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貪慾成豬身,一念瞋心變赤蛇,人的神識昏昧到什麼程度?

2021-02-07 佛成寺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未出家時有一位善友,名叫黃洪江居士,他因為親身經歷一件投胎轉世的事實,因此發起學佛的心。

這件事頗多轉折,又感人至深,所以蕅祖把這故事收錄在《見聞錄》中。


江蘇省蘇州的南濠街,有一個人常到陰曹地府去做差役。每隔幾天,他就要去值班。


某日,有一位鄰居滿懷好奇地跟他請求說:「你去地府輪值時,能不能帶我一塊去遊逛?」


差役答說:「可以!你只要靜靜地躺臥在房間,交代家人千萬不可開門,我就可以帶你一同前往,然後再送你回來。」


鄰人便照著陰差的話,閉門靜臥在房間內等候。陰差就攝取他的魂魄,一同來到縣府城隍廟前,叮囑他一定要在廟前石牌樓下等著,自己就拿著文書進入中庭裡去了。



這位鄰人在外面等得太久,開始厭倦不耐煩,這時湊巧看見有一輛大馬車從西向東跑過來,車上載著四個娼女和兩個男人。


當中有一個娼女跟鄰人是老相好,就揮手招呼他,鄰人見狀馬上登車跟著一同走了。


陰差辦完公事,出了廟門,遍尋鄰人不著,趕緊轉問旁人,才知道他剛剛登上車子離開了。



於是返回陽間,急忙趕往城牆門外的一家民宅,發現這戶人家的母豬剛產下七頭小豬,當中一隻正是那位鄰人來投胎的。


陰差上前抓起一扔,小豬即刻斃命,可是魂魄卻忽然消失了。


陰差又趕忙到處尋,在田岸邊見到一條偌大的赤蛇仰頭倒在那兒,心知那就是鄰人轉胎變成的。



陰差上前又是一擊斃命,然後攝取魂魄返回鄰人的房間,往躺在臥室的鄰人身上一擲,鄰人終於醒過來了。


陰差試探性地問他:「你同我一起遨遊地府,玩得還滿意吧?」


鄰人答說:「你把我放在城隍廟前的石牌樓下,你進去許久都還不出來。我正感厭倦不耐煩時,恰好遇見熟識的妓院姑娘,邀我一起到城門外一戶人家裡。


大夥吃吃喝喝,正在歡暢快樂時,忽然有人奪走我的食物,又打我的脖子,我怒不可遏地衝向外頭。


跑了一陣子之後,感到疲憊不堪,倒在地上休息,卻聽到有人喊到:赤蛇!赤蛇!


接著就有人用手使力地將我扭絞,我便痛得醒過來了。這一趟折騰下來,哪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陰差望著鄰人失魂落魄的可憐模樣,不禁笑了起來,於是將當初如何攝取鄰人魂魄,後來又如何變豬變蛇,如何追回魂魄的驚駭情節,一五一十地道了出來。


鄰人聽到這件事後,驚魂不定,便發心學佛。



你看,這位鄰人的神識完全暗鈍、懵懂無知,順著自己的業習,變形易貌,輪轉生死,絲毫作不得主。一念貪慾成豬身,一念瞋心又化為了赤蛇。在生死攸關之際,這一念可不是最關鍵的嗎?


人的念頭不外七情六慾,這當中又以「怒」與「欲」帶給人最多苦惱,因此孔聖人說:君子以懲忿窒欲。


一位有道的君子必得損去忿怒和貪慾才能趨吉避兇,化險為夷。


可憐世人於「忿、欲」大都習以為常,一任其煩惱動亂迷而不覺,擾得身心世界不得安寧!


這位鄰人因為出入娼館,染上色慾習氣,一見娼妓即尾隨而去,心靈不由自主,完全被習氣牽著走。


所以佛陀悲心懇切地勸眾生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啊!



這個故事讓我畏懼於輪迴路上的風險,想到自己應如何才能走出這茫茫生死路呢?唯有往佛法裡頭尋取出離的法子。


《三寶歌》裡面有句歌詞:人天長夜,宇宙黯暗,誰啟以光明?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誰濟以安寧?今乃知,唯此(佛法僧三寶)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佛法僧三寶是眾生得以出離三惡道,乃至出離輪迴,了脫生死的重要依怙。

這一世得以生而為人,應當好好利用這百千萬劫難得的人身好好修行,好好聽經聞法,護持道場,護持善知識的弘法利生事業,在三寶門中培福懺罪,與三寶結下清淨而又深厚的善緣,種下將來了脫生死,成就道業的厚實資糧!

我們此時發心請供佛像,不僅與佛、法、僧三寶結下了深厚的法緣,更是支持弘法利生事業,支持楞嚴道場的建設,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

請供小佛像,支持楞嚴的弘揚,為楞嚴道場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功德無量無邊!

請供佛像詳情可諮詢佛母寺功德處:13929519049、18025733336(可加微信) 備註:寺院止單,不對外開放,您可以在網絡上發心做功德,由寺院的師父代您祈福。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人在臨終時,牽動亡者的愛情或瞋恨之心,則難免墮落
    印光大師嘉言錄圓濤法師·譯▌第198篇:人在臨終時,牽動亡者的愛情或瞋恨之心,則難免墮落人在臨終時,得到蓮友的助念失去助念,或者再加上親眷哭泣或搬動亡者遺體,牽動亡者的愛情或瞋恨之心,則難免墮落,這個時候是險之又險。你能成就母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也是三世諸佛的淨業正因,所謂即塵勞行佛事,這種功德比平常修持殊勝萬倍啊。
  • 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下集
    這也就是地藏王菩薩所說的:「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意思就是說,在這個娑婆世界南瞻部洲的這些有情眾生,就是因為一念無明四種住地煩惱常住眾生心中的緣故,所以連起個心、動個念都是造罪,都是造業,因此眾生就不得不在六道不斷的生死輪迴。為什麼眾生因為一念無明而生死輪迴?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善惡一念,三思而後行,生而為人,務必良善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只知道來自佛語。出自佛經,是佛經被禪宗跟其他宗派的禪口語化,成為這樣的詞語。後來被佛學的人作為參禪的偈語。《法華玄義·一》:「釋論云: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
  • 釋淨空:一念降伏一切妄念
    古代的大德之人經常說到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裡面的念是妄念。人都會有妄念,那麼妄念起來的時候,不要管他念頭是善良的念頭還是惡念頭,我們都不要理他就好你要自己明白這些年頭全是妄念。有妄念沒有關係,下一句說到了只怕覺遲,那麼這個覺其實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覺,念頭一起,阿彌陀佛把念頭伏住。妄念只有第一念,第二念就換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這個妄念壓住就能往生。
  • 佛家智慧分享:執於一念,將受困一念;一念放下,自在心間!
    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強求只有痛苦。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若不渡我成佛,那我渡你入魔
    一念成佛>萬千佛法微妙因果不虛善惡有報眾生拜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浮生若夢蹉跎彼岸花開花彼岸奈何橋怎度奈何一念地獄天堂一念人心惶惶斷腸人愁愁斷腸兩行怨淚淚兩行一念花開花落一念是非對錯花開正茂誰來過花落又是誰的錯
  • 佛教講:一念貪心起,百萬障門開,若能離貪慾,能得到四種福報
    佛教文化講:「一念貪心起,百萬障門開」,學佛就是要學習遠離貪嗔痴,開顯自己本有的智慧。佛說若能離貪慾,能得到四種福報,第三種福德自在。本文就帶大家了解離開貪慾所得到的四種福報。先說說「貪慾」,「貪」什麼意思呢?
  • 好與壞就在一念之間
    一念生三千,謂大千世界,佛與魔是同源同生,卻是相走極端,大千世界同載佛性與魔性,同存人心,造就人性。佛與魔原無定性,只是隨著心念的善惡變換而已。魔與佛是公平的,善與惡也是公平的。人亦不能擺脫萬物的定規,天氣有好壞之分,人有善惡兩性。
  • 水墨風放置修仙手遊《一念逍遙》修行體系介紹 境界提升修為質變
    我是逍遙修仙的水墨風放置手遊——《一念逍遙》的小編「小師妹」。「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 結髮受長生。」自古以來,人們便對修仙問道心神嚮往。在《一念逍遙》的世界裡,你可以修得仙身與天同壽,御劍乘風去,逍遙自在行。那麼在《一念逍遙》中,真實的修仙體驗是怎麼樣的呢?
  • 咫尺天涯,一念之間!
    從起點到終點,然後再從終點回到起點,一路前行,一路走過,慢慢的 思索著。也慢慢的回歸著,直到自己的輪廓在自己的心裡慢慢的變得清晰,真實。終於明白,一生之中,悲喜歡樂,笑淚痴悔,只如樹木的年輪般成了自身無法抹去的印記。其實有些記憶是不需要去摒棄的,如我來說,好好的珍藏在心地也許會更完美。往事也許依然會不時的浮上心頭,而我卻不在沉醉其中。
  • 一念天堂,一念...
    一念天堂,一念.....一念天堂,一念.....》
  • 一念之轉改變人生,一心一念是世界上最殊勝的力量
    天地萬物,一念緣起;一念一世界,一笑一塵緣;一念花開,一念花落。境由心造,念自心起,這個心跟心臟沒有關係,心是心性、清淨自性、真如法身、實相佛性、如來藏、本地風光、大圓境智。每個人一生的成就、功德和幸福,都與他心性的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甚至可以說心性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人的心性之光常常被紅塵所遮蔽,被習性所淹沒,所以必須修為開發,開發其寶藏越多,人生越自由越自在越有成就。不做任何開發,即浪費了難得的人身,做個人其實極不易。
  • 「一念之間」,玉雕師刀下的善與惡!
    我國著名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也說,「愚人」和「智人」,「善人」與「惡人」,他們和「佛」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從「迷」到「悟」,僅在一念之間。慧能道:人雖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之別。我這個獦獠,形象上雖然和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麼差別?
  • 佛說:一念善心起,萬般福報來;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意思是說,積累善德的家族(人),這個家族(人)就會有享不盡的福,如果積善之人今世享受不到,來生也必有正報(指本人);如果不積累善德(積惡),那麼後世必定遭殃。這和佛陀告訴我們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一樣的。事實正是如此。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一個始終堅持做好事的人,不但自己可以得到好報,甚至能澤及子孫。
  • 歡喜心生出來,人的相貌、體質會變
    他的人會變樣子,相貌會變,體質會變,這是我們世法裡頭也講相隨心轉,佛法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他會得受用。果然解悟,明白、了解了,剛才講了,雖不入其境,他生歡喜心。道理明白了,佛法懂了,但是現在還沒做到,歡喜心生出來了;歡喜心生出來,人的相貌就變了,何況能夠實行!要能實行,他就是阿彌陀佛,他就是佛的化身,他要能做到的話。
  • 佛說:活得自在的人,皆是想通了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
    人的一生不能奢求太多,人生幸福與否,取決於自己。這世間沒有不幸福的人,只有得不到滿足的心。知足的人,能常樂。所以佛說:若想活得自在,便要想通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塵世中許多人明明享受到了古人奢求的福報,三餐溫飽,家庭和諧,可卻總是沉迷在物慾之中,這種欲望的源點不在於努力,更多的是比不上身邊人的心有不甘。
  • 抖音摩登兄弟唱的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歌 歌詞與意思介紹
    抖音摩登兄弟一念成了佛一念成了魔什麼歌?最近摩登兄弟寧哥一念之間收穫不少點讚,一念之間歌詞是什麼意思?一念之間原唱是陶喆,一念之間摩登兄弟歌詞含義了解一下。  抖音摩登兄弟一念成了佛一念成了魔什麼歌  【一念成佛 一念成魔 你若不渡我成佛 那我渡你入魔】是歌曲《一念之間》中的一句歌詞。歌曲《一念之間》是由娃娃作詞,陶喆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收錄在陶喆2013年發行的專輯《再見你好嗎 Hello Goodbye》中。
  • 愛與不愛,有時只在一念之間
    「愛與不愛,只在一念之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渴望,我不清楚你,但是我知道,你的心裡必然有愛情的位置,因為這也是我心裡的渴望。可是,我們應該明白,愛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
  •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今年倫敦的碳排放已達標
    我們在前一篇推送中介紹了一些英國人周六夜晚趁「禁足令」生效前逃離倫敦的情節(閱讀倫敦已成地獄,只有幾千人逃了出去)。 聽上去很緊張?莫慌。 所謂一念地獄,一念天堂,街道空無一人的倫敦,到底是地獄還是天堂呢?生活在這裡的小編覺得,是地獄也是天堂。
  • 人死後會去哪裡,一般有7個去處,本源法師開示
    六道的狀況,古老的婆羅門修行人很清楚、很明了,他們說得不錯,但是,六道輪迴怎麼造成的道理,婆羅門教就沒有法子說出來了。佛教認為人身為四大和合所成。四大者,謂地、水、火、風。人到死時,四大解體,有一定先後次第。最初地融為水,此時感覺如山壓之痛苦。次則水融為火,感覺寒溼如浸水中。次則寒溼消失,變成潮熱,如在湯中。次則火融為風,感覺體被風吹,化為微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