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量子位(QbitAI),作者邊策、楊淨、發自、凹非寺
中國最受關注的大學和「專業」?
中科大少年班,一定是繞不過去的一個。
就在新生開學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方也公布了2020年中科大少年班錄取名單。
今年共有48名學生被錄取,其中女10名、男38名,分別來自13個省市。
中科大官方稱,本屆的招生對象需符合:2004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高二(含)以下學生。
換而言之,光年齡維度來看,入選者大概在16歲左右。
當然,「年齡」是中科大少年班的標籤,但也是其自1978年創辦以來,一直在讚譽和爭議的地方。
雖然這種培育方式被批評為「揠苗助長」,但不可否認的是,這40多年來已經培養了無數頂級人才。他們在產業界、學術界大放異彩。
比如,24歲就發表了4篇Nature的曹原、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張亞勤、百度聯合創始人馬東敏等等。
而且從公開信息來看,這屆少年班裡,並非只是智商卓絕、應試學習能力很強的天才。
在這份名單裡,坐陣主場的安徽不是錄取人數最多的省份,反而是浙江以12人位居第一,安徽11人、湖南6人、江蘇5人分列二三四。
而因為浙江、湖南、江蘇、湖北和廣東等錄取人數眾多,按中國地理傳統南北方劃分,來自南方的學生也超過了北方。
另外,在錄取人數較多的中學裡,也基本被諸多中學名校包攬,無論是清華北大、還是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這些學校都都常客。
全國中學的「中心化」現象,在這裡依然表現明顯。
其中錄取人數超過1人的學校有: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學4人、湖南長沙長郡中學3人、湖北鹹寧高級中學3人、浙江溫州中學2人、浙江效實中學2人。
此外,開頭也說了,少年班意味著小小年紀就展現出基礎學科方面的天賦,但並非外界印象中「只會考試」的那種天才。
在中科大少年班名單公布後,這屆少年班學生的母校們也沒閒著,紛紛公開報導了他們學習之外的另一面。
比如有多才多藝的,對美術和機器人都格外感興趣。
廣西的鄭涵芮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她在美術方面極有天賦。
根據學校官方報導,初中時北京美術專業權威機構——華藝名,來到北海國際學校選拔優秀美術生,鄭涵芮就以美術方面的能力入圍。
學校美術老師,清華美院項目的負責人劉老師評價說:
鄭涵芮在美術方面有優秀的潛質,她的畫面空間感好、構圖合理、結構完整、比例準確、整體統一。
當時華藝名的老師都評論這孩子是可以衝清華美院的好苗子。
而這位清華美院的苗子除了畫畫,還對機器人感興趣。
她從初一開始就是校機器人俱樂部的成員,每周2次的編程課從未間斷。
在初二時,她與初一杜飛儀通許組隊曾參加「第十九屆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機器人競賽」,獲得初中組納茵特智能挑戰賽二等獎。
當時,只有省賽第一名才能晉級參加全國大賽。
或許也是對機器人的熱愛超過「美術」,鄭涵芮選擇了基礎科學。
在高考中,她以686分的成績,位列廣西理科第89名,成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而鄭涵芮的媽媽也在接受採訪中,分享了心得:
孩子只有具備了好的學習品質:如意志力,專注力,主動性,計劃性等,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取得滿意的學習成績也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過,鄭涵芮媽媽沒有透露選擇中科大少年班的原因。
這與來自瀋陽市第120中學高二學生張為禕,有所不同。
張為禕則清晰知道自己的興趣和方向,也是這種興趣驅動,讓他選擇了中科大少年班。
他在接受瀋陽網採訪時表示,
上初中的時候,我從媒體上偶然了解到中科大,就特別想去看看。一升入高中,我就開始為考取中科大少年班做準備。可以說,這所大學就是我的夢想。
再加上,對於從小就喜歡物理的他,未來想從事可控核聚變方向的研究,中科大正能為他提供科研的舞臺。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容易關注到這些中科大少年班學員的天賦,卻往往會忽略他們的努力。
張為禕透露說,樹立了目標之後,他從高一開始,在不耽誤學校考試的功夫,就開始自學高中課程,年級名次也一直保持在全校前30名,全班前5名的位置。
此外,他還參加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獲得省二等獎。
最後,如願以償,來到夢想之地。
原因很多,但公開報導中披露最多的是:
中科大少年班的品牌吸引力。
來自河北衡水中學實驗學校(簡稱衡實)的高二學生李浩源,偶然看到中科大少年班出身的校友曹原的報導——就是24歲發了4篇Nature,在石墨烯研究方面獨領風騷的曹原。
這個「為國爭光」的天才由此成為了李浩源的偶像,李浩源也立志想要進入少年班學習。
而且有了夢想和目標之後,力量也是強大的。
在衡實的官網上,他曾這樣形容自己備戰高考時的模樣:
我也從未想過,那個課間除了上廁所就是悶頭苦學,在很多人已走回宿舍的十二點半才跑去吃飯,連睡覺都在圓錐曲線陪伴下的人會是我。
最終,從高一時的年級1400名,到高考時躋身年級前500,李浩源拿到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入場券。
也有「別致」的選擇中科大少年班理由——懶得上清北,不用經歷高三。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16歲女生、來自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冼奇琪,選擇中科大少年班理由很後浪。
她因為「懶」不想經歷高三繁重的備考生活,而且萬一考砸了還上不了了。
其實我也想過上高三考清華北大,但是就是懶。
現在能上一所挺好的大學,不用經歷高三重複繁瑣的生活,挺好的。
回憶起備戰高考的生活,她強調,一定要主動學習,找到自己合適的方法,不一定要完全跟著老師走,要有自己的計劃。
冼奇琪至今沒有參加過任何學科補習班,每次開學一拿到練習冊,她就開始自學課本內容,完成練習冊,目的是儘快做完練習冊,留時間做自己的事情,比如拓展、競賽等。
歸結起來,也可以認為中科大少年班,在經歷40年發展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一代代傑出校友,讓這所「地理位置」不算好的高校,在中國新一代人才爭奪方面,依然保持著抗衡清華北大的實力。
特別在近幾年,中科大少年班校友,依然會頻頻帶來產學研驚喜。
不妨「簡單」回顧認識幾位。
因為少年班的錄取年齡低,這就讓他們能夠在學術界、產業界很早就嶄露頭角。
他們當中有人20多歲就發過好幾篇Nature,30多歲就被聘為哈佛正教授。
在學術界裡就有這樣幾位大牛:
曹原:
2010屆,畢業於深圳耀華實驗學校,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進入MIT攻讀博士學位
2018年,他有兩篇文章在Nature上發表,當年入選了Nature雜誌評選的「2018年度科學人物」,並被譽為「石墨烯駕馭者」。
今年,他又有兩篇文章被Nature收錄,這樣年僅24歲的他已經在Nature上發表了4篇文章。2019年,曹原博士畢業後,返回中科大繼續從事相關研究工作。
尹希:
1996屆,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2006年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留在哈佛繼續博士後研究工
作,打破了哈佛本校博士不得在該校繼續博士後研究的慣例。2015年,尹希升任正教授,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正教授。
莊小威:
1987屆,畢業於蘇州中學科大少年班預備班,15歲進入科大學習。
25歲獲得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34歲成為哈佛的化學和物理雙學科正教授。
在產業界,少年班的學子們也是遍地開花,他們當中不少人成為了中國AI行業的領軍人物,其中知名的就有:
張亞勤:
1978年第一屆少年班學生,12歲考入。張亞勤34歲時就成為了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2014年任百度總裁。
2019年10月,張亞勤從百度退休,12月31日,張亞勤博士正式加盟清華大學,受聘清華大學「智能科學」講席教授。
馬東敏:
1985屆,15歲考入少年班,20歲赴美在新澤西州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1995年和李彥宏在美國結婚,後來李彥宏回國創立百度。
之後馬東敏加入百度工作後又離開公司,2017年重返百度擔任CEO特別助理,負責投資等方面的工作。
陳雲霽、陳天石兄弟:
兄弟二人相差3歲,都出自中科大少年班,哥哥陳雲霽1997屆校友(15歲考入),弟弟是2001屆校友(16歲考入)。
哥哥研究晶片,弟弟研究人工智慧,後來二人於2016年創立了AI晶片公司寒武紀,今年7月20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當然,如果你還知道其他知名的中科大少年班校友,也歡迎分享——特別是少年天才的他們背後的教育培養之道、以及家庭培養觀念。
https://sgy.ustc.edu.cn/2020/0812/c11001a443400/page.htm
https://mp.weixin.qq.com/s/AgvVRDRp49qmMf_djzbX1Q
https://mp.weixin.qq.com/s/tgOuG48hJwsRQvhuYV-OFg
https://mp.weixin.qq.com/s/N7TBiIvUgEjU9g9c_IrQwg
http://www.hszxsyxx.com/Article/Show/2665
http://news.syd.com.cn/system/2020/08/13/011862263.shtml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量子位」。原標題《他們為什麼選擇中科大少年班?官方公布48名新生名單,有人因偶像曹原,有人只是不想經歷高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