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語一如普通詞語,它們中的一些可能最初只是籍籍無名,但因為某種觸發,使得它由非流行語轉化為流行語,迅即傳遍天下, 得到大眾的認可 (周薦、劉靜靜2018) 。「尬」的語素化與單詞化以及「尬X」較強的能產性既有基於普通話來源的理據性,又有基於方言接觸的偶合,類推機制也起到了推波助瀾之勢。
2.1 本源的理據基礎
脫胎於普通話聯綿詞「尷尬」的形容詞「尬」具有賦義功能,並形成能產性較強的「尬X」偏正短語, 主要動因是漢字總體上是「一個字·一個音節·一個概念」的一一對應關係 (徐通鏘1991、1997) 在發揮作用, 促使「尷尬」的後一個音節「尬」由無意義的字發展為有意義的字,從而造就了新的形音義結合體。Bolinger (1977) 也曾經指出語言的自然情形是維持一個形式具有一個意義,一個意義使用一種形式。例如:
(35)著名經濟學家葉檀女士說這是尷尬的一年,是啊,這一年確實有許多尬人和尬事需要記錄下來。(《2017的那些尬人尬事之一》,新浪博客2017.12.30)
(36)「疫苗造假」觸碰人民底線, 誰來化解國內醫療尬境?(趣聞談今古2018.07.27)
(37)「套路片」只有「尬景」, 沒有匠心 (《電視劇想「爆款」:要深度, 還是要套路?》,《北京青年報》2018.03.14)
「尬人、尬事、尬境、尬景」等均為完型的定中構造, 且這些定中組合中「尬」很難恢復到原來的聯綿詞,如「尷尬人、尷尬事、尷尬境、尷尬景」。「尬」的語素化與單詞化現象, 陳保亞 ([1]) 稱作「字化現象」,並指出所謂字化現象是指不滿足上述對應關係的字,有向這種關係靠攏的趨勢。宋作豔 (2003) 也認為語素化現象的成因主要是漢字「1.1.1」編碼機制。其實, 漢語聯綿詞語素化現象的限制,並不是不能突破的,音節語素化的現象,其實早已存在。例如:
(38)蜘蛛———蛛網、蛛絲、喜蛛、簷蛛、蛛絲馬跡
(39) 蝴蝶———蝶泳、粉蝶、鳳蝶、彩蝶、蝶骨棘孔
(40)駱駝———駝峰、駝毛、駝鈴、駝絨、駝鈴傳奇
有一點須要注意,音節語素化可以包括兩個方面:除了雙多音節音譯語素中的音節語素化之外,再就是雙音節聯綿語素中的音節語素化。而且, 聯綿語素音節語素化與音譯語素不同,不一定非得首音節語素化,前後兩個音節中的任何一個音節都有可能語素化而代替整個語素, 從而構成單詞或成語。例如:
(41)鴛鴦—鴛侶蟾蜍—蟾酥蛤蜊—文蛤蜥蜴—巨蜥螺螄—田螺
螞蟻—工蟻螳螂—螳臂當車麒麟—鳳毛麟角鵪鶉—鶉衣百結
相較於「蛛、蝶、駝、鴛、蟻」等的語素化現象還只停留在構詞層面,「尬」的語素化則走得更遠,已經由語素化進而單詞化,不僅可以用來構詞, 形成一系列「尬X」偏正短語, 語素化的「尬」功能進一步擴展, 句法功能更加自由, 可以受程度副詞修飾,並獨立作謂語,形成了與其始源形式「尷尬」並存競爭的格局。
2.2 方言的接觸偶合
普通話中「尬」用為動詞來自於方言接觸過程中語音的偶合, 如上所述, 「較」[kɑ3]在臺灣閩南語中作「較量、比拼」的交互動詞講, 「較車」[ka3 tshia1]意為「飆車」。例如:
(42)囡仔人毋通較車 (小孩子不要飆車) 。
Van Coetsem (1988) 定義了兩種語言接觸類型:「借用」 (borrow ing) 以及「底層效應」 (imposition) 。「借用」是優勢語 (dominant language) 說話者借用非優勢的語言材料, 而借用的範圍大多限定在詞彙範圍,是屬於較不穩定的語言接觸類型。在普通話與臺灣閩南語接觸過程中,由於發音相近,就借用音近的普通話「尬」來替代臺灣閩南語中「較」, 並複製 (replication) 了臺灣閩南語中「較」的語法功能 (可以帶賓語) 與語義結構 (可以帶施事論元和與事論元) , 音節「尬」就「借殼上市」, 發展成為普通話中的實義動詞。例如:
(43) 不僅如此,團長還遭團員「圍攻」, 抱大腿,尬身材,場面相當熱鬧。[ (《〈Battle!好身材〉終極預告,撒貝寧尬身材歡樂多》, 搜狐娛樂2017.08.08) ]
(44) 他趨前向旁觀民眾詢問「發生什麼事?」才知約有10輛摩託車, 在車道尬車競速,吸引路過人車駐足「看熱鬧」。(《少年與朋友賽車突掉頭高速對撞殞命》, 中國新聞網2014.12.30)
(45)生活服務紀實節目《嚮往的生活》將於周日播出, 李冰冰飯後與何炅一起尬舞, 「鄉村舞會」蓄勢待發, 不料卻被楊迪帶偏畫風。(《黃磊再次展現了他的「超強大腦」》, 《新快報》2017.03.17)
「尬身材」意為「比身材」;「尬車」意為「賽車、飆車」,「尬舞」意為「比舞」,其中與事論元用介詞「與」介引出來。「尬」由於音近「較」, 接觸過程中複製了後者的語法屬性, Heine&Kuteva ([17]) 指出,接觸引發的語言成分的轉移可以是意義 (包括語法意義或者語法功能) 的轉移,也可以是形式—意義結合體的轉移,這種由於音近發生的借用是無理據的,也是不穩定的。因音近發生的借用現象, 修辭上稱為「諧音析字」, 可分作三式:單純諧音, 叫作借音,利用反切上用做反切的兩音的,叫作切腳,利用反切上順倒雙重反切的, 叫作雙反 (陳望道1997) 。「較」借為「尬」屬於單純諧音。外來詞音節因音近而發生的詞彙層面的借音現象早已有之。比如「巴士 (bus音譯) 」「迪斯科 (disco音譯) 」「模特 (model音譯) 」「的士」 (taxi粵方言音譯) 中的「巴、迪、模、的」現都已發展為構詞語素了, 比如「大巴、迪廳、名模, 打的、的哥」等。
2.3 語用的強勢類推
「尬」的語素化與單詞化現象具有兩條來源路徑:第一,受漢字「1.1.1」編碼機制的影響,源於形容詞「尷尬」的「尬」獨立承擔語法功能;第二, 普通話與方言接觸過程中, 由於音近,「較」借為「尬」, 並承繼「較」的語義結構與句法功能。而「尬」具有較強組合能力與較高能產性, 形成「尬X」詞族,無疑受到語言類推機制的影響。首先是偏正結構的類推。例如:
(46)她們在「理論愛情專家」冷玥的指導下,與不同類型的男人展開了鬥智鬥勇,發生了許多笑料百出的尬事。(《〈冷戀時代〉上映四大看點解鎖何謂「冷戀人」》,北方網2018.09.21)
(47)進村入戶後,鄉鎮的老幹部們很自然地與農民拉家常、開玩笑;而那些有著碩士、博士等高學歷的年輕幹部卻只能溜邊站;偶爾與老鄉說上幾句;, 也很難有共同話題, 只能「尬聊」。(《年輕幹部當理性看待「不舒服」》;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8.08.08)
不管是定中式「尬事」等, 還是狀中式的「尬聊」等,無疑都是受到形容詞「尷尬」源義語義積澱的影響,在當代漢語中迅速產生一大批「尬X」偏正構造的詞族, 定中式「尬+N」有「尬人、尬點、尬局、尬景、尬事、尬樣、尬圖、尬境、尬作、尬文」等;狀中式「尬+V」有「尬笑、尬植、尬拍、尬聊、尬唱、尬演、尬廣、尬戰、尬撩、尬秀」等。再看述賓結構的類推。如:
(48) 涵哥瞬間化身實力唱將, 一言不合就開唱,還上演精彩復古舞蹈秀, 與王源一起尬舞,讓現場好不熱鬧。(《〈我想〉王源和歌迷過五四誰能和他合唱〈驕傲〉》, 中國網娛樂2018.05.04)
(49)當初只是在河濱公園悠閒地騎車,後來想跟朋友尬車, 沒想到加速後覺得車子怪怪的,我立刻按剎車,結果人就飛出去,快到只能慘叫一聲就摔落在地。(《小S終於復工了!》,《信息時報》2015.06.05)
「尬舞」意為「比舞、鬥舞」, 「尬車」意為「飆車、賽車」。這種動賓式構造可以進而類推,可以形成「尬酒、尬球、尬網、尬廚藝、尬方言、尬英文、尬方言、尬人氣、尬顏值、尬行頭、尬情懷、尬技術、尬品牌、尬粉絲」等一系列類推形式。例如:
(50)《親愛的客棧》《中餐廳》套路同, 劉濤拖老公與趙薇黃曉明尬人氣 (中國網2017.10.17)
(51)迪麗熱巴楊穎同臺,兩人尬顏值 (流年sunny 2017.07.05)
有意思的是,由於受形容詞「尷尬義」的語義積澱的影響,尤其是在動詞「尬」與事論元不出現,句中僅出現施事論元時, 少數「尬X」有狀中與述賓兩種解釋, 發生「融合」現象。例如:
(52) 據現場爆料,王彥霖曾在節目中大秀「牽引式舞蹈」, 魔性尬舞, 搞笑連連。(《〈Hi室友〉9月26日開播發布會爆笑不斷》, 環球網綜合2018.09.22)
(53) 發布會現場相當歡樂, 文牧野、寧浩、徐崢還在主持人的鼓勵下, 尬跳鋼管舞,引起一陣爆笑。(《〈我不是藥神〉有笑有淚有思考徐崢這次哭戲特別多》, 《新快報》2018.06.21)
例 (52) 中「尬舞」既可意為舞姿不佳、胡亂扭動身體, 產生尷尬的場景, 「尬」作「尷尬義」講, 可看作是始源義的保留, 「尬舞」為狀中短語,也可看作與事論元句法上隱省, 即「王彥霖[與NP]尬舞」,「尬舞」為述賓短語。例(53) 「尬跳」既可理解為「尷尬地跳」, 也可理解為「比跳鋼管舞」。這種現象是相對的, 絕大多數情況下「尬X」的狀中用法與述賓用法的區別是顯性的, 少數的糾葛情形也可以通過語境得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