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育兒路長漫漫。這一路上母嬰產品眾多,有很多很實用的,確實幫了爸媽們不少忙,但不少產品卻是「坑」,一不小心就掉進去,特別是新手爸媽更難辨別。作為二胎寶媽,我來說說以前我掉進過的「坑」,來幫新手爸媽們升級打怪,陪同寶貝們一起健康成長。
1、吸奶器。
如果不是背奶媽媽,需要把奶抽出來儲存,那麼吸奶器完全沒必要準備,特別是手動吸奶器。我生老大時,奶水特別足,一邊的奶水都有多,另一邊的奶水完全多餘。那時我信了排殘乳的邪,說寶寶喝剩下來的奶會一直留在乳房裡,變成「毒奶」,需要將寶寶一次喝不完的奶水全部抽出來,這樣可以避免乳腺炎,也確保寶寶喝的是新鮮的奶。結果,乳腺炎確實避免了,但奶水卻越吸越多,越來越喝不完,全部抽出來倒掉了,十分折騰人。而且手動吸奶器使用時,不僅累人,還特傷乳頭,吸得特別疼。現在才知道排殘乳其實是催乳師們造出來賺錢的概念。寶寶喝不完的奶水不能全部排出來,否則只會刺激乳房產更多的奶。人體是複雜優秀的產乳器,多餘的奶水在人體內是不會變質為「毒奶」,寶寶隨時喝都是新鮮的,那麼就不需要排殘奶。每次只需用手擠出多餘的一部分,讓乳房不脹痛即可,這樣可以避免乳腺炎,也可以讓產乳量慢慢與寶寶的需求相適應。用手擠奶的方法很簡單,產科護士和產科醫生都會教,也非常好學,操作起來不傷手和乳房。頭胎時我踩過這個坑,二胎就不再踩了,所以沒有吸奶器的圖片可展示。
2、標準口徑奶瓶。
我以前不知道有寬口奶瓶,就買了標準口徑的奶瓶,用起來非常不方便。不僅裝奶粉時容易灑出來,而且奶瓶刷也插不進去,只能用抹布裹筷子去刷,真是勞心勞力。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標準口徑奶瓶還有在生產銷售呢?導致孩他爸在我二胎時又買到標準口徑的奶瓶,幸好是玻璃瓶,不多久就摔破後了,然後再買時,我讓孩他爸一定要買寬口徑奶瓶。
大的就是寬口徑奶瓶的奶嘴,小的是標準口徑奶嘴
3、連體衣。
以前覺得連體衣穿起來好方便,沒有褲腰帶就不會勒小肚子,全身包裹起來又顯得好保暖。但一旦被尿液,便便或奶汁等等弄髒上衣或褲子時,或者增減衣物時,就得全套換下來洗。而小寶寶的屎尿特別多,特別容易弄髒衣物。天氣暖和時,連體衣洗換還好,不過是多洗點衣服,費點水而已。天冷時就太不好了,小寶寶很容易冷到,衣服也不容易幹。現在我給二胎寶寶準備的都是分體式衣服,穿脫也非常方便。可惜有的朋友不知道,還是送了我一套,好想退回去換一套分體的衣服啊。
連體衣
4、兒童電動汽車。
在小區裡面,看到別家的孩子開電動汽車,一路燈光閃耀和音樂飄揚,覺得好炫酷拉風。衝動之下,忍了近千元的價格,我也買了一臺,但買回來用了一次就後悔的不要不要的。這種車子開起來時,發動機聲音特別響,都聽不清車上孩子說話。以前被音樂聲蓋住了轟隆聲,所以沒發現。這種車子特別費電,充電時間長,用起來卻短,我買那車充電8小時才能用3小時。體型又大又重,搬進搬出特麻煩,媽媽一個人一般是搬不動的。如果是電梯房還能忍受,可以慢慢推到電梯口。但樓梯房就完全沒辦法,就是力氣大的爸爸們也不願意搬。所以我家那車沒玩幾次就堆牆角送給蜘蛛了。
兒童電動汽車
5、嬰兒專用指甲剪。
初為父母,什麼好的都想送給小寶寶,這是無可厚非的。有的人還認為一分錢一分貨,貴點的東西總比便宜的要好。但是, 十幾塊錢一把的嬰兒專用指甲剪,和一兩塊錢一把的普通指甲剪功效上完全沒有區別,可能就是外觀上的區別吧。新手爸爸媽媽被嬰兒專用的字眼所蒙蔽,多有入坑的,我就是其中之一啊。所幸的是,指甲剪用起來不費,我大寶時買的那把指甲剪一直用了七八年,現在二寶正好用。其實只要是普通指甲剪,把手處不打滑,就可以讓小寶寶專用了,不必花那冤枉錢到母嬰店買嬰兒專用指甲剪。當然有錢人可以忽略這點。
大寶時買了黃色小雞的嬰兒專用剪,一直用到二寶用
6、新生兒手套也不建議準備。
有的媽媽看到新生兒指甲長,一不小心會抓傷臉。新生兒小手軟軟的,又不敢幫ta剪指甲,就會買手套給套起來。這樣是可以避免抓傷臉,但這樣有潛在的危害。有的手套做工設計不好,有些線頭或布料本身的纖維會纏住小寶寶的手指。如果纏得過緊,手指就可能會因血流不通而壞死。此外,這種手套一般很小,出了月子就戴不了,於價錢方面來說也是不划算的。我兩個寶寶都沒有買過新生兒手套,兩個寶寶也沒有因抓破臉就留下疤痕之類。只要勤快點,多給寶寶剪指甲就可以了。最好等寶寶熟睡時剪指甲,那樣寶寶們手指不會亂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