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舊衣服去了哪裡?一件T恤背後暗藏的千億產業鏈調查!

2020-12-19 財聯社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戚夜雲)訊,美國Gap、西班牙Zara、瑞典HM、日本優衣庫,在市中心繁華街道星羅棋布,進去拎幾件新衣出來是年輕人時尚。但時尚保鮮期很短,一個夏季流轉,這些品相仍然很好的衣物轉身壓箱底,成了要被處理的對象。

支付寶線上回收通道,小區舊衣回收箱,不管是在螞蟻森林為了種一棵樹,還是不收分文捐贈表以愛心,由此成就了一門「地下經濟學」:經過舊衣回收、分揀、出口和二次銷售,這些「舊物」再成新寵,重新穿在非洲、中東、東南亞消費者身上。

這是一條存在已久、完整、分工明確的產業鏈。

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人每年會購買10件左右新衣,其中會有3-5件衣服被丟棄。每年被丟棄的衣服約有5000萬噸,而回收率不到10%。

舊衣回收市場規模巨大,目前還是一片藍海,宛如一座尚未開發的富礦,吸引眾多創業者湧入淘金。

現狀:捐掉衣物70%都被賣掉

非洲東南部的馬拉威,是貧困國家,人口不到2000萬,嚴重依賴國際援助,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走在馬拉威的街頭,你會發現,當地居民「愛」穿中國T恤,上面印有漢字。

馬拉威當地並不流行「中國潮流」,這些衣服很可能來自上海某小區的舊衣回收箱。

三年之前,這是一門隱秘又不為人所察覺的「好生意」。掮客在小區裡投放舊衣回收箱,用戶主動無償捐贈,他們分揀出夏裝,賣到了非洲。

「公眾對舊衣回收誤解很深,就是因為早些年有的企業打著捐贈的幌子回收衣物。」飛螞蟻創始人馬雲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隨著關注度變高以及線上回收平臺加入,舊衣回收近年來相對陽光規範,不僅舊衣回收箱很少出現捐贈字眼,線上回收平臺,甚至會主動標明衣物回收後的處理方式。

比如閒魚,在舊衣回收一級頁面,重點展示衣服回收四大流向:出口轉售、環保再生、山區捐贈、工藝再造。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七成以上舊衣物出口轉售,兩成環保再生,山區捐贈比例僅佔10%。

這條早已成熟的產業鏈已運行多年。

以往的回收多為線下,包括政府公益組織、廢品回收站、回收箱、搖鈴鐺流動回收。近些年來,前端回收逐漸變得網際網路化,誕生了白鯨魚、飛螞蟻、歐燕、鐺鐺一下等頭部大平臺,用戶可在支付寶、閒魚、京東、公眾號線上預約,快遞員免費上門取件。

2019年,飛螞蟻預計全年回收量達5萬噸。「整個市場回收沒有具體統計,至少是百萬噸級別以上。」馬雲說。

這些回收後未經分類的衣物稱為統貨。

統貨的價格差別較大,一般是1500元/噸-3000元/噸,會根據夏裝的質量和比例有不同的定價,回收企業打包賣給後端的分揀工廠,之後流轉到出口工廠,有些出口廠家直接回收統貨。

記者獲取到最新一份報價單顯示,主力夏季統貨出口工廠收購價約在5000元/噸上下。

「廣州、江浙滬因為夏季衣服品質好,統貨市場行情最好。」據馬雲透露:「在夏裝統貨裡面再挑出來特別好的夏裝出口,可以賣到8000元-12000元/噸不等。」 不過,行情變化也很快,最近的價格就在往下浮動。

一般來說,一個工廠出口一個大櫃,會有27噸的貨物,頭部出口工廠一個月會有40-50個大櫃,多數出口工廠穩定在10-15個。

從非洲港口卸貨後,這些衣服流轉到當地二手服裝交易市場,在肯亞通常被稱為「mitumba」,在奈及利亞,稱為「kafa ulaya」,莫三比克,則是「roupa da calamidade」。

市場:全球1/3舊衣銷往非洲

非洲是全球二手服裝消費主力。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聯合國官網獲得的貿易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二手服裝總進口量達41億美元。其中非洲市場,消化了13億美元。這意味著全球二手服裝1/3以上,最終進口到了非洲。

美國、英國、德國和韓國,趕了早場。中國商人在近十多年才大舉參與。十幾年前在馬拉威,中國人屈指可數,如今當地已經有好幾千名經商的中國人。

Jason,從事出口生意。2016年剛入行時,Jason辦理了肯亞、馬拉威等多個非洲國家的籤證,希望直接從當地市場摸清產業鏈,開拓客戶。

「我去的都是首都城市,灰濛濛的沒有高樓,感覺非常貧窮。」Jason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說,由於沒有領路人,他到當地都是叫一輛計程車拉到二手服裝市場。「結果找到的批發商,都是中國人,尤其是江蘇南通人,他們對我們有所防備,不願意透露更多信息。」

(Jason到訪的馬拉威二手服裝市場)

Jason考察了三個月回國。事實上,非洲的客戶很多都飛到中國尤其是廣東一帶洽談生意。

2018年,中國出口2.8億美元二手服裝。記者粗略統計流向前20名國家,中國二手服裝,70%以上銷往了非洲市場。

熱銷國前10名中,8名為非洲國家,中國人的二手衣服,多數進入了肯亞、安哥拉、奈及利亞和坦尚尼亞當地市場。

隨著貿易往來的緊密,非洲市場對舊衣服的標準也越來越高。Jason將品質優良的A貨賣給非洲,B貨(工廠垃圾)瞄準中東以及巴基斯坦。

Jason也曾來到巴基斯坦拜訪客戶,巴基斯坦人在非洲的貿易能力很強,他們從中國進口衣服,部分冬裝會消化在國內,大部分衣服流轉到坦尚尼亞、剛果和奈及利亞。

機遇:創業者眼裡的朝陽

中國舊衣服回收鏈條是什麼?

2015年,仍處在早期發展的知乎有一篇熱門回答被收錄到知乎日報,獲得了11000個贊同,評論892條。一位用戶通過對舊衣回收產業鏈的介紹,掀起了一場關於舊衣市場巨大的討論量。

不少用戶受到啟迪,準備去舊衣市場淘金。

Jason和飛螞蟻馬雲、王維(化名)都是受啟迪者。「最初以為舊衣回收是朝陽行業,就是因為不顯眼,市場大,知道的人少,所以是想做早期的第一桶金。」

王維瞄準的是尚未如上海、廣州這樣已經成熟的內陸城市。他下定決心從最底層做起,但進入後發現,「各小區、高校、廢品站,甚至連收拾垃圾的阿姨都有對接收衣服的人,而且別人出價都很高,我都不知道他們怎麼賺的錢。」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經過多年的跑馬圈地,線下回收市場早已被蠶食一空。馬雲創業早期也是同樣的在線下尋求突破,最終成本太高,盈利模式沒跑通,團隊經歷一次解散。

2016年第二次入局的馬雲,換了一種模式。因投放上海本地某公眾號一篇十萬+文章,短期內為飛螞蟻帶來巨大流量,飛螞蟻由此轉為線上回收,成為第一家上門回收的企業。

「線上回收沒有門檻,2017年就湧出了20多家跟我們類似的企業。」馬雲強調,線上回收物流成本較高,但是飛螞蟻擅長新媒體營銷,用戶單量貨源趨於穩定,物流成本攤薄,有了一定的盈利空間。

後來,飛螞蟻與閒魚、支付寶多方合作,規模逐漸擴大。

物流成本是一道坎,王維沒有跨過去。因為規模不大,王維現在重新找了份工作,將二手衣物回收當成了副業。

舊衣回收的創業者不斷增加。

根據天眼查提供數據顯示,從事舊衣行業的企業數量從2016年總共262家,增長到2017年總量359家,2018年總量569家,2019年11月達到830家,新增261家。

白鯨魚的創始人方曉東向《科創板日報》記者算過一筆帳,「如果是10人團隊,則盈利點是每天至少保證有300個預約訂單,否則就會虧損。如果團隊有15人,那就需要500單。現在保持萬單級別的只有三家:白鯨魚、飛螞蟻和閒魚。」

「物流成本逐年提高,線上回收的成本水漲船高。」馬雲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他們線上業務維持薄利,「舊衣回收屬於大件逆向物流,平均每單收回來13公斤。每公斤物流成本在1.8元,我們的利潤空間只有0.6元左右。我們每月達到100噸才能收支平衡。」

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空間,馬雲目前的計劃是打通前後端的產業鏈,出口生意也由自己公司把持。但馬雲不想做後端分揀和再生,因為80%分揀工廠都只能維持經營。

出口的生意更難做。「全國二手衣物出口工廠400多家,真正意義上達到百萬級別的盈利只有二三十家。」方曉東說。

動蕩:藍海,也意味著草莽

二手服裝行業是藍海,是朝陽,這是2016年時馬雲、Jason和王維,對二手服裝行業的一致預判。但在市場摸打滾爬7年的老兵方曉東看來,二手服裝卻正陷入寒冬。

「舊衣黃金出口期是2006-2013年,2013年登陸QQ,都會跳出廣告小彈窗。在那年進入二手服裝企業就跟蒼蠅一樣很多,2015年也有個小高潮。自那年始,國內競爭開始白熱化,整個行業走下坡路,後來頂不住的工廠開始陸續倒閉。」

這行業黃金時代誕生的億萬身家的人,產業也從巔峰走向萎縮。

「當年最鼎盛的時期,上海有位大人物佔據中國舊衣服行業半壁江山,現在收縮得只有1-2個工廠,規模大不如前。」另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歷數行業曾經風雲人物。

盈利難的主要是因為二手服裝市場混亂。「二手衣服不像家電手機有品牌型號,它是非標準品類產品,國內品質不好把控,市場中流轉的衣服往往參雜著不滿足出口的垃圾。」

垃圾,就是行業人士裡口中的B貨。因為畸形的市場,行業利潤「被打得非常厲害」。

「以前中國人做的還很少,2000元的夏裝收回來可以賣10000元,現在5000元收回,9000元賣出,雖然有4000元利潤,但是根據國外訂單剔除B貨,加上高昂的人工成本、廠房、水電、稅收、報關費用等等,做出一噸合格的出口夏裝,成本已經到8000元左右,利潤空間很小。」他表示:「因為貨源不好解決,如果採購一次垃圾比例50%的話,半年白幹了」。

「國外競爭也加劇。據悉國內知名的普聯環境,今年的國內外工廠也萎縮了很多。巴基斯坦人一直是當地重要的市場領導者之一,與中國廠商競爭激烈。」上述人士說道。

他感嘆,這一行「開開關關停走走太普遍了」。

「去年到今年是線上回收模式爆發的一年,品質和價格、出口量都有一定的上升,但是行業目前還沒有渡過寒冬。」方曉東說:「但我非常肯定的說市場還在藍海階段。因為不管線上回收也好,線下回收也好,這些回收的全部加起來,沒有達到市場需求量的5%。」

在全球出口量上,中國二手服裝的出口價值總量也遠不及美國、英國、德國以及韓國。美國2018年二手衣服出口總值高達6.7億美元。

變數:非洲市場的收縮

非洲市場,本身紅利正在消失。

美國經濟學家Pietra Rivoli教授早在十幾年前,就在其著作《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提及了非洲當地政府對二手服裝產業的複雜情感。

因擔憂對當地紡織業形成衝擊,十幾年來,非洲多國長期面臨是否提高二手服裝貿易壁壘的問題。

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因為,「縱觀歷史,人們發現,不管是美國、中國,還是日本等其他國家,都是依靠紡織加工業走上工業化道路的」。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非洲國家頒布對二手服裝的禁令卻難以嚴格執行。「人們一旦嘗試過,既便宜又時尚的衣服之後,那麼禁止二手服裝貿易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它只會讓更多的人們想辦法繞過壁壘。」

近五年,奈及利亞曾將二手衣服列為絕對禁止的進口商品,東非共同體成員國坦尚尼亞、盧安達和烏幹達三國宣布,決定從2017年至2019年間逐步停止進口二手服裝,同時實施新的稅收政策以扶助本土紡織業。

經歷2014-2017年壓制之後,除盧安達小幅波動外,其他國家2018年二手服裝進口量暴漲。

今年,奈及利亞中央銀行3月5日公布了紡織品進口結匯禁令,禁止所有紡織品和其他服裝材料進口商申請結購外匯。「這的確對我們出口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並不大。」馬雲說。

除了非洲,如今東南亞柬埔寨、馬來西亞等都是中國二手衣物的重要市場。

但隨著政策風險提升,二手服裝出口,成了可預見的夕陽產業。這是業內人士差不多一致的觀點。在紅利消失前,飛螞蟻試圖分一杯羹,布局出口工廠業務。

「出口資產太重,會佔用大量資金,而且後期不好收縮。」方曉東表示,非洲法制相對不完善,導致一個利潤黑洞:「你出口了一個價值27萬元的貨櫃到非洲。一般是採購商付尾款,然後拿到提貨單再提貨,但是非洲卻可以直接提走貨物,不少公司在出口這個環節上虧了不少錢。 」

處境:不被資本市場看好?

回收二手衣物,真是一門好生意?

從入局者看,阿里系的支付寶和閒魚都對接了線上回收窗口,京東、轉轉紛紛布局相關業務。包括行業裡傳統回收企業普聯也將產業鏈延展至前端,推出回收平臺。網際網路巨頭對此表達了巨大的合作熱情,但沒有投資相關企業的意願。

白鯨魚、飛螞蟻以及Jason經營的工廠都沒有獲得融資。馬雲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不到三年的時間,他們接觸到至少50投資機構,但均沒有投資意向。他們的盈利模式在於,二手衣物的強需求,為旗下平臺公眾號獲得流量,通過廣告以及農副產品電商獲得較高利潤。目前,飛螞蟻已經擁有200萬的粉絲。

小黃狗曾因拿下10.5億融資備受矚目,今年三月還和京東有公益合作,但好景不長,數月後破產清算。小黃狗公司的董事長唐軍為P2P平臺團貸網實際控制人,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網際網路公司的進入,不是真想把二手服裝行業做起來。他們看中的是用戶處理二手衣物的強需求。閒魚曾公布一組數據,2018年3月,閒魚開展舊衣回收計劃,到該年底共計8438噸,約4000萬件衣物。

「網際網路公司訴求都是基於流量,閒魚、京東、轉轉,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拉動他們的數據。畢竟像利潤高的手機回收,需求頻次非常低,所以他們希望通過更高頻的二手衣物交易去提高數據。」

方曉東強調,公益和環保理念是網際網路公司非常關注的點。

做公益,也是「曲線救國」。

「一方面,我們走訪過國內很多地方,每個月都會去山區。發現他們並不是解決不了保暖問題,而是要提高品質。我們思路是把舊衣服進行變現,然後通過其他方式去捐贈,比如說採購新的衣服,文具等。」另一方面,方曉東表示,他們捐贈衣服有七成是全新,之所以依舊堅持捐衣物,也是因為基於捐贈的用戶等多方面需求。

在白鯨魚公開了所有公益活動的細節,除了行走貧困地區的圖片之外,公開了捐款數量、金額等等。目前白鯨魚捐贈物資39368kg,捐贈款項達63152元。

「事實上很多東西並不盡如人意,企業做大了確實有資本有能力回饋一些社會,但絕大部分都是打著公益環保之類的口號免費收衣。」王維說道。

捐贈向公益宣傳點的變化,同樣引起公益人士不滿。

一位公益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雖說回收二手服裝與做公益不矛盾,貧困地區缺衣物,更缺其他物資,「但回收企業不能打著做公益的旗號」,他認為,企業公益行為並不公開透明,無法監督。

他認為,回收衣物是環保需求,不是捐贈需求。」

衣服是人造纖維,不可被降解。所以,「舊衣服最終是城市固體廢棄物,如果不回收,必將汙染環境。」

據了解,全球消費者每年會購買800億件新服裝,消費總額達1.2萬億美元,每年約有85%的服裝會被送往垃圾填埋場。

出路:二手服裝能否回到市場流通?

設計師Priya Ahluwalia的家鄉在非洲奈及利亞,因為從小二手服裝耳濡目染,她把廢料變回服裝的想法踐行到自己的設計中,並以此捧走了去年度H&M設計金獎。

HM曾因焚燒了60噸的滯銷衣物,深陷環境汙染品牌危機,近幾年,HM熱衷於樹立環保可持續的形象,推出了舊衣回收計劃,以及多項環保計劃。

Priya Ahluwalia與HM的契合,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全球二手服裝貿易的因果循環。一名從業者表示,HM在中國實行的舊衣回收計劃,最終也同飛螞蟻、白鯨魚線上回收來的衣物一樣,流向了非洲市場。

關於產業鏈的出路,一方面,為了迎合國家垃圾分類,Jason、飛螞蟻以及白鯨魚都在大力發展智能回收箱,並滲透到龐大的線下回收市場。另一方面,在業務展望上,他們更傾向打通產業鏈,讓二手衣服重新在市場流通,以提高利潤空間。

今年H&M旗下&Other Stories品牌瑞典本土市場為試點,出售二手服裝。其合作並投資的二手電商品牌Spellp,在10月末HM收購。HM稱,二手服裝是時尚行業增長最快的業務領域之一。

據美國網上商城thredup和零售分析公司GlobalData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二手服裝市場規模是240億美元,快時尚市場規模是350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美國的二手時裝市場將飆升至640億美元,而快時尚會達到440億美元。號稱美國最大的二手電商thredUp Inc也完成了1.75億美元融資。歐洲二手衣物交易平臺Vinted宣布融資1.28億歐元。

國內近幾年來也湧現多家二手電商品牌,但心上、只二、Plum等均聚焦中高端奢飾品。KoGi是為數不多聚焦平價服裝的電商平臺。但是該平臺模式是C2B2C,更像是閒魚細分領域的mini版,因為平臺僅是信息服務提供商,不參與交易。

業內人士透露,早些年,國家命令禁止洋垃圾進口以及市場上流通,二手服裝交易等同一道紅線,二手服裝從業者並不敢觸碰。

「國外工業化時間比較久,回收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我們國家缺乏相應的標準,包括從流程和上下遊產業鏈,以及生態的完備程度來說,我國二手服裝沒有達到行業能夠快速發展階段。」上海財經大學電商研究員崔麗麗說。

不過,上述公益人士透露,我國也在積極推進二手服裝允許銷售的政策及相關標準。「我相信,隨著政策的落地,我國國內二手服裝將會迎來較大的發展,也是未來的方向。」

相關焦點

  • 你的舊衣服去了哪裡?一件T恤背後暗藏的千億產業鏈調查
    無論是在肯亞、安哥拉、奈及利亞還是坦尚尼亞、烏幹達,你都可以發現穿著中國T恤的當地居民,而這些衣服很可能上個月才出現在北上廣的舊衣回收箱裡。「500CFA(約6元人民幣)一條褲子「、」300CFA(約3.5元人民幣)一件T恤衫「,和一瓶水差不多價格的便宜二手衣服堆成小山,在非洲的二手市場上隨處可見。哪怕是過年換新衣,他們也會傾向於去當地的二手市場逛逛。
  • 公益:捐贈的舊衣服去哪裡了
    在對方收下並表示感謝之後,他不禁好奇:「這些衣服最後會去哪裡?怎麼處理?」默然提出的問題也是大多數捐贈舊衣的普通人的困惑。 12月7日,壹基金、阿里巴巴公益、菜鳥裹裹聯合國內20多家公益組織和企業共同發起了「一JIAN公益聯盟」,希望以引進「網際網路+」和跨界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回收舊衣中信息不透明、管理不規範的問題。
  • 我們丟棄的舊衣服最終去了哪裡
    筆者通過某國內知名搜尋引擎搜索了「舊衣服」這個關鍵詞,得出的結果不外乎兩種,一種是關於募捐舊衣服送到偏遠山區或者災區,另一種則是關於舊衣物批發的,也就是說舊衣回收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未分類打包的舊衣服那麼,這些收購來的舊衣物最終流向哪裡了呢。筆者認為流向兩個市場,首先是國內市場,其次是非洲等不發達國家。
  • 河南人,你捐的衣服去哪了?揭秘舊衣回收灰色產業鏈
    再結合此前網上報導過的情況,杜先生不禁懷疑,到底是誰打著「公益」「愛心」的名義在背後回收?大家捐贈的舊衣物最終又流向了哪裡?根據杜先生反映的情況,記者隨即按照各小區舊衣回收箱上公布的「愛心電話」,一一打過去並實地了解發現:諮詢電話無人接聽,辦公地點找不到人。
  • 舊衣回收蘊藏大商機,你的舊衣服去哪裡了?
    您家的舊衣服都是怎麼處理的呢?統計顯示:在我國,每年被丟棄的衣服大約有5000萬噸,回收率卻不到10%。而絕大部分的廢舊衣物都是和普通垃圾一起,被填埋或者被焚燒了。@檸檬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從「衣服不夠穿」逐漸轉變到了「衣服穿不完」的階段。每到換季,我都能整理出一批閒置衣物。
  • 舊衣服回收賺錢的背後,善宜家出口到非洲的舊衣服為什麼賺錢?
    在農村,衣服的一般壽命為3—4年,甚至許多中老年人,舊了也捨不得丟掉,穿個七年八年也是常有的事。但在城市,衣服的壽命縮短為1-2年,對於年輕的90後、00後來說,穿著時間甚至更短。但許多舊衣服要麼被丟棄,要麼堆在了衣櫃深處。
  • 回收的舊衣物去哪了?利潤可觀,背後是一條龐大的產業鏈!
    原標題:回收的舊衣物去哪了?利潤可觀,背後是一條龐大的產業鏈!   你知道舊衣物回收箱裡的舊衣物都去哪兒了嗎?記者調查發現,舊衣物回收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舊衣物出口是整個產業鏈中利潤最豐厚的一環。
  • 你的舊衣服都去哪兒了 廢舊紡織品回收將催生千億級產業
    你的舊衣服去哪兒了廢舊紡織品回收將催生千億級產業「有一天我打開衣櫃,猛然發現
  • 你捐的衣服竟被拿去牟利 揭秘舊衣回收灰色產業鏈
    你捐的衣服竟被他們拿去牟利!揭秘舊衣回收灰色產業鏈) 現在不少小區都有這樣的「舊衣回收箱」,寫著「公益「、「慈善」、「愛心」等字樣。
  • 回收的舊衣物去哪了 利潤可觀,背後是一條龐大的產業鏈
    你知道舊衣物回收箱裡的舊衣物都去哪兒了嗎?記者調查發現,舊衣物回收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舊衣物出口是整個產業鏈中利潤最豐厚的一環。全省2.3萬多個回收箱每年回收30萬噸衣物近幾年,在全國推廣垃圾分類的背景下,各種舊衣物回收箱出現在城市的街頭、小區。你可曾想過,被回收車拉走的舊衣物去哪兒了?
  • 台州夜市上的舊衣服賣得紅火 10元一件你敢穿嗎?
    「你看人圍著多的就是了。」……一路打聽舊衣服攤點,那些銷售新衣服的賣主,在介紹時言辭中表露出對舊衣服買賣的羨慕。很快地,在靠近夜市東頭的左側攤位,就放著幾排衣架,掛的全部是舊衣服,主要是夾克衫、牛仔褲和運動服,衣架上方上面貼著小牌:每件10元。湊近看,還有些是20元一件,但都是舊衣服。「這件挺合適的,又便宜。」
  • 你捐的舊衣服,最後都去哪兒了?
    捐贈不是處理舊衣服的唯一辦法01在中國,一件衣服和它的主人相處的時間還算比較長,大部分都在1~3年[3][8]。畢竟我們剛剛脫離物資匱乏的時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箴言。雷鋒:「新三年舊三年, 縫縫補補又三年」。
  • 我們捐贈在「愛心衣物箱」的舊衣服,是運往哪裡的,給誰穿的?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了,基本都不愁吃穿,偶爾還有些閒錢去逛街買新衣服。雖然我們有新衣服可以穿,可舊衣服卻不知道如何處置,在之前的農村地區,還有收破爛的人,可如今這個特殊群體也已經銷聲匿跡了,就這樣人們的舊衣服就不知道該如何處置了。
  • 可怕 一件舊衣服影響了一個人的性格 你還敢給你的孩子穿舊衣服嗎
    陳子墨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我認同這句話。我覺得衣服可以少而精緻,買少量的,花不了多少錢。但是你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雖然省了一點錢,但會讓有些孩子感到自卑,甚至讓他有性格缺陷,當然有些心理素質強大的另當別論。很不幸,我是心裡素質特別差,而且很在乎別人怎麼看我的這種人。
  • 孩子喜歡穿大人鞋子和衣服?背後暗藏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這些解釋都很有道理,那他背後有沒有藏著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呢?經過查閱資料發現,孩子喜歡穿大人鞋子、喜歡穿大人衣服的時候,是孩子的認知能力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父母們要注意關注了。孩子喜歡穿大人鞋子、大人衣服背後暗藏的心理學知識孩子的認知發展是有不同的階段的,為什麼1歲左右的時候還沒有穿大人鞋子的愛好,到1歲半甚至到2歲才發展起這個愛好,就是跟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有關係。
  • 你捐的舊衣服最後去哪兒了?
    當把舊衣物放進回收箱後,你知道你捐的衣服去了哪裡嗎?它的使用率怎麼樣?近日,記者走訪了巡津街、慶豐街、新聞路、官渡區日新路的部分小區了解到,多個小區存在非工作人員拿走舊衣服的情況。同時,舊衣回收箱破爛、不衛生的情況也有發生。
  • 時代更迭的時候,舊衣服都去了哪裡?
    本文只是在這個基礎上討論一下舊衣服們的歸宿……節約用布,拆舊翻新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舊衣服一般是捐助或回收。現在的環保回收項目其實是做得挺好的,比如寧波的住宅區裡都會有舊衣回收的箱子,有的還是智能的,投進去直接稱重後算成資源幣,然後你就可以拿來兌換一些商品了。△ 寧波住宅區公示的舊衣物收集處理流程但是對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來說,舊衣服還有更為直接用處,就是把它拆回變成布料,然後做成新衣服。
  • 你捐的舊衣服,成了非洲人的時尚風向標?
    事實上,當你走進非洲街頭,不論肯亞、奈及利亞還是坦尚尼亞,都能隨處可見中國的二手T恤。這些衣服,可能來自於你家樓下的舊衣回收箱,可能是你2塊錢一件賣給走街串巷小販的舊衣服。就在大約二三十年前,非洲人民還只能硬著頭皮,用為數不多的錢,買當地生產的「昂貴」衣服。
  • 一件舊衣服的回收之路 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如何建成
    一件舊衣服的回收之路 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如何建成 2017-04-26 10:22:55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今年,烏魯木齊市民邱淑芳不用再為家裡一大堆舊衣服煩惱了
  • 高考「滿分作文」上市,背後暗藏「產業鏈」
    你有沒有發現,每年高考一結束,沒多久「滿分作文」就上市了,給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出版社好快啊,殊不知,這背後是我們難以想像的「產業鏈」。高考狀元有很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多還是被人們忘記了,而高考滿分作文卻久久難以忘懷,不管是辭藻華麗,還是鏗鏘有力,滿分作文看上去比高考狀元更有含金量。但是,滿分作文被很多人認為是造假,卻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