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節課,盧老師以「我們還能吃多久的海鮮」為題,將高大上的環保話題轉化成了實際問題,與孩子們探討了維護海洋生態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本節課盧老師圍繞著馴化這一話題展開,與孩子們討論人類生活中被馴化的動物們以及它們是怎麼被馴化的。
課程一開始,盧老師詢問了孩子們家中飼養的寵物種類,大部分都以貓狗為主,盧老師提問:「為什麼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孩子們認為可能是由於狗忠誠的性格,能與人類親近生活。還有孩子提出是因為人類馴化狗的時間較長,甚至經過人工育種後,性格較為溫順的狗被留了下來。
盧老師分享了一個科學事實,人類馴化狗的歷史已有上萬年,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這些牲畜和作物,只是我們人類當初嘗試馴化的物種中的一部分。
1959年,前蘇聯遺傳學家德米特裡·貝爾耶夫決定試驗選擇性繁育是如何改變動物的。研究的重點集中在特定行為上。
德米特裡和他的團隊從每一代銀狐中選取最溫馴的一部分進行集中繁育後發現,溫馴的特性在狐群中傳播得很快。
經過6代具有高度選擇性的繁育後,有2%的銀狐已經變得非常溫馴;10代以後,這一比例上升到了18%;經過30代後達到50% ;到2006年則幾乎為100%。
被馴化的狐狸會搖尾巴; 會嗚嗚叫以引人注意; 還會嗅、舔主人;會注意人的手勢和目光方向。
聽完了銀狐的馴化故事,盧老師與孩子們分享了關於狗的馴化故事,其中設有兩處虛構情節,等待孩子們來發現。
1.29萬年前,北美長毛猛獁象、劍齒虎、駱駝和樹獺、美洲獅突然滅絕, 此後地球經歷了一個長達1300年的氣候強變冷的「春寒期」,即新仙女木期。
那個時期的冬天寒冷又漫長,有一支以狩獵猛獁象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部落卻沒有等來他們的食物。
在這幾個寒冷的月份裡,白晝太短,人們幾乎沒有足夠的時間狩獵、縫補帳篷和砍柴。室外氣溫一直都在冰點以下。
晚冬時節,日子總是難熬。夏日貯存的漿果乾總有吃完的時候,之後的一日三餐,都只能以肉食充飢。當然,主要吃的都是馴鹿肉,偶爾也會有點馬肉或兔肉調劑。
那天早上,獵人們獵殺馴鹿之後,將它帶回了營地。一回來,他們立即剖開它的腹部,吃掉其尚有餘溫的肝臟,再喝掉它的血。五個家庭分掉其餘的鹿肉,帶回各自的帳篷。
又用了一餐主要是肉食的飯後,幾家人開始安頓準備過夜。他們給孩子們蓋上好幾層鹿皮。每家最後一位入睡的成年人會給爐中添滿柴火。這些柴火只夠燒一兩個小時,然後,帳篷裡的溫度會下降到幾乎與室外一樣。
從針葉林的婆娑樹影中,群狼悄無聲息地潛行而出,接近營地。它們迅速幹掉了馴鹿殘骸,然後在帳篷和中間的火爐四周逡巡,搜尋其他殘渣,最後又消失在樹林之中。
對於群狼在部落附近活動,獵人們早已習以為常。這些狼,至少其中一部分,好像被獵人們所吸引,有時甚至也加入人們的狩獵行動當中,從被殺的獵物中分一杯羹。
僅僅過了幾代人的時間,那些最友好的狼已經開始對人搖尾巴了,它們已經變成了狗。
留在部落中的狗迅速成為我們人類非常得力的一個助手。在之後的狩獵過程中,狗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得人類不得不有的時候會依賴於狗的貢獻.
孩子們在對比了銀狐的故事後,認為人類馴化另一個物種的時間應該是很漫長的,不應該只有故事中所說的幾代,是非常不合理的。
事實上在這個故事中,盧老師虛構了兩處情節。
一是故事發生的季節。事實上狗到底是在什麼時間被馴化,我們仍不清楚。二是馴化地點,是始於一個明確的區域然後再向外擴散,還是各個地區相繼出現馴化狗的情況,我們也沒搞清楚。
聽完狗的馴化故事,盧老師要求孩子們思考「人類已經馴化貓了嗎?」
有孩子認為結合自己的觀察,提出觀點,人類事實上是沒有馴化貓的,只是將貓圈養在家中而已。
有的孩子認為人類馴化貓可能是因為貓能提供某種功能例如抓鼠,但到後來貓被當成了一種娛樂,僅僅是因為貓的可愛、好玩而飼養。也有孩子家中飼養了貓咪,根據養貓經驗給出結論,貓還是很親人的。
課程的結尾,盧老師也給孩子們留了一道思考題,「為什麼人類喜歡貓?」期待孩子們的精彩解答!
「少年大師班第二季」在食物充裕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跟孩子解釋糧食的寶貴?
「少年大師班第二季」桁架結構大挑戰:在探索中學會提問
「少年大師班第二季」抽象概念與現實生活結合,帶你了解結構工程的秘密
「少年大師班第二季」撲克牌塔挑戰賽:揭開建築與結構的真相
「少年大師班第二季」感受結構的力量——棉花糖塔大戰
「少年大師班第二季」比起冰冷的知識,我們更要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要學習
本課程由德稻教育青少年兒童素質教育品牌國子郡提供,打造學校、家庭之外的第三成長空間,重新設計學習體驗,以PBL項目制教學預演未來真實生活,培養堅毅、果敢、放眼未來的心智,讓課外的社區生活伴隨孩子在喜悅中成長。
作為行業領先的創新教育內容與綜合服務提供者,德稻教育整合全球創新資源,致力於幫助中小學一線教師從構建STEAM+R知識體系到具體教學應用形成完整的理論及實踐體驗,為教育從業者及廣大家長和小朋友提供一站式STEAM+R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解決方案。其中包括為教師提供清晰的STEAM+R課程實施建議,指導教師設計和組織項目制教學活動,分享課程實踐經驗,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