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英語這門科目的重要性引發了眾人的爭議,一直以來,很多同學不懂得自己學習英語的意義何在。目前很多學生連語文這門科目都沒學好,又要大費周章地學習英語。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的學生,由於接觸英語時間晚,一般的學校是到初一才正式教授英語課程,所以很難學好這門學科。最近不少專家發表了自己對英語這門科目的看法,浙大的一位教授更是支持將英語踢出高考範圍。但小編之前也分析過這種做法是不太合理的。因此有網友提出可否將英語這門科目從必修科目變為選修科目呢?這樣既能夠保證同學們學習英語,但又不至於讓英語浪費我們太多的時間。
其實將英語這門科目變為選修,從目前來看是非常合理的,主要會給我們帶來以下幾個好處:
一、有利於教育的公平性
可能有的朋友覺得英語變為選修和教育公不公平有什麼直接聯繫呢?英語這門科目對於大家來說是非常平等的,和智力因素關係不大。可是,雖然大家入學之後起點是一樣的,但對於一部分同學來說,入學之後,家長會花重金給孩子請一個私人外教,重點培養孩子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一門外教課程成百上千,這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享受不了的。而那些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則會花重金培養孩子學英語,學習其它特長。
大多數同學的英語成績拖了總成績的後腿,在教育資源比較貧瘠的農村地區,英語的教育水平更是跟不上。很多農村學校的英語老師根本不是科班出身,一味地讓孩子背單詞,讀課文,根本沒有注重對於學生語感的培養。所以一般農村地區的學生英語的口語能力很差。基本上都只是會做題,但是口語表達能力卻很弱。當農村的學生到了更大的城市讀書之後,會發現自己與其他同學在英語能力方面的差距,早就已經拉開了。
二、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我們學習的負擔
如今的學生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了,上完一天的功課之後,還需要花費兩三個小時用來寫作業。如果是學習比較認真的學生的話,可能還需要提前預習,明天要學習的功課以及做好課後複習。有的學生剛上初中,每天晚上都要學習到深夜。如果能夠把英語這門科目變為選修的話,一定程度上會減少我們的學習負擔。
但是有的朋友擔心,如果把英語變為選修科目的話,是否會降低英語的重要性,影響到我們未來對於英語的使用呢?英語固然是重要的,小編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析過英語對於我們未來的就業與進一步深造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但是英語變為選修科目,並不意味著我們完全放棄學習英語,只是按自己需求的大小來決定學習英語時間的長短。
如果是未來有意向從事科學研究的話,我們完全可以額外在英語方面多花一些時間。如今網際網路非常發達,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找到我們想要學習的各種資源,不一定非要局限於課本上的知識。英語真正好的同學,往往並不是靠上課過程中積累的知識,而是他們在課餘時間內也非常注重對於英語的學習。平時看美劇,在APP上學習發音,語法都可以。只要我們自己想學,就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
如果在大學期間想要學習英語專業的同學們,完全可以在高考選擇考試科目的時候把英語當成選考科目。興趣才是我們學習最好的老師,強制要求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永遠是最低的。真正對英語感興趣的學生無論這門科目是選修還是必修,他們都會非常認真地對待。但是那些對於英語不感興趣的同學們,學習英語,對於他們來說可能真的是一種巨大的折磨。學習了幾年,非但沒有成效,還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經歷。
這次高考改革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風向標,英語這門科目的分數被相應降低,但仍然作為必修科目存在。未來的幾年內,高考還會不斷的進行相應的變革,那個時候英語是否會成為一門選修科目呢?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你覺得英語成為選修科目有什麼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