陽花幼兒園園長李松齡告訴記者,他的幼兒園開辦三年多了,一直運營得還不錯,入園的孩子人數連年增長,但是目前也正在猶豫,今年的收費是否漲價。他簡單算了一筆帳,他的幼兒園現在有7個班,每個班配備3名教師,再加上保育員、後勤、辦公室人員,共24人,按照平均1200元的人員工資,光這塊每年就是35萬。幾乎每學期幼兒園的設備都要改造,玩具更新,圖書室添新書等,全部加起來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他說,其實作為民辦幼兒園來說,他並不想漲價,因為這樣會失去不少生源。但是不漲價也面臨著虧損,辦園的各種投入都在增加,從師資到後勤,今年的投入都超過了預算。他舉例說,去年以前,濮陽市幼兒園新進教師的工資在700元左右,如今這個標準已經招不到人了,最少也得900元,不漲價就只有虧損。
李松齡分析,新學期幼兒園的這輪漲價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因為近年來房產租賃價格和物價上漲的壓力,幼兒園成本翻倍增加,甚至高乎外界的估計,比如場地租金、人員配置、幼兒用品、活動器材等費用都在上漲,除此之外,政府還在今年調高了職工人員的最低工資水準以及限定必須交納的社保、公積金等項目,其中有20%乃至更多是由單位負責的,導致幼兒園的成本上揚,這應該是造成幼兒園漲價的主要因素。
家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在調查中,記者還了解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呈現貴族化的趨勢,高收費、超豪華的幼兒園層出不窮,將孩子入園的標準也無形中抬高了。
8月31日,在鄭州市金水區四月天小區,裝修一新的愛丁堡幼兒園也開始接受學齡前兒童的報名,由小區售樓部改造而成的幼兒園位置優越、配置較高,各種兒童娛樂設施擺在一樓的大廳中,頗引人注意。
「我們接收兩歲以上的孩子,每月的費用原價1700元,現在報名可以優惠到1400多元。」該幼兒園一位負責招生的教師告訴記者。按照這個標準,一個學齡前兒童每年的學費接近兩萬,遠超過大學學費。
面對如此高的收費,還是有不少家長前來諮詢,並有一部分已將孩子送到這個幼兒園進行體驗,準備入園。
家住四月天小區的張女士說,現在家中基本上都是一個孩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選擇一個好的幼兒園會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未來,收費高的背後肯定是優質的環境和教學設施、模式。
一名長期從事幼教管理的人士認為,現在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期望值遠遠超過了幼教的承載能力,再加上現在社會壓力較大,上班一族基本上都沒有時間在家教孩子,將孩子送幼兒園也就成了不二之選。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幼兒園入園壓力猛增。
鄭州一所知名民辦幼兒園的負責人說,目前的學前教育市場已經成為賣方市場,在很多較大的社區幼兒園,雖然收費上漲,但現有容納能力仍無法完全滿足前來報名的適齡兒童需求。供求關係決定市場價格,這是亙古不變的經濟法則。幼兒園漲價主要原因還在於幼兒園的容量不夠滿足市場需求,而且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導致幼兒園資源稀缺,正因如此,價格才會水漲船高。
專家:期待政府來化解矛盾
「幼兒園漲價速度比房價還快」、「幼兒園比上大學還貴」,在採訪中,很多學齡前兒童家長都如此抱怨。幼兒園這陣「漲價風」讓很多家長不堪重負,因此抑制幼兒園漲價的呼聲就越來越高。
那麼,解決幼兒園漲價矛盾的突破口在哪裡?記者為此採訪了一些教育專家。
鄭州金水區小太陽幼兒園園長白立新說,對幼兒園來說,要想不漲價又能維持生存的話,只有把學齡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圍,由政府買單,但目前還很難做到這點。
著名教育研究專家、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健認為,政府在幼兒教育方面的投入太少,而且投入不均衡。政府對幼兒教育投入還不足教育總投入的2%,加上幼兒教育是非義務教育,政府把優質的幼教資源基本上集中在公辦的幼兒園,民辦幼兒園除了對營業稅有免除的「小優惠」外,政府是沒有投入一分錢的,所有私立幼兒園都是自負盈虧。加上競爭激烈,幼兒園的盈利其實並不如外界想像的多。因此,解決漲價問題主要的突破口就在政府身上。除了加大對幼兒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外,還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幫扶幼兒教育事業,更為關鍵的是開放市場準入機制,讓更多收費低廉的慈善機構或公益組織進入幼兒園市場,多辦一些收費低廉的幼兒園,也將有助於降低整體市場的價格,以此來化解家長的後顧之憂。
還有一位教育觀察者撰文提出建議,一是制定幼兒園收費管理辦法,在收費項目、定價形式、收費行為、定價原則、收費退費規定、禁止行為等方面對幼兒園收費進行規範,並由政府監督施行;二是強調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加大政府資金、政策的投入,從而在根本上抑制幼兒園收費不斷上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