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辰
張晟霖
■東楚晚報記者 陳子才 全媒體首席教育記者 孫成香/文 記者 何戈/攝
牛氣!黃石二中兩名高二男生參加高考,而且還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提前錄取,這一消息在黃石引起了轟動。
他們是誰?姚金辰和張晟霖兩位少年,都是17歲,都在黃石二中只讀了兩年高中,一起考入號稱中國最難考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2020年,中科大少年班報名和審核條件苛刻,黃石二中兩位同學以優異成績被錄取,這是二中參加全國頂尖高校自主招生選拔以來取得的新的重大突破,也見證了學校近年來在拔尖創新人才方面取得的成績與進步,充分體現了二中多元啟智、自主發展的卓越成效。同時,也展現了二中學子志存高遠、勇攀高峰、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為什麼報考中科大?
身高1米87,戴著一副眼鏡的姚金辰不假思索地說:「因為我小時候就立志要當科學家。」
姚金辰從小喜歡看科普書,尤其喜歡看宇宙奧秘類科普知識,周末只要到新華書店,不吃飯坐那裡看一天都高興。
過生日,很多男孩都要各種玩具,姚金辰就要成套的科普書籍。在龔家巷讀小學時,姚金辰別的班幹部沒當上,卻幹上了他最喜歡的學校圖書角的小小管理員。幫助同學借書、還書登記,還可以閱讀很多科普書籍,姚金辰可高興了。每天中午放學、下午放學還有課間休息,在圖書角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宇宙很神秘,令人嚮往,想去探索。」姚金辰介紹,小學時他就立志當科學家,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苦拼4個月實現逆襲
來到黃石二中,姚金辰沒有放棄他的科學家夢想。
一次偶然機會,姚金辰從一位學姐那裡知道了「科學家的搖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且在高二就可以報考。
「去試一試,就當提前參加高考,不行還有高三。」姚金辰暗想。家長和老師也給了他支持和信心。
在考試的最後四個月,因為做題和學習的都是大學內容,很多比競賽題目都難,在教室裡不能靜下心來學,學校專門空出一間教室給姚金辰使用。
一個人,一間教室,一個人的學習,就這樣苦拼了四個月。第一輪打基礎,第二輪做各種高校自主招生題目,第三輪做中科大招生仿真題……做的試卷摞起來都有他高。
考前三個月,因拼得太狠,姚金辰身體有些撐不住了。
「那個時候真的感覺好累,就歇息了一個月。」姚金辰說,老師和家長都讓他放鬆,調整心態,堅持跑步,很快他的狀態又恢復了。
在高考中,他發揮得非常好,出來的分數比他估分要高。「沒有人隨隨便便能成功,再聰明的人都需要努力。」姚金辰說,一路走來,很感激那個拼搏的自己,讓自己成功逆襲。
考入中科大有多難
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有多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今年全國僅招49人,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目標定位為培養未來10-20年後中國乃至世界上學術界、產業界科技創新的領軍人。
17歲的姚金辰成為幸運兒。「沒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本領是進不去的。」姚金辰說,首先是資格賽,考數學和物理兩門,滿分200分,一門課要考3個小時,他的成績是155.5分。複試更可怕,上午是現學現考,也是考數學和物理,老師講45分鐘的課,馬上發試卷考試,每門課1個小時。下午是小組討論,小組分A、B隊就某一問題進行辯論。
「非常險,我的成績是壓線過,226.75分。」姚金辰說。
想要考中科大少年班,數理化沒有點真本事就別想,學習靠死記硬背也行不通,必須要有悟性加努力,少一樣都成功不了。姚金辰說,他曾在春節獨自一人去合肥參加數學競賽訓練,不眠不休只為徵服一道題。
張晟霖是黃石二中高二(1)班學生。
他對中國科技大學的了解源於他的舅舅。
「舅舅是中國科技大學的畢業生,現在在合肥工作。」張晟霖告訴記者,高二上學期,學校下發通知,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報名中國科技大學2020年少年班·創新實驗班參加高考。
在學校,張晟霖主要精力在於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的學習,曾獲得過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級賽區全國二等獎。「實際上,他原本有機會衝擊一等獎,但遺憾未能達到預期。」班主任老師魯晶介紹。
關於報考中科大,張晟霖諮詢過舅舅的意見。
舅舅告訴他,中國科技大學是一所很好的高校,很適合他內斂、願意鑽研、學習認真的性格,「如果你想試一試,就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多跟自己比,少跟別人比。」張晟霖將舅舅的勸告記在心中,很快報了名。
樹立清晰的目標後,在班級老師精心指導下,張晟霖的成績開始穩步提升。
高二參考,斬獲高分
今年4月,張晟霖的高中課程學習完畢。
按照學校安排,課程結束後,學生進行高三第一輪複習。張晟霖則面臨著更為緊迫的學習任務——還有不到3個月時間,他將參加2020年度高考。
更複雜的情況是,由於高考即將改革,2020年度高考理科綜合採取的是一套試卷的模式進行,而張晟霖此前接受的訓練模式是單獨考三科。
初次接觸綜合試卷,張晟霖發現自己在規定時間內,做不完考題。
張晟霖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訓練。接下來一個多月時間,他一鼓作氣,「刷」完了30餘套高考試題,對高考的題型、答題的時間規劃諳熟於心。
在複習備考過程中,張晟霖也遇到過不少挫折。
印象最深的是,在備考期間,物理老師張偉峰曾多次與他溝通,幫他搜集學習資料、試題精選,指導他提前了解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自主招生考試的相關事宜。
參加學校組織的高三聯考、模擬考時,張晟霖有幾次英語考試發揮得不是很好,「有一次,英語只考了110分左右,自己很沒信心。」英語老師主動幫他開「小灶」,指導他分析錯題,深挖錯題背後的知識點……
6月中下旬,班主任魯晶多次電話聯繫張晟霖,並安排老師家訪,詢問張晟霖複習準備的情況,鼓勵他樹立信心。
高考前,張晟霖先後前往武漢、合肥參加中國科技大學組織的考試、考察,並順利通過初試、複試和面試,其成績被定為:A檔,即高考成績超過一本線就可錄取。
最終,張晟霖高二參加高考,取得總分623分的好成績。
學習秘訣,注重規劃和時間管理
在日常學習中,張晟霖認為,提前做好規劃特別重要。
在時間安排上,高中學生普遍面臨作業多,學習任務重等情況,張晟霖則要求自己,確保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學校完成。
為此,他常常將零碎時間運用起來。比如說,吃飯前半個小時、自習結束後半個小時,他總會坐在自己的課桌上,專注做題。
「明確了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自己能夠支配的時間就會多起來,學習的效率也會更高。」他說。
此外,張晟霖特別注重課堂上的思考。他認為,聽老師講課是最重要的一環,要時時刻刻跟上老師的節奏,「只忙著記筆記反而會漏掉課堂重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越級備考期間,學校的課程只能通過網課的方式進行,學生的自律性顯得格外重要。
張晟霖的爸爸媽媽都是公安民警,日常工作比較忙,根本無暇顧及他的學習。張晟霖從小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
6月份起,他每天堅持早上6時30分起床,7時30分開始複習,一直持續到中午11時30分;午餐前半個小時,他會對上午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看解析,確保學習效率;下午,一定會睡午覺,「多睡一會兒,精神才會更好。」
晚上學習到10時30分之後,張晟霖會打開電視或玩玩手機,勞逸結合;睡覺前,他有意識地再背單詞和古詩詞,鞏固知識點……
按照自己規劃的計劃表,張晟霖嚴格地執行著,即便是在最緊張的備考階段,他也做到了學習、娛樂兩不誤。
因材施教,學校調整培養方式
黃石二中高二(1)班班主任魯晶對張晟霖的印象是:學習獨立自主,專注度很高,效率也很高。
魯晶記得,張晟霖進入黃石二中時,是通過學校組織的自主招生,考入黃石二中銜接班。「剛入學時,他的學習成績並不特別好,曾一度徘徊在年級50左右。」高一時,張晟霖曾因生病住院,耽誤了近2個月的學習。返回課堂後,老師為他進行了特別的輔導。
黃石二中銜接班的培養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尖子生培養,即裸分衝擊名校;另一種是競賽培養。張晟霖的數學成績不錯,學習獨立自主,肯鑽研,參與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學習。「學科競賽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和學習能力,還可幫助學生拓寬通往知名高校的渠道。」魯晶說。
2019年10月,張晟霖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級賽區全國二等獎。魯晶介紹,根據學校建議和張晟霖自己選擇,他報考了中國科技大學2020年少年班·創新實驗班,老師們開始更加關注張晟霖的數學和物理成績。
今年以來,班級老師在學校尚未復學複課的情況下,多次電話和張晟霖及其家長聯繫,並安排相關老師家訪,指導張晟霖備考,他的成績也穩步提升,至高考前,其綜合成績穩定在年級前十名。
得知張晟霖通過中國科技大學組織的自主招生考試並取得總分623分的好成績,順利考取中國科技大學2020年少年班·創新實驗班後,魯晶老師特別興奮。張晟霖能考入中科大少年班,這比考生北大、清華更來之不易,期待黃石二中更多學子走向多元化的成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