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媒體報導,日本高考將於2020年4月開始就不再有專門的英語考試,考生可參加託福等民間英語考試,可以說,日本高考取消英語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決定。在我國,高考英語難倒了不少人,一些特別優秀的理工科學子,便是因為英語而失去了去名校學習的機會,令人惋惜,若是把高考英語比改為選修科目,或許更加合適。
我國國際化進程正在日益加快,現在基本上屬於全民學英語的情況,然而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卻有不少的怪現象,其中較為關鍵的是不會說,不會說可能是很多人,特別是農村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感慨,也許在大學期間花費了時間和精力考下了英語四六級證書,可在老外面前會有不敢說、不會說的情況出現,用不到的情況有很多,如研究生畢業,不從事和研究相關的工作,英語可能就用不到,比如說去中小學當老師。
家庭有條件的孩子對於孩子學習英語的投入並不低,一般來說,孩子會在三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然而想要先在起跑線上領先,那麼就需要去各種輔導機構幫助孩子去報名學習英語,據我一個在輔導機構工作的同學透露,低年級每年學費不少於五千,特別是有外教的情況下,課程上萬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僅從英語這個科目來說,一般的工薪家庭就很難負擔得起,還有其他科目的費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英語於1983年被正式列為高考科目,其實根據特定的歷史背景可以很好理解這樣做的原因,這樣做讓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大的變化,所以英語列為三大主科之一,大家都能接受,然而隨著不斷發展,英語雖然重要,卻也不是必修品。國外有很多頂尖技術,學習英語並且學好英語,就有可能在某些專業方面進行突破,確實有其重要性,可是小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英語這個科目上,真的值得嗎?
不少人用了多年時間學習英語,可能都用不上,假如把這些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知識和科目上,結果是不是有所不同呢?如果把英語作為選修科目,那麼很多學子能讓自己的選擇變得更多,比如說選修一門外語,但不一定是英語,可以是法語、德語或者是日語等都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方向上,不失為一個好的現象。
高考英語有150分,想要高考總分令人滿意,英語的成績是不能忽視的,可是英語成績也存在著「城鄉差距」,城市裡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英語,家長是十分重視孩子的英語的,上輔導班屬於「基本操作」,農村學生則不同,在資源上面,不及城市孩子,英語整體水平算是較弱的,學習英語也是學校什麼時候教英語,就什麼時候開始學英語,早已輸在了起跑線上。
通過高考上了大學選擇專業後,有些專業用不著英語,比如說考古,當然,也有專業用到英語,比如說我所學的計算機專業,畢竟代碼都是以英文為主,確實不能少了英語,但我還是覺得,應以實際學習專業為主,有些專業只需要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就能在工作崗位上應用,並非用到英語,所以高考英語作為選修科目,或許更加合適。