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在大海中建造城市 21世紀人類將移居海洋生活

2021-01-07 搜狐網
  近年來,中國國民海洋意識正在出現覺醒的跡象,這些跡象包括:中國部分高校開始開設專門的《海洋國土》課程並出版了有關教材,中央電視臺在晚間黃金時間連續播放了四十集大型電視系列片《走向海洋》等等。另外,一些地方定期舉行的海洋節和海洋論壇,也成為喚醒和促進國民海洋意識的有效手段。

  然而,海洋專家們仍然表示擔心,因為從總體上說,中國國民海洋國土觀念仍然十分淡薄,中國國民海洋國土意識的覺醒才剛剛開始。

  海洋出版社社長蓋廣生指出,中國目前流行的國土觀念亟待更新。他說,海岸帶、海島土地及其地下底土資源、內海、領海和海島上層空間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水文氣候資源、海域中的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洋能資源、海水及其化學資源、濱海旅遊資源、海底文物及其它遺棄物等都是國家國土資源重要的組成部分。

  他呼籲中國國民儘快樹立新的海洋國土觀、海洋經濟觀和海洋權益觀。

  海洋學家眼裡的未來海洋世紀

  在海洋中建造人類城市、人像魚一樣在海洋裡遊來遊去……這是四位中國著名海洋科學家對未來一百年裡海洋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的大膽預測。

  這是筆者參加的一次海洋論壇中的一項活動。在活動中,四位「九七三」國家重點海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在電視鏡頭前暢談海洋,並現場回答觀眾問題。有人評論說,邀請國內最知名的科學家與市民就海洋問題進行對話,在中國電視屏幕上尚屬首次。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袁業立說:「21世紀的海洋將是『數字海洋』。」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預測,將來某一天人們乘私家汽艇到遠洋旅遊,可以隨時通過網際網路查出所經航線以及目的地有關氣候、環境等情況。

  中科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唐啟升認為,海洋將會極大地豐富人們的餐桌,為人類提供更多、更好的食品。這位知名的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學家說,21世紀將是多學科互相交叉、不斷產生新的海洋科學學科的世紀。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相建海研究員說,海洋是人類的故鄉,21世紀人類將重返海洋。他說:「人類將大規模地在海洋中修建城市、港口。稍長一段時間後,人類會像今天的魚一樣在海裡自由自在地暢遊。」

  在他看來,人類「上九天攬月」不如「下五洋捉鱉」來得容易可行。這位科學家說:「很多人在談論向月球移民,但是人類移居海洋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高抒則大膽預測說:「21世紀人類將向海岸帶聚集。」他認為,21世紀下半葉,中國90%的人口會居住在沿海省份。這位年輕的海洋學家同時認為,21世紀中國將成為世界海洋強國。

  「九七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是中國國務院為了追蹤世界基礎科技前沿,於1997年3月正式批准由科技部牽頭、在全國範圍內尋求課題予以大力支持的基礎性科研計劃。目前,已經被批准的「九七三」項目有60餘項,其中海洋項目4項。

  全世界海洋開發產值可能已經突破10000億美元

  中國權威專家引用有關國際分析數字預計,目前全世界海洋開發產值可能已經超過10000億美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在一份報告中說:「在人口膨脹、資源短缺和汙染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海洋開發受到沿海各國的高度重視,海洋經濟日益成為世界各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說:「近20年來,沿海各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步伐都大大加快了。」

  根據他在這份報告中提供的數字,1980年世界海洋開發產值為2500億美元,1990年約為5000億美元,而剛剛過去的2000年則可能突破了10000億美元。

  這位專家說:目前,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各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的極富潛力的領域。海洋覆蓋著地球71%的表面,其中蘊涵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礦物資源。海洋環境探測、海洋資源調查、海洋油氣開發、海洋生物技術和海洋深潛等已經成為世界高技術競爭的熱點。

  海洋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新增長點

  來自國家海洋局的消息說,海洋經濟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海洋局在最近公布的一份官方報告中稱,「近20年來,中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連翻五番,1998年達到3270億元,平均每年遞增25%左右,大大高於全國經濟平均發展速度」。

  據介紹,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海洋經濟的發展,在穩步推進傳統海洋產業發展的同時,努力培育和促進新興海洋產業的發展。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積極調整海洋產業結構,優化海洋產業布局,倡導科技進步,海洋經濟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估計,按目前中國海洋產業的增長速度,中國海洋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當在5%以上。

  他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繫不斷增強,海洋已成為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通道之一。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漸提高。1998年,中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達3100多億元。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海洋大國,中國擁有18000多公裡的海岸線,6500多個海島。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海域自然環境和資源總體上比較優越,生物種類繁多,極具發展潛力。

  保護海洋,中國已建成海洋自然保護區59個

  保護海洋是持續發展海洋經濟的基礎。據國家海洋局人士透露,中國目前已建立各種類型的海洋自然保護區59個,海洋特別保護區兩個,為保護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做出了貢獻。

  國家海洋局在一份官方文件中明確表示,「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海洋資源與環境的保護工作,在大力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探索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發展模式,為解決海洋資源與環境問題進行了不懈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根據這份文件,在九十年代初,中國組織實施了《全國海洋開發規劃》,為在宏觀上指導海洋開發活動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八十年代末,國家海洋局組織沿海各省及國家有關部門開展了全國海洋功能區劃工作,根據海岸帶資源與環境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對海域進行了功能分區,為海洋綜合管理的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據介紹,為規範海上生產秩序,促進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1993年,國家海洋局和財政部還制訂了《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推進海域使用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目前,海域使用已進入國家立法程序,海域使用將步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此外,國家海洋局還積極開展了與有關國際組織的合作,努力推進海洋綜合管理在中國的實踐與應用。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的支持下,中國已先後在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海岸帶綜合管理示範區。

  研究海洋,科學家列出118個前沿課題

  研究海洋是開發海洋的前提和關鍵。在這方面,我國科學家正在向世界水平靠近。據最新出版的《當代海洋科學學科前沿》披露,我國權威的海洋學家在對國際海洋學研究現狀進行深入總結的基礎上,首次列出了118個海洋科學前沿課題。

  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的這本著作由蘇紀蘭、秦蘊珊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共同主編。兼任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主席的蘇紀蘭院士對筆者說,總結並介紹國際海洋科學學科前沿是一項基礎性的、具有深遠意義的工作,必將對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說,這項工作是1994年在周光召院士等的提議下啟動的,共有100多位中國海洋學家參加,其中大部分都是中青年科學家。

  據介紹,中國海洋科學研究水平目前在總體上仍然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研究工作的滯後已經嚴重影響到海洋在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理事長秦蘊珊院士說,此次提出的這些前沿課題涵蓋了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海洋環境等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將對中國了解、利用和保護海洋起到重要作用。(聶依匆)千龍新聞網2001年11月12日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猜測未來生活:人類將住在「海底氣泡城市」
    水底氣泡城市構想圖  據香港《東方日報》2月15日報導,現在有很多科學家在探究星際移居的可能,最近一份由英國多位專家撰寫的報告猜測認為,人類在100年後可製造出「水底氣泡城市」,不僅如此,到時候城市中多項建築將會以3D列印技術建造,甚至連食物也是列印而成。
  • 赫拉利:21 世紀的人類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赫拉利的寫作內容涉及「現代世界」、「21 世紀」、「人工智慧」等等宏大話題,談到是否在書中低估了人類的精神力量,他認為我們將被迫付出巨大的精神代價。 如果你感覺不到你主宰著自己的身體,那麼你就永遠也感覺不到你主宰著這個世界。所有新技術在做的事,就是把我們從自己的身體上拖出來,把我們與電子空間連接到一起。
  • 人類的新家園,地球的「兄弟」,一年相差20天,移居星球有望?
    我們一直在強調可持續發展,目的是為了能夠讓我們的後代可以在相對美麗的地球環境中生存。不過,隨著人們對地球的不斷破壞,地球的自然環境變得越來越差,人類文明也岌岌可危。想要讓人類文明能夠永遠地繁衍下去,就必須發展科技,然後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另一顆星球。
  • 科學家為人類移居火星設計房子 外形似愛斯基摩人雪屋
    中國網新聞11月17日訊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為人類移居火星設計房子,房屋外形似愛斯基摩人雪屋。隨著地球生存空間逐漸縮小,如何移居太空逐漸成為人類急需考慮的一大問題。而在眾多星球中,火星的生存環境最接近地球,最適合人類移居。火星定製房屋格林尼治展出據悉,為適應火星生存環境,科學家專門為此設計特殊房屋,房屋在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展出。報導稱,房屋由Wild Creations公司花費數月打造完成。
  • 英國科學家稱21世紀末人類只能在南極棲息
    英國政府科學家諮詢團科學家戴維·金日前警告稱,人類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地球的溫室效應,21世紀末將只能在南極棲息。  據韓國聯合通訊5月3日報導,戴維·金教授認為,地球已經進入溫室化時代。他預測,今後的6千萬年地球將處於「第一次高溫時代」,屆時地球上再也不會有包括冰河在內的所有的冰,而亞洲、歐洲、南美、非洲、澳洲等大陸的溫度急劇上升,人類只能棲息在南極。  他說,如果人類不控制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到2100年人類將受到因二氧化碳急增而導致的地球溫室化的影響,直接面臨生存的威脅。  導致地球溫室化的主犯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 21世紀人類面臨環境的嚴峻挑戰
    正當人們暗自慶幸今年的沙塵暴沒有大規模爆發的時候,新世紀一場更大規模的人類環境災難正悄悄地向我們襲來。世界許多國家發現了SARS感染的病例。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飽受磨難,憂心忡忡;但由於我們的肆意而為,破壞生態平衡所造成的長期環境問題,我們又何嘗不是深受其害?21世紀,人類正經受著環境的嚴峻挑戰。
  • 綠色公寓、生態化房屋、AI城市……21世紀城市注重與自然共生
    原標題:綠色公寓、生態化房屋、AI城市……21世紀城市注重與自然共生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8日報導,巴黎、哥本哈根、雄安……世界上很多城市開始按照高效標準設計新城市區域。
  • 我國建造「若水之隔」的高鐵,譽為「21世紀的絲綢之路」
    中國高速鐵路的速度,已經是屈指可數的了,不僅如此,中國還將擴大高速鐵路的行駛距離,中國將建設世界上最長的高速鐵路,投資估算為4200億元,具有先進的設計,這個工程,就是包海高速鐵路,這條線路從包頭到海口,其實從南到北都有經過的車站,此外,經過鄂爾多斯、西安、重慶等重要交通樞紐,這條高鐵的時速與和諧號差不多,大約有350公裡的時間,乘坐這條高鐵可以感受到南方和北方的不同,感受到不同的風景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21世紀會是史上最不平等的時期嗎
    在他看來,平等化的潮流在21世紀有可能發生反轉,在20世紀得以縮小的鴻溝有可能在21世紀重新擴大,甚至21世紀的不平等程度有可能會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赫拉利對比了19世紀和21世紀的國際不平等。在19世紀的工業革命期間,人們曾見證世界上的不同國家之間產生巨大的鴻溝。
  • 海口將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城市
    海口將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城市 2015-02-03 11:38: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海口2月3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口第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3日開幕,市長倪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海口正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城市。
  •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什麼是21世紀最重要的技能?
    編者按:如果你的孩子今天出生,到2050年他/她將步入30歲,正是三十而立的時候。可是立業的基礎卻要在此之前打好。他應該學什麼,應該怎麼學呢?這要取決於2050年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現象級作家,《人類簡史》與《未來簡史》的作者,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提出了21世紀的21條經驗,其中一條就關注了應該如何教育的問題。
  • 華東師範大學發布未來85年全球城市擴張預測
    《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最近刊發了華東師大地理科學學院黎夏教授團隊在全球氣候變化領域重要研究進展:預測至2100年,五種情景下全球城市用地空間格局演變,以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城市用地雖然佔全球陸地面積較小,卻對全球能量循環和人類可持續發展存在深遠影響。
  • 楊威:21世紀全球規劃師的使命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規劃師學會2021年主席、英國楊威及合伙人(城市規劃)事務所董事長楊威院士應邀作了題為《21世紀全球規劃師的使命》的精彩報告。楊院士從21世紀全球的挑戰、城市規劃的起源精神、以及當今全球規劃師的責任三個部分,深入詮釋了21世紀全球規劃師的使命。一、21世紀全球的挑戰當今全球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本原因是史無前例的大幅度人口增長,極大地增加了對於地球上有限資源的壓力。
  • 專家解讀世博會:展館海味十足 城市因海而興
    如今,海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和城市的發展也緊密相連。中科院院士、中國海洋地質專家汪品先與上海海洋大學校長潘迎捷今天共同作客上海世博會公眾參與館,解密城市發展中的「海洋情結」。世博會「海味」十足縱觀世博會160年的發展歷程會發現,承辦城市與海洋的關係日益緊密——從1851年至1900年的50年中,僅27%的世博會在海港城市舉辦;而在21世紀的短短10年中,就有67%的世博會落戶海港城市。
  • 一個家族移居折射著時代的巨變
    我們這個家族父母(第一代)出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原籍是山東省掖縣人(現萊州),因家境貧寒,很小跟隨老一代闖關東到哈爾濱謀生。父親二十歲,母親十八歲那年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於1950年結婚,至今已經六十八個年頭了。
  • 生物科學類專業:「21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
    克隆羊、人造肉、轉基因大豆都是生物科學研究的範圍,著重於利用現代手段將生物進行改造,進而服務於人類。而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六大難題:人口、食品、健康、環境、資源、能源都與生物科學密切相關。(偏應用,側重培養數學、計算機、統計學,可以往統計學、計算機、信息等方向深造)主幹課程: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基因組學、生物晶片原理與技術、蛋白質組學、模式識別與預測、資料庫系統原理、Linux基礎及應用、生物軟體及資料庫、Perl編程基礎等。
  • 低重力、缺氧氣,人類該如何設計火星殖民城市?
    月球及火星殖民地設計預測 一旦我們離開地球,人類的文化、技術甚至生物反應會如何變化,我們不得不知,但我們可以對最初所需的一些設計要素進行預測。 人類在火星或月球上的第一批棲息地外形可能與那些四人飛船相似:空間小而狹窄,社交生活圍繞著一張餐桌展開。
  • 盤點人類工程奇蹟,浮動城市,橫向電梯及垂直森林
    人類自從1750年工業革命開始,268年來人類靠智慧跟實踐創造一個又一個夢幻奇蹟。特別是最近三十年內,超炫酷的人類工程一個個實現。真是只要有人想到,就有人必定努力將想法實現。盤點下最近人類的科技奇蹟。一,向大海要土地-建造浮動城市。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九,建造浮動城市是解決城市土地問題的捷徑之一。最近一個組織宣布,2022年,將在南太平洋上建造首座浮動城市。
  • PC上最好的8款城市建設/管理遊戲,建造你理想中的大都市!
    大家想像一下,如果自己當上了自己所在城市的市長,會怎樣管理和改造城市呢?當然要在現實中當上市長並不容易,但在遊戲中這個可是相當容易,在PC上就有不少城市建造/管理模擬遊戲,你可以在遊戲中管理一座城市、一座海島甚至是外星殖民地,讓它們按照你的想法規劃發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8款城市建造/管理模擬遊戲!
  • 2017英語六級作文預測範文:移居海外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四六級作文>正文2017英語六級作文預測範文:移居海外 2017-12-06 11:20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